佛弟子文库

达照法师:回归心灵

达照法师  2011/04/07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我们在人生中必须面对的一个问题:我们不停地追求,又不停地舍弃,而我们到底要追求什么?

大多数人追求世间的快乐,这也很现实。比如我们大家坐在这里,坐得舒服就不想动了,稍微不舒服就动一下;安静的时候很舒服,我们就喜欢安静;有人手机响了,我们就讨厌他。追求快乐是生命的本能,这没有错,所有的人都应该追求快乐。但是由于迷失的缘故,我们不了解因果,因而我们所追求的、所认为的那个快乐,可能存在着很大的隐患。事实上,我们所追求的财、色、名、食、睡这“五欲”,和色、声、香、味、触、法这“六尘”,表面上看可以带来快乐,但背后蕴含了无尽的痛苦。这些痛苦并不是财、色、名、食、睡能给你带来的,而是你内心认为有财、有色是快乐的。这个认识是迷失的心态,这个心态会给你带来痛苦。钱财本身不会给你带来痛苦或快乐,如果你有智慧善用钱财,钱财就给你带来快乐;如果你没有智慧不善用钱财,就给你带来痛苦,关键还是在于你的心。所以我们要看到:如果我们迷失了,追求外在的那些境界,以为拥有了就会快乐,其实你错了。内心中真正快乐与否,是看你所拥有的能给你的生命、人生,乃至国家和社会带来正面的影响,还是负面的影响。如果你生病了,你拿钱去买药把病治好了,这个钱是给你带来快乐,因为它消除了你的病苦;反之,你拿这个钱去赌博输完了,然后病也更严重了,同样的钱财,就带来了更大的痛苦。

作为一个觉者,要知道你所求的眼光到底应该在哪里。眼光外求,是误以为自己有漏洞,要靠五欲六尘来填补自己,这是一个迷失的状态。作为一个觉悟的人,我们一定要知道,山河大地等外在世界是你的德行和受用,是你的依报,是你的生命展现出来的一种功德。你能生活在娑婆世界,你的功德就是娑婆世界的功德,你生活在娑婆世界里面,你还有受人尊重的地位或者你有一个非常好的性情、家庭和工作,那么大家能够尊重你,这是你的功德,是你内在的智慧、能力和业力感召的。

外在的善事,如果你没有用一颗善良的心去做,即便你也付出了同样的努力,这件善事的结果不一定是快乐的。做善事要以欢喜快乐的心为基础,这样才有功德。哪怕拿一束花供佛,或者是给别人递一杯水,都要有欢喜心才有功德。当然无相布施的功德是清净的,净业就更好了。不住相布施,就是心态完全平静,这是修内在的定力,这个功德更大。所以说,有欢喜心才会真正有福。你无论做什么好事,假如内心没有智慧、缺乏定力、缺乏欢喜心的话,真的没有功德。即便你的世界造成皇宫,住在里面的人可能都感觉像地狱,这是必然之理。

觉悟的人一定要回归自己的心灵。我们所要追求的,不是简单的、外在的现象。无量劫以来,我们这颗心都是心随境转,都在追求外在的、有相的行为。你追求服装整齐、坐得端正,或者追求磕多少头、做多少事情,或者追求五欲。总之我们在轮回路上,都是向外驰求。佛陀告诉我们:你向外追求的这一切,它将来的果报,充其量也只是有漏之善,是带有痛苦的快乐,并不是真正的快乐。要想追求真正的快乐,一定要回光返照,看到自己的内心世界,从那里开始。真正能让你的心快乐起来的,是你这个“风”能够平静下来。这个“风”不要太疯了,你内心的动力太积极了,动得太快了,而在背后你的智慧没有增长,并不是由慈悲心推动你去做好事,就不如不做。就是说,好事做得多,但如果你的心在不停地动,心随境转,虽然是做好事,从解脱道上来说,其实不如不做。你不如静下来,让自己解脱要紧。

在唐朝有一位大居士庞蕴,学佛的人都知道,当年是一位大善人,家财万贯。任何人只要问他借钱,他都借给人家,而且他公开说,不仅可以借钱,也可以借东西,甚至可以借了不还。当时有一位穷秀才要上京赶考,他知道庞居士是个好人,于是他就打好了如意算盘,向庞居士借了路费,同时也借了一头毛驴,骑着毛驴拿着路费就赶考去了。他打算如果考中了,就把路费和毛驴还给庞蕴,如果考不上,反正他有这份善心也不用还。没想到这个穷书生骑着驴走了十里路,驴就不走了,怎么打都不走,他就骂:“你这个死驴,怎么还不走?”这时驴居然开口说话了,它说:“我前世只欠你这十里路,我已经还完了,我不走了。”他一听这个驴能讲话,说就欠他十里路,就非常震惊。他想:我现在就打算要是考不好就不还钱,那我来生不是还得做驴去还吗?他吓坏了,想赶紧回去还掉毛驴,可是驴说:“我也不回去了,因为我没有背你回去的债。”说完驴就死了。穷秀才吓得魂飞魄散,一路跑回庞居士那里,说:“我把钱还给你,那个驴是没办法还给你了,它说它背我的这十里路是它欠给我的。”庞居士一听,原来这个世界有这样的因果关系。所以大家不要以为得了便宜就能占便宜,实际这生你能得的便宜是你过去世的损失,捡回来了你也不要太高兴,下一世又会还回去的。只要是迷失的生命,就是冤冤相报,人死为羊,羊死为人。

《楞严经》里讲:“汝欠我命,我还汝债,以是因缘,经百千劫,常在生死。”你欠我的命,我还你的债,还完以后,下一世又是我欠你的命,你欠我的债,还来还去,没完没了。人情债最难还,但实际上人情债还算是短暂的,就几十年,而我们的生命债确实难还。《楞严经》里还有一段话:“汝爱我心,我怜汝色,以是因缘,经百千劫,常在缠缚。”你爱他的心,他爱你的色,这样互相纠缠,生生世世就在生死当中。所以庞居士听穷秀才这么一说,就不做好事了。他把所有的家财沉到海里,自己过简单的生活。他想自己这一生这么富有,前世肯定做了好多好事了,这样再做下去,那来生别人都欠我了,别人都要跑过来还债。实际上,他这种想法还是不符合大乘佛法。因为大乘佛法讲慈悲和智慧,是无缘大慈、同体大悲。像庞居士这样坐脱立亡、生死自在的人,他所修的布施是无相布施。就是你借他的钱、欠了他的,他不会把这份情记在心中,布施就布施了,来生不会向你要。

所以假如没有达到无相布施,以有相的欢喜心来布施,得到的是人天善报,这是人天的因果规律。但是向外驰求终归不是最究竟的办法。

大家都知道人生追求快乐是天经地义的,如果哪个人说我不需要快乐,那他不是疯子就是傻瓜,或者他已经进入邪道了。大乘佛法追求的是涅槃——常乐我净,这也是极乐。真正快乐的根源在于我们的心,而什么样的心态才能使你和这个世界都快乐呢?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达照法师文章列表

《金刚经》中三心不可得的境界是什么

《金刚经》讲,一个修行的人要达到三心不可得的境界。...

心态转,角度变

把佛法运用起来,不要总以从前那种心态看事,不要总以...

做任何事前要衡量一下自己的实力

一个年轻的小和尚去集市的时候,见一位老者摆了个捞金...

南怀瑾11岁家遭匪劫醒悟福报

福报,是佛家用语。福报是果,因在于修。福报不是凭空...

心力不可思议,所以佛力才不可思议

当你的心调整好的时候,你才有资格谈一心皈命极乐世界...

净土法门,圆收圆超一切法门

《解》净土法门。三根普摄。绝待圆融。不可思议。圆收...

般若非他,现前一念心性而已

般若非他,现前一念心性而已。心性本自竖穷横遍,故广...

圣严法师:找不到心

禅宗说:「参禅不在腿。」这是说,参禅不一定要靠打坐...

【注音版】佛说七俱胝佛母心大准提陀罗尼经

佛说七俱胝佛母心大准提陀罗尼经...

【注音版】佛顶尊胜陀罗尼经

佛顶尊胜陀罗尼经...

佛说月光菩萨经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王舍城竹林精舍,与大苾刍众,而...

佛说罪福报应经

闻如是:一时佛在迦维罗卫国释氏精舍,与千二百五十比...

达照法师:忆佛念佛

若众生心,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去佛不远,...

身如宝塔,众宝庄严

老子说:吾所以有大患者,为吾有身,及吾无身,吾有何...

参禅会出现的三种习气障碍

你在参的时候,过去的种种习气烦恼,就会在身心中翻出...

印光大师告诉我们对命运的认识方法

印光大师告诉我们,要认识自己的生命。他有一个四料简...

【佛教词典】富那跋陀

(神名)Pūr?abhadra,神将名。译曰满贤。见慧琳音义...

【佛教词典】释门归敬仪

凡二卷。唐代道宣撰。略称归敬仪。详述佛教礼拜归敬之...

谁愿作阿修罗呢

佛教把贪、嗔、痴名为三毒,三毒于人乃致命的三害。此...

法华经记载的21位大阿罗汉

1、阿若憍陈如: 他是佛最先度的五比丘之一。佛在菩提...

贪图享乐为障道根本

一日,目连尊者因弟子生病,于是上忉利天询问神医耆婆...

世俗忍辱观与佛教忍辱观

忍辱波罗蜜,是六波罗蜜之一,为大乘佛教的重要教理和...

如何受持读诵大乘经典与一心称名的关系

问: 上品上生应读诵大乘方等经典,修净土法门者,应...

两家人的兴衰

前几天听一位同事讲了他姑姑的故事。 姑姑在昆明做生意...

凡夫应常系心观二十事

佛陀要我们这样的凡夫常当系心观身,观二十事,它们是...

发明家的际遇

在这世间,由于每个人的成长环境不同,自然观念上也会...

圣严法师《信佛学法敬僧》

「佛」,是觉悟的意思;也是指大彻大悟、自觉又能觉他...

为什么观音菩萨要帮助恶人呢

问: 《普门品》说,称念观音菩萨名号,若有罪,若无罪...

【佛学漫画】阿弥陀佛是一尊什么样的佛呢

阿弥陀佛是一尊什么样的佛呢...

生命中的五颗球

几年前,在一所大学的开学典礼上,可口可乐的首席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