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从施食中学到解脱的方法

静波法师  2015/09/23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从施食中学到解脱的方法

佛菩萨慈悲,所以才有施食法门。宋代的时候,不动上师在四川的蒙山创建了施食法门。他根据《焰口经》里面释迦牟尼佛的弟子阿难在林间习定,观世音菩萨化身为鬼王(也就是面然),出现在林中,口吐火焰,顶发烟生,身形丑恶,肢节如破车之声。鬼王告诉阿难:“汝三日之后当做鬼。”阿难大惊,归投大觉慈尊,于是有了施食之法。

施食是什么意思?就是请客,请人家吃饭。请谁吃饭?六道众生,尤其是死去的先人。长期以来,人们一直把七月十五作为鬼节,我们发现在极乐寺围墙的周边,有大量烧纸、锡箔、纸钱的。作为佛教,不应该这样做。为什么?大家想一想,我们生命的追求是不是应该有质量?应该是这样。当洪水来的时候,有人抱着一根木头,有人上树了,有人上船了,有人上山了……他们的结果是不一样的。

佛法是让我们从六道轮回中走出来,但是我们的心里面却常常纠结。因为有贪心、有瞋恨、有愚痴、有我慢、有怀疑,还有对事物不正确的看法,于是你纠结,你的世界就无限的狭隘,小来小去就是堕落。这就是“背觉合尘”,背觉合尘就不能觉悟、不能醒来,就是轮回;“背尘合觉”就是解脱,这两者之间一念之差。

大家想一想,六道轮回是什么?“梦里明明有六趣”:你现在是做梦,我们每个人都在做梦,而且做得有滋有味儿。每时每刻都是无常的,每时每刻都是不固定的、没有主宰性的。每时每刻的这种没有主宰性的、变化无常的,让我们认识到生命的脆弱。

所以,我们要怎么样?要醒来。醒来怎么办?在今天,我们来超拔自己的先人,尤其是自己生生世世的父母——跟自己最有缘的人,利益的还是我们自己,这就是在利他中完成自利,这是最根本的。所以佛菩萨告诉我们一个最好的法门——施食。因为施食,把地狱、饿鬼六道众生请来。因为他们有业力,所以要用佛菩萨的愿力、咒力加持,喂他们,让他们饱满。这个过程如果你自私,你不愿意去结缘,你不愿意去施食,那么没有别人你也成就不了,其实真正得到利益的是我们自己,这个账大家一定要算明白。整个的施食过程就是:利益众生,成就自己。所以要想成就自己,必须利益众生。佛法告诉我们:不自私,不自以为是,不画地为牢,不强词夺理,不把自己当回事,要换位思考。

所以整个的过程其实就是心法:“若人欲了知”,所以你要明白它;“三世一切佛”,过去、现在乃至未来;“应观法界性”,法界性就是没有实在性;“一切唯心造”,天堂地狱在你的心里——你可以下地狱,可以升天堂,你还可以解脱。由此看来,一念之差,果报天渊之别。所以你要学佛,要有智慧。

刚才我们诵的仪轨中说:“汝等佛子,得悟玄妙之心,同入清凉之地。”这个偈颂告诉我们“万法唯心”,都是心法,你必须要修心。心如果不强大,你绝对是脆弱的,绝对不堪一击,所以一定要修心。“咒破众苦关錀”,这个咒可以解怨结,彼此看到之后不再怨恨。我想,解怨结更多的还是用智慧。

首先要皈依三宝,这是关键。学佛最根本的戒就是皈依三宝。有人说:“我学佛,不皈依三宝。”不皈依三宝,没有佛、法、僧。皈依佛是皈依佛像,完成觉悟、醒来;皈依法是皈依佛说的经典,那就是符合三法印——无常、无我、解脱;皈依僧——出家人,要完成清净。因为出家人,至少他能够看破世间,能够走出来,这一点上他就很了不起。所以他有一种使命和责任:“弘法是家务,利生是事业。”每个僧人都需要行菩萨道。你可以把这样的感悟同社会有缘的人去分享。同时,你要发四弘誓愿,你还要去忏悔。当然,还有很多……

我想,整个的施食过程有着清晰的脉络,就是利他,就是利益众生,不怕吃苦。“梦里明明有六趣,觉后空空无大千。”你做梦的时候就有六道轮回,你就会觉得苦、乐。这种苦是自以为是的苦,这种乐是自以为是的乐,绝不坚固,绝不永恒。其实苦乐的感受一定都是无常的、无我的、没有实在性的,所以你随缘就好——不能攀缘,不能拒缘,要随缘,历事炼心。

法会带给我们很多智慧的思考:从此以后我们不应该自私,应该大气,应该豁达,应该尽可能地原谅别人,帮助别人,你自己才有机会。同时,你明白这种帮助成就的是自己,包括我们今天超拔我们往昔的父母,往昔的六亲眷属,成就的还是我们自己。有人问:“我的六亲眷属如何呢?”如果你成就了,你的六亲眷属没有问题;如果你的六亲眷属有问题,佛法就成了虚置,没有意义。所以,成就自己要成就别人,成就别人就是成就自己,这两者之间从来没有分开过。

我们每个人面对现实的时候,往往对别人不能包容,其实是对未来佛的拒绝。你要结缘未来佛,你要包容他。当然,救度他们的方法,有时候不仅仅是顺缘,恐怕还有恶声恶气、菩萨蛮、金刚怒目,但内心是慈悲的,毫无瞋恨的。所以,各种各样的方法都是成就我们的解脱之道,让我们成佛。

所以,在以后的人生旅途中,要给予,不要索取;要帮助,不要自私;要担当,负责任;佛教徒不怕吃苦,不怕吃亏……为什么?因为我们有因缘,我们这样做,我们的生命有质量。我们的心里是平衡的,是快乐的。只有这样,才证明我们在实践佛法。

法会功德圆满之际,希望大家能够从施食法门中,学到自己解脱的方法,能够去跟别人分享这无上的法门!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静波法师文章列表

这样的欲望,把我们的身心都系缚住

即便你在念一句阿弥陀佛,口里念着阿弥陀佛,心里的念...

你死的次数越多,你越了不了

怎么样不死呢?学佛,成了道了,得了解脱道,就不死了...

四种念佛的方法

一念佛起,万虑顿消。其他的什么事情都不重要。心中唯...

《大宝积经》中介绍极乐世界与往生的4种方法

【极乐世界人的寿命】 佛告阿难:假使比丘满亿那由他百...

佛教中的美容和去体味的方法

美貌也是一种福报。任何福报都有其必然的成因,就象财...

为什么净土法门要不断地讲世间的苦

苦以折伏,乐以摄受。折则激其顽迷,而令起厌离。摄则...

用计数念佛还是清净心念佛好

问: 用计数念佛还是清净心念佛好? 大安法师答: 这...

这十种念佛,就是利用种种习性来入道

(上) 《莫到老来方修道》,我们继续讲第九修持门的净...

佛说观药王药上二菩萨经

佛说观药王药上二菩萨经 宋西域三藏畺良耶舍(宋言时称...

【注音版】华严经净行品

(印光大师校印本)...

思惟略要法

形疾有三:风、寒、热病,为患轻微。心有三病,患祸深...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

佛门中这六条你能做到吗

我们现在的很多人恐怕已经很麻木了,已经不知道六和敬...

静波法师:佛教的布施观

一、布施的意义与种类 布施,梵语dāna,意即布施。也...

浮躁往往使我们不能坚持和忍耐

人性的浮躁与懒惰往往使我们不能坚持和忍耐。 如唐代沩...

【推荐】千百年来你所误解的开光

开光就是开智慧 一直以来,人们对开光有着顽固的、强烈...

【佛教词典】生法

梵语 prasava-dharma,prasava-dharmin。又作人法、我...

【佛教词典】不真宗

(术语)大衍法师所立四宗之第三。...

四弘誓愿该如何理解

问: 什么是自性?自性众生誓愿度,自性烦恼誓愿断,...

佛陀时代在家学佛女众的模范人物

佛陀在世的时代,女子学佛而成为解脱圣者的,为数不少...

俗人入寺作出家因缘

原文: 且初入寺,背僧取异,云何得作出家因缘?经云:...

狐狸报恩

很久以前,有五百只狐狸及狮群同时住在雪山中,狐狸经...

改命不是靠捷径,而是修善因

他是善心,修的善业,才感得这个善的境界。如果生到非...

网络学佛必须痛戒的弊病

在现在这个科技发达的时代,网络是宣传佛法的一个特殊...

五蕴活动越炽盛,你的业力就越重

众生追求五欲,他是用什么方式来追求?他就是用五蕴,...

行门宜专,解门宜广

我们中国佛教在二千多年的时间当中,的确是出了很多有...

圣严法师《谢谢癌菩萨》

病苦是帮助道心增长的逆增上缘,重病更可能是悟道的因...

什么才算是真正的「大」

举世之人大概都喜欢大,大文豪经典传世;大丈夫气概冲...

业力把东西暂时借你用

《摄波罗蜜多论》云:资财无常现可见,若能任运起大悲...

历境验心,二六时中都要检验

要把功夫用熟啊!历境验心,二六时中检验检验,用功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