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出家出什么

济群法师  2013/06/01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出家出什么

如何才能培养解脱能力?应当从出离心开始。

其实,出家就是出离心的重要实践方式。当我们选择出家作为人生道路时,尽管对佛法的认识角度不同,体会程度不同,但多少总会有些出离心。而这种出离心和任何心行一样,都是变化不定的,可能加强,也可能衰减甚至退失。如果出家后没有相应的因缘来滋润它,巩固它,它自然会逐渐边缘化,逐渐被其他心行取而代之。在不知不觉中,忘却出家的初衷。除生活方式和在家人稍有不同外,出家的目的,出家的本分,都变得模糊不清。每日得过且过,蹉跎时光。

真正的出家生活,是建立在出离心和菩提心的基础上。具备这一前提,我们所做的一切才能和佛法相应,和修行相应。否则的话,无非是在个人生活中增加一些佛教元素,在世俗形态上增加一些佛教包装,徒有其表而无其实。

如何才能生起这份出离心和菩提心?如何才能将我们的生命导向解脱?这就必须经常念死无常,念轮回苦。惟有洞察轮回本质并保持对死亡的警觉,我们才会有出离的动力。否则,往往会被日复一日的假象所迷惑,好像死亡只是发生在别人身上的故事,只是和自己没有任何关系的传说。如果对死亡和轮回缺乏警惕,我们往往也会像世人那样,落入世俗生活的惯性中,并在习惯中耽于习惯,日渐麻木。所以说,念死、念轮回苦是令心与解脱相应的重要认知,也是我们必须时时敲响的心灵警钟。

这一认知需要通过不断思维来加强,不是偶尔想一想就可以,而要天天想,时时想,直到确认轮回的本质是苦。在佛法修行中,出离心的生起是有标准的。这个标准,就是我们对轮回的盛事不再有任何期盼,对世间的名利享乐不再有任何爱着。如果没有彻底放下这种期盼和爱着,心就会具有粘性,就会被尘劳所沾染,所束缚。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济群法师文章列表

【佛学漫画】寺院的一天

本文以禅宗寺院为范,粗浅阐述寺庙一天场景,所见更多...

大安法师谈出家

有一念出家的心,很了不起啊,对发心出家的人表示赞叹...

比丘尼谈出家后如何对待两性欲望

很多朋友问我,出家后我如何对待两性欲望。 这确实是...

仰信三宝,自感僧福

佛在人专,故又行实;末代人滥,形服为上。外生物信,...

以死亡和衰败做为禅修对象

如果在家生活是最适合修行的话,佛陀就不会叫我们出家...

投生到施主家

宗门下常常有些公案。比如宋代的草堂青禅师。草堂青禅...

念佛消业障出家获新生

我家族从祖辈开始,男众有一种共业,寿命都短。我没有...

僧鞋的来由

在佛教的发祥地印度地处热带,所以一般人都以为释迦牟...

【注音版】文殊师利菩萨除淫欲神咒

文殊师利菩萨除淫欲神咒...

佛说十善业道经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娑竭罗龙宫,与八千大比丘众、三万...

佛说当来变经

闻如是: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众俱...

瑜伽菩萨戒本

《瑜伽菩萨戒本》 弥勒菩萨说 唐三藏法师玄奘奉诏译...

济群法师:什么是幸福,如何把握幸福

记者: 我们以前做过一个关于幸福感调查,在北京工作...

理想的学习环境应该在大自然中

古德云:一色一香无非中道,郁郁黄花尽是般若。老子也...

济群法师:轮回的起点在我们的心

《三主要道》中,形容每个生命都是常被四瀑流所冲。这...

为什么要皈依

成为佛教徒,最基本的衡量标准便是皈依。正如入党需要...

【佛教词典】不退住

【不退住】 修唯识行历经四十一阶位,此为初十住位的第...

【佛教词典】悉昙字记

全一卷。唐代智广撰。收于大正藏第五十四册。内容系解...

布施、智慧与解脱

一、施舍与菩萨道 布施、智慧与解脱布施通常分为财施、...

出家有些什么样的条件

关于剃度出家世人的看法非常矛盾,有人认为是了此残生...

七种不退转之法

古印度时,佛陀与五百位大比丘,在罗阅城迦兰陀竹园弘...

星云大师《学佛要学吃亏》

一九四一年,我受具足戒时,得戒和尚若舜长老在教礼时...

学《法华经》对修净土有哪些好处

《法华经》当然最重要就是理观的智慧,就是你的安住点...

宣传平等的迦旃延尊者

长青灵岩寺千佛殿罗汉的迦旃延尊者 迦旃延:旧译迦旃...

昌臻法师《修念佛法门有密切关系的问题》

万修万人去。这个话是净土宗的祖师永明法师提出来的。...

感动打猎者的狼

一辈子靠打猎为生的祖父突然决定封枪,再不打猎,原因...

知心无念,这个概念很重要

这个地方重点在这四个字,知心无念。我们一念心,每个...

回归纯真的本性

晋朝时,有一位名叫毛宝的小男孩,家境十分贫困。有一...

贤者五福德因缘

一日。佛在舍卫国。祗树给孤独园。与诸比丘宣说贤者五...

闻钟声,苦痛止

【疏】《阿含经》云:闻声止苦者,凡业有定与不定,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