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想学《楞严经》,要先放下这些

梦参老和尚  2021/10/13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想学《楞严经》,要先放下这些

你要想学《楞严经》,放下识心,放下一切执著。就像一张白纸,原来什么都没有,你想怎么画就怎么画;如果你原来有些个形相,你画什么都画不成了。我们要学《楞严经》的时候,先把一些思虑、缘念——就是我们自己所有的一些想法——你都要放下,就像一张白纸似的无知。

开悟的《楞严》,成佛的《法华》。这样追起来,是让你不要用见解的识心来学《楞严》,把你那分别心、识心,一切你以前所认识的,你全部把它放下。放得愈干净,你学《楞严经》愈能进入得深。如果你把你以前的知见带来了,那是不行的!带个有色眼镜来看一切事物,那一切事物有什么变化?你认不到一切事物。

换句话说,就是你先有个成见,你有个见解、有个认识,然后你来学《楞严》,你就没法进入,你进入不了。因为你心里有个成见,一个有,一个空。“七处征心”的意思,就是要征什么?心无所在,心无不在;一切都不是心,一切皆是心。你在这个地方你要领悟到了,你就会明白,一切非心,一切即是心。一切非心讲这一切事物都不是心,但是它跟你生死非常关切。

咱们认为财富、金银财宝的财富,它跟心有什么关系?好像绝不相干吧?当一个人财富失掉了,生命就随着它死亡。你说这是心?不是心?你把这个关系懂了就行了。所以你放下、看破,放下什么?身和心。咱们现在的身是生灭的,咱们这个心也是个生灭的,但是你还有个不生灭的心,你要把这个生灭心放下,不生灭的心才能显现。

如果你从文字学《楞严》是学不进去的,离开心意识参,离开心,离开意,离开识。离开心意识参,就是离开心意识来学《楞严》,你才能进入《楞严》的,这就是定。你如果想修定的话,你把一切都放下,不能有一点的思虑,就是没有一点牵挂,清清净净地,像一张白纸一样,而后你才能画什么都可以。你想画什么,你想入极乐世界就是极乐世界,你要画娑婆世界就是娑婆世界,就看你心怎么入。

七处征心,心都不在,七处都是心,就一个执著与不执著的问题,显空义,显真空的道理,一作意就失掉了。作意,所以为什么叫“照”?观照。智慧是照的,不是作计度分别的;计度分别不是智,是识。咱们的计度分别是识,不是智。

大家读《心经》的时候,《心经》第一个字就告诉你“观”,你观了之后你才能够自在,你不观你不自在。你尽在心意识、色法跟心法这个中间打交道——我们是离不开的,不是色就是心。色是一切形相,你在一切形相之中打转转,要把这些形相给你夺掉了,你没有着落了,没有执著。

所以我们历代的大德,他在修禅观的时候,就在那想入极点的时候,完全放下、看破。

人的生命在世间,一般的没有学佛的人,他要有七天不吃饭,他活不成了。人七日不吃,就上望乡台了,过去古语就是这样子——“三天不吃人间饭,七日上了望乡台”。

但是我们佛教可不是这样说,佛教怎么想的?修行人在山洞里头,不要说七天,七十天不吃饭也不会死的,不会饿,以识为食。识就是那个神识,他神识入定了,说他想,想到一顶点,但这个时候是禅定?还不是,必须得与佛知见的知见——就是佛现在启示阿难的——把这些个知见都破了。

大家看那个空无边处天、识无边处天、无所有处天、非想非非想处天,他以识,没有世界,虚空就是他一个识,识念,还没成道业。三十三天的时候,空无边处,识无边处,无所有处,非非想处,那些就是那种境界。那种境界还会堕落的,因为他不是这个智慧。所以你在思考学《楞严》的时候,一定把你过去的意识形态、你那种看问题的想法全部放下,不要计度心来分别。阿难就给我们示现了,七处的计度都不是。

我们每个讲《楞严经》中间都有一定时的距离,这几天你不上课时你不要把它放下。你就想,想想阿难怎么执著的,佛怎么破除的,我有没有这个想法——回想你自己,你是不是跟阿难一样看法。你不连续,你自己听它做什么?连续地自己这么学:我是不是也有这样的执著?要有执著,佛怎么样破除这个知见?七处征心,这是开悟的开端。如果你在七处征心征得明白了,你会什么都放下了;放下的时候,什么都不执著了。放下的含义就是这样,就是不执著。

《楞严经》,在我们佛教讲的一切经论里头说:开悟的《楞严》,成佛的《法华》。开悟,明白,一般说明心见性,现在就是显性。因为我们对我们的性理性体、对我们的真性不认识,把我们这个六尘的境界、缘影的法尘当为我们的自性,这就是迷的表现。佛跟阿难说:来辨别这个问题,代我们众生受请。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梦参老和尚文章列表

修学首楞严王三昧时要注意的两个重点

当我们在修学首楞严王三昧的时候,基本上要注意两个重...

参禅人在修行中会出现的种种境界

真实用功办道的人,首先要明了佛法的道理,尤其是参禅...

堵车时最不该做的事

堵车时最不该做的事 所谓放下执著,并非指不生活了,...

一念心性清净本然,怎么就产生山河大地呢

《法华经》开显了每一个众生都有真如的本性,所谓的相...

心境决定你的处境

我们讲说心境决定你的处境。这句话一点不假。说我现在...

不废世间法而成就佛法

问: 师父好,我的困惑是,都说只要一心不乱专念阿弥陀...

反闻闻自性,性成无上道

念观音圣号要知道怎样名为观音?应顾名思义,因义知名...

罗刹相争 比丘证果

摩偷罗国有一位男子,向父母表明自己想要发心出家,随...

佛说疗痔病咒

(可治癌症跟痔疮、青春痘等等) 佛说疗痔病咒: 怛(dan...

般舟三昧经

(卷上.聆志居士念诵) 般舟三昧经卷上 问事品第一 闻...

晚课(暮时课诵)

南无莲池海会佛菩萨(三称) 佛说阿弥陀经 姚秦龟兹三...

龙舒增广净土文

龙舒净土文序 华严经云。信为道元功德母。长养一切诸...

忍辱波罗蜜与阿Q精神

当你碰见一个人无理的咒骂你、毁谤你,也许与你素无瓜...

学习也得有个方法

现在和大家讲讲学习的方法,不然以后的经文,特别是《...

「恶知识」都有哪一些

这个恶知识再解释一下子。在其他的经论上讲,恶知识有...

随缘度化、无我、法布施

信佛,种福田了生死,这叫自了。三宝弟子,信佛,不仅...

【佛教词典】执

(术语)固执事物而不离之妄情也。或云执念,又云执心...

【佛教词典】四卷经

(经名)昙无谶译之金光明经有四卷,故称为四卷经。金...

极乐世界莲花开敷的时间

西方三圣现前,就在那一刻,我这个我,就是代表着一切...

为父母供养令脱恶趣

佛陀时代,罗阅祇国有位那舍长者,心地非常仁慈,经常...

念佛和八十八佛哪种忏悔力量大

问: 念佛需要拜八十八佛忏悔业障吗?不是至心念佛能...

星云大师《如何教育子女》

父母,除了教育子女以外,还要对子女未来前途有一番帮...

受持菩萨戒的心得体会

我受菩萨戒的经历和感受 某天,引领我入佛门的大师兄说...

忘恩的人很损自己的福报

福报来自一颗欢喜付出的心,也来自报恩的心。一个人懂...

圣严法师:在家学佛者如何定早晚课

课诵的原则,以定时做定课为主。内容应该包括供养、礼...

真正的快乐不是在外面

佛经常常讲要少欲知足,知足常乐。欲望就是烦恼的表现...

化缘并非募捐那么简单

化缘一词,本极庄严,比如释迦世尊,是为一大事因缘而...

地藏菩萨跟其他的菩萨有何不同

【又是菩萨。名为善安慰说者。】 地藏菩萨跟其他的菩萨...

坟墓上的竹篮子

很久很久以前,有位老阿公与儿媳、孙子住在一起。他从...

顺生死流的十种心

刚才有个道友问我:如何能够保持着我们这个菩提心不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