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念佛的精进与调适

智谕法师  2013/04/24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念佛的精进与调适

各人应尽最大的力量去念佛,但须各自量力,不可用力太过,以致不能持久。譬如挑担,只有八十斤的力量,不可勉强挑一百斤,又如短绳,不可取深井的水。

念佛时要把嘴巴张开,声音自然宏亮。要是不敢张开嘴巴,念佛就会感觉很累。

所谓调适,是调适身心,适合自己的力量。调适的目的;是要捍劳忍苦,保持长远心,决不是叫你放逸懈怠。劳累时要忍,有病痛时要忍,以保持长远的耐力。

所谓精进,不是叫你蛮干一场,而是要求你积极上进, —念佛念到一心不乱,但要达到这一目标,不在蛮干苦干。佛七期间受八关斋戒,是往生的增上缘,劝大家尽量持,但也要各人量力,不要硬干。

平时念佛叫长时修,七曰念佛叫别时修。别时修有七天念佛,十天念佛……。因为众生的习性难以持久,所以阿弥陀经讲一曰,二曰、三曰乃至七曰念佛,要求勇猛精进,限定时期求得证果。若是七天念佛跟平时一样松懈,很难得到成就。所以七天当中,要发勇猛心,常行不退。

精进有两种:一、身精进。二、心精进。

身精进要求五根不放逸。怎么叫放逸?眼贪色、耳贪声,鼻贪香,舌贪味,身贪触,这便是放逸。不放逸便是精进。

身精进要精进念佛。念佛时不可把佛号念得太低,连自己都听不到。如果自己也听不到,那心一定飘飘然,一点都不切实。

又要精进绕佛。绕佛怎样精进呢绕佛时步步用心,不可东看西望,身体也不可东幌西晃。

又要精进礼拜。就是行身心恭敬礼。拜佛时,不论拜多、拜少、拜快、拜慢,总要身恭敬地礼佛,口恭敬地称佛号,心恭敬地想佛。这样做,有无量功德。因为身恭敬地礼佛,就绝对不会犯杀盗淫,口恭敬地称佛号,就绝对不会犯恶口、妄语、绮语、两舌,心恭敬地想佛,就绝对不会起贪嗔痴。这一拜之下,十业清净,不但可以往生,成佛都有可能。

大家拜佛时,不可东张西望,一点恭敬心都没有。又不可忽起忽落,甚而还要边拜边说闲言闲语。这样拜佛,一点功德也没有。应该每一拜都要恭恭敬敬,唯恐有丝毫不如法处。这样,心自然恭敬。尤其要注意到拜佛时想佛在眼前。

一般人拜佛时不想佛在眼前,而想有人在看我。这乃是为他人拜佛, 自己没有受用。所以要拜得恭恭敬敬。

还有,静坐时要如法静坐,不可有丝毫马虎。要是有一点疼痛时,须捍劳忍苦,忍过一时就好了。以上所讲的是身的精进。

接着讲心的精进。心精进叫不懈怠。怎样知道自己的心精进不精进呢?念佛时心能始终住于弥陀名号,叫心精进。静坐时心一点也不乱,但想阿弥陀佛,极乐世界,叫心精进。假使想到其他的事上去,就叫心懈怠。

发现心跑掉了,赶紧把它抓回来,仍旧安住于佛号上面。大家念佛就应这样用功。

身精进是假精进,心精进才是真精进。不要看有些人。念佛也念,绕佛也绕,礼拜也拜,静坐也坐,可是,那不一定是真的。有一位菩萨问佛:“为什么身精进不是真精,心精进才是真精进”?佛说:“因为身的精进是心所起的。心发动起来才有身的精进,心不起念,也就没有身的精进”。因此,大家必须时时刻刻注意自己的心,不要让它跑到自己的家里去,或跑到社会上、电影院去。

再讲调适。有身的调适和心的调适。要调适到怎么样的程度呢?

身调适要身不严不宽,就是要不紧张不松懈。有人念佛或作佛事,突然紧张起来,甚至到手脚发抖,那不叫精进。

心怎样调适呢?要使它不散,不昏。不散就是心不散乱,不想东想西,不昏就是不打瞌睡。打瞌睡最危险,堕畜生道时,就是这样造成的。命终时一昏沉,睁眼一看,往往就发现已变成狗,变成猫了。所以大家平时必须精进努力,千万要戒昏沉。

那么,精进就是了,为什么还要调适呢?所谓调适是要你不能太过。古人说;“过犹不及”,也就是说,过得太多和赶不上是同样错误。佛告阿那律,“精进太过,必然退堕”。

修行犹如调琴弦,琴弦太松则发不出声,琴弦太紧则会断裂。 所以精进太过往往易致心浮意躁。这是因为不知修行进步要有时节因缘的缘故,用现代语来说,就是修行进步必须有一个过程。譬如把一粒莱种子种下去,它要经过六,七天才会发芽,发芽后又须经过几个月才会长高、长大,若是你想帮助苗长得更快,而把它往上提一提,那反而会死掉,所以世间法上,孟子也说,“不可偃苗助长”。

小乘成就最快要经三生,最慢要十六小劫才能证到四果无学位,乃至成佛须经三大阿僧祗劫,纵使顿教讲一念成佛,也有一念的时节因缘,因此,我们知道,一定要有时节因缘。

精进和调适对修行得证,象车的两轮,鸟的双翼。光重调适而不精进,必定懈怠放逸,反之,光精进而不知调适,就会意躁心烦。

精进、调适,平时用得上,临命终时也用得上。平时遇到困难,须用精进或者用调适来突破。突破了,就会有另一番境界。尤其在临命终那一刹那,若是不懂调适精进、精进调适,很难保持正念。所谓正念就是佛念,念阿弥陀佛。要知临命终时八苦交煎,若不起精进力,就不能提起一声佛号,但如不知调适,则不能捍劳忍苦,支持长久。古时大德,有很多是临命终时也很痛苦的,但他们懂得调适,知捍劳忍苦,于是得顺利地通过去了。

佛告弟子,临终遇病痛,不可大哭大叫,狂乱其心,而应提起正念。一般人临命终时一定要经过“苦”的阶段,这时就得调适自己身心来耐住它。用调适的力量来精进念佛,若得保持这一念到最后断气,一定可得往生。这叫一念往生。最怕的是不知调适,才念得几句佛号,就心中妄测,不知距命终还有多少小时,多少天,于是到忍不住了的时候,就大哭大叫,这样很可能会堕落,不得往生。

希望大家在念佛时,遇着身体劳累或有病痛时,务必要调适忍耐。养兵千曰,用在一时,现在把这种能耐养成,当命终那一刹那间就可用上,这叫修往生资粮,要不然,正念不得保持,到了最后弥留之际,就要如落汤螃蟹了。佛传授给我们的修行法门中,有一个十念法门,其中一念叫念死。念佛时,时时念死,就能捍劳忍苦。回家以后,一天二六时始终念死,这样就可放下一切,往生西方。所以从前印光大师在床头贴了一个“死”字,随时加以警惕。

在念佛堂还想家里事,那就是贪恋娑婆,没有把这个“死”字放在心头,不想往生极乐。

“平时修来,忙时用”。奉劝各位,必须时时刻刻注意精进和调适。

希望大家真为生死,勇猛精进,精进调适来念佛。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智谕法师文章列表

想度众生,你得赶紧去了才能回来

问: 请问法师,阿弥陀佛四十八愿中的第十五愿,叫寿命...

为何无量寿经把人道天道也判为恶道

问: 为何《无量寿经》把人道、天道也判为恶道? 常敏...

西方世界的七尊佛

舍利弗,西方世界有无量寿佛、无量相佛、无量幢佛、大...

这句佛号怎么念

这句佛号怎么念呢?印光大师说:一句弥陀念诵听,十句...

河潭和尚念佛成就的不凡事迹

上世纪六十年代,有一位在韩国佛教界不太出名的老和尚...

做不到通身靠倒,这样的状态要如何打破

问: 弟子目前状态是这样的:说我信吧,却做不到通身靠...

破除执空和执有

真谛和俗谛是佛在讲经说法的时候常常从两个层面阐释的...

《临终三大要》述义

《临终三大要》作于民国十九年,即一九三○年,这篇文...

普贤行愿品

大方广佛华严经卷第四十 入不思议解脱境界普贤行愿品...

般舟三昧经

般舟三昧经卷上 问事品第一 闻如是:一时,佛在罗阅祇...

佛说仁王般若波罗蜜经

序品第一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王舍城耆闍崛山中,与...

无量寿经优波提舍愿生偈

世尊我一心  归命尽十方  无碍光如来  愿生安乐...

被自己的成见拖入妄想执着中去

前面我们看了很多有关业的日记,知道了我们的业主要表...

这个「想」对我们影响是很大的

我们今天每一个人都有五阴。从造业的功能而言,五阴当...

楞严法语

◎ 以我(虚云老和尚)的愚见,最好能专读一部《楞严经...

佛教报恩孝亲谈

虽然社会上也还不断上演佛教故事目连救母等有关佛教报...

【佛教词典】破地狱文

依法力得免地狱苦难之讽诵文。其主要根据如下:(一)出...

【佛教词典】瑜伽上乘

(术语)瑜伽为相应之义,三密之行业,相应而契于理,...

人生什么事最苦呢

对苦与乐看法的层面不同,感受自然也不一样,关键在于...

宝天比丘

恭喜!恭喜!恭喜长者您喜获麟儿!哇!真是太不可思议...

金子与屎橛

有一块金子,被人做成了屎橛的形状。 人见了问它:你...

一切修法都是修心

《金刚经》上须菩提问世尊:善男子,善女人,发阿褥多...

【推荐】觉海慈航

(一) 什么是佛教 问: 创造佛教的人是谁? 答: 这...

真正能往生的人为何寥寥无几

问: 现在全国有很多居士在念佛求往生,为什么真正能...

再怎么聪明,也抵不过业力

修行和做事业有些类似,成功的不多,失败的很多。为什...

职业涉及杀盗淫妄酒该怎么办

问: 很多职业会涉及到杀盗淫妄酒,您认为将来从事哪种...

烦恼中有佛性

这是十缘发心的第七项了尊重己灵。 这个己灵就是我们现...

天人果报的缺点和优点

天人的身心果报,我们从经典上跟祖师的传记,得到两个...

证严法师:这才是真布施

布施钱财是为了要做好事,并非一定要捐很多钱才叫做布...

心是如何「作茧自缚」的

作茧自缚这个成语,借用蚕吐丝作茧把自己包在里面,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