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我为什么要选择净土法门

2013/12/25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我为什么要选择净土法门

末学学佛已有几年,先是学禅宗,近来才开始修净土。

末学所在的地方,一南一北有两大禅宗祖庭,禅宗氛围浓厚。不但在我们这儿,就全国而言,禅宗根基深厚,早已深入中国文化。这也是历史的必然。自从达摩西来,禅宗在中国落地生根,经六祖之后大兴,“一花开五叶”。不管在家出家,明心见性、大彻大悟者不胜枚举,且留下众多公案。

由于这样历史的原因,禅宗对整个社会的意识形态影响很深。其心性上的超越以及直观体会的禅味特别渗透进中国文人的心灵。因此,自古至今,文人雅士,或深或浅,大多都会修学禅宗,读点禅宗故事,参点禅门公案。所以,与身边的人一样,我学佛也是从禅门而入。每每读禅宗经典,每每品味禅门公案,都会得到很大的心灵愉悦。

其间,也曾接触过净土法门,也读过净土经典,对阿弥陀佛和西方极乐世界也充满向往。但有的人说,极乐世界不过是化城,若想成佛,没有捷径可走,前边禅宗祖师大德,已经留下深深的辙迹,沿着路追着光走就是了。当然,更主要的还是我自己的疑惑:极乐世界“七重栏楯,七重罗网,七重行树,皆是四宝周匝围绕”,楼阁街道都是七宝所成,好是好,似乎不如娑婆国土有生机。心想,大概这也是佛陀为了引诱那些喜欢金银财宝的人方便设喻的吧。有了这样自以为是的想法,对净土的兴趣也就淡了,甚至对自己在禅净之间这种游移和不坚定,默默生出惭愧心。

虽然如此,对净土还是未能断情,总有着若即若离的感觉,也时常思考这方面的问题。

后来,由于不断的闻思,因缘时机一到,终于悟出:极乐国土的七宝世界是必然的!因为佛在《维摩诘所说经》中,已经明示“心净则佛土净”,当时佛陀还让与会大众看到了娑婆世界的本来面目,也是地平如掌、金碧辉煌的。佛陀因此说:“日月岂不净耶?而盲者不见。”

在娑婆世界,我们都是盲者,但到了极乐世界,我们再也不是盲者了,那里的人已经不是凡夫,而是三不退转的“阿鞞跋致”,“诸上善人俱会一处”。心是干净的,是坚固的,是不生不灭的。万法因心想生,那样的一个心,当然生出来的就是那样的一个世界,不是七宝所成又能是什么?或者只能是比七宝更洁净、更坚固的东西所成,但我们不懂,我们只见过七宝,因此佛只能说七宝。

这个问题解决之后,我自然很欣喜,内心里也跟净土法门更亲近了,因此念佛也更积极了。念佛同时,也看净土经典,也看印光大师的书,也听大安法师的光盘。当然,禅宗的书也看,不是有一种说法么:“有禅有净土,犹如戴角虎。”(那时也只是想当然的师心自用,并不知道参禅虽悟而未彻,都不能算“有禅”,并非指参参话头就算有禅了;深信切愿求往生才叫“有净土”,而非泛指念念佛就是有净土。)心想,这等于上了一个保险。不过这份保险,还是以禅宗为基础的,心底里还没有彻底归到净土这儿来。

真正的转变是在2012年初,我在北京讲课,讲的是《易经》。《易经》之所以有预测功能,缘于天人感应,卦以决疑,“感而遂通”。当一个人有疑问时,万事万物都是卦,都是答案,都在告诉你结果,只是我们没有觉察到,不认识。不管认识不认识,但道理如此:天地一卦。

讲这些,本来是让别人明白的,但是,别人明白没明白我不知道,我一下子把自己讲明白了。既然卦以决疑,到底是禅成就还是净土成就呢?我的疑问谁来答呢?天地有卦象来显示么?

这么一想,一下子有显示了,不仅是有显示,而且是大有显示;不只是现在显示,多年前就在显示;不仅显示净土卦象,也显示禅宗卦象。真的是“日月岂不净耶?而盲者不见”啊!

且让我来说这显示:像法时期禅定成就,末法时期净土成就。禅定成就,靠自力参学;净土成就,靠外力接引。

先说自力成就,在像法时期,为什么自力就能成就呢?因为在那个时候,人的心灵状态是自由、安适的,是随缘就分的,欲望很淡薄,生活中的目的性不是很明确。比方说,那时的人大多安居在一个地方,心灵也是安然的。即便出门,也多靠双脚,骑马骑驴坐轿是最好的了。即便这样,也随处是目的,“停车坐爱枫林晚”,有了好的风景,就可以不走了,遇到朋友,就直接跟着回家了。随处是风景,随处是目的,心灵是可以随处扎根的,所以才有那么多的诗歌呈现出来。整个大众都是这样一个心性状态,修禅的人自然更是如此,因此禅师的一棒一喝,或者一饼一茶,就可令人开悟。人生是随时的,开悟也是随时的。当下即是。不是当生成就,而是当下成就。也正因为如此,禅宗才能大兴于天下。

随着时代的变迁,人的心灵也在变,变得跟以前大不一样。末法时期,我们人的心是浮躁的、忙乱的,欲望大,烦恼多。正是欲望把我们随遇而安的心破坏了,正是欲望把生活的目的凸显出来,强烈地凸显出来。是欲望制定了目标,这些目标反过来又加深了欲望。于是目的越来越明显,越来越直接,人就在这里团团转。为了满足人的眼耳鼻舌身意的种种欲求,各种东西被发明了出来——汽车、火车、飞机、火箭、宇宙飞船、手机、电脑、电视、麦克风、空调、冰箱……各种工具,各种电器,各种设施,数不胜数。还有很多我们都来不及认识的不断更新换代的高科技产品,都是来满足我们的欲望的。而且这些东西,大的有专人操作,小的自己操作,操作起来都极简单方便,摁个键按个钮就行。由此我们说我们处在傻瓜时代。

傻瓜时代是个什么时代呢?就是外力时代,一切都是靠外力来实现,当然有自力的,但自力的效果就太差了。你要靠自力,你就不能有别人那样的成效。别人到北京几个小时,你骑自行车,几天到?问题还不在几天能到,主要是与整个时代不合拍。

人的生活靠外力,修行是不是也靠外力呢?应该这么说,连生活都靠外力了,修行能不靠外力么?

阿弥陀佛那里有“宇宙飞船”——般若之舟、慈悲之舟和福德之舟;有“无线电波”——这电波比我们的电波不知高级多少倍,遍一切处,没有盲区。船也好,波也好,我们只要按一个钮,摁一下开关就是了。这个开关,即是信心、愿心。信心起,就等于联系到慈船了;愿心生,就等于种下莲华了。只要我们相信,只要我们生起愿望,只要我们持佛名号,剩下的事情就不用我们管了,一切交由阿弥陀佛了。福德资粮不够么?智慧不够么?阿弥陀佛有无量福德,无量智慧,他来给我们做保证。有了这个保证,我们才可以带业往生。

想一想,真是万幸,幸中之幸,无过此幸。为什么这么说?因为时在末法,我们这些罪业凡夫,旧业新殃,不知造了多少?!在这样一个内心欲重、外境喧嚣,自我意识极度膨胀的时代,若想靠自力断惑证真,势比登天!多亏有阿弥陀佛来救拔我们,就像汶川地震,直升飞机临空,灾民抱着强烈的渴求、大声呼唤即是了。阿弥陀佛乃应世佛,苦难众生乃当机众,彼一呼,必有此一应。佛来救拔我们,我们也要积极响应,依教奉行。因此真信切愿,执持名号,就必然万分重要了。

这便是我深入观察、思惟后得出的结论,由此生大欢喜。

来自生活的启示肯定不会错,《金刚经》上也说“一切法皆是佛法”,表明佛的法身遍一切处,禅门中也有无情说法的公案,洞山睹影、香严击竹,砖头瓦块都能给人以大启悟。如今,万事万物都在叙说方便快捷的成佛妙法,我们还有什么可犹疑的呢?

由此我想,俗世间的生活方式,其实不是单单为了生活本身,应该更有深意。人活着,在六道里漂溺生死不是目的,目的是经生死苦难,来悟知真谛。真谛是什么?真谛是生命的升华,进入不生不死的光明境界。所有的生活方式,其实都是在向人们宣说升华的道理和升华的方式,时时处处在告知,只是我们未能领略。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你没有突破障碍,如何能见到阿弥陀佛

佛教的因缘观,只有一个观念就是事出必有因,每一件事...

【佛学漫画】不要玩火

不要玩火...

一心念佛得佛助 不解佛力苦劳碌

我们由前世到今生必定欠了众生很多的债务,债务包括了...

净土居士楷模--刘遗民

刘遗民是东晋时期,庐山东林寺白莲社十八高贤之一。他...

想到清净的国土,一定要净化你的内心

从二谛圆融的角度,什么叫做唯心净土呢?说一个真实通...

谁都可以静坐学佛吗

问: 谁都可以静坐学佛吗? 大安法师答: 谁都可以。因...

念佛四年,站着往生

谛闲老法师当时在金山当知客。有一天,从家乡来了一位...

我为什么选择念佛法门

末学于一九八六年十二月生于河南的一个小乡村,二〇一...

【注音版】普贤菩萨行愿赞

普贤菩萨行愿赞...

瑜伽菩萨戒本

《瑜伽菩萨戒本》 弥勒菩萨说 唐三藏法师玄奘奉诏译...

【注音版】佛前上供仪

出自弘化社《日诵经咒简要科仪》...

【注音版】佛说无常经·临终方诀附

佛说无常经·临终方诀附...

吾今此身,父母遗体也

【原文】 梦中忽忆二尊人病且亟,悲甚。既而曰:犹可为...

念佛与消业

业是佛教的一个重要概念。佛教不但把世间的贫富贵贱、...

焚烧除障草可去除鬼魅吗

问: 焚烧除障草真可以达到除去鬼魅的效果吗? 法藏法...

有三种障碍,会破坏菩提心

有三障能败戒德,使信心退没:一、瞋恚,横于自他,而...

【佛教词典】五十二位

【五十二位】 此乃明菩萨修行的阶位,诸经论所说不一,...

【佛教词典】怨亲平等

(术语)谓奉绝对之大慈悲之佛徒,怨敌与亲友同一视也...

大安法师:净土法门在信心上要怎么下功夫

净土法门是易行难信之法。不仅一般的凡夫难信,就是二...

「执着」应该怎么理解

问: 关于执著这个词,应该怎样理解? 大安法师答:...

无论粗细妄念,均须起灭随无而善护修

故无论粗细妄念,均须起灭随无而善护修。 妄念有粗有细...

他用八块钱素餐温暖了广州

一家面积才67平米,人均仅10元的素餐馆,竟引来一百多...

上辈往生是一定要出家吗

问: 法师慈悲,请开示三辈往生条件,听说上辈往生是...

贪念恶念感召生死轮回苦

佛住在波罗奈国鹿野苑时,一日早晨到城里托钵,看见一...

【推荐】一念虔诚皈依的心启动了弥陀本愿

设我得佛,他方国土,诸菩萨众,闻我名字,欢喜踊跃,...

修到什么程度才可受菩萨戒

问: 有些学佛多年的居士,不敢受菩萨戒,自认为不够...

嫉妒造业,随喜有功德

恶念,就是从贪、瞋、痴所生出的。我们带着贪、瞋、痴...

中阴身

中阴身就是神识,并不是神识变化成中阴身,也就是世俗...

为什么看不破呢?一切都有啊

心无挂碍,就是得到的。挂碍就是苦果,假如有挂碍了就...

【推荐】我又没有罪,为什么要修忏悔呢

有一次和居士提及忏悔法门的时候,有居士问:师父,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