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我又没有罪,为什么要修忏悔呢

皆仁法师  2018/09/28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我又没有罪,为什么要修忏悔呢

有一次和居士提及忏悔法门的时候,有居士问:“师父,我又没有罪,为什么要修忏悔法门呢?”

《地藏菩萨本愿经》中说:“南阎浮提众生,举止动念,无不是业,无不是罪,何况恣情杀害、窃盗、邪淫、妄语,百千罪状?”

说真的,谁也不敢担保自己在有意无意是否会伤害到众生。纵使今生没有伤害到众生,那过去无始劫以来呢?谁又能担保自己没有伤害过任何众生,没有造作任何恶业呢?

更何况这些恶缘的业果,不会马上现前让你觉察,却会在机缘成熟的时候,成为你前进路上的阻碍。

那什么是业障的表现呢?

业障的表现有几种:

一、病苦缠身,病痛不断;

二、感觉身有病苦,但是在医院中却检查不出来;

三、人易昏沉,心有妄念;

四、常常观察他人过失;

五、心常散乱,不易专心一念;

六、心头闷塞,不见光明,总觉得心中闷闷不乐;

七、身体重拙而不轻快。

当感觉有这些症状的时候,就表明需要修行忏悔法门了。

什么是忏悔呢?

忏是梵语忏摩的略译,中文是忍,也就是请求别人忍罪;悔为悔过之义,也就是追悔过去的罪业,在佛菩萨和师长面前告白道歉,以达到灭罪的目的。

根据《四分律羯磨疏》中说,忏悔需要具足五缘:

一、迎请十方佛菩萨

二、诵念经咒

三、自白罪名

四、立誓

五、明证教理

那么忏悔分为多少种呢?

根据《金光明经文句记》中记载,忏悔分为三种:

一、作法忏悔,简称作法忏,也就是依律的作法而进行忏悔。

二、取相忏悔,简称取相忏,又称为观相忏悔,也就是观想佛的相好庄严,以佛为对境除罪忏悔。

三、无生忏悔,简称无生忏。观实相之理,而念罪体本无生的忏法,这是理忏。

根据《观普贤菩萨行法经》中记载,在家居士的忏悔法有六种:

一、不毁谤三宝,进而修六念法,也就是念佛、念法、念僧、念戒、念施、念天。

二、孝养父母,恭敬师长。

三、以正法治国,端正人心。

四、六斋日不杀生。

五、深信因果,信佛不曾入灭。

那忏悔需要什么仪轨呢?

现在流通的忏法很多,如《梁皇忏》、《法华三昧忏仪》、《慈悲水忏》、《千手千眼大悲心咒行法》等,大家可以根据自己的机缘选择适合自己的忏法来修持。

如果觉得拜忏所需时间太长,那也可以选择依《八十八佛大忏悔文仪文》来修持,一佛一拜,拜完一部仪文是一百零八拜。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学佛人不必不食油盐

不必不食油盐 不食油盐,固不必也。佛制无此一说,外道...

经书法宝迎请须知

一、迎请法宝须知 1.迎请法宝者,须生大恭敬心、感恩心...

学佛之通病

初学佛人,易犯种种过失,成为修学路上较大障碍,自己...

依生灭法而发菩提心,这个菩提心是非常脆弱的

当我们发了菩提心,所要处理的,就是内心的问题。发菩...

星云大师《佛教对心识的看法》

各位法师、各位信徒: 今天我要跟大家说的是佛教对心...

别人的是非善恶与你何干

只看到别人的过失,不审察自己的过失,是我们最大的无...

星云大师《习气与习惯》

每个人都有习气,每个人也都有习惯。习气多数是不好不...

先把这两根摄住,其他四根就不摄自摄

六根中,最难摄的有二根,即意根与耳根。意根容易胡思...

【注音版】供灯仪轨

供灯仪轨...

佛说分别善恶所起经

佛在舍卫国祇洹阿难邠坻阿蓝。时佛伤哀诸所有生死之类...

【注音版】金刚般若波罗蜜经

(弘化社32分本)...

【注音版】佛说盂兰盆经

佛说盂兰盆经...

为什么人越到晚年越要收心安住

我们平常当然理观不碍事修,理事圆融,你该拜忏还拜忏...

不要恼害众生,你以后修行就没有障碍

这个不害,我们上学期研究小止观时,有谈到:有些人修...

憨山大师费闲歌

讲道容易体道难,杂念不除总是闲;世事尘劳常挂碍,深...

学佛以后,修行的三个重点

我们学佛以后,有三个重点可以修学:第一个是因缘,第...

【佛教词典】三种夜叉

(名数)在地之夜叉及虚空之夜叉与天之夜叉也。...

【佛教词典】清净资助

【清净资助】 p0960 瑜伽八十一巻四页云:清净资助者:...

【推荐】星云大师《现代青年应有的人生观》

各位老师、各位同学: 今天,我所要讲的是现代青年应...

学佛者应从恭敬三宝开始

学佛者当从恭敬之中求,尤其是对出家师父。为说明此事...

如果有人不理解素食,你可以这样回答

01. 只要心地善良就好了,为什么一定要吃素? 答:听...

五停心观对治五种烦恼

五停心观指不净观、慈悲观、缘起观、念佛观、数息观等...

理净法师:「网络游戏杀人」是否有罪业

网络游戏本身是虚拟的世界,应当与我们的现在生活有很...

《阿弥陀经》与《维摩诘经》的会通

《净名》《法华》等者,此一心持名,得生彼国,即随其...

上山的和下山的

上山的和下山的 在同一条石板小道上,上山的和下山的...

心外焚香求福了不可得

在达摩祖师《观心论》这部书里面(这个论,相传是达摩...

不断「放下」的时候,你跟「真如」就越来越近

楞严经中,虚空藏菩萨说,他在因地以观察虚空无边,观...

以淡定心去面对烦恼事

怨起于心,结于心,所以当了于心。以一颗淡定的心去面...

真正的礼拜

在寺院里,经常看到这种场景:一些香客,手里抓着大把...

专持名号,以称名易故,相续即生

引净土宗的二祖善导大师说: 「末法众生,神识飞扬,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