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经行有六点好处

果定法师  2014/11/12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经行有六点好处

一、经行的好处

经行和静坐是禅修过程中最基本的主要形式,这在经律论三藏中处处可以见到,而经行一法从印度传到中国演变成了“禅堂跑香”,印度原本的经行法在中国早已失传很久了。为了更好地完善和落实佛陀时代的禅修经行法,于是依据有关的三藏原典对经行法做一番探讨,提供给大家作个参考,以利于修禅者如法地经行!

在古代印度不论是在家俗人还是出家修道人都有经行的习惯,午时前后在寂静的地方沿着一条直来直去的道路来回经行。经行的好处第一可以使很顽固的疾病痊愈,第二有利于消化肚中的食物。如果不然,因为常常静坐不动,往往身体就会出现很多病苦。如果能多多地经行,则可身安道隆。正如唐义净三藏所著《南海寄归传》云:五天之地,道俗多作经行,直去直来,唯遵一路,随时适性,勿居闹处,一则痊痾,二能销食。禺中日昳,即行时也,或可出寺长引,或于廊下徐行。若不为之,身多病苦,遂令脚肿、肚肿、臂疼、髆疼,但有痰荫不销,并是端居所致。必若能行此事,实可资身长道。

在《十诵律》中说到经行有五种好处:第一可以使身体轻快、反应敏捷;第二可以使身体有力气;第三可以使身体不容易生病;第四可以利于食物消化;第五可以使心力意志坚固而不动摇。正如其文曰:经行有五利:一剿健(jiǎo轻捷),二有力,三不病,四消食,五意坚固。

在《四分律》59卷也说到经行有五种好处:第一常常经行可以使身体能够堪受长途远行;第二经行能够提高思惟法义真理的能力;第三可以使身体少病少痛;第四可以利于食物消化;第五多多地经行可以使静坐以及入定的时间长久。欲界凡夫人的身体有很多问题,静坐时间久了,气血瘀结在那里,即使腿子不痛也非要走一走,经行可以帮助气血流通正常,所以非要经行不可。如果不经行,就算是得定了,你住在禅定里边的时间不长,就得要出定,还有这个问题,那就是身体有问题。正如其文云:经行有五事好:堪远行、能思惟、少病、消食饮、得定久住。在《行事钞·诸杂要行篇》也同样说到:经行五益,堪远行、能思惟、少病、消食饮、得定久住。

经行除了以上好处,更重要的是对除去昏沉睡眠盖有明显的效果,由此可以在经行时净修其心,断灭诸障,正知而住,进取圣道。如《摩得勒伽》云:“世尊听比丘昼日经行,坐除睡盖。” 《十诵律》云:“无病不得昼卧,若喜眠,应起经行。”“喜眠令经行者,除昏思故。”《瑜伽师地论》52卷14页云:昼则宴坐经行,净修其心,断灭诸障。

简要总结前文经行的好处一共有六点:

1、有利于食物消化;

2、可以使身体不容易生病;如果有病,可以使身体减少病痛;进一步还可以使很顽固的疾病痊愈;

3、可以使身体有气力、身心轻快、反应敏捷;

4、常常经行可以使身体能够堪受长途远行;

5、可以帮助全身气血流通正常,使静坐以及入定的时间长久;

6、可以在经行时除去昏沉睡眠盖,净修其心、断灭诸障、正知而住,能够提高思惟法义真理的能力,并进取圣道。

二、经行的时间

经行的时间长短不限,通常有在午时前后,比如《南海寄归传》云:“禺中日昳,即行时也。” 禺中是指午时前9点至10点,日昳是指午时后1点至3点。

还有佛及弟子通常会在饭后经行,比如在经典中常常见到“佛食后经行”、“诸比丘食后经行林中。” 如《佛说人仙经》云:尔时,世尊过夜分已,至于来晨食时,着衣执持应器,入那提迦城,次行乞食。得品馔已,还于本处,收衣洗足,敷座而食。饭食讫已,而暂经行,复还本座。

佛也常常在日后分时经行,也就是大约在下午4点到6点。如:

《佛说尼拘陀梵志经》卷上云:尔时,世尊于日后分,从自房出。是时,天雨方霁,晴光焕若,渐次行诣善无毒池,到池岸已,徐步经行。

《佛说白衣金幢二婆罗门缘起经》卷上亦云:佛世尊,日后分时,自房而出,诣鹿母堂,旋复经行。

对于精进修禅的佛弟子来说,佛陀规定除了有病的原因白天不可以躺着睡觉,要求要白天、初夜、后夜三时精进“经行、宴坐”修禅,以达到成就圣道、了脱生死。如《十诵律》云:“无病不得昼卧,若喜眠,应起经行。”“制昼卧者,有病应开。喜眠令经行者,除昏思故。” 《摩得勒伽》亦云:“云何卧?比丘不病,不得昼日卧,不得灯中卧。若疲极者,应起去,不得恼第二人。”

《瑜伽师地论》卷24云:悎寤瑜伽者,谓如说言:于昼日分经行、宴坐,从顺障法净修其心。于初夜分经行、宴坐,从顺障法净修其心。净修心已,出住处外洗濯其足,还入住处,右胁而卧,重累其足,住光明想、正念、正知、思惟起想巧便而卧。至夜后分,速疾悎寤,经行、宴坐,从顺障法净修其心。

《瑜伽师地论》30卷7页云:于昼分,经行、宴坐。于初夜分,亦复如是。于中夜分,右胁而卧。于后夜分,疾疾还起经行、宴坐。

《摩得勒伽》云:世尊听比丘昼日经行,坐除睡盖。初夜过,四揲郁多罗僧敷,卷揲僧伽梨为枕,右胁卧,脚脚相累,不得散手脚,不得散乱心,不得散乱衣,作明相正念,起想思惟,然后眠。至后夜,疾疾起,经行,坐除去睡盖。

在静坐过程中,如果使用其它办法都不能除去昏沉睡眠的时候,就应该从座位上起来经行,走上一百多步必定可以清醒。如日本·莹山绍瑾著《坐禅用心记》云:坐中若昏睡来,常应摇身或张目,又安心于顶上发际眉间;犹未醒时,引手应拭目,或摩身;犹未醒时,起座经行。正要顺行,顺行若及一百许步,昏睡必醒。

在床上不应该大声咳嗽、慨叹、打喷嚏、叹息、思念世俗间的事情,到了应该起来的时间,还犹豫不定时就应该责励自己,立即起来经行。正如《三千威仪经》云:不得大欬(kài謦qǐng妙)、咤(zhà咤字去声叹也)、喷(喷pēn嚏ti)、㖑(㖑许介切喝也)、叹息、思念世事,不得倚壁。欲起以时,若意走不定,当自责,即起经行。

在众人居住的地方,对于有睡觉打呼习惯的人,应该多多地经行。如果睡眠很重不能经行,可以到不干扰别人的地方去睡。正如《十诵律》云:若鼾hān睡者,应记经行。不能者,屏处睡,不得恼众。当然对于夜里睡觉打呼振动、说梦话的人来说,如果没有扰乱他人意思则没有罪过。如《僧祇律》云:若比丘夜鼾睡、振动、寱yì语,不作扰乱意,无罪。

也可以“随时适性”经行,不拘时间。

当然不要在身体被辛苦所制伏、被疲倦所制伏、心被掉举所制伏的时候,去经行。如《瑜伽师地论》卷24云:非身劬劳、非身疲倦、非心掉举所制伏时而习经行。

三、经行的处所

在佛陀时代的僧团中,合适固定的经行处所是僧人得以安住的一个重要条件,正如:《瑜伽师地论》99卷11页云:若依园林,或诸寺院,经行处等,而得安住;应知是名居处所依。《沙弥十戒法并威仪》云:常昼夜三时诵经行道,一者整衣服,二者若经行必令有常处。

1、经行的处所通常有五处:

第一是空气清新的闲静处,比如山中、树下、河岸空地等,正如经典中说 “尔时诸比丘在河岸边空地经行。”《大毗婆沙论》126卷14页云:习近亲爱与怨憎,便生贪欲及嗔恚。故诸智者俱远避,独处经行如麟角。

第二是在房前或自己住的房门前空地经行,正如经典中说“时诸比丘,维耶离(国)僧坊门间空地经行。” 《萨婆多部毗尼摩得勒伽》4卷亦云:佛住舍卫国,有一比丘食已房前经行,彼经行已,敷尼师檀,一处结加趺坐坐禅。

第三是在讲法堂前面的空地经行;

第四是在宝塔下面的空地经行;

第五是在阁楼下面的空地经行。

正如《大比丘三千威仪》卷上云:经行有五事:一者当于闲处,二者当于户前,三者当于讲堂前,四者当于塔下,五者当于阁下。……闲处者,谓山中树下,亦谓私寺中不与人共。

2、对于经行处的建造:

依据佛陀经行基的宽度是三尺六,也就是1米宽,长“二丈六七许”,至少有9米多长。如果依据唐胎藏部密法高僧善无畏所传,经行处的长度按照一尺八寸乃至一尺四寸为一肘的话,大约在12米到15米长。周围环境要安静,地面要求要干净平整,也可以用砖石垒成一条直道。在地面画上直线,沿着直线经行。在两头竖立标杆,在两头标杆上拉上与胸部齐高的绳子,在绳子上穿上长长的竹筒,这是用于身体不好的人可以手扶着竹筒经行。引证如下:

《无畏三藏禅要》云:汝等习定之人,复须知经行法则。于一静处平治净地,面长二十五肘,两头竖标,通头系索才与胸齐,以竹筒盛索,长可手执,其筒随日右转平直来往。

《资持记释》云:十诵示行相:画地,谓作直道,不使斜曲故;或用砖石为之。寄归传云:五天之地,道俗多作经行,直去直来,唯遵一路。谓以砖石累为直道,狭而且长,人之往来,有同经纬,故以名焉。又云:佛经行之基,阔二肘,长十四五肘。阔三尺六,长二丈六七许。上以石作莲华开势,高二寸,阔一尺有十四五,表圣足迹也。

《毗尼母经》6卷云:若经行处地不平者,应当平之莫令高下。

《四分律》50卷云:时彼上座老病羸顿经行时倒地,佛言:听绳索系两头,循索行。捉索行,手软破手。佛言:听作卷若竹筒,以绳穿筒,手捉循行。经行时疲极,听两头安床。

除了前面几种经行处以外,因为有些地区露地经行害怕毒虫等,所以可以做成悬空经行处;因为有风吹雨打日晒,所以可以做成“经行舍”或“经行堂”。具体情况如下引证:

《四分律》50卷云:时诸比丘露地经行,有蛇、蝎、蜈蚣、百足,未离欲比丘见恐怖。佛言:听作悬经行处。不知云何作?佛言:下竖柱上安板木阁道行,若患风雨日曝,听作屋覆。

《四分律》50卷云:时诸比丘露地经行,患风雨日曝,得患。佛言:听作经行堂。不知云何作?佛言:听长行作,作堂所须一切给与。

《毗尼母经》6卷云:有比丘露地经行,值天大雨污湿衣尽,愁忧不乐。佛闻已告诸比丘:听比丘作经行舍。比丘在耆阇崛山中露地经行,值天卒风暴雨兼复日热所逼。佛闻此因缘,听诸比丘作经行舍。

为了避免他人讥嫌,修行人在经行的地面一般不适合铺设极其贵重的地毯等一类东西。如《毗尼母经》5卷云:以锦不听敷经行处者,有檀越持国土所贵重锦持来施僧,僧得已,用敷经行地。檀越后来见之嫌言:云何比丘无爱惜心?如此贵物云何敷经行地而践蹈之?如此展转世尊闻之告诸比丘:从今已去,檀越所施好贵重物,不应敷经行地。

如果是为了清除经行处地面的杂物杂草,而损伤到了生长着的花草树木,作为比丘来说是不算犯过失的。如《四分律》12卷(初分之十二)云:若除经行地上、若扫经行来往处地,误拨断生草木,若以杖筑地拨生草木断,无犯。

3、对于经行处的选择:

选择经行处所的大小没有一定的限制,可以选择合乎自己心愿的合适相称的很宽广、很长大的地方经行,从这边往那边去,或者向后转回来直线的经行,不是圆、也不是方形的经行。一来、一往身体直线上行动出来的,这叫做经行。正如《瑜伽师地论》卷24云:言经行者,谓于广长、称其度量一地方所,若往、若来相应身业。

对于一个精进用功的修禅者来说,应该选择自己所居住的院子、房子以及广长合适的不共于别人的固定经行处往返的经行,不要选择在别人所住的处所经行,不要在不熟悉的地方经行,不要在往返不自在的地方经行,不要在人家不同意而勉强到那个地方去经行。比如在寺院,执事人不同意你在那里经行,你也不要勉强。如《瑜伽师地论》卷24云:从施主家还归住处,于昼、夜分,在自别人所经行处往反经行;非于他处、非不委处、非不恣处、非不与处而辄经行。

特别要注意:不可以在淫欲炽盛的人前及色情场所经行,不可以在玩游戏的小孩前及赌博游戏场所经行,不可以在卖酒、喝酒的人前及场所经行,不可以在屠宰场及卖肉的场所经行,不可以在监狱里看管囚犯的差役前经行,不可以在杀生的人前经行。一般情况尤其是女众为了安全起见,不要选择过于偏僻幽深的山谷、树林等地方经行。如《摩诃僧祇律》35卷云:不得在淫女前经行,摴蒱儿前、估酒前、屠肆前、狱卒前、杀人前。不得深邃处经行,当在不深不浅处经行。经行法应如是,若不如是越威仪法。

如果是多人所居住的房子有上中下三层,可能是为了不影响下层居住的人,那么只可以在下层经行,不可以在上层和中层经行。正如《摩诃僧祇律》34卷云:若是上屋,地作绀青色者当以物裹床足,不得在中然灯经行、及着革屣,不得唾地,当用唾壶;若是中屋者,得洗足、洗手面、荡钵;下屋者,得然灯经行、洗手足面、荡钵。房舍应如是,若不如是越威仪法。

除了住处狭小或与厕所相连不可避免以外,一般情况下不要选择在厕所边经行。如《萨婆多部毗尼摩得勒伽》6卷云:云何厕边?比丘不得厕边浣衣、割截衣、缝染衣、不得捉经、不得诵经、不得作白、不得经行,一切事不得作,除厕相连。

《五分律》27卷亦云:有诸比丘于厕边坐禅、眠卧、染缝衣服、受经、经行,妨诸比丘上厕。诸比丘以是白佛,佛言:不应尔。有诸比丘住处狭小不得避厕,以是白佛,佛言:若住处狭小,听以衣物遮之令不相妨。

在僧团中受处分的“别住比丘”也不可以选择与“清净比丘”一起经行,或选择比别人更好的经行处经行。对于现代人来说可以引申为:如果共修应该选择清净的道友在一起经行,会比较相应,不然就不要在一起经行。如《五分律》28卷(弥沙塞)云:复有别住比丘,与如法比丘并经行,或自在胜经行处。佛言:不应尔。

同样在《毗尼母经》6卷亦云:有行摩那埵比丘,众僧经行处经行。佛见之即制:不听有罪比丘清净比丘经行处经行。

如果习惯于经行,而安居的经行处有很多毒虫难,在这种情况下是可以离开此处,另外选择安全的经行处居住。如《四分律》37卷云:尔时有比丘在住处安居,经行处多诸毒虫。此比丘狎习经行,经行体安,不经行不安。彼比丘自念:我在此住,必为我命作留难。作此念已,往白佛,佛言:若有此事,应去。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圣严法师《柳暗花明又一村》

默照是一种禅修的方法,平常生活也可以用:「照」是清...

略谈禅的理论与实践

一、禅定在佛教中的地位 学佛的目的就是要成佛。要成佛...

参禅的先决条件

我们一讲到禅修,就会想到在禅堂里面两腿一盘,监香师...

未证谓证,未得谓得,大妄语成阿鼻地狱

宗门下的人,不乱开一个口;假使说错一句话,就要丧身...

达摩大师四行观

夫入道多途,要而言之,不出二种。一是理入;二是行入...

定境到了一定程度,这一切的障碍都不存在了

经典上讲: 汝坐道场。销落诸念。其念若尽。则诸离念一...

无禅有净土往生的人太多了

在这个世间上,这些无禅有净土往生的人那是太多了。大...

茶饭禅

唐朝龙潭崇信禅师,跟随天皇道悟禅师出家,数年之中,...

佛说七俱胝佛母心大准提陀罗尼经

尔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是时世尊思惟观察。愍未...

净土十疑论

净土十疑论序 宋、无为子杨杰述 爱不重不生娑婆,念不...

唯识三十论颂

唯识三十论颂 世亲菩萨造 大唐三藏法师玄奘 奉诏译 护...

【注音版】十善业道经

十善业道经...

欲为三界众生一切痛苦的根本

首先了解欲的体性、作用、分类以及欲为根本苦的原因,...

素食帮你击退病魔

各界世界著名人物,从哲学家柏拉图和尼采,政治领袖本...

【推荐】化太岁、谢太岁的法事有什么渊源和道理

如今,化太岁、谢太岁的法事在中国民间十分盛行。 在寺...

网络学佛的正确态度

网络是时代的产物,是众缘和合的现相。网络也被诸多有...

【佛教词典】智果渐次

【智果渐次】 p1152 瑜伽八十五卷十一页云:云何智果渐...

【佛教词典】二种方便

(名数)一、体外方便,余经所说之方便也,是真实体外...

观不净相,生大厌离

优波尼沙陀,即从座起,顶礼佛足,而白佛言:我亦观佛...

透视爱情的无常

佛陀早就讲过,世间所有的一切都是无常无常才是这个世...

不费分文即能成就「五大施」

佛世时,有一位首罗长者,以性情悭吝而闻名,舍利弗尊...

圣严法师:顿悟与渐悟

顿渐的问题,许多人都要误解,总以为顿教的法门与渐教...

学佛人要闭是非之嘴,开念佛之口

释迦牟尼佛在《发起菩萨殊胜志乐经》中说,在末法时期...

上辈往生是一定要出家吗

问: 法师慈悲,请开示三辈往生条件,听说上辈往生是...

净业行人为何要读诵大乘经典

《观经》中佛为何提出净业行人要读诵大乘经典?因为念...

如果不犯这个戒,财宝则永远没有短缺

【复次。善男子。若菩萨摩诃萨。能尽形寿离不与取。即...

嫉妒造业,随喜有功德

恶念,就是从贪、瞋、痴所生出的。我们带着贪、瞋、痴...

为何念佛得悟的人寥寥无几呢

或问参禅得悟者相望于册,念佛得悟者何寥寥其未闻也?...

真正智者惜已有之福布施一切

一劝贫者施。经济不宽裕,捉襟见肘,往往贫者难施。但...

喜欢读经而不喜欢念佛怎么办

问: 我学习佛法一年有余,一直以来虽然知道念佛的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