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遭受任何痛苦,都是自己业力的显现

净界法师  2015/11/12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遭受任何痛苦,都是自己业力的显现

佛陀在经典上说:“一切有情,皆依食住。”有情众生的依止处有四个饮食是非常重要的:第一个是段食,“段”就是分段的饮食,我们吃的这些饭菜等等。第二个是触食,“触”就是我们六根接触六尘的时候产生六识。假设我们所接触的环境,都经常是不如意的环境,你的身体要好就有困难;假设你的六根所接触的六尘,都是欢喜的,你色身的抵抗力会比较强。

前面的段食是约着物质的享受来说,这以下的触食是约着精神享受。就是说我虽然出了家,我受用物质的饮食比较单薄;但是我的触食,我经常内心保持欢喜,这个时候你色身的抵抗力强,因为有触食的资持。

第三个是思食,“思”就是希望。一个人对未来有希望,虽然我现在的生活不是很满意,但是我知道我以后、晚年的时候、我来生的时候会更好。有希望在支持,这个人的身体也会比较健康,这叫思食。这二个都是精神的受用。

第四个是识食,这个识食就不是前六识,前面的触食跟思食都是第六意识,这个识食是第八识,就是你业力的资持。你看饿鬼道的众生、地狱道的众生,他们也没有饮食饭菜可以吃,他所接触的环境也不可能让他快乐,都是刀山油锅,也不可能有希望,他不知道什么时候离开地狱。他现在死掉了,马上受生,又再接受痛苦,所以他不可能有希望的。那这个地狱的众生,他的生命是如何相续呢?他没有段食、触食、思食,他是靠这个识食,就是阿赖耶识的业力,不断地支持他的色身。

所以,假设没有阿赖耶识这个业力的识食,这个识食体就不能成立了。“何以故?于六识中,随取一识,于三界中已生有情能作食事,不可得故。”因为前六识不能做识食体。为什么呢?因为前六识不能普遍三界,有的地方有第六意识,有的地方没有第六意识,你看无想天就没有第六意识了,所以它不能扮演识食体。当然第六意识所带动的触食跟思食,也有帮助,但是它不是主要的因素。这个识食是最重要的,就是业力。

有关业力的支持,我讲一个公案,大家体会一下这个生命的真相。我年初的时候到新加坡去弘法,去了将近十天,前五天是讲经,后面几天就带大家念佛共修。在新加坡的时候,我的身心状态非常的好,但一回到台湾,不到一个礼拜就生了重病。这个病,病了将近一个月的时间。我过去的习惯就是断食,但是我这次的病,断了三次,连续断了三次,一次断三天,等于断了九天,都没有效果。

后来有一天晚上我做梦,在梦境当中,那个意思就是有这个鬼神障。后来我就持咒,持了三天感到有一点好转。到了第三天晚上静坐的时候,我突然间有一个感觉:我现在不要持咒,就念阿弥陀佛。那个时候,当然有障碍的人心情就不同,我那时候观想阿弥陀佛的圣号无量光、无量寿,他决定能够救拔我。那个时候,我生起了强大的皈依心,一直地念佛,念了将近二十分钟。在二十分钟当中,突然间听到“劈啪”的一声,突然间身心的暗钝相、粗重相消失了。从那时候,身体就开始恢复健康。我想每一个人多少都会遇到鬼神障,就是说,我们每一个人在修行的过程当中,我们是带着果报体,带着业障、报障在修行。

比如说你看很多老和尚,他去打佛七,打完七以后回来就生病了,你怎么解释呢?你说:“唉,代众生受苦!”这样讲也是有道理,其实都是自己业力的表现。鬼神障也好,外在的因缘只是增上缘,因为这个地方讲识食体,就是你的果报体,永远是你心中阿赖耶识的业力所释放出来的。不可能有一个外在的业力,跑到你的身心来给你快乐、给你痛苦,不可能!如果有可能的话,这个唯识学的观念就会全部被推翻掉了。所以我们一个人的菩提心,一定要依止正见,否则你的菩提心不能相续。

这个地方讲“识食体”就是说,我们相信果报体任何的变化,外在的环境只是一个增上缘,你自己心中的业力才是亲因缘。这样子你不管遇到任何的逆境,你的菩提心不会退转,这个正见非常重要!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净界法师文章列表

患难中应持圣号,自然有不思议的转移

原文: 接手书,不胜伤时之感,十余年来,天灾人祸,相...

所有烦恼过患皆由此而生

过去,有位智光长者请佛为大众宣说出家与在家之胜劣,...

【推荐】厌离娑婆,要厌离全面的娑婆

学习,佛法的专有名词叫作熏习。它不是一次完成,它是...

众生恶业感召地狱境界

烧炙大地狱有十六小狱,周匝围绕。何故名为烧炙大地狱...

修行很简单,就是恢复我们的本来面目

我们再看第七意识蕅祖的批注: 此之意根,从无始来,内...

临终在定之心,即是净土受生之心

【原文】 客曰:弟子复忆昔念佛时,遇一禅人教云,念佛...

佛菩萨天天都在跟前,是我们不能够理解

无著菩萨在印度的时候,修弥勒菩萨慈心观。他在山里坐...

在日常生活中情绪起起伏伏,如何来对治它

问: 师父您好!关于权法、实法的操作,弟子这边再具体...

信心铭

至道无难  唯嫌拣择  但莫憎爱  洞然明白  毫...

解深密经

解深密经卷第一 序品第一 如是我闻:一时,薄伽梵住最...

【注音版】拔一切业障根本得生净土神咒(往生咒)

拔一切业障根本得生净土神咒(往生咒)...

现在贤劫千佛名经

现在贤劫千佛名经(亦名「集诸佛大功德山」) 尔时喜王...

十种逆境为道场

一、念身不求无病。身无病,则贪欲乃生。贪欲生,必破...

世间荣华富贵,哪比得上菩提大道

原文: 昔人有言。虽有驷马以先拱璧。不如坐进此道。予...

药王菩萨以良药救治众生身心两种病苦

《圆觉经》云:四大各离,今者妄身当在何处?即知此身...

顿超三界乐悠悠

寒山顶上月轮孤,照见晴空一物无, 可贵天然无价宝,埋...

【佛教词典】无分别心

【无分别心】 此为离情念分别之心识。有二种,一为无漏...

【佛教词典】竺道生

(人名)竺姓,犹言释。道生其名。罗什门下四哲之一。...

大安法师:念佛是为了什么

问: 念佛是为了什么? 大安法师答: 当我们知道阿弥...

佛的「四辩八音」

佛有四辩八音,什么叫四辩?就是四无碍辩: (一)义无...

星云大师《恩怨人生》

有人问: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为何?告曰:人与人之间,皆...

流水有心终汇海——蕅益大师略传

农历正月廿一是净土宗第九代祖师蕅益大师圆寂日。蕅益...

世俗的爱情都是虚情假意

世俗所谓爱情爱自己吧?(虚情假意) 常常会看到很多年...

五欲的过患

智者大师把这个止观的修行,分成十科。前面的五科是一...

水的智慧

孔子曰:智者乐水。 智者的智慧当如水之灵活。若藏于...

慧律法师《减少烦恼的两个原则》

第一:你一定要宽恕众生 。人的一生耗费在干扰别人、...

拔除心中忧愁之刺

古印度时,那罗陀尊者在波罗梨国长者的竹林中修行。当...

因缘和合

桂琛禅师参访玄沙禅师,玄沙知道他深研唯识法相之学,...

倓虚法师开示烦恼的由来

六种根本烦恼 这烦恼有多少种呢?可就多啦,略略地我就...

别把佛法当成一门学问

若我们自称佛子,听了佛法,却不守戒,你学佛,但却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