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勿追想过法,勿欣愿未来

明法法师  2016/05/24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勿追想过法,勿欣愿未来

当下能令心清凉、解脱是妙法,此妙法向自己求就有了,不用远求。令人此时此地能够远离、灭除热恼是正法的特质之一。如何做到当下清凉?《中部经》〈一夜贤者经〉,世尊说:

勿追想过法,勿欣愿未来。过去已过去,未来还未来。

内观当下法,了了不动摇。今日应热心,谁知明日死?

与死亡大军,无讨惯还价。热心如是住,日夜不懈怠。

牟尼圣者说:他是一贤者。

《杂阿含经》,世尊说:

于过去无忧,未来不欣乐。现在随所得,正智系念持。

饭食系念故,颜色常鲜泽。未来心驰想,过去追忧悔。

愚痴火自煎,如雹断生草。

心不清、不安、煎熬、郁卒、感伤,追根究柢就是追逐五欲。专心于观察当下的动作、感受、心、心的对象,就能无忧恼。《杂阿含经》说到,世尊未证道之前,多追逐过去五欲,少追逐现在五欲,更少追逐未来世五欲。因此勤奋自护,不再追逐过去、现在、未来五欲,渐渐靠近无上正等正觉。因此,世尊劝告诸比丘,亦当自护,勿逐过去、现在、未来五欲,不久亦当灭尽烦恼。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星云大师《如何欢度老年生活》

会长、各位组长、各位先生: 这次承蒙詹会长纯鉴先生...

专访净慧长老:信仰就是生活本身

净慧长老在佛界可谓德高望重。他一岁半即由父母送入尼...

平凡决非浅陋

生活中,许多平凡的东西往往最重要。水和空气是平凡的...

奉行惜福节俭的生活

古往今来有很多道德君子,给我们做了惜福的好榜样。特...

生活禅开题

在生活中修行 经常有信徒向我提问:我们应该怎样把学佛...

佛陀会做这7件你我都难做到的小事

华严经行愿品末卷所列十种广大行愿中,第八曰常随佛学...

活好生命中的每一天

等到等到似乎我们所有的生命,都用在等待。 等到我大...

突破障碍将学佛融入生活当中

末法众生障深慧浅,这个障有外障、有内障,我们先看外...

【注音版】大佛顶首楞严咒

大佛顶首楞严咒...

【注音版】大宝广博楼阁善住秘密陀罗尼

大宝广博楼阁善住秘密陀罗尼...

【注音版】大佛顶首楞严经

楞严经卷第一 楞严经卷第二 楞严经卷第三 楞严经卷第...

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

夫满教难思,窥一尘而顿现;圆宗叵测,覩纤毫以齐彰。...

这些名言都是有后半句的

1、父母在,不远游 原文:子曰:父母在,不远游,游必...

法性本来空寂,是谁造业?谁来受果报呢

『由此故知,定无实我,但有诸识,无始时来,前灭后生...

【推荐】放下名利枷锁 老老实实念佛

现代人生活忙碌,从出生到小学、中学、大学再到社会。...

出家乃大丈夫了生死事,非享安逸图自在

禅人生长休邑,少贾于江湖,因厌尘俗,至匡山礼续芳和...

【佛教词典】行海金山志略

凡四卷。明末清初僧行海(1609~1683)撰。又称金山龙...

【佛教词典】秘奥

(术语)秘密深奥之法门也。宝积经六十一曰:吼说秘奥...

心中留一个信念,并为之去追求

从前,一个老盲人带着一个同样双目失明的小徒弟,以拉...

真正大乘佛法不叫断烦恼

一念的妄动,这是一个严重的问题。但是从现实的角度,...

话说得失真

《荀子》说: 凡人莫不好言其所善,而君子为甚。故赠人...

印光大师《净土问题84个开示》

1.佛为什么要说净土法门 如来为一大事因缘故,出现于...

亲见虚老真功夫,方知机辩不是禅

光绪二十七年秋,法忍老人有赴终南之举。先命月霞法师...

专心无杂的摩陀大师

传说,过去安徽省有座山,叫「摩陀山」,这座山名字的...

长得漂亮不如活得漂亮

上中专时,我们班主任老师长得很丑:一半脸儿白一半脸...

女众出家要成办道业,是否希望渺茫

传某师因感女众尘俗习染太深,又乏男众果断不畏的气魄...

善用其心,善待一切

动和静,昏和散,这是一切事物乃至生命存在的基本形态...

【推荐】打佛七的利益和注意事项

一、佛七的内涵 佛七,也称打佛七,指的是净业同修集中...

印光大师开示持戒与念佛

一、持戒与念佛的关系 1、三学为学佛修净之根本 戒、定...

慧律法师:佛教徒对风水要持什么样的态度

佛教徒是采取中道的态度。这风水对我们凡夫来讲确确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