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佛教说的贪嗔痴到底是什么

界诠法师  2017/06/06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问:通俗说下佛教说的贪嗔痴到底是啥?

界诠法师答:贪,贪什么东西呢?贪世间的种种种种都叫做贪,你贪好吃的,享受种种,那就属于贪。生活必需以外,过于奢侈的要求、追求,那都是属于贪这个范围。贪财、贪名、贪利等等,这都是属于贪。如果你虽然也很修行,但是与这个贪相应,依然是生死的根本。你想我要去极乐世界,然后你世间东西的样样放不下,贪得个要死,门儿都没有,去不了。必须要怎么样?淡化!

嗔心,很重的嗔心,要跟人家结冤仇,居士与居士之间结冤仇,居士与出家人结冤仇,跟家人结冤仇,然后你又拼命地念佛,这样修行有没有效果?你要了脱生死,要想离开这个五浊恶世,杂染的世界,你必须要解决这些问题,你必须往这个方向去才是。

愚痴就是对因果事理不明,叫愚痴,不是那种痴呆。

慢心很重,现在佛教属于这种状况,诸位!我们活在这个时代啊,物质生活是挺好,吃得也好,穿得也好,住得也好,是不是很好?但是佛法远不如过去了。二十年前、三十年前的佛法很单纯的,那只是二十年、三十年呐。五百年之前?一千年之前怎么样?我们都没来呀,来了,不知道在哪呆着,没遇到佛法。

你看唐代那么多的高僧,真正是高僧啊!你能够遇到唐代那些大德,你修行肯定是容易成就。你有不懂的问题,去问玄奘大师;念佛你念不清楚,很多问题,你问善导大师,我告诉你,一定解决问题。可是这些现在都没有了。我们抱怨谁呀?抱怨自己来晚了。我们这么晚了才来呀!你要怎么办呢?这实在太惭愧。你念佛拜佛,会拜得痛哭流涕,我这实在是来得太晚了,实在是惭愧得要死,应该是这样啊。

我们真的没福报,连印光大师那样的人我们都没见到,弘一大师没见着,虚云和尚也没见着。现在出家人也有不少,真正那种成就者是少,少,你不能怪谁,怪什么?时代如是,时代这样。

我们现在还遇到佛法了,你要觉得庆幸遇到佛法,你还相信佛法,有缘还皈依了三宝,这个是非常难得。人身难得,佛法难遇,你遇到佛法,而产生信心,所以你不能产生我慢。现在居士,搞得比出家人还要我慢,他说我很修行,你们这些出家人都不修行。这样佛法就会败得很惨!让其他外面的一些教看笑话。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界诠法师文章列表

丈夫喜欢打麻将怎么办

问: 丈夫特别喜欢麻将,可我却是最讨厌的,所以经常...

当生了生脱死的最好方法

问: 我现在得到一部佛经《一切如来心秘密全身舍利宝...

高僧大德为何偶尔也会示现重病缠身

问: 三宝弟子请法师开示,法师或高僧每天弘法利生,...

念佛身体念好了,是他的因缘吗

问: 有人念佛身体念好了,是他的因缘吗? 常敏法师答...

佛为何说「富贵学道难」

问: 四十二章经里面有佛说二十难,其中之一是富贵学...

如何才是决定往生之道

问: 我们陕西这边,很多学佛多年的同修,因为念佛至...

受苦能消业的前提是什么

问: 《文钞》中说,受苦时作消业想。弟子的困惑是,受...

何谓「卑劣慢」

问: 关于慢心,末学不甚明了。什么是卑劣慢?与其他...

在家菩萨戒本

在家菩萨戒本(六重二十八轻读诵仪轨) 香赞 炉香乍热...

【注音版】六祖大师法宝坛经

六祖大师法宝坛经...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

香赞: 炉香乍(zh) 爇(ru) 法界蒙熏 诸佛海会悉遥闻...

【注音版】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

(嘉兴藏流通本)...

怎样才能让心变清净

凡夫的心总是心猿意马,漂浮不定,好比躁动的猿猴一样...

用妄想造业 得虚妄果报

但是我们为什么经常被妄想缠绕,挥之不去呢?就是我们...

如实知自心

坐禅的过程和我们人生的经历一样,二者具有共性。刚开...

为何吃亏反而是福呢

可能有人会问,吃亏就是吃亏,占便宜就是占便宜,怎么...

【佛教词典】摄律仪戒

梵语 sajvara-?īla。三聚净戒之一。又作律仪戒、自性...

【佛教词典】色界异生

【色界异生】 p0568   显扬三卷十五页云:色界异生,...

【推荐】为什么富贵不能持久呢

现下总在分类什么富二代,穷二代,吊丝,高富帅之间的...

要远离这五种相,才是「无分别智」

丁二、广释 分六:戊一、释名无分别智;戊二、释成立相...

【推荐】佛陀生气

凡人很容易生气,佛陀是不是也会生气呢?佛陀当然会生...

无心的阿赖耶识「犹隔一重关」

修学佛法跟修学世间法这当中的差别,蕅益大师有一段的...

兄弟二人俱出家缘

很久很久以前,有一对兄弟非常欣乐佛法,于是两人都出...

家庭顺利吉祥之因

人们都渴望过着美好的生活,家庭中事事都如意,事事都...

修桥建庙的「大善人」为何会下地狱

我们到了道尹衙门里,伍道尹把我们几个人,和徐蔚如居...

禅定对修福也是非常重要

禅定的功夫对修福也是非常重要的。我们的自性具足着一...

往生的最低标准--第18愿

经文往生正因当中,这个「十念必生」是为中下根机而发...

追求它是伤痕累累;逃避它却也非常可惜

佛陀真正的智慧,叫作安住心性、历事炼心。就是说人生...

念佛与义工的时间应如何分配

问: 学佛人如果都想依教奉行,把念佛摆在第一而无暇...

佛教是如何看待离婚与自杀现象的

在戒律之中有著明确的规定,佛教徒不可以自杀,如果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