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2017/09/12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据《中阿含 箭喻经》第十所载:

"一时,佛游舍卫国,在胜林给孤独园。有一天,鬘童子午后静坐时,独自思维,心中有很多不解的疑惑,于是便起来去到佛所,行礼后于一旁坐下,即向佛说:“世尊!我正独自静坐,忽然起了一个念头:有些问题世尊总不解释,或将之搁置一边,或予以摒斥。这些问题是:(一)宇宙是永恒的,还是 (二)不永恒的?(三)是有限的,还是(四)无限的?(五)身与心是同一物,还是(六)身是一物,心又是一物?(七)如来死后尚继续存在,还是(八)不再继续存在,还是(九)既存在亦(同时)不存在?还是(十)既不存在亦(同时)不存在?这些问题,世尊从未为我解释。我不能领会。如果世尊为我解释,我就继续在世尊座下修习梵行。如果世尊不为我解释,我就要离开僧团到别的地方去。”

鬘童子所问的问题,恐怕还没有找到答案,人就已经命终了。这就好像有一个人被毒箭所伤,他的亲友都非常的关心,想带他去看外科医生,希望能把毒箭拔出来,为他治疗伤口。假如当时那受箭伤的人说:我不愿意把这箭拔出来,我要先知道是谁射我的﹔他的姓名与氏族;是刹帝力种、婆罗门种、吠舍种,还是首陀罗种;是梵志还是居士;是高、是矮,还是中等身材﹔他的肤色是黑、是白,还是不黑不白﹔他来自那一城市乡镇,是东方、西方、南方、抑或北方呢?我不愿取出此箭,除非我知道是被什么弓所射中,弓弦是什么样的;那一型的箭;箭羽是那一种羽毛做的;箭簇又是用什么材料所制的……鬘童子!这人必当死亡,而不得闻知这些答案。鬘童子!如果有人说:“我不要在世尊座下修习梵行,除非他回答我宇宙是否永恒等问题。”此人还未得知如来的答案,就已告死亡了。

我们净土宗的十三祖印光大师就是如此,他在普陀山闭关修行,修得非常的好,他曾阅藏多遍,可是却经常跟别人说:“我们来不及了,要赶快念佛!”因为很多人总是到藏经里去找数据、找答案,但是,大家都知道阅藏一遍至少需要三、五年,很多人还未看完就已经没命了。所以印光大师劝大家赶紧念佛,不要在外面找答案;我们要相信释迦佛,要相信阿弥陀佛,要相信念佛法门;念佛法门是非常究竟的、非常彻底的,而且三根普被,不用浪费那么多的时间,只要我们老实念佛,就能达到涅槃彼岸。古德说:“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财富是一点一滴的累积,而念佛也是一句一句的累积;累积多了,资粮便够了,将来便能往生净土。

当时释迦佛接着又跟比丘和鬘童子开示说:“世间有常,我是一向不说的。梵行是与这种见解无关的。不论一个人对这个问题的见解如何,世间实有生、老、坏、死、忧、戚、哀、痛、苦恼。而在此生中,我所说法可灭如是等等苦恼,是为涅槃。”

“因此,鬘童子!记住:我所解释的,已解释了。我所未解释的,即不再解释。我所未解释的是什么呢?宇宙是永恒?是不永恒?等十问是我所不回答的。鬘童子!为什么我不解答这些问题呢?因为它不与义相应、不与法相应,与修练身心的梵行根本无关。不能令人趣智、趣觉、趣涅槃。因此,我没有为你们解答这些问题。”

“那么,我所解释的,又是些什么呢?我说明了苦、苦的生起、苦的止息、和灭苦之道。鬘童子!为什么我要解释这些呢?因为它与义相应、与法相应,与修练身心的梵行有根本上的关连,可令人趣智、趣觉、趣涅槃。因此我解释这些法。”

意思是说,世间如果是有常的话,就与佛经的意义不相应,与法不相应,这都是与修行人的梵行无关的,所以是不趣智、不趣觉、不趣涅槃;一个修行的人要有智慧,要有觉悟,只有觉才能破迷,而最终的归宿就是涅槃,如果世界是有常的话,那就违背了涅槃,人们就不会去追求涅槃,也不会去追求觉悟了。

什么法是佛陀一向所说的呢?即“苦、苦的生起、苦的止息、和灭苦之道”,这才能和义相应,和法相应,这才是我们修行人所应该追求的,所谓“趣智、趣觉、趣涅槃”,“不可说者则不说,可说者则说。当如是持。当如是学。”佛是应机说法的,既然人生无常,修行人便要趣向智慧、趣向觉悟、趣向涅槃;朝着这个方向,去修持、去学习。比丘和鬘童子听了之后,非常的欢喜,信受奉行,此后不再议论无记的问题,不再追寻永远没有答案的戏论。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有生必有死

佛陀于住舍卫国只树给孤独园弘法期间,一天,波斯匿王...

如何转变负面的人生态度

问: 常有人自觉能力差、力量小,对社会、家庭没有影...

甘心忍受消业障,业障就会消失

若当来世佛诸弟子,已占善恶果报得相应者,于五欲众具...

【推荐】佛陀开了两帖修学空性的药

佛陀在讲迹门的时候说开显佛慧,并不是理想化地要我们...

星云大师独白:有苦不能说 我就这样忍了一辈子

一九八五年,我从佛光山住持之位退居下来,将寺务交给...

为什么有人富贵坚固得来容易,有人却要辛苦劳作

我们先讲这个心。这个心,就是你这个心力。譬如说,我...

星云大师《无常的可贵》

人是宗教的动物,人生只要有生死问题,就一定要信仰宗...

佛法宇宙观之四土

我想每一位学佛的人,最初走入佛教,一定要有一个定位...

地藏菩萨本愿经

觉林菩萨偈 华严第四会,夜摩天宫,无量菩萨来集,说...

【注音版】观世音菩萨普门品

普门品(日诵式版本)...

【注音版】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广大圆满无碍大悲心陀罗尼经

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广大圆满无碍大悲心陀罗尼经...

佛为首迦长者说业报差别经

佛为首迦长者说业报差别经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国...

本焕长老的禅思语录

◎ 未成佛时,要先结人缘,广结善缘,随众随缘,为教...

我们要对佛号生起决定的信愿

念佛之说,何自来乎?非金口所宣,明载简册,今日众生...

判断「生灭心」与「不生灭心」的方法

这一段是讲到我们凡夫的现前一念心识,这个真妄不二的...

如何看待生死的真相

问: 佛法如何看待生死的真相? 惟觉长老答: 生死事...

【佛教词典】东序

(职位)禅林之丛规,拟于朝廷文武两班,分东序西序两...

【佛教词典】二十空

表诸法皆空之理之二十种空,出自大般若经卷三学观品。...

憨山大师开悟的经历

佛言:心佛众生,三无差别。心即是佛。释迦牟尼佛在菩...

为何弥陀一身能接引百千万亿众生

原文: 或曰:阿弥陀佛,安居极乐。十方世界,无量无边...

慧律法师:摧毁「自我意识」的空间

如果每个人都能体会到:「世间没有任何一样东西是我们...

【推荐】善业必须要有正确思想来引导

佛在世的时候有一个叫做须赖的居士,名叫须赖。这个居...

波尔尼仙人的故事

佛陀涅槃后的五百年,有位阿罗汉从迦湿弥罗国,来到犍...

用睿智来对待诽谤

人,生在这万花筒般的红尘俗世里,无论是谁,都会被他...

有情众生的生命为什么会相续

安立此相,略有三种:一者,安立自相;二者,安立因相...

不向阎君去报到,直生西方得解脱

年少者不可以因循!但年少的人常常容易因循。你只要成...

转定业与因果律的悖论

我曾经讲过,定业要是可转,没有因果了;定业不可转,...

惟念自佛不算是净土法门

起佛号,这就是禅净双修--自他俱念。这三种念佛有什么...

大安法师:如何降伏淫欲心

问: 现在的人淫欲心都比较重,应该如何降伏这颗淫欲...

把「空性」当成休息站

问: 请师父开示,为我指点迷津。比如今天一整天的尘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