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将欲望转化为修行的助缘

德光法师  2017/12/23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将欲望转化为修行的助缘

欲望,是世界上所有动物最原始、最基本的一种本能。人类的欲望是由人的本性产生的想达到某种目的的要求,是从心理到生理层面的一种渴望。欲望本身没有善恶之分,关键在于如何把握:把握不好,欲望会成为罪恶的种子;把握好了,欲望则可以成为修行的助缘。

印度20世纪伟大的哲学家克里希那穆提曾经说过:“对欲望不理解,人就永远不能从桎梏和恐惧中解脱出来。如果你摧毁了你的欲望,可能你也摧毁了你的生活。”

欲望是人类社会产生、发展、活动的源动力,人世间的一切活动,无论是政治、经济、科技、宗教、教育等,无不是欲望驱使的结果。从这个角度讲,欲望有其积极的一面,但必须有所限定,不能绝对的满足,因为欲望会随着满足而生发出新的欲望,永无休止。如果欲望被过度的推崇与放纵,那么就会展示其破坏性的一面。

其实欲望不仅仅是凡夫才有,即便是证得初果的圣人,也难免被欲望牵制。《出曜经》中有这样一个故事:从前有个人,特别喜欢淫逸之事,看见女的就拔不动腿,就想去搭讪,晚上做梦会梦到其美丽的容颜,会梦到与其携手游玩。有一次他妻子生病了,身体消瘦,此时他家刚好来了一位修道之人,她就向这位道人求助,但是又不好意思。那位道人就跟她说:“没关系,如果是隐私之事,我会替你保密的,放心好了。”

妻子这才说出实情,原来她身体生病,是因为丈夫昼夜淫欲造成的。这位道人就教她一个方法,当她的丈夫再要求行淫欲之事的时候就问他:“这是初果须陀洹应行的礼法吗?”妻子如法照做,果然很有效果,丈夫听闻妻子所问后生起惭愧心,心想,我都证得初果须陀洹了,怎么可以这样呢?然后就息止淫意,专心在静处修行,很快证得二果斯陀含,又证得三果阿那含。

从此以后,丈夫就彻底断除了淫欲之事。但这样一来,妻子不高兴了,质问他:“为什么不跟我行男女之事?”

丈夫回答说:“因为我看清楚你了。”

妻子自认为没有过错,便把亲戚族人都喊来评理。

丈夫无奈,找了一个很漂亮的花瓶,里面偷偷装满大粪,密封起来,又将其涂满香水,然后告诉妻子:“如果你爱我,就把这个花瓶当做是我抱着吧!”妻子便紧紧抱着不放手,丈夫见妻子已生爱意,就一把抢过花瓶,将其敲破,里面流出大粪蛆虫。此时丈夫问道:“现在你还愿意抱着这个花瓶吗?”

妻子掩鼻逃避。这时候丈夫跟妻子说:“我看你的身体就如同这个装满垢秽的花瓶一般,从头到脚有三十六种不净,有什么好贪着的呢?”

人们之所以贪,是因为没有认清事物的本质,一旦认清楚本质自然就不会再起贪心了。人的欲望满足不了会痛苦,满足了又会感到空虚,于是终日在痛苦与空虚之间徘徊。想要不痛苦,除非不生起欲望,但这又几乎是不可能的。

很多人学佛修行,知道欲望的过患后就开始压制自己的欲望,但是反而越是压制,欲望反弹的越是厉害,不得其法。贪吃、贪睡、贪财、贪色、贪名、贪利这些是欲望,而想要清心寡欲,无欲无为,何尝不是一种欲望呢?

其实想“不起欲望”本身也是一种欲望,本质没有什么不同。佛教讲“欲为根本,生死第一”,无论执着“欲望”还是执着“不起欲望”,都没有打破根本,不能了生脱死。

欲望本身并不可怕,可怕的是管不住自己的欲望。禅宗有句话:“不怕念起,就怕觉迟。”念头起来没关系,但是要及时观照到自己这个念头,一旦被观照,这个念头就不会产生很大危害。

就如同家里进来一个小偷,当你发现他后,他就不敢乱偷东西,而是退出房间溜掉。

其实欲望也是如此,如果当欲望生起的时候,你能够洞察自己这个欲望,甚至去解析这个欲望,那么这个欲望很快也会像理亏的那个小偷一样悄悄溜走。

对于欲望,东西方有纵欲主义、禁欲主义、节欲主义三种不同的态度,佛教严格来说不属于上述三种其中的任何一种。

《大乘阿毗达摩经》偈云:“非染非离染,由欲得出离,了知欲无欲,悟入欲法性。”

欲望的本性既不是染污的也不是清净的,但正是因为欲的存在,才能修行得以出离。

太虚大师在《人欲之分析与治理》一文中言:“在佛法之五乘法中,人乘节欲,天乘、二乘绝欲,大乘化欲。”

大乘的化欲就是将欲望转化为修行的助缘,用善法欲替代贪欲,然后再观空:欲与生欲者是不一不异的,离开欲,那么生欲者就不是“生欲者”,离开生欲者,欲也无法单独存在。

欲与生欲者都是因缘和合而生,自性是本空的。这样如理作意,就可以转贪欲为道用。希望诸位都能够掌握化欲之法,能尽快将欲望转化为修行的助缘,阿弥陀佛!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这一生啊,就这样下去,完了

出于丛林,入于古刹,从这个禅堂出来到那个禅堂去,一...

佛法不是叫你逃避,而是让你面对现实

经常听到有人说:佛法就是逃避现实。还有人说,学佛法...

圣严法师《凡所有相,皆是虚妄》

一、心中无事,不受干扰 默,是不要将一切现象,当成...

美女放荡患宫颈癌,临死前现身说法警醒世人(图)

一名美艳的女子,有着扭曲而不幸的人生经历。她曾经因...

小沙弥与老和尚

老和尚带著小沙弥出门行脚,无论行走在广阔无边的丛林...

浪子回头并不难

一位年轻的寡妇发心供养一位住在深山的修行人,使他日...

四念处

四念住是佛教的人生观,即时时刻刻要保持的四种正念:...

圣严法师《生活就是修行》

禅的修行,目的是要让我们在生活中能够身心平安、少烦...

瑜伽师地论(100卷)

瑜伽师地论卷第一 瑜伽师地论卷第二 瑜伽师地论卷第三...

悲华经

悲华经卷第一 转法轮品第一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王舍城...

观世音菩萨普门品

尔时,无尽意菩萨即从座起,偏袒(tǎn)右肩,合掌向佛...

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

大势至法王子,与其同伦五十二菩萨,即从座起,顶礼佛...

僧人用斋时的观想和祝愿

为了修行自律和传教度人,佛陀根据当时的环境和修行的...

春节,请把「五孝」带回家

一年又过去了,我们与父母的年龄都在增长。人到晚年易...

鬼神病的治病方法

若是鬼病,当用强心加咒以助治之。若是业报病,要须修...

有禅有净土,犹如带角虎,现世为人师,来生作佛祖

我们再看第二个传承:这个禅净双修的思想。最早提出把...

【佛教词典】支节所作变异

【支节所作变异】 p0388 瑜伽三十四卷五页云:云何寻思...

【佛教词典】十王华报

十地菩萨自行化他,成大功德,感报作阎浮提王乃至摩醯...

净业行人要有觉知,要在今世了脱

问: 密宗与净土都是从净门入,二者之间有何区别?是不...

古人是如何精进勤学苦读的

关于学习的重要性,我国古代学者有很多很好的意见。《...

趋向解脱的功德

前面的安乐道讲到苦乐的问题,这一块我们全部讲完了。...

初地菩萨到十地菩萨之间的境界

初地菩萨住于欢喜 初地菩萨有七个征象:(一)能堪忍受,...

昙影法师《说僧过恶·犯大重罪》

佛陀不允许任何人造口业、毁谤出家僧众,若说僧尼过恶...

阿弥陀佛给我们作了决定的承诺

师父慈悲,请问念佛行人如果在毫无准备的条件下,遇到...

持戒之人,所求如愿;破戒之人,一切皆失

龙树菩萨的《大智度论》,对于戒为第一安稳功德住处,...

李炳南老居士:最简单的净宗早晚课

一、南无大慈大悲本师释迦牟尼佛 (一称一拜或只合掌...

至心信乐应如何理解

问: 至心信乐如何理解? 大安法师答: 我们讲十八愿...

不废居家业,而兼修出世法

原文: 不废居家业,而兼修出世法。虽似平常无奇,而其...

国务院参事室:建议恢复我国传统饮食习惯

我们痛定思痛,常常在寻找造成灾难的原因,寻找解决灾...

如何出爱欲海,断生死流

问: 如何出爱欲海,断生死流? 大安法师答: 我们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