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念佛人临命终时,该怎样面对病苦死亡

仁清法师  2019/10/05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念佛人临命终时,该怎样面对病苦死亡

今天我们讲的是《临终切要》,《临终切要》呀,就是讲念佛人临命终的时候,所应该面对的是一种怎样的境界,我们怎样提起功夫来,怎样面对我们的死亡,包括助念啊这一些,包括临命终的时候什么瑞相现前,到底什么品位,这个在《观无量寿经》上讲的很清楚。

在这里我们根据印光法师的文钞里,给人回答一些书信上的内容来展开一下,从《临终切要》,《临终切要》底下有一个小题目《病中开示》,当临命终的时候念佛的人,临命终的时候,一般显现的是病,得病了,得病的时候我们怎么给他开示,让他提起正念。

印光大师在这段的内容“人生在世,皆不能免疾病死亡之苦,当些等苦事发现之时,唯有放下万缘,一心念南无阿弥陀佛”。这是对我们修行人的一种要求,也是一种修行的方法,这种方法人生在世,人啊,都是有生老病死之苦的,都不能避免这个生老病死的,特别是病和死,病和死来临的时候,我们应该放下万缘,一心念南无阿弥陀佛,这个非常重要。

临命终的时候得病,包括弥留之际正念提起来的话,就很可能保证往生,如果你这个临命终正念失去的话,哪怕你平常功夫再高,可能就往生不了,临命终这一正念是非常重要的。

在临命终提不起正念来,往往挂碍太多,昨天晚上我们讲了一个例子,宝智公,智公禅师,大家都知道,宝智公是一个神僧,其中有一次宝智公去一家化缘,遇到这家正在办喜事,正在娶媳妇,小伙子娶媳妇,还有很多简单讲一点,宝智公进去以后,他是神僧,有很大的宿命通,他说了一首偈语其中有一句话‘古古怪怪怪古,孙子娶祖母,’听说过这个故事吗?

古古怪怪怪古,孙子娶祖母,上面还有很多,上下还牵扯到和祖母的关系,就说他上一世的关系,因为这家在办喜事,娶媳妇,他两口子是谁呢,孙子娶祖母,听懂这话了吗?他娶他上一辈子的奶奶。怎样来的这种姻缘,他奶奶在弥留之际,也是信佛的,在弥留之际呢,想起了三岁的小孙子,把她奶奶放在灵床上,弥留之际给她助念呀,或者劝她呀,或者操办丧事,不让小孩看,大人怕死人,小孩不怕死人,小孙子三岁了,小孩趴在窗户外,从外扒着窗户往里看,看他奶奶怎么回事。

他奶奶弥留之际看到了孙子,因为这个孙子,是她奶奶从小拉扯大的,她帮他妈看孩子,非常喜欢他,看孩子吗,看到了小孙子,临死的时候伸着手看他。她临死的时候就想,我要走了谁照顾我的小孙子,假如我要不走,我照顾我这个小孙子多好呢,就是她来照顾他,他的奶奶临走的时候有这么一个想法,她来照顾这个小男孩,就这一念失去了,还不错是个信佛的,是个修行人,走了还不错得了个人身。

得了人身上哪去了呢,很快投生到邻村投生一个小姑娘,一个小女孩吗,和她孙子差三岁,她死的时候她孙子三岁了,结果有这一念,和她这个特殊的因缘,这个心念,后来当他媳妇去了。临终这一念,你看吧古古怪怪怪古,孙子娶祖母,所以说临命终的正念,那一正念失去了,就是这个含义。

在这里印光大师和我们说,不管你得病也好,临命终也好,放下万缘,既然都有个生老病死,任何人不可能长生不老,既然你临死了,无所谓,放下万缘,一心念南无阿弥陀佛,死就死了。应该正确面对,提起正念,念这一声阿弥陀佛佛号。

“若气促,则只念阿弥陀佛四字”,气促是急促,急促什么意思呢,就是病的特别重,呼吸不够,这叫气促,气短叫气促,或者临命终的时候,吐气倒气的时候,不可能和咱正常人一样呼吸正常呀,均匀呀,怎么办呢,也可以念阿弥陀佛四字的。

“一心求佛慈悲接引你往生西方”这个心念一定要有。临命终的时候什么都不要想,至于存折上多少钱,放哪里了不要想它。一个老太太这一辈子有好几个孩子,她这一辈子没搞明白,她这几孩子到底谁最孝顺,放给老大吧她怕不保险,放给老二吧她也怕不保险,自己往哪里放呢,那个存折啊自己这里掖,那里放,这里掖那里放,她怕孩子们发现了。

开始搞了个很秘密的地方,临命终的时候就想了,哎呀这个存折我到底留给谁,这就失去正念了,什么都不管,孩子自有孩子的因缘和福报。这个存折他们拿到,他们处理随着他们的因缘而走,随着他们的业力而走。如果拿不到也是这样,明白这个意思吧,饿不死他,因为老的生下孩子,她自己先死了,她的孩子难道都随她妈走了,一些达官贵人,非常富贵的人,他父母去世了,照常,他父母是一些很早就去世的人,照常,各人有各人的因缘福报,不要挂碍。

所以这个说起来容易,做起来是有点难度。因为在家人长期处于家庭的纠缠之中,和亲情的缠缚,这个一定要知道,临命终时候必须放下万缘,一心念阿弥陀佛。

除此一念之外,心中不可再起一丝毫别种的想念。亦不可望病速好,亦不可另起求神求天保佑的想念,有此种想念,便与阿弥陀佛之心隔开了,不要祈求病速好,因为这个事,它就是一种因缘,当你这个因缘果报成熟了,得病了,这个病应该病七天,三天很难病就好,一定要知道因缘果报毫厘不爽,不要去祈求,那个意思是不要去贪着,不要去执着。

但是回向一下是可以的,执着就错误了,这是印光大师的本质含义。更不能是我病了吃药不管用了,是不是给我找个神婆巫汉看一下,再求一些大力鬼神,这种想法严格来讲已经破了三皈之戒体,与阿弥陀佛的接引之愿力相隔了,不是阿弥陀佛不接,是我们阻挡不被接引。我们做了没被阿弥陀佛接引的业因,就是这个含义。

《印光法师文钞 净土法要》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仁清法师文章列表

净宗十一祖-省庵大师

1.生平 省庵大师(公元16861734年),讳实贤,字思齐,江...

80后工科博士的自白:我为什么选择念佛法门

末学于1986年12月生于河南的一个小乡村,2013年工科博...

有一个让我们心碎的问题

有一个让我们心碎的问题,就是,这一生,无论你过得得...

吾今此身,父母遗体也

【原文】 梦中忽忆二尊人病且亟,悲甚。既而曰:犹可为...

为临终人修福,七分功德中,六分归生者自利

对于一个有情众生而言,一旦形成阴阳之隔,就好像你活...

禅观了解过去,净土规划未来

当我们谈现在,其实是离不开过去,也离不开未来;如果...

昌臻法师:印光大师对念佛人病中发心的开示

[原文] 念佛人有病,当一心待死。若世寿未尽,则能速...

无常不是说着玩的,要正确去面对

好景不常在,好花不常开,七天的时间,转瞬之间就过去...

【注音版】普贤菩萨行愿品

(根据印光大师校定本校对)...

【注音版】礼佛大忏悔文

礼佛大忏悔文...

饿鬼报应经

尊者大目揵连,从佛在耆闍崛山中,游行恒水边,见诸饿...

【注音版】曼殊室利菩萨十大愿王

曼殊室利菩萨十大愿王...

对别人产生反感厌恶,是我们过去的恶业所感召

外在的境界都是我们内心的一种折射。佛教中说,依报随...

求天求地,不如求你自己

佛菩萨只保佑那些肯帮助自己的人。 人类自古以来就敬天...

父母未生之前你是谁

障碍我们见到本有佛性的就是我们的分别心。其实分别心...

布施满百年,不如一日一夜持戒功德

《经》云:有善男女,布施满四天下众生四事供养,尽于...

【佛教词典】十种广大智

(名数)一,知一切众生心行智。二,知一切众生业报智...

【佛教词典】住心

(术语)行者安住于道之心相也。日本真言宗空海,依大...

【佛学漫画】虚云禅师

摘来一滴云端露,龙华三会献佛前...

上殿的时候居士能敲法器吗

问: 上殿的时候居士能敲法器吗?(因为师父少忙不过...

长夜漫漫恶道苦

一天,只夜多尊者与弟子入石室城乞食,进城门时脸色突...

「淫」是男女间彼此欢喜,怎么会有冤呢

冤业有三:如云人死为羊,羊死为人,死死生生,递相吞...

星云大师《回向之妙》

古德说:三宝门中福好修,一文施舍万文收;不信但看梁...

只要改变观念,前程就会跟着转变

我们的身体经常在不断地变化,其实我们的念头也一样,...

慧律法师:世间任何的东西,只是暂时借你用的

圣人告诉我们:世间为我所用,非我所有。这就是说,世...

佛法原是教人了生死的,不可当哲学研究

观汝书言学生话,不禁令人好笑。今说一喻,譬如太医院...

睡梦中念佛不断,方有出苦分

僧诲洲参,师问曰:汝出家为什么? 曰:为求出苦。 师...

「无我」的简单解释

无我佛教的根本教义之一。指外道所执的实我及凡夫所妄...

一个家庭两代人,母亲和儿子都出家了

出家,就是看破红尘,辞亲割爱,摆脱世俗之家,舍弃世...

修定的资粮

修道的时候要有助道因缘,什么是助道因缘呢? 你修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