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讲)
好,各位,请大家合掌。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三称)
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
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三称)
南无阿弥陀佛,南无观世音菩萨,南无大势至菩萨。
好,各位大家晚上吉祥。今天我们是《八大人觉经》这一个小课件的最后一讲了,功德要圆满了。内容自然而然也要上了大台阶,今天我们讲到第八大觉,大心普济觉。普陀山有普济寺,这个跟菩萨的心是吻合的。所以大家要知道真正的“愿解如来真实义”,什么是如来真实义,就是慈悲心,没有第二个,这就是佛、菩萨正等无异的大慈大悲。
那么今天我们也是立足于我们这个娑婆苦海,然后再把目光投向众生,这样大家自他皆共成佛道的这种度生情怀中,来成就真正究竟圆满的觉悟。所以大家来看,今天的经文是这样的:
“第八觉知:生死炽然,苦恼无量。发大乘心,普济一切;愿代众生,受无量苦;令诸众生,毕竟大乐。”
今天要讲到“生死炽然”,就是很快,说俗了就是我们一辈子一晃眼,今天早上我还在外面天王殿发一个微信,那一天一晃眼就到黑了。实际上,我们这么一睁眼一闭眼,就跟一次小生一样,那么晚上睡觉就跟一次小死一样,是一样的道理。我们一生又何尝不是这样子的,生死炽然,就非常快非常快。如果在诸佛菩萨的眼中,真的就是电光火石,这种生命价值意义简直就是无奈得很。
所以你看有智者也算过这么一帐。我们差不多人身就算百年吧,百年几乎我们五十年就是在床上,跟床作伴的是梦睡时分,不醒的,完全没有知觉的,或者魂梦颠倒的。真正活着的,是另外五十年。
另外五十年,大家想一下,按一百岁算,后面的二十年,你说八十岁以上,这还要你寿长能活到一百岁,有什么质量。人老了呀,一老就可怜,步步老态龙钟,渐渐鸡皮鹤发。那么往回瞅,从一岁生下来,到二十岁,是青少年时代,你自己基本上也做不了主。一般都是父母亲做主,或者由你的这一世的家庭因缘来做主,也不受重视,说话也没办法算数,经济也不能够独立,所以他如果从人的这种活的质量来讲,似乎也是还没有真正展开。
那么大家算一下,两头一掐,就剩十年光阴。这十年,我们还要有一个病病灾灾的,还要有一个不痛快的伤风感冒的吧。就是点点滴滴这一些,大家再把它砍掉一部分,剩下真正我们好像是一种自我感觉上的好像自主的活着,也就这么几年。生命是一个多么可悲的又很浪费的,又一直这样的无意义重复的一个状态。
那么为什么讲到说“生死炽然”呢,就是因为我们从这个清净本有的心性中,起了那么一念,一有那个生,那么一念起伏的,有起就有伏,就那个起伏的刹那,就是我们生命的原始状态。虽然我们现在感觉到,好像还是在平稳的,每天这样做主的,在人世间行走,实际上,刹那刹那,都是起伏,就那一念,我们所有的生命的感觉就在那一念。那一念起伏以后,我们就滑落到这个轮回中了。
所以仔细体悟一下,你说一切都跟昨日一样,稍微上了岁数的,更是如此。那么特别是我们在六道里边去生死呀,大家知道吗,那看过戏就知道,从这边出,那有的演一出戏,就是那些兵呀将呀,不是从这边出,好像在那儿热热闹闹地、浓浓烈烈地演一场,就走个龙套。然后又从那边下,下来又从这边上,还是原班人马,那一套演员再往出过,什么出将入相,我们的人生就是这样不断跑,一次又一次,一次又一次。
那么生的时候,实际上,也不由自主的,是由业力牵引着来的。这一世怎么样,有什么遭遇,要遭什么果报,都已经铁板钉钉的,就那么走,除非你有大修行。那么死的时候又没有预告,说要来就来,实际上我们一生伴随的都是无常大鬼呀,我们说无常大鬼不期而到,就是无常大鬼一生都架着我们,在一刻也停不下来地往前走的,这就是人生。听起来很悲催,但是事实就是这样。
那大家想想,我们在六道里面,实际上就是一种发配。古来不是说把你发配充军到哪里,我们在六道里面实际上就是一种发配,在三途里边的话,苦楚相连。在天道享福,往往容易忘乎所以。那包括我们在人世中,比如像北俱芦洲这样的地方,听起来很有福气,实际上非常的可怕,因为他只能机械性地活着,机械性地活完了,福报享完了,依然生着死着就是这样子。这就是一个命运等滑落到三界内的遭遇都是这样的。
当然我们都要听了以后觉得,我感觉很安稳呀,这一生至少还有这么大几十年对吧,小一百岁。那是因为我们现在被前面讲到的觉悟里边五欲六尘给滋养着、麻醉着,大家有这个经验的,或者设想一下就明白。什么叫麻醉着,一上手术台,给你麻醉一下,你以为就不痛不痒了,实际上那个手术刀,那个缝合针,扎啊,割啊,一刻都没有停下来,我们一直是这样。等到生死之际的时候,没有麻醉了,那么就该业力牵引着你该去哪儿去哪儿,依然去得受报,这就叫做“生死炽然”,苦恼自然而然就无量的。
大家一般就觉得说,佛门里面讲苦,老是说苦,老是诉苦。没有办法不诉苦,因为你要成就道业,第一个的步骤就是出离心。那么你没有意识到这个苦恼无量,那么你就不能够激荡你的出离心,往出走的意愿,而且这个苦恼无量,真的不是说夸张的。
你看咱们粗线条地来讲,我们这个世界,在经典里面讲到,佛说有三种苦。首先一个就是坏苦,就是在轮回的世界里面,你最后失去,任何东西,你最后一定会失去,这是必然的下场。那大家想想,就是我们一切的拥有,实际上毫无意义,它就是为失去做衬托的。
为什么佛陀说了大乘佛法里面先要舍,就是主动我们去面对失去,接受失去,以平常心去对待失去。所以真的佛教的法门,非常的微妙,无量的安排,都是恰到好处。败坏。
以前的祖师爷,像我学的中观宗里面有个吉藏大师,他就是有这个前瞻的这种大师的这种智慧。他临走的时候,写了一部叫做《死不怖论》,就是死没有什么可怕。为什么呢,说我们不应该怕死,而应该泣生,哭泣的泣,就是由于我们一念无明烦恼,牵引着我们,生到这个有为的娑婆世界,这才是一件可怕的事情,注定了生了,就是走向这个坏苦。
在坏苦的过程中,我们念念停留不住,这就叫行苦。到坏苦的那一刹那,还等于说一刀切了,给你来一个干巴利落脆吧。实际上我们这种行苦,由于就是一生都是在受凌迟一样,就是一刀一刀地凌刀剐,行苦就是这样子的。诸位稍微心清净一点的人,也能体悟得到。
你看我们早上,在佛门里面我们每天做功课,早上起来都在时时刻刻体会这个行苦。早上起来起床、洗涮、上洗手间,就一切这样,看上去是顺理成章、不言而喻的一个事情。实际上就是大家设想一下,哪里的一股力量,一直在推着走,为什么?就是为什么非要把我们每天生活的状态演绎成这么一个很陋劣的地步。行苦,刹那刹那,迁流变化。
当然最根本的,坏苦也罢,行苦也罢,整个我们这里就是一个苦苦。就是本质上是苦的,没有一样的苦乐之处,大家看每个人的脸,去照镜子,就是一个苦字,这是草字头,这是古,下来一个口,就是一个苦字。所以来到这个世界,娑婆世界就是受苦的,就是逼迫的意思,苦就是逼迫,逼着你,迫使你。
你看我们生下来,生就是生老病死这些苦,生就是逼迫你来到这个世界,逼迫你投胎转世的。当我们死的时侯,我们所有的东西都做不了主了,因为我们活着的时候,还有主观的意识在。
一死的时候,意识就没了,那个意识做不了主了,为什么叫做不了主了,就全靠你这辈子的行为和思想,拽着你,看到哪里去。你的行为思想趋向于三恶道、畜生、地狱,那就往那儿走。你的行为思想稍微有点高尚,那就往上走,但是上上下下,就出不了这个三界,就得不断地重复投胎转世,这就是一种逼迫。
那么在肚子里面的时候,我们每个人都在妈肚子里面待过,设想一下,极乐世界的莲花化生,多么的高贵。我们在妈妈肚子里面,这小孩是最苦最苦的了,吃的是母亲的心血,然后稍微受点冷热,比如说老妈喝点热水,烫得你浑身都发抖,吃个冰棍,冷得你不断地打颤,在肚子里面,就一直十月怀胎就这么过来。
生下来以后,现在生一次孩子,就母子母女都得玩命,还得挨一刀,不知道为什么,我们现在这个世界的共业,大概是吃鸡蛋吃多了,破卵。这个共业,就是每次儿女来了,都让母亲要挨一刀,就成这么一个因缘。那不挨刀那个生的时候那种逼迫,生出来那也是很苦,夹山地狱嘛,母子俩受的苦都是一样的痛苦,但是各受各的。
那刚才讲到从小父母亲给我们安排,养育,这种意愿,反正你是自由不了,自主不了的,小孩都是这样,所谓的教育不是就从这儿开始的。我记得我们那会儿小时候,生下来以后,西北人就绑在一个摇车上,就像船一样,这么一个木头做的这么一个小架子,把你浑身绑得死死的就躺在那上面。西北人的头都是扁,这都是扁的,就是睡的,南方人是这样扁的,西北人都是这样扁的。躺在那摇车上,就天天来回摇你,就绑得死死的,不让你动。
现在回想起来真的是,从小那开始读书,小学、初中、高中,到了大学差不多才有点缓冲了,那么开始马上要准备步入社会,你就尝尽了人情冷暖,人生百态,要经过多少。这几天,我还看到一则,就是说“间歇性的踌躇满志,然后是长期性的混吃等死”。
现在的人就基本上就是这样的一种心态,真的很苦很苦。成家了以后,要养家糊口,那种囊中羞涩的尴尬,那种鸿运当头时候,控制不住的这种得意忘形,你说哪一件不是对人身心的摧残,都是这样子的。
慢慢慢慢,当你稍微上了岁数,好像功成名就、儿成女就了以后,你就该退出人生舞台了。养老养老是什么,我常记得那会儿佛源老和尚,昨天是佛源老和尚的圆寂纪念日,非常想念他老人家。那会儿我记得头一次去见他,他问我说:“你看我这么大岁数了,干什么呀?”
老人家的眼神非常犀利,能看透心一样,不知道如何对答。说:“等死啊!”就等死。所以就“水月光中又一场”,这就走了多少年了,就是这样。
所以人生这就是苦恼无量。大家仔细去体悟一下,真的,呼吸、活着,如果一个道人,从他的正知见出离心上来讲,就是最大的麻烦,就以这个色身,人的身份活着。因为我们现在把我就给依附在我们这个色身上,就这么点儿。当然再往上,越是众生的高级一点,可能他的心量越大。
可是诸位要知道,本来我们的心是周边法界的觉性啊,第八觉知、第七觉知、第六觉知,就念念都是觉知,整个的觉性,觉性是所有整个一个面。给我们讲这些,你要怎么怎么觉知,不仅仅这八段话,实际上每一句话都是一个觉点,觉点是无量无边的,但是觉就是那一个面,那个面就是我们的本有的清净佛性。
本有的清净佛性跟这个佛性一合的话,心是量周沙界,但是我们现在就用到就这么一块地方,就这个身上。念念计较、斤斤计较,所以就造就了我们念念的无量诸苦,就是这么来的,真的是苦不堪言。
当然从大乘佛法里面来讲,让你知道这个苦,不是为了让你叫苦连天就好了,然后任何法子都不想,要开始想法子。从身苦,从心苦,实际上,心苦我们现在来讲,这一世,所有的人际关系,所有的六亲眷属,我们都是未知数,你不知道跟他宿世是什么样的因缘,千奇百怪、班班列列。
有的开始你以为麻醉地投入进去,这个非常的投入,男女感情如胶似漆也罢,或朋友、同事一下子相见恨晚,一拍即合,合作愉快也罢,可是你不晓得哪一天就反目成仇,就说翻就翻脸。这一些,都是会让你造成情绪上,从以为是正当时的时候,突然间就转得到了四面楚歌的地步。
所以这一些身心之苦恼,我们要把它转成什么呢,转成道用,这是我们给大家讲佛法的所有价值意义,觉悟呀,要转成觉悟的力量。所以下面就开始说“发大乘心,普济一切”,转开始什么呢,把这个苦,化为自利利他的动力了。“愿代众生,受无量苦;令诸众生,毕竟大乐。”
大乐就是究竟解脱,就是了生脱死。这个时候,那么我们就要支撑着我们,投向于从凡到圣、从小到大、从然到所以然,究竟圆满的这种人生价值,这种体现。
所以为什么佛法里面讲的发大乘心,大乘,乘是什么意思,运载的意思。我们相对大乘说小乘就是只管自己。那么大乘心来讲,就是要发大愿,要利益一切众生,要发大愿大心。修法要修大,这个法是怎么变大的呢,就是但愿众生得离苦,无我利他。
今天初一,初一庙里面还上供,我想想,每天护持师父们,但是自己做得很差。那么我想想,有时候初一、十五上供,拈个香,祈请菩萨加被,说普陀山、白华庵,师父们常住和合,道业精进,早得正觉。今天想,算了吧,在韦驮菩萨面前上香,说人家都已经差不多了,关注一下自己吧。诶,我就这样凝视着韦驮菩萨说,希望加持弟子能够早成道业,早能够入法界,能够明心见性吧。
结果这可能是自己神叨叨吧,但是真的也是韦驮菩萨一种感应,马上就回过来,就心里起了一种什么心念,这个就是正念。记得以前的祖师们讲过,说我们在世间法里边有善恶分别,那么在修行上也有善恶分别,这两个不一样。修行上的善恶分别,不是在世间的善恶那个层面论了,什么叫做恶,只要为自己的一切善恶都属于恶,只要为众生的一切善恶都属于善。
你看,这个大小发心就顿见分晓。当时我想想,这就是今天上午得的感应。韦驮菩萨给我,本来我还自私地说,哎呀,不管了,不顾人家了,自己就丢帮跌底地先自了。诶,韦驮菩萨就给我回了这么一个自说自话的一个见解,我当时有一念相应,真的就是无我利他。就是真的,这个善知识啊,为什么叫嬉笑怒骂皆成度化众生的因缘。
那我们在愿代众生受无量苦上,真的是这样的。当然首先最圆满的法,代众生受无量苦,就是劝众生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这已经把代众生受苦的事,马上就修圆满了,这是最方便胜异的法。
其次,就我们个人来修为的话,确实为什么前面讲到“生死炽然,苦恼无量”。我们自己首先要经历这样的苦楚,这是一个道人一个善知识必备的资粮。
所以为什么观音菩萨累劫勤苦,妙难酬嘛,“观音菩萨妙难酬,清净庄严累劫修”,阿弥陀佛光受思想上设计极乐世界这个苦就受了五劫,这都属于代众生苦,他就想方设法,让众生到了那儿不受苦。所以这一点大家要知道,我们自己要有苦的经历,真正的大乘行人,他就是要在这个苦海中这么历练。
你看前段时间看到一则网上,不知道是真事还是戏说,但是很有寓意。什么意思,就是有一家,挖什么墙还是什么的,挖出来一个瓶子,放了一瓶子银元。那这个瓶子是可能是窄口大肚子的,里面都是袁大头。一看这个银元,然后这家人就慢慢取,那等不及了,想数银元多少,倒也一下子倒不出来。最后“啪”一下子把这罐子给打碎,这银元不就是全出来了,结果有专家一看这罐子,最后去拿去鉴定是青花瓷,价值上亿。大家想一想,一罐子银元,最贵能值多少钱。
所以修道也是,当我们迫不及待地觉得,马上就要,实际上为什么大菩萨要三大阿僧祇劫的修行,他就是要吃尽苦头,才能够知道众生之苦,叫代众生受苦。
那我记得有一次,那会儿在文殊院碰到一个老和尚常厚长老,刚好我们去亲近他那次,他也快要圆寂了。后来他往生了以后,还给他徒弟托梦,说他已经往生到极乐世界。那么正好那次,我从来没体验过什么叫做地震,那次去趟成都文殊院住了一会儿,住了一两天吧,体验了一次地震。待着待着,那个楼就开始动,这没经过的就害怕呀,这可怎么办呀,赶紧跑出阳台上去看,跳吧,这二楼跳下去摔死了怎么办。再往里边再去楼道里面,说赶紧往下跑。
结果看到所有的人家寮房里面的那些义工菩萨或者师父来往,就毫不动声色。就我一个人没经过地震,害怕。最后见人家不动声色,我也只能忍着,就这么摇了半天也就好了,司空见惯。为什么,有了经历了,心里就笃定了。
所以等这个事情发生了,我们上去,到楼上再去看长老的时候,这楼又开始动了,那自然而然一种加持就跟着不害怕,常厚长老就开始开示说:地震也是我们娑婆世界的共业,苦难众生所感的共业。那会儿刚刚汶川地震也过去不久嘛,说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要什么呀,我们要发心代众生受苦,这个开示就来了。只有在那个此情此景中,那么才能听得进去这种话,因为好多时候道理给我们讲,我们听不会,只有事来了,能教会。
所以真正你经历过事了,才能够教会你怎么去普济一切。当然大家也不要搞错了,因为我们有时候愿代众生受无量苦,我们往往会以世俗心误以为说,那众生的不舒服都让师父去拿走。不一定,也许师父也还让你更不舒服,为什么,因为他是这么修过来的,他知道众生在什么上面会生苦恼,执着什么,放不下的时候,也是苦恼。
也许他有时候在呵护你,加持你,有时候他给你雪上加霜,伤口上撒盐。为什么,因为有时候有的善知识观机逗教,看到这个地步,正在你跟你的我执做斗争的时候,他再往上狠狠地推一把,就让你苦,看你能不能苦出来。屋漏偏逢连阴雨,才能彻底从这个屋子里面跑出来,放下这个屋子。
所以这也是一种代众生受苦,他知道我们苦在哪里,为什么苦,有执念,为什么有执念,因为贪着。他就从那个层面里面走过来以后,他知道这个苦有什么好作用,他又让你受这个苦,这也叫代众生受苦。佛法是圆的,究竟的,无懈可击的。
所以这样的话才能令诸众生,毕竟得大乐,这才能得大乐。当然,苦呀,在和尚来讲也要经历这样,我住的白华庵有一个祖师爷很有名,叫真歇清了禅师,他就有一个著名的一首偈子,就讲到出家人之苦。我给大家念一下,“讲道论怀实可伤,终朝身卧涅盘堂”,天天说经讲法讲开示,说“论怀”,修行呀,大家一起努力呀,“实可伤”。这会儿呢,“终朝”,已经身体不好了,就躺在涅槃堂,涅槃堂就是,就像我们普陀山杨枝庵颐养堂,就是等着自在往生。
那么“门无过客窗无纸”,门前一个人都没有,窗户上纸破了都没人去帮忙贴。“炉有寒灰席有霜”,大冬天炉子都灭了,没人帮忙去点烧,只有寒灰。这个破席子上,铺在炕上或者床上的席子上面,冷得都结霜了。
但是,“有病方知身是苦,健时多为他人忙”,这也是个出家法师的写照。色力康健的时候,天天是为别人付出服务,忙着去住持弘扬。那么“有病方知身是苦”,但是不用害怕,为什么,因为他有了大乘心,普济一切,已经入到圣境了。
所以说“老僧自有安心法,八苦交煎总不妨”,已经得自在了,已经得自在了。这就叫做“令诸众生,毕竟大乐”,就是大家都要得自在,就这么乐,八苦交煎,无妨,已经彻底从苦海中抽身出来,一任因缘,已经随缘自在,就是这么一个意思。
那好,这是这样的,我们今天是把后面的一段,也给大家结完,大概说一下。
“如此八事,乃是诸佛菩萨大人之所觉悟。”
这八段,我们刚才讲了,是从八个点这样进行侧重阐述,实际上,这八段里面的每一句话,只要我们能够时时刻刻铭记在心,提起正念,这样如法的思惟,那么都是可以把我们的觉,觉悟的因缘把它能够给布得起来的。就像排兵布阵一样,时时刻刻,一切时处,都能够提起正念,这就是一个觉道的一个修行之路。
那么精进行道,就时时刻刻要忆念它,莫忘了。因为大家设想一下,就是我们很多时候,有佛法在的时候,那么你好像智慧、正见,同步有存在,并不是离开生活。可是一旦没有佛法在的时候,没有提醒的时候,没有圣言智慧语开示的时候,那你就投入到生活,一直在生活中。但是是用智慧去观照呢,还是用烦恼分别去合作,首肯生活,这是两个境界。所以在这方面,“精进行道,慈悲修慧。”我们刚才讲到了,如来真实义就是慈悲,慈悲到顶了就出智慧。所以说智慧是什么,般若波罗蜜,是三世诸佛之母,这个慈悲是三世诸佛之祖母。
那么,“乘法身船,至涅槃岸。”你看清净法身实际上一直在,一直周遍的,但是你能不能乘得起来,能不能观照得到。观照的时候就是无处不在,就是乘船顺水扬帆一样,面面俱到的。你观照不到了,那么就不能到涅槃岸,这是这一部分。“精进修道,慈悲修慧,乘法身船,至涅槃岸”,这是属于我们自利的部分,就是自己得佛法的利益,究竟解脱。
那么“复还生死,度脱众生”,就是真正成就了以后,不是当佛就当得没完没了了。入了佛的境界,真正圆满成佛要干什么,只剩下一件事,就是度众生。因为凡夫有两件事:成佛,度众生。佛成了以后,就剩度众生了。就在生死苦海里边,一刻都不停歇,这样去度众生,到处去遍布觉悟之因缘。所以这里讲的“复还生死”,像我们往生到极乐世界,还会乘愿再来,这个就叫倒驾慈航,那么这是属于觉他了。
“以前八事,开导一切”,还用前面讲的这些觉悟之道,开导一切有缘众生。所以你看我们前面不是讲过了,一个具足了大乘发心行门的一个行者,他能够把一切因缘中,始终调制到我要度化众生脱离苦海的这个发心和行持上来,而且像入三昧一般的,时时刻刻,念念不忘,这就是菩萨,已经入菩萨位了。
“令诸众生,觉生死苦,舍离五欲,修心圣道。”这是自他同出苦海。
那后面这是结语了,说竭诚念诵的功德。因为每部佛说的圣言量、每部经典,它都有它的殊胜功德在。我们不断去念诵闻思法义的时候,实际上就是在听佛现前给讲开示。我们依着去念诵思惟的时候,就是跟佛一样的这么去看待世间,看待众生了。所以就称之为,以佛知见换我们凡夫知见。
这里讲到的,“若佛弟子,诵此八事,于念念中,灭无量罪。”
罪是怎么来的,是凡夫的心造来的。那么,我们以佛的心地觉海,来觉我的凡夫之心,那自然就念念中灭无量罪。本来要造无量罪的这个凡夫心,现在跟佛心相吻相对接,那么就是可以说,念念中造无量功德。造无量功德,自然就灭罪,因为我们的心就这一个心,看你用在正还是用在反。
“进趣菩提,速登正觉;永断生死,常住快乐。”
当然这个快乐,不是我们说的五欲之乐、舒服之乐、幸福感之乐,是究竟解脱,像极乐世界之极乐,极乐,涅槃寂静。如是八事到常住快乐,这一段是结成整个经文。
那我们不管怎么样,就是算把《八大人觉经》给大家贯了一遍,也就讲到到此为止。当然这九讲来讲,这次也是应这个因缘,刚好有这样的一个疫情。那么,大家在家里面隔离闭关,那我们想想闭关之余,大家能够闻思正法。那么在剩下的日子中能够如理作意,去修心修观,这是一件很好的就缘的事情,就着这个因缘。因为毕竟佛弟子在一切的时节因缘中都要把它利用起来。
我们的人身是很难得的,得了这个人身就不要太过于浪费,现在我们很多时候是太过于浪费这个人身。所以对于佛法也没什么大的兴趣,或者是刚刚开始激情一下,完了就抛之脑后,这一些都是因为福德因缘不具足。那在这方面可以现补,比如说能够如理地常来听法,就是一个快速的补给。
所以《八大人觉经》讲完,那么明天开始我们要讲一下《佛说阿弥陀经》,叫直心解吧。这也是另外一个新的课程,这是借这次的因缘,分这么三段,一个是先讲善法,再一个先讲空法,再一个再讲往生法。当时释迦牟尼佛讲法也是这么一个次序,明天我们再细给大家讲。
今天还有几个问题稍做一个回答。
这里因为我们昨天讲到,“发心长期受持八关斋戒,八关斋戒仪轨每天都需要诵一遍吗?”
你如果去发心受八关斋戒,现在来讲可能你没机会到庙里边,因为都在隔离,那么建议你在网上搜一下,有弘一大师制定的一个简明的自誓受八关斋戒的一个仪轨,可以依之而行,就可以了。那么仪轨诵不诵,诵嘛固然也好,但是八关斋戒这个戒条你要诵一下,不要犯糊涂,有时候犯了都不知道。
特别是诵的加深印象提升正念,至少比如说过午不食,有的人吃着吃着就忘了,拿起来就往口里塞。这个时候如果说你的念里边,戒条的这个戒法有法体形相,这个你能够在心地上种得比较巩固,那就一般会有戒体的力量,不会让你去毁犯,是这样的。
另外,“念念亲人间的温馨,念阿弥陀佛,念着念着就念到亲情去了,请问怎么办?”
这个好办,你就是化小情为大情嘛。你想你自己的亲人温馨,觉得这么温馨,那么这个是在娑婆世界的一个小小的家庭组合。告诉诸位,在极乐世界清净海众人人皆如此,大家都是心照不宣的法情。所以希望发愿,既然你真的爱他们,那么你不要再让他们继续轮回作伴,而是要发心让他们同生西方,尽量让他知道净土,相信净土,发愿往生,这才是真正对他们的关爱,才是叫做大亲情。
现在你只不过是自私自利的满足一下自己的自我的满足感,你为我所有,你是我的女儿,你是我的丈夫,你是我的妻子而已啦。那我们尽量发愿在火宅中是六亲伴侣,在极乐是法城的大亲,这样转心就可以了。其他的,念佛照念,信心不退,然后主要是要把这个愿力再多发起来,以愿力的正念助成对于世俗情见的一个淡化。
大概问题就这些,那再没有了。
好,随喜诸位能够这些天听《八大人觉经》,又一个环节就是算是圆满了。那我们再称念十声名号,以期同生西方。
南无阿弥陀佛(十称)
愿生西方净土中,九品莲花为父母,
花开见佛悟无生,不退菩萨为伴侣。
好,随喜大家,我们明天再见。
阿弥陀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