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所有的身心世界都是无常变化的

净界法师  2021/01/05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所有的身心世界都是无常变化的

我们先来看第一个,诸行无常。这是无常概念的建立。

一、诸行无常

“行”者,造作迁流义。此中言「诸行」者,泛指一切有为诸法。

“ 常”者,恒时固实不变义。

谓一切有为法的存在,当体即是因缘和合而有的生灭法。无论是物质的色法或精神的心法,都是生灭迁流,因果相续而显现,故名「诸行无常」。

当我们开始学习佛法时,对人生的概念,是一种善恶的概念,就是我们要断恶修善,这是一种业力的思考,这时你顶多是个好人,但是跟你了生死没有绝对关系。

如果你要从生命的安乐提升到生命的解脱,那么你的智慧就要提升了,就不是从善恶,而是要开始思考空有的问题了。空有问题再上去就是真妄的问题。

我们先讲解脱道。你开始要面对人生,不是只有善恶的业力而已,你必须要把人生空有的这一块厘清。你开始要戴着空有的眼镜来观照自己的身心世界了。要把“空”跟“有”厘清,首先你要有的第一个智慧,就是无常的概念——生命会变化。

我们一般人,早上看到自己的车子跟昨天长得很像,因为我昨天看是这样,今天看也是这样,后天再看还是这样,所以产生常见。那么慢慢慢慢地就产生自我概念,尤其是因缘变化少时容易产生这个常见。常见的结果就产生一种爱取,所以解脱道最重要的就是调伏爱取。首先调伏的是所爱取的相状,就是无常。我们要告诉自己,所有的身心世界都是无常变化的。

我们把它作一个解释。“行”就是造作迁流,那么“诸行”就是一切的有为诸法,“常”就是恒常不变,就是我们会认为:欸,我昨天的房子跟今天的房子都一样,就产生一种常见。但事实上一切有为法的存在,当体是因缘和合而有的生灭法,因为它背后是由因缘和合的,它不是本来就有的,不管是物质的色法或精神的心法,都是生灭迁流的因果相续而显现,故名诸行无常。

其实诸行无常,我们前面讲出离心时也讲到诸行无常,套到人生来说有三个概念:

第一个,人生充满了痛苦。从无常的角度人生没有快乐,因为它给你不安稳,没有安全感,所有的快乐都在变化。就像经典上说,魔术师拿一块布,这块布今天变个兔子给你看,你看得很高兴,这块布明天就变成一只猫,后天变成一块石头,或者变成一团火,这块布是变来变去。所以在三界当中,对于这个果报体,我们是追求安稳的,但是事实上三界没有安稳的东西。

第二个,生命是无有止境的,它在无常变化当中,有一种相续的力量,因为业力的相续就让生命相续,所以轮回是没有止境的,这种痛苦是没有结束的。只要你没有离开三界,痛苦就不会结束。所以我们不要以为今生造了善业,来生得到福报就叫离苦得乐,这个没有究竟,只是吃个止痛药而已,你的病根在于轮回。所以从佛法三法印的角度,你没有离开轮回,根本谈不到快乐。就好像三界火宅,火燃烧时,你在墙角的地方喝杯咖啡,你还是没有离开三界的火宅,所以轮回是没有止境的。

第三个,轮回是没有意义的。我们不可能从三界的痛苦得到任何启示,这种痛苦是白费的,你去地狱受刀山油锅的痛苦,出来以后没有让你更有智慧。

所以从轮回当中,我们可以知道无常。小乘的思想说无常,它在诠释什么?诠释苦谛!它只要讲诸行无常,就把整个三界的果报全盘否定了。所以声闻人从诸行无常这四个字开展出人生没有价值,轮回毫无意义。

第一个,它给你痛苦;第二个,它欺骗你,欺诳性,它今天是这样,明天是那样;第三个,你付出惨痛的代价;最后,毫无意义。所以声闻人为什么会把人生看得那么悲观?说悲观也好,其实他是非常地厌恶,主要就是从诸行无常开展出来,从无常得到很多的结论,它是痛苦的,这种痛苦无止境,且毫无意义。

我们在修行中遇到痛苦,但这个痛苦会转圜成一种增上的力量。而你在三界里的痛苦对你来说一点帮助都没有。所以诸行无常,等于是否定了整个身心世界的果报,让我们调伏对它的爱取,调伏所攀缘的相状,这是第一个。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净界法师文章列表

玄奘法师靠什么走出了莫贺延碛

玄奘法师辞别烽火台的守将,一个人走向莫贺延碛,长八...

牵豕就屠,焉识乃翁之痛

《法苑珠林》里面记载。隋朝,有一家姓皇甫的,这家兄...

妄想起灭不停,正是轮回生死根本

佛言:见性学道难,尽世修行如毛,见性如角;今之学道...

真如自性才是真实的

有一次,佛陀在祗园精舍为诸比丘说法的时候,有一个梵...

不修功德、多有罪过

不修功德、多有罪过,看见天、看见云彩也忧愁,听见其...

杀生吃肉想出轮回,那是不可得的

是故阿难!若不断杀,修禅定者,譬如有人,自塞其耳,...

念佛一念,乃出生死之净因也

【原文】 已矣哉!一切众生,流转苦道者,良因一念妄想...

痛苦和外境没有关系,是自己内心生起的

【第二觉知:多欲为苦,生死疲劳,从贪欲起,少欲无为...

【注音版】八大人觉经

八大人觉经...

称赞净土佛摄受经

如是我闻:一时,薄伽梵在室罗筏住誓多林给孤独园,与...

【注音版】无量义经

无量义经...

永嘉证道歌

君不见。绝学无为閒道人。不除妄想不求真。 无明实性...

当知杀生须还命债

平时人死了埋在坟墓里,吃荤的人把大鱼大肉吃到肚子里...

老实厚道的人比较能够得到师长的加持

第二是「疑师」:对于师长的功德产生怀疑。怀疑这个师...

佛教中的财神是谁

在佛教中,虽然没有专门称呼财神的说法的。但是佛和大...

峨眉山万年寺北宋普贤铜像

峨眉山是中国佛教四大名山之一,相传为普贤菩萨应化的...

【佛教词典】仙

(梵语)梵语曰哩始,??i长寿不死之称,总名行者。佛为...

【佛教词典】十界一念

十界具于一念,一念又起十界,如此十界一念,一念十界...

如何与观音菩萨感应道交

1.一心称名 要获观世音菩萨的感应,经中说的一心称名最...

忏云法师:不净观图片该如何运用在修持上呢

问: 请示师父:不净观图片该如何运用在修持上呢? 忏...

「空、假、中」三观的具体操作

一心三观,它第一个,回归到一念心性,这是第一个思想...

吃肉是否容易刺激过去的业现前

问: 请问师父,以唯识的观点,现世还在吃肉的众生,...

惜福种福,才能福泽绵长

现实世界的人,对于美好的事物,往往都有独享的心态,...

莲宗六祖永明延寿大师画传

一、诞生丹阳,少诵法华 永明大师(公元904975年),讳...

触目惊心的「百亿元杀生」

面对死不瞑目的尸体,怎能依旧大口的吞啖? 佛学院放...

慧律法师《改变自己》

佛陀说:“我们要改变自己,有能力才去改变别人。”儒...

不必向外驰求,当知自性为主

吾人多在学地,其用力之功,不必向外驰求,当知自性为...

男众入寺应注意的事项

清信士即对佛法有清净信心的男子,也就是我们现在所说...

圣严法师:贪欲是一切痛苦的原因

诸苦所因,贪欲为本;若灭贪欲,无所依止。-- 《法华...

身在公门好修行,走进宝山不空回

吴兴县(湖州)有一位大中丞(巡抚),他的先父曾经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