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面对烦恼,大小乘的态度不一样

净界法师  2022/10/22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面对烦恼,大小乘的态度不一样

前面讲到桥陈那比丘知道:原来三界这个地方是住旅馆的,我们是客人。他觉悟到三界是一个苦恼的处所,从这个地方他产生了出离心。有了出离心当然还要有智慧。前面说客人是约果报,这里是约着我们三界的因地,发明我们的攀缘心。所有的生死的业力,“从什么地方来”?就是我们的攀缘心。

这时桥陈那比丘就说,就象雨后天晴,清澈的太阳缓慢的升天,这个时候阳光透过门窗隙缝照入到房间当中,透过阳光的照射,我们就能够看到空中有很多灰尘,这个灰尘上下左右摇摆不定,但是虚空却是寂然不动的。这个时候他思惟:澄清寂静的叫做虚空,摇动变化的是灰尘。“以摇动者名为尘义”。

前面的桥陈那比丘是看到整个广大的三界果报是生灭的,这个时候他是向内观察他的心也是生灭的。你内心生灭,所以你招感生灭的果报。这里蕅益大师说:我们一般人都看不到灰尘,你看我们现在看不到灰尘,但是你要有阳光照进来,你才看得到灰尘。也就是说,你一个人要不回光返照,诶,我没妄想。你不是没有妄想,你跟妄想打成一片,你就当然感觉不出有妄想。

你看打佛七,打佛七第一天你充满了自信:诶,我这个人从来不打妄想。到了第二天、第三天,你就知道怕,哇!妄想这么多。因为你打佛七,你开始回光返照,心于佛号专一安住,心于佛号相续安住,这个时候慢慢脱离妄想,你就看到你自己的内心世界,不得了,刹那、刹那的生灭,有无量无边的感受、妄想现前。

所以我们是透过光明的照射,才看到虚空中很多的灰尘。当然这个灰尘就是指我们的攀缘心,而我们一般人就是住在这灰尘里。楞严经说:我们的心像一个镜子“本来无一物”,但是你有所住,你就产生一个灰尘。住久了,你整个心就被灰尘全部盖住了,现在要透过回光返照、正念真如,把镜子的灰尘全部扫干净“破妄显真”,才能达到真实的安住。所以佛陀说:“如是、如是”。佛陀对于桥陈那比丘三界果报的描述,对于我们内心生灭心的描述,佛陀是认同的,说:这个桥陈那比丘说的是正确的。

不过蕅益大师他提出一个观念说:其实在微细处来说,这个灰尘跟虚空的比喻,大小乘的认知还是有所不同的。小乘佛法对灰尘,是完全消灭,他认为虚空不允许有灰尘,他的思想是“灭色取空”,当然这个思想会有问题的。大乘佛法它的思考是认为:灰尘是不会障碍虚空的。灰尘有什么关系呢?你不要管它就好了,问题不在灰尘,问题是你不要住在灰尘,你有选择性!大乘佛法是认为产生灰尘的原因不能怪我们。

所谓不能怪我们,是不能怪今生的我,要怪就怪前生啊,你前生把灰尘创造出来,它今生就要释放出灰尘。但是你今生有选择性,你可以选择不住灰尘。不产生灰尘这一部分我们做不到,但是我们可以选择不安住在我们的生灭心,我们可以不随我们的感受妄想而转的,所以这个是大小乘最大思考不同。

以天台教观的判定,小乘佛法“灭色取空”,把生灭心消灭掉,这个是会有后遗症的,会“错损菩提”。所以有些人对于自己的感受跟想法,是用激烈的手段加以断灭,那你就没办法发菩提心了。像阿罗汉,阿罗汉对外境:于一切法不受。他没感受,阿罗汉他的身心世界,没有快乐也没有痛苦。

他的内心世界是:如鸟飞虚空,踪迹不可得。鸟从虚空飞过去,它完全没有感受。没有感受好不好?当然也有好,也有不好。好的是这个人不会起烦恼了,不好是这个人没有感觉。没有感觉的人,他看到众生的苦,他完全没有感觉,这就糟糕了,就没有办法发大悲心。

我们要知道一个观念,你一开始就要走对方向,小乘佛法叫断烦恼,大乘佛法叫转烦恼。一个转,一个断,这个不同。大乘佛法是烦恼你要去升华,你要跟自己沟通,你要用智慧来告诉自己,不要住在烦恼。因为大乘佛法认为烦恼本来就是真如的一部份,它迷了变成烦恼,它悟了就是真如,你不能断它的。所以大乘佛法是无住,小乘佛法叫断灭。所以面对烦恼,大小乘的态度是不一样的,当然结果也不一样,这一点大家要清楚的,用小乘的方法断烦恼的确很快,但是有很严重的后遗症,你到最后菩提心发不出来。

所以你这个成佛之道,要长远的布局,你不是说,诶,我先离开三界再说,那你后面的路怎么走呢?你不能断了你的后路,所以你一开始方法就要走对!这个乘,你要选择一个,我从这个地方到这个地方,我这样走不会影响后面,所以最好的断烦恼的方法是“无住”,你后面才能够“生心”。

虚空中果然有很多的灰尘,我们一念心性,有很多的感受、很多的想法,但是你有三种选择:第一个你选择住在感受跟想法,是生死凡夫,那你未来有无量无边的生死等着你。第二个你把灰尘全部弄干净,是小乘的学者。第三个你不要去管灰尘,你只要不随妄转,安住在虚空,这是大乘学者。三种选择,有三种不同的结果。

楞严经的思考是,你不要去管妄想,你只要正念真如,妄想自然消失,因为它没有自性。大乘佛法是用真实的心性来感化、来升华烦恼;是用真实来改变虚妄,用改变的方式,不是用断的方式。这一点我们要好好体会。如果你有志于成就佛道,你有志于行菩萨道,你对烦恼的态度是很重要,随顺不得,断灭不得。这是大乘佛法的中道思想,不能断也不能随顺。那怎办呢?回光返照,正念真如,以真实来转变虚妄。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净界法师文章列表

放下便是

我那天听朋友说起他近来的一件事:他的邻居不久前搬到...

不断忆念你的清净本性

在整个修学当中,我们透过佛法的修学,开始内观,开始...

发菩提心是大乘修行的必要条件

在这个修行波罗蜜的过程当中,常恒地不忘失菩提心。就...

烦恼来时提不起佛号该怎么办

问: 当烦恼习气来临的时候,我们的念佛心不强烈,甚...

诸佛境界,实是吾人各具境界

圆顿大法,尘劫难闻,得与胜会,确是多生善根深厚,切...

「觅心了不可得」的含义

《楞严经》的观念,觅心了不可得的意思,不是说它的作...

证严法师:智慧与烦恼

智慧与烦恼就如天平的两端烦恼多一点,智慧就少一点;...

直指见性是「心」非「眼」

我们看第一段, 直指见性是心非眼。 这个地方,佛陀从...

悲华经

悲华经卷第一 转法轮品第一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王舍城...

观世音菩萨普门品

尔时,无尽意菩萨即从座起,偏袒(tǎn)右肩,合掌向佛...

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

大势至法王子,与其同伦五十二菩萨,即从座起,顶礼佛...

楞严咒注音版

楞严咒注音版...

【推荐】美好的饮食跑到嘴巴里为何变猛火

当我们的舌根去接触这美好滋味的时候,那甜美的滋味其...

一滴水的思考

一滴水,单纯而透明,在阳光下却能折射出五彩缤纷的光...

记住这四句话,到哪里都能自在

虚云老和尚在世经常说: 随缘就是家乡,放下就是道场。...

邪淫之事为天地所不容,神鬼所愤怒

非正式夫妻而行淫事者,是为邪淫。此事天地所不容,神...

【佛教词典】徒弟

(杂名)门徒弟子之略称。释氏要览上曰:弟子又云徒弟...

【佛教词典】修行道地经

梵名 Yoga-cārya-bhūmi-sūtra。凡七卷。略称修行经...

富贵人家子弟多不成器

富贵人家子弟,多不成器,其源由于爱之不得其道,或偏...

说话的石门

山里燃起了大火,只有一个山洞可以躲避烈火的攻击。山...

圣严法师《佛法与教育》

佛的意思是觉,就是智慧的意思。佛法的教育是从智慧的...

四十八大愿——(第27愿)万物悉皆殊特

设我得佛,国中天人,一切万物,严净光丽,形色殊特,...

若人朝朝自反省,行无瑕疵并贤明

若人朝朝自反省,行无瑕疵并贤明, 智能戒行兼具者,彼...

皮克的99块金币

皮克很快乐,皮克是地球上最快乐的叫花子。 我为什么...

如何在不同场合守住妄语戒

佛教讲,我们造业的方式有三种:身、口、意。口业占了...

回向给众生,众生是不是能得到利益

还有人问,这个回向众生,众生是不是能得到真实的利益...

极乐世界的阿罗汉

我们学习净土教法,你必须要了解佛为娑婆世界众生所设...

社交场合所忌讳的27个习惯

每个人都出生在不同的家庭,在不同的生活环境成长,有...

一函遍复讲记

这篇普遍答复信众的信函,语言虽然拙朴,意义都是依据...

佛学常见辞汇(十三画)

【乱心】 散乱的心。 【乱善】 乱心所做的善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