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放纵欲念及嗔心的后果

惟觉老和尚  2022/11/18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放纵欲念及嗔心的后果

佛法里有句话:“一念嗔心起,百万障门开。”又说:“火烧功德林。”一个人无论从事任何行业,做学问也好,乃至于事业或修行,都必须化除忌妒心和瞋恚心。

问:人发脾气时,是非常不理智的,即使伤到别人也不自觉。佛教有句话说:“嗔火能烧功德林。”愤怒的火焰,会把辛苦经营的功德毁于一旦。放纵自己的嗔心和欲念,会造成什么样的危机呢?请老和尚为大家开示。

惟觉老和尚答:一般人认为火灾、水灾、风灾是一种天灾地变,却不知道天灾地变是由自己内在的贪心、嗔心、痴心所招感来的。觉悟了这个道理,每个人慢慢地将自己内在的贪心、嗔心、痴心熄灭,这个世界就会变得风调雨顺,此地也就成了人间的净土。

嗔属火,嗔心一起就会招感火灾。嗔心不但对自己的身心有所危害,而且将来还要受到嗔心的业报。

东汉时有位安世高,他原是安息国的太子,因为看破世间的虚幻无常,所以将皇位让给叔叔,自己选择了出家修行的这条路。他精进修行,不久就证得了宿命神通,知道自己过去生的种种事故。由于和中国有缘,安世高便决定到中国来修行游化。他带来了许多佛经,并将佛经翻译成中文,他的文采极高,译有多部经典。

有一次,安世高游化到江西庐山。庐山附近有个共亭湖,湖里住有一条大蟒蛇,它常常兴风作浪,为害百姓。凡想乘船过湖的人都必须要准备好贡品去供养大蟒蛇,以祈求风平浪静;如果没有贡品,蟒蛇便会嗔心大发,狂风大作,翻船丧命之事屡见不鲜。

安世高听闻蟒蛇扰民的传说,便以宿命通观察,知道这蟒蛇的前世也是个修行人而且是自己的同参道友。这位修行人虽然精进用功,但是嗔心、忌妒心很重,只要有一点小事不如意,就会大发脾气、怪东怪西。由于瞋恚的业障,所以死后就堕入畜生道成为大蟒蛇继续造作恶业。

由于过去道友之谊,安世高不忍蟒蛇继造业受苦,于是便以其神通力为它开示前世因缘及三世因果的道理,并为它受三皈、五戒。蟒蛇听了法师的开示,惭愧心起,立刻舍报往生,不再兴风作浪为害无辜的百姓。

这个故事给我们的启示是:无论任何人都必须戒除嗔心,否则随之而来的必然是三恶道的苦果。佛法里有句话:“一念嗔心起,百万障门开。”又说:“火烧功德林。”一个人无论从事任何行业,做学问也好,乃至于事业或修行,都必须化除忌妒心和瞋恚心。如何化除瞋恚心呢?慈悲是化除瞋恚最好的良药。时时反省检讨自己是否具有慈悲心,慈悲成就了,嗔心自然消除。

问:慈悲能除去自己的瞋恚心。佛法讲“无缘大慈,同体大悲”,请老和尚为大众开示:要怎么修行,才能达到冤亲平等、物我平等的大慈悲胸怀呢?

惟觉老和尚答:虽然“无缘大慈,同体大悲”是佛菩萨的境界,但是实事上这个境界是每个人都能够做到的,只是自己愿不愿意去做而已。一般人只愿意帮助和自己有缘的人,例如自己的父母、妻子、儿女、亲戚、朋友等。佛法讲的“无缘大慈”,就是要站在慈悲的立场,来关心帮助与自己较无缘的人、帮助自己亲戚朋友以外的人。儒家所谓:“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如果人人都能做到这一点,不但人人都是佛菩萨,而且这个世界一定会成为人间的净土。

据佛经记载有一位草系比丘,他的性情慈悲,持戒严谨,不但不杀人、不杀动物,而且连一棵树、一枝草都不伤害。有一天草系比丘在外行化,路过一座山林,遇到一群强盗土匪。强盗仅以一根草绳捆绑住比丘的手脚,就抢走了比丘随身的所有物品。草系比丘不忍损毁草绳、伤害草绳中众生的生命,于是一动也不动地任由抢匪带走他随身所需之物。草系比丘心系众生,不伤草木的慈悲心,真正是“无缘大慈、同体大悲”的体现。

目前的社会环境十分混乱,混乱的根源来自于人们心中的暴戾之气,以及对生命的不尊重。佛门中有四句名言:“百千万劫碗里羹、怨深似海恨难平,欲知世界刀兵劫,但听屠门夜半声。”要改善目前社会的乱象,尊重生命实为当务之急。每个人不但要尊重自己的生命、他人的生命,还要尊重其他动物、植物的生命,这也是现代科学所提倡动植物保育的环保理念。

如果这世界上没有树、没有草,人类也无法存活在这世界上。所以说为了世界能够和谐,自己能够有一片生存的净土,我们一定要落实实践“无缘大慈、同体大悲”的精神,无论是人类或是动物、植物,我们都应该要尊重,不可以任意地伤害他们。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大安法师:如何理解「自性弥陀,唯心净土」

问: 自性弥陀,唯心净土,古德多有言及。西方极乐世...

一切都虚妄不实,还有必要分辨是非善恶吗

问: 如果一切都是虚妄不实的,那有必要去分辨是非善恶...

为什么和尚也需要和时代同步

问: 和尚到底是什么身份?为什么和尚也需要和时代同...

怎样念佛才能都摄六根

问: 怎样念佛才能都摄六根,净念相继不假方便,自得心...

容易分心,该如何用心

问: 「我很容易分心,在做事的同时,会操心下一刻的...

圣严法师:应以何种态度面对癌症

问: 台湾企业家郭台铭的妻子过世,很多人不免感叹,...

可以同时修多个法门吗

问: 师父,一个修行人可否同时修几个法门?其实,很...

如何成长自我的智慧与慈悲

如何在日常生活中成长自我的智慧与慈悲?当从惭愧、忏...

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

如是我闻。一时,薄伽(qi)梵(fn)游化诸国,至广严城,...

【注音版】二时临斋仪

出自弘化社《日诵经咒简要科仪》...

佛说疗痔病咒

(可治癌症跟痔疮、青春痘等等) 佛说疗痔病咒: 怛(dan...

般舟三昧经

般舟三昧经卷上 问事品第一 闻如是:一时,佛在罗阅祇...

云何应住?云何降伏其心?

在我们大乘佛法的修学当中,佛陀的慈悲开了很多很多的...

哪个法门消业障效果最好呀

问: 慈云灌顶法师在《观无量寿佛经》注解里面告诉我们...

贪瞋痴是一切恶果的罪魁祸首

佛教认为往昔所造诸恶业,皆由无始贪瞋痴,贪瞋痴是人...

狗子为何没有佛性

过去赵州老人,有人来问他说:狗子有没有佛性呢? 赵州...

【佛教词典】申头罗

梵语 sindūra 之音译。意指作飞行空中之幻者。央掘魔...

【佛教词典】不定

心所名。所谓不定,是说这四种法,可以成就善,也可以...

比能力更重要的12种品格

能力很重要,可有一样东西比能力更重要,那就是人品。...

蕅益大师劝母念佛

蕅益大师是明末四大高僧(紫柏、憨山、莲池、蕅益)之...

佛号助念过程中,可以夹杂其他吗

问: 常见一些出家师在荐亡助念往生过程中,以超度仪...

为什么要祭拜祖先

问: 民间一直都盛行祭拜父母先祖,这很重要吗。 方海...

除贪离厄的鸽王

从前,佛有一世为鸽王,领众五百,常飞到国王的宫苑里...

阿弥陀佛四十八大愿

第一 国无恶道愿 设我得佛,国有地狱、饿鬼、畜生者,...

下劣凡夫,罪业深重,福善轻微,如何得生安养

第九,业重可否往生疑 问:求生西方固所愿也,但我下劣...

蠢动含灵,皆具佛性

人生在世,为贪恋财色名食,汲汲营营。时刻不断,争名...

佛说不敬、非议或辱骂老师的果报

阿难问佛陀:世尊,若是有比丘,对他们的老师或和尚,...

何为比丘的份内事

《佛祖统记》云:毗沙门天王太子哪吒,复告师曰:时当...

如何处理争执不下的状况

与人相处发生问题时,可以当成是对我们智慧的一种考验...

做更好的自己

一种花生于深山幽谷,其态,从容优雅,其味,芳香远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