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不惜躯命,正念不动

净界法师  2023/11/21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不惜躯命,正念不动

二者修观却之。若见如上所说种种魔境,用止不去,即当反观能见之心,不见处所,彼何所恼?如是观时,寻当灭谢。若迟迟不去,但当正心,勿生惧想,不惜躯命,正念不动。知魔界如即佛界如,若魔界如佛界如,一如无二如,如是了知,则魔界无所舍,佛界无所取,佛法自当现前,魔境自然消灭。

第二个修观却之。如果有种种恐怖的或者是可爱的魔境,你修止它不消灭,因为一般的修行人,他不一定是念佛,没有佛力加被,他可能是数息,这个魔力太强,修止还是不去,你怎么办呢?修观。反观能见之心,不见处所,被何所恼?观察我们这个能够见闻觉知的这一念心,它是不见处所的,换句话说这个明了的心,它是随着因缘刹那刹那生灭的,刹那刹那的生灭,这当中没有一个常一主宰的我,我不可得。我不可得,你来干扰我,那么我不可得,你干扰谁呢?这个时候,寻当灭谢。因为这样的一种对立心消灭以后,它也就慢慢的消失了。我们讲感应道交嘛,世界上的事情不是单方面的,有一个能感的,又有一个能应的,感跟应要嘛两个,要嘛都没有,感跟应去掉一个,另外一个也是不存在的。

若迟迟不去,这个魔境,如果他过去跟你没有什么怨仇,他只是你修止观,他故意来破坏你,这可能容易过关。如果说他过去跟你有一点怨仇,我们的生命有无量的生命,不是今生才有生命,过去生生世世多多少少得罪了一些人,这些人刚好到鬼神道去了,还有一点福报力,你刚好得到人身,又开始修行。这个时候,这个鬼神是有神通的,他一看,哎呀,我过去的怨家要修止观了,要离开三界到极乐世界去了,我现在不找他,更待何时,那这样子夹带着怨仇而来的,就不容易了,就不是说三两下修止观,就容易消失的,因为他那个恨,太重了。

但是我们不要怕,这怎么办呢?但当正心,你还是端正内心,勿生惧想,不惜身命,正念不动。智者大师很强调不惜生命。不惜生命,我也去体会这件事情,你一个人怕死,你心中那个正气就薄弱;你一个人果真不怕死,你那个力量是不可思议的。那力量不可思议,那个正气啊,不要说我们修行人,古时候那些读书人,那种士大夫,男人死耳,不可为不义屈,他只是为了让世间上留下一个美好的名声,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他们就能够发动出那种浩然正气。一个人不怕死的时候,力量很大的,就能够感动很多人。

那么说,你为什么不怕死呢?每个人都爱惜生命啊,不过有件事情我们可以这样想,你不管怕不怕死,你迟早要死,不是说你不怕死你就不死,而我们所关心的是我们来生去哪里,就是我们关心的是,我们未来还要面对无量的生命,这是我们所关心的,不是我们今生死不死,今生是一定要死的,那我们今天修行是为什么呢?追求来生尽未来际的安乐,是在这里,还不是在乎我今生死不死。

智者大师这个地方讲出重点。不惜躯命,正念不动。你一个人不怕死以后,你还不一定会死,你内心那个正气发动出来的时候,那浩然正气力量不得了。当然,只是一念的正气是不够的,不怕死还不够的,还要正念不动。什么叫正念不动呢?这就是智慧了。

知魔界如即佛界如,以般若波罗蜜的智慧观察魔的境界,魔那一念无明妄想的境界它是毕竟空,佛的境界是万德庄严,但是那明了性的本性也是毕竟空,魔境如佛境如,一如无二如。换句话说,从如的角度来观察,佛跟魔是一体的,都是从如的角度。如是了知,则魔界无所舍,佛界无所取,佛法自当现前,魔境自然消灭。

我们前面说过,魔王他内心的活动范围很广大,他能够现出凡夫的杂染的各式各样的相貌,他也能够现出佛陀的大威德的,三十二相八十种好的放大光明的相貌,但是有一个地方是魔王那一念无明妄想的心不能到达的,那就是一个毕竟空的一种涅槃的境界,所以说,你观察一切法如的时候,你跟他就没办法感应道交了,所以说魔境自然慢慢消灭,这是第一点。

第二点,你内心当中跟涅槃的法相应以后,你的力量会增长,你本身这个抗拒魔的力量会增长。

在这个莲池大师的《竹窗随笔》他提到一件事说,莲池大师是在云栖寺做方丈,有一天一个信徒说,师父,山下有一个道士很有加持力,一个人有什么灾难有什么病痛,他念念咒加持一下就好了。哦,莲池大师很好奇了,有一天就专程下山去看这个修行人到底是做什么事情有这么大的加持力。

莲池大师观察以后,做了一个结论。他看到一件事,他看到人家供养这个道士,这道士不管对有钱人,对贫穷的叫花子,他完全的一视同仁,你供养他什么钱,他不看的,他全部就丢到那个功德箱去。莲池大师说,一念的平等心就有加持力,加持力怎么来的,就是那一念平等心,这个一念的平等心跟什么相应呢?那是跟真如相应。佛陀为什么能现出那么多的功德呢?三昧神通,那就是从真如流露出来的,所以我们观察,佛的境界是如,魔的境界是如,一如无二如,我们这一念心是跟佛性的平等心相应的,这个时候你会得到佛性的加持力。

这个正念不动,有两层意思:

第一层意思,你观察这个如的境界,你得到自性的加持力,自性功德的加持力,这是第一点,增加你的抵抗力。

第二个,你观察如的境界,魔不能观察如,你到如的境界,他不能到如的境界,这个时候你们之间的因缘就慢慢淡泊了,因为没办法感应道交了,因为这个如的境界是魔王所不能到达的,这两层意思。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净界法师文章列表

临终俱宜念佛以助

原文: 人之临终,只可念佛,不宜持咒。以念佛令彼听,...

如何劝导病人临终正念不失,得生善趣

第三课 瞻视病人甲三、说法敛念 说法敛念 是关于如何...

识神随业走

《大智度论》里面有个偈子:鸟来入瓶中,以縠掩瓶口,...

感受痛苦和死亡的逼迫

你不能确定何时死去。虽然你拥有宝贵人身,但它全然是...

你想留什么在人间呢

在佛教里,对于死亡的看法,认为人是死不了的,人生是...

十住位的菩萨有什么特点

十住位的菩萨有什么特点呢?因为他有禅定跟智慧的加持...

恶人死亡时会发生什么

不善心死者,谓由自忆或他令忆,乃至粗想现行以来,追...

不能分心太多

一个皈依佛门不久的小沙弥,近日有些心神不宁,他不仅...

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

如是我闻。一时,薄伽(qi)梵(fn)游化诸国,至广严城,...

佛说疗痔病咒

(可治癌症跟痔疮、青春痘等等) 佛说疗痔病咒: 怛(dan...

般舟三昧经

(卷上.聆志居士念诵) 般舟三昧经卷上 问事品第一 闻...

晚课(暮时课诵)

南无莲池海会佛菩萨(三称) 佛说阿弥陀经 姚秦龟兹三...

用完的香盒有佛菩萨像,该怎么处理

问: 阿弥陀佛,师父您好,我们买的香盒子上有佛菩萨...

开车做饭的时候,是提起佛号还是观照好

问: 师父慈悲!请问一下,我们在日常生活行住坐卧当...

佛经中圣者的精进境界

以下引经中圣者的精进境界,作为学人发愿的目标。阅后...

念南无阿弥陀佛的功德利益

《涅槃经》云: 念佛一口分作十六分功德,若有一人布...

【佛教词典】与非亲尼衣戒制意

戒本疏·九十单提法:“(波逸提)与非亲尼衣戒二十四...

【佛教词典】极位

至高无上之位、极证悟之位,通常系指佛果而言。法华文...

在逆境挫折中磨练成长

轮回之路绝非坦途,我们会遇上顺境,也会遇上逆境,要...

人生的四不与四有

人生要有什么,不要有什么?佛教的五戒约束我们,不要...

业海茫茫,谁为众生擎起慈航

有人说,世上最美的微笑,是拈花一笑,那么,世上最美...

因忘自性弥陀佛,异念纷驰总是魔

解脱生死,念佛怎么解脱生死?平常研究佛法,知道一切...

圣严法师《别再执著了》

能够放下的人,是有智慧的人,是自在的人,是解脱的人...

十方佛土中,唯有一乘法

佛教传到中国以后,总共经历了两千年的时间,我们回顾...

阿赖耶识是如何变现出果报的

阿赖耶识有两个功能:第一个保存种子,第二个把种子成...

山道上的小虫

清晨登山的时候,在山道阶梯上,看见一只被人踩扁而黏...

命运多舛、诸多不顺的原因是什么

导语:今生,为何有人善良厚道却诸事不顺,正直谦虚却...

修行人不能怕突破自己的极限

参话头的方法很简单,以我们现在提倡的这个方法来说,...

你是否已经忘了金钱最初的意义

在你愁眉苦脸度日之际,是否已经忘了金钱最初的意义,...

改变内心有两个重点

改变内心从佛法的角度,它主要是两个重点:一个是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