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圆通是怎么修学的呢

净界法师  2025/04/04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圆通是怎么修学的呢

这一段佛陀指示修学圆通的一个正行。圆通是怎么修学的呢?先把它的内涵标出来。我们看经文。

阿难当知!汝坐道场,销落诸念,其念若尽,则诸离念一切精明,动静不移,忆忘如一,当住此处入三摩提。

这个地方在解释圆通正行之前,佛陀先讲了一句“阿难当知”。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古德说这句话有警告的意思。也就是说,在整个修学当中,你要非常的小心谨慎。所以这个“当知”就是提醒,你要特别的小心谨慎。那么在什么时候小心谨慎呢?当然,平常我们散乱的时候也就没有所谓的谨慎这件事,特别是在“汝坐道场”,就是你现在把外缘放下了,开始安住在这个修道的道场。

《楞严经》的道场有两个。蕅益大师说,第一个就是事相的道场,就是我们前面讲到的,你要做一个八角的楞严坛场,这个是事相的。第二个是理体的道场。就是你在佛堂当中或者历缘对境当中,你一念心跟外境接触的时候,你的心要把方向转过来,回光返照,观照你一念心性当下即空即假即中。所以“一念心性”就是我们的道场。

蕅益大师说,在末法时代,我们应该以这个理体道场为根本,因为事相是很难具足的。这个楞严坛场不容易具足,要以理体的道场为本。就是你现在应该要把你本具的那一念清净的本性现出来,然后在那个地方安住,这个就是“汝坐道场”,不要去跟随无明妄想而转。

那么安住道场以后做什么事呢?“销落诸念”,就是你要慢慢地从无明妄想的心把心带回家。安住在一念心性以后,开始慢慢地修空假中三观,来销亡、谢落这诸多的妄念。

“销落诸念”这句话,圆瑛老法师讲得比较清楚,他说其实这个地方指的是脱尘。我们这个根尘识最外一层是尘,先脱尘,再脱根,最后再脱识。根尘识都脱了以后,这个时候“迥脱根尘,灵光独耀”,真如现前。

所以这个地方特别指的是,初学者你先不要去管外境的变化,就是“销落诸念”,就是你的心不管外境是生灭的、动荡的、寂静的,你完全把外境放下。

“其念若尽,则诸离念一切精明。”这个地方指的是一种功德之相。前面“销落诸念”是指修行的过程,这以下“其念若尽”是讲他的功德。这个地方就是说,到了一个功德,是什么功德呢?以耳根来说就是“动静二相,了然不生”,就是妄念已经穷尽了。

海公讲一个譬喻说,什么叫“动静二相,了然不生”?就是一个人住在房子里面,屋子外面是刮风下雨,屋子里面呢,一点动静都没有!你很清楚,外面是刮风,是在下雨,但是你的心完全不随外境而转,而且房子里面什么风雨都没有,这个地方就是“其念若尽”。这个时候心中已经能够脱离比较粗重的妄想,已经不被外境所牵动。别人对我们的赞叹、毁谤,各式各样的顺逆境相来刺激我们,我们已经能够跟这个外境慢慢脱离了,不一定要跟它在一起了。这个时候内心“一切精明”,这个时候内心是精纯明了。

这个时候他的相貌又是什么相貌呢?“动静不移,忆忘如一。”“动静不移”是约着耳根来说的,这个耳根不再攀缘外在的动静二相。乃至于这个意根不再攀缘生灭二相。生就是忆念,我们想到过去的快乐、痛苦;忘就是忘掉了种种的因缘。不管你想起什么事,不管你忘记什么事,这个意根完全是如如不动。因为他这个六根已经慢慢脱离六尘的系缚。

那么当然,这个时候,内心当中“当住此处入三摩提”。这个“此处”,什么叫此处呢?就是前面所说的离念精明,“则诸离念一切精明”。他已经慢慢远离跟外境攀缘的那个妄念,内心精纯明了。你就在这一念的精纯明了之心,就在这个地方“云何应住”,就在这一念心住下去,继续地用功下去。

所以这个地方正是说明你修行的依止处,就是首先你要远离六尘,你不能跟六尘再打交道了。

当然,我们在过去的修学当中,一个初学者还是假借六尘修学。初学者,你看,你要看佛像才能够拜佛,你要创造一个音声你才能够摄心听自己的音声。但是《楞严经》不是这个意思,它开始回光返照、脱离六尘,然后慢慢地把心带回家,开始走向回家的道路。这个时候内心当中是非常的寂静而明了,明了而寂静,就在这个地方住下去,继续地用功下去。

这个地方先说明这个圆通的正行,就是不再随外在的六尘而转。

净界法师《楞严经》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净界法师文章列表

怎样修习发菩提心

如果我们能在内心真切地生起对三宝的净信,当这个净信...

以佛法来指导自己的身语意

要知道由闻思修修心的方法和次第,对此获得定解之后,...

【推荐】圣严法师《心的五四运动》

一、四安:安身、安心、安家、安业 我们要把佛法落实...

一心三观是天台宗最好的武功秘籍

这个一心三观是天台宗最好的武功秘籍。诸位!你想想看...

圣严法师:忙人的修行方法

有人问我,在忙碌的工作中,如何抽出时间来修行? 就...

古人用功不肯刹那离开工夫,故能当下悟道

有人问赵州:云何是大道?州云:平常心是道。又问:我...

【推荐】学道须具足五种正信

第一要信自己方寸中一个喜怒哀乐底主人翁,觌体与三世...

修行从点滴开始

一切众生都因不明因果而在生死中轮回,连猪猫狗都包括...

菩萨行五十缘身经

佛在罗阅祇耆闍崛山中,时与比丘僧千二百五十人、比丘...

【注音版】净土十疑论

净土十疑论...

佛说盂兰盆经

闻如是: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大目乾连始得六...

僧伽吒经

僧伽吒经卷第一 如是我闻:一时婆伽婆,在王舍城灵鹫...

心清净了,智慧就来了

大家知道《西游记》里面的孙悟空,他法力高强,一个筋...

失念者,于诸所缘,不能明记为性

随烦恼二十:言失念者,于诸所缘,不能明记为性。能障...

素食是冷却地球的最佳选择

科学界现已形成共识:全球暖化有可能毁灭人类,而人类...

心念决定业力的强弱与方向

业力的形成是由心念决定的。心念是邪恶的,不管做什么...

【佛教词典】无为生死

(术语)变易生死,胜鬘经谓之无为生死。以圣者为无为...

【佛教词典】五结

谓系缚众生,犹如绳结,使众生流转于三界而不得出离之...

何等众生具备往生净土的资格

问曰:天亲菩萨回向章中,言普共诸众生,往生安乐国。...

修十大愿王为何能往生极乐世界

我此普贤殊胜行,无边胜福皆回向,普愿沉溺诸众生,速...

因果业报

有一位婆罗门长者,家财万贯,只有一个儿子,年满二十...

吾人反省十二问

人,必须时刻躬身自省,才能过修德进业。以下十二个问...

天台八教丨通教

通教是化法四教中的第二教,主要以五时中方等与般若二...

别把食物营养模式化

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人们对食品中的营养开始有了一种...

一匹马带来的慈悲与忏悔

阿拉伯有位甲生意人,他有一匹非常健壮的马,一天当中...

七情三想的众生,会投生到哪里

七情三想,沉下水轮,生于火际,受气猛火,身为饿鬼。...

什么是居士

居士意为家长、家主、长者、或有财产、或居家之士。原...

以杂毒之善求生净土,是不可能实现的

原文: 欲明一切众生身口意业所修解行,必须真实心中作...

新年吃素增福增寿 舌尖上的素食中国年

中国许多地方都有新年第一天吃素的习俗。古人有言,一...

【推荐】观照般若,你能观照得到吗

你尝试地思维一下,早上醒来的那一刹那,当我们一念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