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净土法门是自力的信愿念佛,和他力的本愿接引相结合

宏海法师  2025/07/18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净土法门是自力的信愿念佛,和他力的本愿接引相结合

所有通途的修行方法,都属于靠自己的力量,艰辛跋涉地往佛果上走,唯有净土法门叫做他力本愿,靠阿弥陀佛的四十八愿力来成功得度,但是你有没有搞清楚他力自力呢?我们一说他力的时候,你总归是说,哎呀,阿弥陀佛就是临终接引嘛,有阿弥陀佛还怕什么呢?你真的不怕吗?对他力有多少信心呢?他力跟自力不是两个东西啊,

你信他力怎么信呢?你得用自己的力量去信啊,这个力量你有没有发挥出来,不一定的。所以我们常说到他力本愿,他力本愿,对于他力自力呀,我们要懂得鉴别,这个首推其冲地跟大家说一下,为什么?如果你纯靠他力,自力不努力的话,不可以,就成了日本的净土真宗了,大家听过日本的净土真宗吗,他们就是说完全靠给阿弥陀佛来接引,佛也不念了,还可以造恶,说善人都来接引,恶人更加要接引了,恶人更苦呀。

而且别人在念佛的时候,他还说,说你为什么要念,说明你不信,我一句都不念,我就信。这个理上好像能说得通,事上面行不通,没有这回事,所以呢,不能够纯靠他力。但是如果你纯靠自力,不靠他力,那又成了难行法了呀,不是横超法。所以今天呢,给大家厘清一下,这两种都不对。

净土法门是自力的信愿念佛,和佛的本愿力接引相结合的二力法门,你看印光法师也讲过嘛,这个他说自力佛力二皆具足的就是净土法门,为什么呢?已断惑业,就是烦恼全部断了的,速证法身。那么烦恼一丝一毫没有断的,带业往生,都能够往生。

但是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对于他力自力就有一个明白,在什么情况下用自力呢?我告诉诸位,尽形寿往生之前,要卯足了劲提起来佛号要念,这是自力,体现我们的真信和切愿,一向专念阿弥陀佛,或者万善同修,回向往生,乃至听闻正法,读诵经典,劝进行者,随缘弘法利生都要做到事和理呢,同时尽力而为,这就叫自力,一切都是往生资粮。但是在这个情况下,我们也要知道,如果实在做不到,千万不要以为这会影响往生。

真正要往生,一句佛号,乃至一部经典也是往生的正业,这就是说你随分随力地一定要生起什么呢,自力的信愿往那儿靠,在这辈子要表达你的往生心,用自力来表达。那么假如果说这个自力圆满了以后,能不能够往生呢?一点儿都不用怀疑,为什么呀?就是说我们接引往生根本跟你无关系,大家一定要记住,跟你的力量没有一点点关系,全靠阿弥陀佛四十八大愿,一定要搞清楚。

我们这辈子能否得生与否全凭信愿之有无,有什么呢?相信阿弥陀佛四十八大愿,相信自己的愿力跟他的愿力对接,能不能往生全是佛的功德,跟自己一点关系都没有。就是我能否往生,就靠阿弥陀佛了,能不能往生不是我的事,是他的事,他说了必定往生,那么我就相信一定往生,全靠的用的是他力,没有自力,这个就不容怀疑,大家不要怀疑,一定要生起决定的信心。

你看在《观无量寿经》里面说到,上品上生的时候说到:法子,就是各位,我们都是信佛的法子啊,佛法的儿子,子孙。法子,汝行大乘解第一义,是故我今来迎接汝。我来接你。在这个中品里面讲到说:法子,汝今清净发无上道心,我来迎汝。我来迎接你。

这个中品上生里面又讲到:以汝称佛名故,诸罪消灭,我来迎汝。我来迎接你,就是因为你念佛念得罪业消了。特别是在《佛说阿弥陀经》里面讲到,若一日若二日,七日嘛,善男子善女人,闻说阿弥陀佛执持名号,那么其人临命终时,大家要锁定这些圣言量,有时候我们为什么一下子就被别人说服了,说哎呀能不能往生呀,一下子又心里没底了,说好像是这么回事,为什么?就是因为你对经典佛说的话你就没有框死,你看临命终时,阿弥陀佛与诸圣众干什么呀?现在其前啊。

大家要知道,临命终时,就是命尚未终,将要终,不是命已终以后,不是命终以后了,那大家想想,临命终时,现在其前,他来接引,他来安心,一点烦恼生不起来,恐惧心都没有,一切恐惧,为作大安,这个时候,顺理成章往生呀。

因为你相信阿弥陀佛四十八大愿,你发愿愿意往生极乐世界,这纯靠他力,跟自力无关,我们真正的自力要在靠他力的这个自力上来显现,能听明白吧,是这样来立足,这叫做搞清楚了他力自力。也就是感通佛力,需要我们这辈子尽情地努力,如果你有偷心,那么说明你对佛的信心不够,对于愿力不什么啊?没有丝丝入扣,有偷心,那当然往生不了,如果你在这方面往那个没有偷心,全身心地靠倒,决定往生,不用怀疑了,因为那是佛的事,不是你的事。

所以希望大家了解自力他力,特别是九品往生章里面下品下生,五逆十恶的罪人都能够临终十念,念念灭八十亿劫生死重罪,这都是佛说的啊,大家知道佛的广长舌不打妄语。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宏海法师文章列表

老实念佛,渐离生死

怎么渐离生死?就是用般若智慧现量观察这个世间的无常...

具缚凡夫想在五浊恶世成就道业,是不可能的

在《大智度论》里说,一个具足惑业的凡夫,我们大家都...

净土宗与现代社会

净宗寓示着真善美慧的法界文明,寄托着一切众生终极的...

菩萨的四错谬与四正道

复次,迦叶!菩萨有四错谬。何谓为四?不可信人与之同...

汝能修净土,安隐无惊疑

请看第八段:往西方得安稳。这是对多年修行的人,让他...

【推荐】维则法师的净土思想

维则禅师(约1280-1350年),字天如,俗姓谭,永新人(...

印光大师嘉言集

1、念佛时必须字字句句从心而发,从口而出,从耳而入...

临终十声能往生,不能抱侥幸的心态

第十八愿的至心信乐,欲生我国,乃至十念,这个十念是...

佛说罪福报应经

闻如是:一时佛在迦维罗卫国释氏精舍,与千二百五十比...

【注音版】晚课蒙山施食仪

晚课蒙山施食仪...

【注音版】优婆塞戒经

优婆塞戒经...

修习止观坐禅法要

天台止观有四本:一曰《圆顿止观》,大师于荆州玉泉寺...

印顺法师:修学观音大悲法

观世音菩萨手执净瓶与杨枝,以瓶中的甘露水遍洒人间。...

身处逆境时,不要忘却的七个信念

1、深刻反省自己,修行是不是做到了至心恳切,制心一...

西方三圣的形象

念佛法门虽分实相念佛、观像念佛、观想念佛,和持名念...

古人的10句家风名言

治家以和平两字为主。 这是清代学者钱泳在《履园丛话治...

【佛教词典】七种第一义法涅槃品法

【七种第一义法涅槃品法】 p0065 瑜伽十四卷二十二页云...

【佛教词典】八相成道图画

(图像)有部毗奈耶杂事三十八曰:尔时世尊才涅槃后,...

宽容是一剂良药

古代有一老禅师,夜晚出房门巡夜时,发现墙脚有一把椅...

优填王与吉星女

佛陀时代,印度的俱昙弥国为优填王所统领,他的王后不...

改恶行善,罪自消灭

若人有过,自解知非,如果自己做了错事,肯承认错误,...

广化老和尚《人为什么应该素食》

前言 从前一提到素食,就会联想到佛教,由於多数人的...

《杂宝藏经》白话

杂宝藏经 卷第一 十奢王缘 第一 往昔人的寿命在一万岁...

孩子学习差怎么办

问: 我们家孩子10岁了,上2年级,现在在学校简单的加...

佛不教比丘对在家人展现神通

有一次,佛陀来到了摩揭陀国游化,住在那烂陀城郊的芒...

净土宗的杂修与圆修有什么区别呢

问: 请问法师,专修净土的人在做早晚课的时候可以加念...

修学佛法首先要培养内心的甚深见

《摄大乘论》是无着菩萨所作的。在本论的修行当中,主...

你要做三件事情: 内观真如、离相清净、借相修心

当然,从佛法的角度,完全赞叹、完全诃责,都不中道。...

隐密暴露

世间每一个人都有每个人的隐密,而隐密也有善的也有恶...

受戒后在心中会产生什么效果

我们受了戒以后,内心当中一个最大的差别,就是我们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