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圣严法师《把孩子「过继」给观音菩萨?》

圣严法师  2010/10/19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一位居士曾经问到:‘一些父母生下孩子后,为了使孩子平安幸福,一辈子无灾无厄,即“过继”给观世音菩萨,让孩子成为观音菩萨的“契子”这样做,究竟有没有用?是不是一种依赖的心理?’

又提到,自己怀儿子、女儿的时候,恒常持诵〈普门品〉,结果,朋友们见到自己的一双小儿女,都觉得乖巧非常,超越一般孩童,那么,是不是真与〈普门品〉、与观世音菩萨有关呢?

将孩子过继给神明作为‘契子’,以祈消灾禳福,在中国本是由风俗习惯所形成的一种民间信仰,过继的神只很多,济公、妈祖、土地公、关帝君……等,并不限于观世音菩萨,这份根植的民间信仰,与佛教本身并没有太大的关联。

〈普门品〉中的确提到,欲生智慧福德之男,则常诵观世音菩萨,即可获得圆满智慧之男。而且,是求男子得男子,求女子得女子,一样相好圆满……,因而,历来便有‘观音送子’的传说。

至于,持诵〈普门品〉是不是能够影响孩子的心性、品性?是不是具有真实的关联?我想,答案是肯定的。这自信仰所产生的深厚力量,一部分来自于自我个人,也即是‘母教’、‘胎教’的部分。因为恒常持诵〈普门品〉,系念着菩萨圣号……所以念念心心,都常与菩萨的柔美、慈悲相应;这样的心情,也自然影响了腹中的胎儿。

我个人并没有看到经典这么说:‘生了孩子,只要过继给佛、给菩萨,孩子就可顺利长大,拥有智慧、聪明、健康与长寿。’

佛经中所真实说的是,为了孩子的健康、聪明、智慧,一个人应多念观世音菩萨,恒常薰习、修持观世音菩萨的慈悲慈怀,常行种种福泽、布施、救苦救难的行为;那么,自己的心便能与菩萨恒常相应,孩子也自然能够健康、平安、智慧。它来自于两方面的影响与结果:一种是自己的‘心’,自己的‘行为’、‘意识’的力量确实影响、改变了孩子;另一则是善行感天,菩萨以及护法的善神,威德庇佑,来保护孩子,守卫孩子。

如果过继仅仅只是一个‘名分’,将孩子过继给观音,而自己杀、盗、淫、妄,无所不为;孩子天天看着父母的‘范例’,行为、心态也和父母如出一辙,一样杀盗淫妄,那么,能够真的健康、长寿、福慧吗?这是有问题的 ,有问题的信仰,以及有问题的心态。

一类有问题的心态是:没关系!不管我做什么,菩萨都会保佑我!另一类有问题的心态则是,反正菩萨都会救我,我自己便不用做什么了!

两类心态都无涉于观世音菩萨,而源自于一种非常基层的宗教。这样基层的宗教又根源于更原始的依赖心态,人们在这种状态下,将依赖所有‘有作用’的神明,而不止于观世音菩萨。

有用吗?

就宗教信仰的层面讲,还是有用!之于父母,他们以为,孩子已经过继给神了,神将照顾他,心里便恍然没有牵挂;之于孩子自身,因为知道自己是神的‘契子’,自然升起信心,之于自己的安全更不恐惧。

幼年时,乡下的神庙中经常准备许多的锁片、链子或牌子,有人来‘过继’,则系上一枚,挂在胸前。乡人们很是受用,以为一己的安全,全交给神明了;但是,就一个人整体的人格而言,却是不健康、不自主的。同时,就真正的民间道德而言,失去自主的判断、自主的能力,之于自我人格的发展,将是负面的。

观音信仰,其根砥,不在于成为观音的‘契子’,甚至不止于持诵观音的圣号,更重要的是学习观世音菩萨悲济的精神。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圣严法师文章列表

持诵礼观音,无不随感而应

今年春节过后,家中不知从何处来了一位不速之客一只老...

如何看待孩子的教育

问∶ 您认为对孩子的教育从您的角度该如何进行? 慧律...

玄奘法师靠什么走出了莫贺延碛

玄奘法师辞别烽火台的守将,一个人走向莫贺延碛,长八...

超越的情

有一天早晨,佛陀的僧团三五成群,正在讨论城里发生的...

有感于素食坐月子

谈起妇女生小孩坐月子,总说是要如何如何滋补,滋补的...

用大悲水治愈重症糖尿病

民国五十年(公元 1939年),余患中风,左半身不遂,住...

【佛学漫画】观音菩萨

【佛学漫画】观音菩萨...

大慧宗杲禅师礼观音文

清净三业,一心五体投地,皈依南无十方慈父、广大灵感...

【注音版】普贤菩萨行愿品

(根据印光大师校定本校对)...

肇论

肇论序 小招提寺沙门 慧达 作 慧达率愚,通序长安释...

百喻经

百喻经卷第一 尊者僧伽斯那撰 萧齐天竺三藏求那毘地译...

大悲咒注音版

1)南na 无mo 喝he 啰la 怛dan 那na 哆duo 啰la 夜ye...

拜佛有三层意义

一般人拜佛,多为追求财势名位及健康等利益,但是,有...

圣严法师《做事要用智慧加上慈悲》

现在社会上很多人在做善事、做好事,这代表着我们的社...

圣严法师《不住于相而行布施》

不住于相,相的意思在《金刚经》中讲得很清楚,即不住...

圣严法师:如何种植福田

有一回释迦牟尼佛向一位农夫托钵,农夫却对佛陀说:「...

【佛教词典】檀越施非时现前得施法

亦名:非时现前得施法 行事钞·二衣总别篇:“非时现前...

【佛教词典】智波罗蜜多

【智波罗蜜多】 为十波罗蜜多之一,修唯识行,入修道位...

信愿持名要落实在日常生活中

一个人生前自己肯念佛,肯定就有信心在里面,有愿力在...

【推荐】这个法门是灭罪解脱最好的法门

得疾解脱者,《智论》云:有诸菩萨,自念谤大般若,堕...

修何方便能令念佛念出喜悦

问: 修何方便能令念佛有味,入喜悦念佛? 大安法师答...

圣严法师《随相而离相》

船过水无痕、鸟飞不留影;成败得失都不会引起心情的波...

为什么佛陀要制戒

为什么佛陀要制戒?为什么这个戒是十方三世诸佛都要去...

祈祷有用吗

伽弥尼出家不久,有一天,他向佛陀提出一个问题:佛陀...

为什么功课没做完就有怪事

问: 这是我第一次听法。在冥冥中我也得到了佛法的利...

学净土可以读其他经典吗?这样算杂修吗

问: 学净土可以读其他经典吗?譬如儒家经典、道家经典...

信愿行往生极乐

第一、信不学佛则永远在六道中轮回,不得解脱,此事任...

年迈不可怕,只怕心态老

说起老,常会有人想起老态龙钟、风烛残年等词,仿佛老...

岂能一日不拜佛

《普贤行愿品》的第一大愿是礼敬诸佛,可见佛法修持要...

天趣之因与果报

一、天趣之因 天趣之因就是:这个世间人不求常住的真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