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婆提唎迦比丘的快乐

2019/09/10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婆提唎迦比丘的快乐

长老婆提唎迦出家之后,精进用功,在夏安居三个月内成就道果,具足三通;摩尼娄陀,也证得天眼通;长老跋涪婆、因耆、难提迦等人,证得罗汉果;阿难得须陀洹果,提婆达多成就世间凡夫神通。

婆提唎迦证得罗汉果之后,有时住在树林中,有时住在空屋,有时露地而宿,有时住祇陀园林,不分昼夜,经常唱着:“真是快乐啊!真是快乐啊!真是快乐啊!”

比丘们到世尊面前禀告:“世尊!长老婆提唎迦,不乐于世尊的教法中,经常回忆出家前,在王宫的富贵、快乐,不论住树下、空屋,还是露地而宿,早晚都唱着:“真是快乐啊!真是快乐啊!真是快乐啊!”

世尊听后,唤一位比丘来,告诉他:“你去婆提唎迦比丘处,转告我的话:‘世尊找你。’”比丘立即到婆提唎迦处,转述世尊的话。婆提唎迦立即前往见佛,顶礼世尊后站在一旁。

佛问婆提唎迦:“你真的不喜欢在我的法中行清净梵行吗?你经常怀念从前在王宫的快乐吗?你不论在树下、空屋或露宿野外,不分日夜唱着:‘真是快乐啊!’是真的吗?”婆提唎迦禀白佛:“是的,世尊!”

佛又问:“你得到了什么利益?无论在何处,昼夜都唱:‘真是快乐啊!’”婆提唎迦说:“世尊!我以前是刹利王族,登上王位后,所住的王宫,有七重墙壁围绕,用来保护我。又有象骑军队马骑兵、车军队以及步兵,都各七重守护。他们身披铠甲,手执各种兵器,弓箭、刀、长矛、盾、金刚大杵、三叉戟、大斧等环绕护卫,墙外还有七重护城河。即使在如此严密的保护下,夜晚如果听到什么声响,我还是会心生恐怖,惊吓得汗毛竖立,经常觉得惭愧,不得安乐。

世尊!现在我独自在树林、空房或在野外,夜间听到各种野兽的嚎叫声,不会惊慌恐怖,吓得汗毛直竖,也没有任何不安。所以我常独坐思惟:‘我能得此大利益,是因为世尊是我的导师。我得以出家,在世尊的教法中,修清净梵行;又多有戒律,使我收摄,成为真修行人。现在我活得自在,未来必得善终。’

所以世尊!以从前王位的富贵之乐,和现在出家的空闲、觉观、寂定等乐相比;又忆念在树下、闲房,或处露天,知足少欲、只向人乞食,无汗毛竖立的忧惧,犹如山鹿,心得自在,行住坐卧,通畅无碍。因为心中无比欢喜,所以昼夜不禁唱着:真是快乐啊!真是快乐啊!真是快乐啊!”

这时,长老婆提唎迦在世尊座前,面对大众说偈:

“我昔在于深宫里,七重墙壁甚高峻,严治楼橹及却敌,并有七重隍堑等,

军众宿卫执戎仗,无昼无夜守护我,如是种种自防守,身意犹故不安宁。

我今在于世尊前,无有一人守护我,及以在于空闲处,或在树下山林中,

如我佛子婆提迦,诸人各各相守护,行住坐卧常安乐,是故心无有攀缘。

我昔宫内乘大象,身着缯彩上妙衣,食啖粳粮甘美饭,羹臛调和肉味等。

今者坐卧随意铺,空闲身着粪扫衣,舍爱拔除苦根本,欲有所行随我意。”

世尊藉此因缘,说偈教示:

“若人知命不生恼,亦即不忧是命终,若能勇猛见真谛,虽堕苦海终无怖。已断有爱比丘等,于一切物悉已断,生死烦恼皆灭尽,如是无复有后有。”

世尊告诉比丘们:“在我的教法中,已证声闻的豪贵弟子中,舍家出家第一者,即是婆提唎迦比丘。”

典故摘自:《佛本行集经·卷五十九·婆提唎迦等因缘品五十八》

省思:

人,因为不了解真生命,所以有种种执着,恐惧失去、害怕死亡……譬如出家前的婆提唎迦,虽处深宫有种种防护,心仍然不得安宁;出家后,在佛的教法中,摄受持戒,断除一切爱染与执着,证得阿罗汉的清净妙果;从此灭尽生死烦恼,悠然自在,无所忧虑,行住坐卧常安乐。由此可知,菩提涅槃之乐才是世间最真实、永恒的快乐!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佛教故事文章列表

白衣居士可以说法吗

一、僧人和白衣的本分 (白衣,指俗人、在家人、居士。...

向前三步想一想,退后三步思一思

不急不急,安全第一;不急不急,礼让第一;不急不急,...

圣严法师《人生与人生的目的、意义、价值是什么》

如果人生而没有目的,生活便显得十分空虚。如果生命欠...

人生要学会低头与弯曲

一只蝴蝶从敞开的窗户飞进来,在房间里一圈又一圈地飞...

人生也要像四季一样活出精彩

人生有生老病死,气候有春夏秋冬。拿四季来比喻人的一...

在顺境时抽到下下签

其实一张签诗是好是坏都没有关系,它最大的意义是在让...

人生的七味心药

人生在世,既短暂又坎坷、既荣幸又无奈、既富裕又贫穷...

爱恨亲疏,这样的爱是一种交易

对亲友不能太执著 亲朋好友是因为各种因缘的积聚,在即...

佛说食施获五福报经

闻如是: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佛告诸比丘:...

大智度论

大智度论卷第一 大智度论卷第二 大智度论卷第三 大智...

【注音版】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

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

瑜伽菩萨戒本

《瑜伽菩萨戒本》 弥勒菩萨说 唐三藏法师玄奘奉诏译...

佛为比丘破前世情爱

佛陀住在舍卫城的祇园精舍时,一位比丘出外托钵乞食,...

贫女变皇后

过去,有一座名山 昼闇山,由于山中有众多贤圣僧众隐...

悉达多太子的成道

悉达多太子出家修行,尚未成就佛道时,一日,取地上槁...

【一半】的智慧

雅纯在佛光丛林学院念书,对训导老师非常不满,总是抗...

【佛教词典】德士

(杂名)僧之异名。释门正统四曰:唐宣和元年,诏革释...

【佛教词典】末田底迦

梵名 Madhyantika,巴利名 Majjhantika。又作末田、末...

大安法师:「诸法实相」如何理解

问: 诸法实相如何理解? 大安法师答: 诸法实相是从...

国人对佛教误解有多深

现在在中国谈起佛教,常常会受到别样的眼光。反应常常...

地藏菩萨能满众生一切所求,还能灭一切重罪

【 彼从十一劫来。庄严此世界成熟众生。是故在斯会中。...

一心归命通身靠倒的决心

【禅与净土,唯约教约理。有禅有净土,乃约机约修。教...

不为外界所干扰的沉静

很少有人像居里夫人那样的沉静,外面的世界丰富多彩,...

心力跟佛力之间的桥梁

观世音菩萨的方便力特别殊胜。在《普门品》讲到妙音观...

圣严法师《开放的心境》

一般人思考事情时,总是喜欢从自己的角度来看,所以遇...

佛陀如何教导我们布施

大家看看佛陀教导我们怎么样布施?首先他让我们这样来...

天堂净土

挑水云水僧,是一位有名的禅师,曾在好几个丛林禅院住...

念头不起则已,一起必落一界

我常常劝你们都要吃素,都要念佛,为啥呢?既然大家都...

【佛学漫画】隐元禅师

前有鉴真不远万里,六次渡海,后有隐元不畏高龄,在异...

宽运法师《放生之意义与功德》

(一)为何要放生?放生的目的与意义何在? 佛教提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