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各宗要略——净土宗

界诠法师  2021/05/11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各宗要略——净土宗

史略

弥陀净土,源于晋代慧远大师,于庐山结白莲社,在阿弥陀佛像前立誓发愿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到了东魏昙鸾大师才有所发展。鸾师依龙树的《十住毗婆沙论·易行品》,著《往生论流》立难行、易行二道之说。继承法系有唐代道绰、善导。绰原学涅槃,因睹昙鸾事迹之碑文,深有所感,于是专修净业,并撰有《安乐集》,立圣道净土二门。善导听绰师讲净土之旨,后专修并弘扬净土法门。著有《观经疏》,完备净土一宗的宗义及行义。《观经疏》传至日本,立净土宗,为日本净宗之始。此后相承有:承远、法照、少康、永明、省常、莲池、蕅益、截流、省庵、彻悟、印光。

修法

本宗主要经典为三经一论:《无量寿经》、《观无量寿经》、《阿弥陀经》、《往生论》。

在行持中,分难行、易行。在五浊恶世,并无佛在世,永不退转地为难行。信佛所言,凭藉弥陀愿力便得往生入不退转为易行。

净土法门,唯依弥陀行愿,普收三根,彻上彻下无所不该。上至文殊、普贤、龙树、马鸣,莫不发愿导归;下至愚夫愚妇,无不可依此法门而往生。阿弥陀佛在《无量寿经》中,发了四十八大愿,愿生者寿命无量,国土庄严,入不退转。其中度生之愿为第十八最恳切:“设我得佛,十方众生至心信乐,欲生我国,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觉,唯除五逆,诽谤正法。”故此世尊应末世之根机,开此法门,劝令往生极乐。

信愿行

往生西方以信、愿、行为三要素。非信无以发愿,非愿无以导行,非行不足满所愿,证所信,三者缺一不可。

信:信娑婆之苦,极乐之乐,信念佛能往生。

愿:厌离娑婆,欣求极乐,立深誓愿,远离恶法,誓不更造。勤修正道,誓不退惰,誓成正觉,誓度众生。净土得生与否,全视愿力之真切与否,即信而发愿,起真实修行。

行:此行专指念佛法门。念佛行业为内因,以弥陀愿力为外缘,内外相应,决定往生。念佛有称名念佛。观想念佛、实相念佛三种。

称名念佛:又云持名念佛、即口称佛号。其中有默持、金刚持、高声持。此外还有和缓念、追顶念、禅定念、参究念。

此持名念法是依《阿弥陀经》中的“……执持名号若一日……一心不乱,其人临命终时……即得往生阿弥陀佛极乐国土。”

观想念佛:观佛相好功德。

实相念佛:观法身非有非空中道实相。

正助杂三行

专依净土经而修行业为正行,修余一切诸善万行为杂行。读诵、观察、礼拜、称名、赞叹供养阿弥陀佛为五正行。但读诵、观察、礼拜、赞叹供养为正行中之助行,唯称名为正行中之正行。善导大师的净土法门是舍杂归正,专修正行,旁修助业,一心专念弥陀一佛名号,念念不舍,以期往生净土。

三辈九品

念佛的目的是愿求往生极乐世界,但随行人的根机不等而往生的程度也有上中下之别。《观无量寿经》中说:“行人必须有至诚心、深心、回向发愿方能往生。”

此为往生的根本依证,但所修净业正因深浅有别,而往生的品位有高下不同。上中下三品,各有上中下三生,为九品。上品必须具足戒行,读诵大乘,深信因果,发无上道心,愿求往生等条件。中品必具戒行,不造五逆,孝养父母等条件。下品虽造罪,随其造罪深浅,但于临命终时,遇善知识教念念佛而生者。

修净业不可不知修福之助缘,《观无量寿经》云:“欲修净业者,得生西方极乐国土。欲生彼国者,当修三福,一者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二者受持三归,具足众戒,不犯威仪。三者发菩提心,深信因果,读诵大乘,劝进行者。如此三事,名为净业。”

蕅益大师说:“得生与否,全由信愿之有无;品位高下,全由持名之深浅。”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佛教知识文章列表
界诠法师文章列表

一切境界,唯业所感,唯心所现

一切境界,唯业所感,唯心所现。这是佛教的根本认知,...

乳癌病人的往生故事

有一位是乳癌的病人。她跟先生离婚了,先生也得癌症,...

《观无量寿佛经》第三观:地观

【经文】 此想成时,一一观之,极令了了。闭目开目,不...

净业行人如何回向

设我得佛,十方众生,闻我名号,系念我国,植众德本,...

未得一心前,不萌见佛之念

于未得一心前,断断(绝对)不萌见佛之念。能得一心,...

弘一大师晚晴集

1、若失本心,即当忏悔,忏悔之法,是为清凉。(金刚...

一月光含千世界,分身无量照群迷

不动周遍同,就是不动道场,在一个菩提树下或者在道场...

顾源居士往生纪

明朝顾源居士,又称宝幢居士。少年时性格豪放,善于写...

【注音版】维摩诘所说经

维摩诘所说经...

【注音版】妙法莲华经

妙法莲华经卷第一 妙法莲华经卷第二 妙法莲华经卷第三...

佛说大乘造像功德经

佛说大乘造像功德经卷上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三十三天...

【注音版】毗尼日用切要

毗尼日用切要...

「摩诃萨」的七个意思

摩诃萨有七个意思,这是大菩萨的意思。这七个意思以前...

这些词语竟然都源于佛经,你都知道哪些

赵朴初先生说:我们日常流行的许多用语,如世界,如实...

在寺院吃饭为何不能讲话

当你第一次在寺院随出家人吃斋饭时,定感到新鲜:出家...

念珠有哪些意义

佛教中的念珠即以线贯串一定数目之珠粒,于称名念佛或...

【佛教词典】图寺

(杂语)浮图与佛寺。高僧传康僧会曰:江左兴立图寺。...

【佛教词典】佛曲

(杂名)西河诗话曰:佛曲在隋唐有之,不始金元。如唐...

十条处世必读励志格言

一:为人们多多少少做了一点好事,自己失去了很多,也...

如何学习唯识

问: 请开示学唯识的学习方法? 惟贤长老答: 一是把...

佛陀所谓的两阶段救拔

这一段是讲到〈譬喻品〉,所谓的三界火宅。那么三界火...

宝髻如来护生咒利益众生法

南无宝髻(j 音寄)如来 护生咒:唵om 缚wa 悉xi 波bo 罗...

先以欲钩牵,后令入佛智

佛陀是很善用方便法门的。 当年,佛陀的母国迦毗罗卫...

夫妻感情和美是怎么修来的

言色相和,无相违戾。这是佛教导我们,夫妇之间精神生...

命不好的人,一定没有好口德

一般人最容易犯的是口业。一个人的命运好不好,从他有...

印光大师:不可赤体睡觉

学佛之人,夜间不可赤体睡,须穿衫裤。以心常如在佛前...

有些人遇到障碍时,为何三宝没有出现

佛在世的时候在舍卫国,有一个大富长者的儿子,这个儿...

念念为众生,事事皆佛法

佛就是觉悟的意思,佛者,觉也。当你心里念念想着众生...

以舍为得,妙用无穷

渔人在捕鱼,一只茑鸟飞下,叼走了一条鱼。有无数只乌...

圣严法师《有聚有散才能成长》

俗话说:「天若有情天亦老」,可见爱情、友情、亲情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