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佛说普法义经

后汉安息国三藏安世高译
繁体字  大/小字体  选护眼色

佛说普法义经

后汉安息国三藏安世高译

闻如是:

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是时,贤者舍利弗,请比丘听说法,上头亦善,中央亦善,要亦善,善解分别具净除,听贤者行,名具法行,当为听,善心谛念。比丘应如贤者言,从贤者舍利弗听。

贤者舍利弗,便说十二时聚会,能致贤者道。「何等为十二?一为自能教身,二为亦能教余,三为随人中,四为随贤者中,五为根足,六为不随世间业,七为见贤者喜,八为佛亦有,九为亦说法,十为已说法能受,十一为能听外受,十二为如得能依方施。是为贤者十二时聚会。为得贤者道,从是行。

「若经欲说异人者,当为是二十品说。何等为二十?一为善说,二为多说,三为前后说,四为次第说,五为欢喜说,六为可说,七为解意说,八为除惭说,九当为莫诃失说,十为调说,十一为应说,十二为莫散说,十三为法说,十四为随众说,十五为等意说,十六为助护意说,十七为莫穷名闻故说,十八为莫利事故说,十九为莫从说自现,二十莫从说调余。若贤者比丘,欲为余人说,当为是二十品说。」

舍利弗复谓比丘:「欲闻法者,当有十六业。何等为十六?一当为有时可闻,二当为多闻,三当为向耳听,四当为事,五当为莫平诃,六当为莫诃失,七当为莫求长短,八当为法恭敬,九当为说法者恭敬,十当为莫易法,十一亦莫易说法者,十二亦莫自易身,十三一向心,十四莫余意,十五正持心,十六觉一切念可闻法正。

「若贤者欲得闻法,当为桉是十六行可闻法。何等为十六?一为时时可闻法,二为可多闻法,三为耳听可闻法,四为事可闻法,五为不得诃可闻法,六为莫求短可闻法,七为敬法可闻法,八为敬说经者可闻法,九为莫易法可闻法,十为莫易说法者可闻法,十一为莫易自身可闻法,十二为一向心可闻法,十三为莫有余意可闻法,十四为正横意可闻法,十五为一切一意可闻法,十六为念定意可闻法。

「若贤者欲得闻法,当为桉是十六比可闻法。已闻法如上说,便生信可意,从是致到无为。已闻如是法,便生贤者爱无所欲,最从是致无为。已闻如是法,便生喜意爱,为从是致无为。已闻如是法,便捨恶着意为定意,为从是致无为。已闻如是法,得捨疑见复明,为最将至无为。已闻如是法,便见阴无所有,便见阴空,便见阴轻,以见便意解、便意净、便意止、便意解脱,如是为从是致无为。已闻法如是,一切世间行见空,不复往住,便爱尽离灭,便可无为意转意止得解脱,为从是致无为。已闻法如是,意欲行相从行独坐断妄,得第一愿,为从是致无为。已闻如是法,为净眼见四谛,为从是致无为。已闻如是法,为满行,为从是致无为。已闻如是法,贤者道弟子为不恼说者,亦从闻得乐,亦不犯教法,亦随安隐,自所求欲满便,为是十法,所从黠行致。何等为十?一为若善知识,二为若善戒,三为若善同学,四为若知受意,五为若受教,六为若问,七为若闻经,八为若聚说经,九为若惊怖因缘得惊怖,十为己羞惊怖本观是时本观。便断一切恶法,能断从本观已能却是法,便定意得自在,皆从本观故,如是谛从本已捨道弟子。

「便可行十思想。何等为十?一为念不净思想,二为非常思想,三为以非常为苦思想,四为以苦为非身思想,五为秽食思想,六为一切天下不欲乐思想,七为念死思想,八为不明思想,九为却意思想,十为灭思想。

「念不净思想,贤者!为随十四邪法。何等为十四?一为本聚共居失意,二为本聚见贪,三为疾欲,四为不净思想不知义行,五为不能得观不净,六为行恶业人共从事,七为不识是者,八为不事,九为不问,十为不守根,十一为食不知足,十二为上夜后夜不堕行,十三为不能独坐思想,十四为如有不能得观非常思想。

「贤者!为随世间欲非常苦思想者,为随六恶法。何等为六?一为不足,二为不精进,三为不信,四为欲,五为不欲闲处坐,六为不得如有观苦非身思想者。见身杂秽食思想者,为味爱不行着;一切天下不欲乐思想者,以世间万物贪欲可行为耶;死思想,为随命离行明思想。贤者!为随十一邪,何等为十一?一为疑,二为不念,三为麁身,四为睡瞑,五为过精进,六为离精进,七为妄喜,八为怖,九为非一思想,十为无有计,十一为熟观色。却思想者为欲令离道,灭思想者,若意在法令离道。是所,贤者!令离道,未坏欲坏,为三法多。何等为三?一为欲,二为断,三为坐行。

「不净思想,贤者!为行十四法多。何等为十四?一为本聚不共居,二为止意,三为不见本聚,四为自守,五为不疾欲,六为净思想不想随,七为净思想不观,八为世间行人不欲共,九为不欲受世间行,十为自守根,十一为食知足,十二为上夜后夜行不睡瞑,十三为厌欲独坐,十四为如有观不净想行多作。贤者!从是行为断爱欲。非常想行多作为,从是断爱欲;非常苦想,已习已行已多作为,从是断瞢瞢;苦非身想,已习已行已多作为,从是所见身断;秽食想,已习已行已多作为,从是断爱;所世间不乐想,已习已行已多作为,从是断世间;端正死想,已习已行已多作意,着寿从是断;明想,已习已行已多作,从是致黠见。却想,已习已行已多作,从是断爱;灭想,已习已行已多作,从邪得离。如是谛受,贤者!道弟子。

「贤者!道弟子为有二十法,令不得随道。何等为二十?一为不行道共居,二为不问,三为所行不知所应,四为瞢瞢,五为恶行,六为贪意,七为多事,八为寡精进,九为相坏自归,十为形,十一为求矜,十二为颠倒,十三为失意,十四为贪,十五为不善群共居,十六为不守根门,十七为饭食不知足,十八为上夜后夜不应行,十九为不喜思惟独坐,二十为如有不观。是二十事,贤者!令离道。未断欲断者,有十一法为多,何等为十一?一为欲,二为得,三为见便,四为有瞻,五无有费,六为胜,七为得法相,八为随,九为问,十为独自守,十一为如有观。如是正已合。

「贤者!道弟子为二十法多。何等为二十?一为行道共居,二为问,三为所行知所应,四为不瞢瞢,五为互行,六为不在贪,七为少事,八为不捨精进,九为无有横,十为不随形,十一为不求矜,十二为不颠倒,十三为守意,十四为不贪,十五为善群共居,十六为守根门,十七为饭食知足,十八为上夜后夜能行,十九为喜思惟独坐,二十为如有观。

「若已是,贤者!当复二十二时处,已作沙门行道者为疾是处当为观。何等为二十二?一为已受不端正,二为已为异业,三为我命依他人,四为至命尽当为求衣饭食病瘦药卧具,五为至命欲已覆,六为至命人间身欲乐,已作沙门为疾观是;七为莫为我身伤坏,八为能得独乐空中,九为不随罪受食,十为莫为我身失戒,十一为莫为我黠、同道为我论议;十二为令我道应四德课中,得令我命尽时,设同道者有问,令我得说,莫令我即时暂欲行道者当观是;十三为令我得观阴非常,十四为令我得观阴无所有,十五为令我得观阴不重为意还依止脱,行道者急观是;十六为令我世间行空、不着、爱尽、离、灭、无为,为意观,喜受止、得脱,已离形疾时处当为观;十七为生者从生未得度,十八为老从老未得度,十九为病从病未得度,二十为法当死从死法未得度避形急当观是;二十一为一切我爱,共会当别离、或亡或人取去或死、不得久住,已避形当为急时处分别观;二十二为各自从行得、各自从行本、各自从行受苦、各自作善恶,从所行受,已避形当为急时处观。以是二十二行,已习已行已多作,为满沙门,亦行者所思。」

「已沙门所行者思满,便能满七思。何等为七?一为常行不止得入,二为不转,三为不争,四为直念,五为不起憍慢意,六为但在世间求衣食,七为止意得自在。是为,贤者!所意心识从长无有数日夜,为色声香味细滑,为在世间不能得制故,已能制得止,便入甘露种。

「已当为是,贤者!二十种行,未得道者,当为恐意。何等为二十种?一者无有入空,二为不学死,三为投渚,四为信畏方,五为不知不畏方,六为不知道,七为不得定意,八为后世苦,九为贤者难得会,十为开世间门世间人无有异,十一为未作桥梁令得中避狱,十二为未解恶处,十三为普疑无有数,十四为未得作世间要,十五为不黠痴时死,十六为甲不能为乙故作,十七为不作者亦不应作,十八为不作亦无有吉凶,十九为已作不得忘,二十为但自行有、但自行随、但自行本、但自行归也已。若人自行善恶在所有,但当为受行,器世间人,当从是恐意。

「已从是二十因缘,意恶复恶、恐复恐、却离复却离,为有二十种行意疾止。何等为二十?一为念意想意便疾止,二为意中知意疾止,三为意已一意疾止,四为正想知意疾止,五为正止想意疾止,六为从正起想意疾止,七为摄想意疾止,八为助想意疾止,九为守想意疾止,十为行四意止意疾止,十一为四断意意疾止,十二为四神足意疾止,十三为离不可行意疾止,十四为当近行处意疾止,十五为当有依从学意疾止,十六为当讽诵亦有解意疾止,十七为当有悲伤意意疾止,十八为当有多道喜意疾止,十九为当识事意疾止,二十为当行是意疾止。如是正使,贤者!道弟子,为当有十一横,当识是。何等为十一?一为聚会,二为多食,三为多事,四为多说,五为多睡瞑,六为喜部行,七为乐共居,八为助乐身,九为轻,十为贪淫,十一为不善郡县。居是,贤者!所横未断,当为断已。

「当复学十互。何等为十?一为定意互,二为定止互,三为定起互,四为止互,五为制互,六为护互,七为本互,八为护横互,九为方便互,十为入互。如是入互者,道弟子为有十三德,何等为十三?一为已念如来便得喜信故生喜,二为法亦尔,三为学者亦尔,四为自持戒亦尔,五为他人持戒亦尔,六为自身得亦尔,七为他人得亦尔,八为自身施亦尔,九为他人施亦尔,十为道多除苦,十一为世间多说经令得思,十二为从无有数行恶还,十三为从无有数善法行令入生喜,已信能有喜种。如是喜,道弟子当依四法行,令五法满。何等为四法依?一为法依,二为欲依,三为更进依,四为独坐依莫余欲着。

「何等为五法满为道用?一者为喜,二者为爱,三者为依,四者为乐,五者为定。

「如是喜行者,道弟子为能得灭八疮。何等为八?一为欲疮,二为瞋恚疮,三为愚疮,四为憍慢疮,五为爱疮,六为痴疮,七为利恭敬名闻疮,八为疑不了了疮。行者已为是,八疮能没能灭,便为得度世。」

「不学十法。何等为十?一为不学直见,二为直治,三为直声,四为直行,五为直有,六为直方便,七为直念,八为直定,九为直度,十为直黠。以是十不学法,从是因缘,得直相逢,便捨五种直,六种随一守四猗,不少谛已捨厄,不着求止,身行止、声行止、心行止,意虑度,最黠度无有余,已行足名为最。贤者!是所贤者,后意心识,从远来不作不聚不复会便尽,是要断苦。

「上头所说,贤者听说法,上亦善中亦善要亦善,有利有入,最具净并净说要道,名为具利法因缘是。所上头说,为是故说。」

贤者舍利弗说如是。比丘至心受,如是念所说。

佛说普法义经


上篇:广义法门经

下篇:杂阿含经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佛经咒语文章列表
大藏经·阿含部目录

佛说长阿含经

长阿含经序 长安释僧肇述 夫宗极绝于称谓,贤圣以之冲...

佛说疗痔病经

如是我闻:一时,薄伽梵在王舍大城竹林园中,与大苾刍...

教观纲宗

教观纲宗 (原名一代时教权实纲要图。长幅难看。今添四...

净土五经日诵集要(净宗早晚课)

序 诸佛如来出兴于世,唯欲众生开示悟入佛之知见。净...

佛说人仙经

佛说人仙经 西天译经三藏朝奉大夫试光禄卿明教大师臣...

佛说大生义经

净佛说大生义经 西天译经三藏朝奉大夫试鸿胪卿传法大...

佛说马有三相经

佛说马有三相经(出杂阿含别译) 后汉沙门支曜译 闻如是...

佛说阿遬达经

佛说阿遬达经 宋天竺三藏求那跋陀罗译 闻如是: 佛在...

【注音版】拔济苦难陀罗尼经

拔济苦难陀罗尼经...

佛说无量寿佛名号利益大事因缘经

我闻如是:一时佛在王舍城耆阇崛山中,与大比丘众,千...

贤愚经

贤愚经卷第一 元魏凉州沙门慧觉等在高昌郡译 (一)梵...

沙弥罗经

沙弥罗经 失译附三秦录 昔有小儿,名曰沙弥罗。年始七...

庐山莲宗宝鉴

莲宗宝鉴序 禅净二门分袒各帜几同敌国矣。慈觉赜禅师...

佛说老女人经

佛说老女人经 吴月氏优婆塞支谦译 闻如是: 一时,佛...

【注音版】佛说摩利支天菩萨陀罗尼经

佛说摩利支天菩萨陀罗尼经...

【注音版】大乘入楞伽经

大乘入楞伽经...

佛说无量清净平等觉经

佛说无量清净平等觉经卷第一 佛在王舍国灵鹫山中,与...

大悲咒的妙用及相关修法

接下来主要是讲第五大悲咒的妙用及修法,大悲咒的妙用...

有人障碍我们念佛,还应该顺从吗

问: 请问法师,如果有人障碍我们念佛,还应该顺从吗...

为何放不下?因为还没看到人生真相

你能够真实的觉悟,你才能够真实的放下! 今天我们讲到...

佛也要受前世的业报

佛教认为,即使是佛也难以免除前世所招感的苦报。 《...

灌浴如来净自心

为了纪念本师的诞生,在四月初八这一天,佛教寺院会举...

为何「富不过三代」

天定胜人,人定亦能胜天。这句话是千古不变的事实。自...

打坐能治胆结石吗

问: 我现在诵经与打坐同修,自打坐后我的胆结石病不...

「住在外境」对你是不利的,「回光返照」才是大功德

我们的颠倒是怎么产生的呢?「自心取自心」,第一个「...

为什么一念佛就邪念顿生

问: 请问法师,我一念南无阿弥陀佛就邪念顿生,为什...

念佛之人不可效仿愚人做愚痴事

念佛之人,不可效愚人做还寿生、寄库等佛事。以还寿生...

漫谈社会上误解佛教的人们

一、对佛教歧视的人 这种人又分二类:一类是有意的,...

极乐世界的菩萨,在这个世间的示现

极乐世界的菩萨们,来我们这个世间示现的,自古及今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