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佛说文殊悔过经

西晋月支国三藏竺法护译
繁体字  大/小字体  选护眼色

佛说文殊悔过经

西晋月支国三藏竺法护译

闻如是:

一时佛在罗阅祇耆阇崛山中,与大比丘众俱,比丘千二百五十,菩萨无央数——一切大圣神通已达,逮得总持,揽十方慧,立三脱门,晓了三世,无所罣碍颁宣三宝救济三界,开演三乘使晓本无无上正真。

尔时,文殊师利菩萨游罗阅祇耆阇崛山,与诸菩萨、不可称计诸大弟子,天、龙、鬼神、乾沓惒、阿须伦、迦留罗、真陀罗、摩睺勒等眷属围绕,而为众生广说经法,开演分别志三乘学。其来听者本学声闻,寻问文殊四圣谛事;学缘觉者则已自问十二缘起深奥之事;学大乘者则从已行谘问,咸受六度无极、四等四恩,善权方便无极大道;或问神通、四无放逸、四等心行诸分别辩菩萨之道,三十七品不退转地超入寂灭;或问土界悔过之处、十地、十忍、十分别事、十瑞、十持、十印、十三昧定;或有问于不坏诸法,入于一义无从生忍。文殊师利各随所问而发遣之,可悦其心令无余疑。

尔时,会中有诸新学发意菩萨而来听受——不能将护罪福之缘,阴盖所覆而为虚妄、狐疑所蔽,习在颠倒、无勇勐志、依倚形色、垉怯弱心,不能谘启文殊师利,净除因缘一切罪苦、修学大乘至无上道。

时彼会中有一菩萨,名曰如来齐光照燿,见诸新学菩萨心念志怀犹豫、不能自决,则前白问文殊师利无罪之事、悔过之义、无失劝助、谘请无过、不违诱进。

文殊师利即答如来齐光照燿菩萨:「是,族姓子!菩萨大士欲除罪业、奉行平等、入于过去当来现在佛法,五体投地寻复起立,右膝着地,口自说言:『一切众生从于左路、着于左道,其在邪见,悉当立之于贤圣法。』

「欲化一切众生之类皆至无上正真平等之道,以是之故,右膝着地当宣此言:『犹若如来、至真、等正觉诣于道场坐尊树时,蠲除一切众恶之法、诸善普备,吾亦如之。』

「观首遍体以手摩之,重以右手而指于地:『吾当降魔并及官属。若得佛道,令一切人、众生之类,消伏魔事及外怨敌。』坐佛树下指地要誓成佛圣慧,如本世尊右手指地降十八亿诸魔官属。以是之故,所以右掌而桉着地,以当左手桉着于地。

「又跪左膝口说此言:『假使有人住愚痴法,所受颠倒而不顺义、[怡-台+龙]悷难化、不成好器、悭贪垢秽而处危害、訾毁同学,今者识道,改往修来,而皆谛受于四恩行。』是以左手及与左膝着于地矣。

「假使头脑着于地时,口演此言:『使一切人弃除贡高、自大之心,孝顺父母、奉敬尊长——若干种养——当以逮得无能见顶佛之髻相,越度一切世间诸法,身过三界,慧踰虚空。今吾自归,以是五体投地礼德使诸众生至成大道。』

「世俗之人生长五盖,以此功德自然弃除五盖之蔽、具足五根、究竟五力、绝灭五欲、逮得五通、远离五阴、成就五眼。其在五趣众生之类,获致殊特五法之行、禁戒差特,三昧智慧修于解脱、度知见事。以是五体投地之德,阴盖以消,住根、力者常念如来,未曾舍怀。

「复说此言:『诸佛、世尊唯垂恩慈而见愍念,于是一切十方世界所有菩萨上至诸佛,慧无罣碍,其行不二,于是平等将护法相,以法身体清净之言,无有解说、鲜洁之心而无有心。一切诸法慧无阴蔽,无来、无去,于一切智悉愍普见,等入如来证明要义,过去、当来、今现在法。识知罪福因缘之报,诸佛、世尊乃为圣眼,其慧成就悉能证明,为人重任备精进已。吾从本际至于生死,于真谛际而自迷惑,不能敏达无所识知,处在非法兴于法想、违犯政律以为律想、非是众祐为众祐想、兴发不善以为善想。心随颠倒,不了无常、苦、空非身,自贪见身诸恶罪业,所为非法,不顺典约佛所禁限。

「『自犯此罪、若教他人,方当所作罪盖尘劳——不听闻法、憎恶菩萨圣众之业、不奉道教、见诸魔事、远波罗蜜诸度无极、若人布施抑令不为、坏人德本使不成就——吾今皆从十方诸佛、世尊光燿,悔过自首,不敢覆蔽,令除其殃,改往修来。

「『从今已后不敢复犯,勿复令我有众罪盖,堕于地狱、饿鬼、畜生、鬼神、贫穷,若在人中莫令乏匮、设在天上勿为贫天,博达众经莫贫于道、财业丰饶莫使厄匮,用七法财以给少智。眼、耳、鼻、口、身、意阴盖,斯侵亲属、心坏因缘。若生边地,家室斗诤而相别离、臭恶瑕秽而不可忍。莫与如此眷属共会,常使应行正士俱会而与相见。今从十方诸佛悔过,改往修来,不敢藏匿。』」

文殊师利言:「当复自责:『我前世时行不清净,毁身、口、意,淫、怒、愚痴兴心为害,放訑谀谄、多求无厌、积累恶业、诽谤轻调、毁佛法众、不孝父母、蔑于尊长。众祐凡人曀其功勳,不能自觉轻智慢圣,自叹其身,求他长短,既身自犯,又劝他人其顺行者教令越法。不知佛时、不知法时、不知僧时、不知善恶时,深没贪、淫、瞋恚所沮,愚痴所蔽不能精进,嫉妬不实,凶暴难化。多所志慕,计任吾我,处人寿命兴五趣念,乞求合集怀谀谄想,积累无限非法之行。自计有身,念是我所,无常为常想、苦为乐想、无身为身想、不净为净想。堕四颠倒,种于恶业、醉于形色、迷于财业、惑于傲贵、荒于国位、乱于眷属。所作过罪——见覩诸佛、闻所说法不肯谘受,不供圣众,离于德本,舍度无极而忘道心、违失三宝,若复弃捐无尽正业无量功德及不可尽圣慧辩才,所欲自恣,从恶知识、远于善友——从十方佛自首悔过,改往修来,不敢藏匿。』」

文殊师利复曰:「当自悔言:『我前世时志于下劣,所游土地而兴誓愿,毁訾大乘、遏断正教、劝从邪径、诽谤正法佛所颁宣深妙之典,若干种教抑制法轮使不通流。若身自犯、设教他人,劝助非法、破坏塔寺、败乱圣众、散县聚落、毁大国土;若危城邑,谋图帝主,害于种姓内外亲属;若复伤残他人身体,令生疮瘢,危其命根;闭于牢狱,若教人杀;其心迷荒,常怀狐疑,教人犹豫、说他罪殃,使不顺戒、处于邪见,从异道教、反其正行;自怀怨心,乱他人意,令必瞋恚。所作过罪——若身自犯及教他人——皆从十方自首悔过,佛世光明唯蒙见济,改往修来,不敢藏匿。』」

文殊师利曰:「当复悔过言:『我身前计有吾我、言是我所,所见颠倒,住于贪淫。心者无本而想有心,不能明了心如幻化也其本自然。不能分别诸佛之法、发于无上正真道意,而欲覩见道之处所。一切诸法悉无所有而反言有。其身、口、心所作善恶,皆从十方诸世光曜自首悔过,改往修来,不敢藏匿。

「『吾往本时所行布施、持戒、忍辱、精进、一心、智慧,不解三昧,住颠倒见。若布施者妄想求报、心念所取护于禁戒、想我他人修于忍辱、心倚着身奉持精进、住于众想兴发禅定、念应不应而想有人、乐于放逸贪求智慧、志慕归道谓有处所,皆从十方世光悔过,改往修来,不敢藏匿。

「『吾往古时不能晓了正真之义、供养于佛,而反倚求色相庄严、八十种好。虽奉事佛,不能入于法界无所坏法、亦不晓了无所住法,而住诸法想法若干。设闻经法,若讲说者思惟所趣,而不分别无为之法,计于圣众而有数想、供养众圣亦起悕望,皆从十方世光悔过,改往修来,不敢隐匿。

「『吾往古时希望诸法,求空处所,游于闲居,限节知足,少欲为德,不能识知一切法空、心无所着,尔乃可谓静处燕坐住于法界。不能解达法界无受、及众生界亦无所受,及依吾我立僻沉没,不能行道。而计有人不修四恩,当救众生亦不能济,亦不晓了佛道自然相,亦自然于三十七道品之法见有吾起而倚求望,不知寂然沙门之义。出家所修奉受具戒,依比丘行,如是及余所造德本,因其德本获致安隐。有为之福与无为安,超绝逈远,不与道合,皆从十方世光悔过,改往修来,不敢藏匿。

「『如过去佛,诸天中天,本为菩萨奉行道时,皆悔诸罪、罣碍、阴盖,吾亦若兹;当来、现在诸佛、世尊本所修改,我今悔过亦当如是。向尊自首归命于佛——为上、为长、最胜殊特无上之德、为无等伦——诸佛圣慧巍巍无量,悉知一切世界所有众尘诸数而得自在,普能晓了众生心念。吾等之身从无央数阿僧祇劫,所行迷惑而自放逸,悔一切罪、阴盖之患。如为己身所悔殃衅,及为地狱、饿鬼、畜生、在于五趣一切众生罪所蔽者,今吾皆以五体代受而为悔过。』晓了微妙、除诸限碍,已能游入观一切法。譬如虚空,所可悔者无罪、无报、亦无尘染。已入诸法、无罪盖者乃为名曰悔一切过。

「是,族姓子!菩萨大士往古结缚、一切所行众念妄想、财业因缘、所受依倚而住处所,皆当悔过。若使于中如此色像所受思想行不平等,当令明了一切无本。假使一切无所行者,乃能得入于斯本际、无想之际、无形想际、无有二际、无阴盖际、无所得际、无身之际、离欲之际、无所习际、无所行际、无罣碍际、无所归际、无所由际,是则名曰菩萨大士自首悔过——无有罪害,得至佛慧,灭除一切休息、殃衅、罣碍之盖。」

文殊师利曰:「悔此一切众罪过已,寻发无上正真道意,请为一切众生之类除诸殃衅、使无罪盖、令在世间成佛、正真,莫为声闻、缘觉之乘。开化众生,诸求度者吾当度之、诸未脱者吾当脱之、诸求灭度者当灭度之,为一切人救济之宅。拥护自归,导示道径,将顺灯明,光明之曜为众将师、贾人、大导。以是如来十种之力,寻发意顷,令得庄严四无所畏、三十有二大人之相、八十种好、如来音响八部之声,明识如来善权方便,入众生心。

「佛之弘广无上大慧在于法界,禁戒清净无有缺漏,而雨诸法金刚章句。不舍一切群生之类,则不退转,究竟得至于一切智、诸通之慧,兴正真心。于诸佛法而无所着,以诸德本劝助诸佛——过去、当来、今现在佛——本行学道。从初发意至于无上正真之道成最正觉,于此中间所显德本如佛所教,一切诸法则无根原、亦无所住。

「所施舍者而无所施;本性清净,禁戒鲜洁乃无所犯;众生尽索而无所起,乃曰为忍;静默无作乃为精进;其心自然而无所生,乃为一心;度无所度,不越驶水,弃诸邪见,乃为智慧。

「入于深远十二缘起而无所入,乃可堪任名为玄妙;明达行空乃为慈心;作无所作乃曰为哀;不行诸法乃曰为喜;若越四渎而无有二乃曰为护;无受、不受,亦无所摄,乃为四恩;无有根本、亦无所住,乃为德本,名曰五根;意无所念亦无所游,乃为五力;觉了真谛一切本末为七觉意;不合于二,无合、无散,乃曰道矣;获致之然澹泊之行乃曰为寂;以慧解度,不违柔顺,乃曰为观;以慧为党乃曰神通。吾皆以此劝助归趣不退转轮,等御至佛。

「所以如来具足庄严成就其身,则以此义演文字说,随诸众生言语、音响为分别解,所可颁宣靡不周遍、无能抑制。所以如来于十种力常得自在,以慧庄严而得成就,示现一切诸佛变化,无上无极、最尊无比、为无等伦。我皆劝助如是法行。

「其有过去、当来、现在诸佛、世尊本清净身,而解自然悉不可得。所言清净,其心清净亦不可得,无所发遣。供养诸佛,于一切法无所将护乃为护法,无德、无众。为供养僧,皆已备悉威仪、礼节,亦以成就一切诸行。其行如是,并及余事,而晓去、来、现在诸佛道慧平等。

「等行佛法,不误堕于一切众魔、不与诸法而俱同尘,不着声闻、辟支佛地,断绝诸非,奉度无极,逮得总持。修菩萨行,速近于道,悉能报答众生所言,恣随众人之所欲启各令得所。常住平等,所行由己,庄严一切诸佛国土,辩才光曜归于清净,断诸恶趣,三昧自在,恣随一切众生所为,得诸总持靡不照明,辩才圣达皆当从己。则以所发一切智心,悉用劝助诸佛道慧。

「其诸过去、当来、现在逮得佛道,无有众漏,戒、定、慧、解、度知见事,周游诸力无能退转,缘无所畏。诸佛之法无所罣碍,其无极慈行无等伦,其大哀者不戴仰人。等如虚空,无能察顶,无二功德报应之相,清净蠲除迷惑之心而自庄严其身、口、意。诸天、释、梵普来劝助,敷演道教而转法轮,弃去无智、不达神识,化诸众生建立佛慧,吾悉劝助使至于佛无上大道。

「其有去、来、今现在佛临灭度时,善权方便、威神建立,流布舍利令人供养。摄取一切众生志性,从始至终乃能至于正法灭尽,我皆劝助所可劝助,志于佛慧无上大道。

「去、来、现在诸佛、世尊现于灭度,合会声闻,过诸罣碍,导御笃信解法界味,导御法念度于八邪,所谓八等。住于无为种性之地,其种性众而反其流至须陀洹;二反周旋为斯陀含;没此生彼,不复回还为阿那含;无为、无起、无所复进为阿罗汉;分别晓了深妙缘起十二之因为辟支佛;目悉通见、慧靡不达者为诸菩萨。

「初发意者心等如地,普入众行。所行真谛,穷尽生死诸法之原,具足佛法为不退转,于一切生而无所生,乃能逮入一生补处。讲说宣畅无所有慧而奋大光,诸所德本悉无根本、亦无所住,吾悉劝助如是像法。

「志于佛慧无上大道,其有去、来及今现在三世之中,众生之类净诸佛眼。所可布施不计吾我,无所贪爱;所作功德禁戒无尽,不可限量。所修道义其行无行,所有功德悉以劝助诸佛之慧,无上大道而不差别,等无所损,清净离秽,犹如虚空。入于殊妙智慧众圣,则为最上导御众义,精进行法自然如空、真实无比,亦如无为便无有侣,以是劝助。

「取要言之:如去、来、今诸佛、世尊,本为菩萨行求道时,所行无量、智度无极、善权方便、无所罣碍,真实之行善修清净,行清净已证取佛慧,所可劝助众德之本方当劝助。

「吾当学此所尊修法而效劝助,志于佛慧无上大道,使诸众生——如十方界满中诸尘——身所行事,一切见佛悉令发心不可计会,解于大道,自在所行。吾悉劝助斯众德本。了此德本不可捉持,一切诸法犹如虚空。若能劝助此德本已,则无有本;已离诸本不可护持,无所志念寂然无生;达无生已便入诸法;已入诸法便劝德本,如为己身所可劝助,亦复劝助一切菩萨,开化众生俱复如是,等无差特。是,族姓子!菩萨大士劝助佛慧,顺而无失乃至大道。

「复次,族姓子!菩萨大士所住如此深妙大义,然复口宣斯之言教。

「其有十方不可称计诸佛、世尊,在其世界逮得无上正真之道成最正觉,晓了经典,过于四魔,逮成无获澹泊之法,皆离文字、应圣二事。如所逮法而复观察,善权方便示现受法,开化所应可度众生,不失大哀。稽首请问,乐于静寂,观彼佛树,为诸天、龙、神、揵沓惒所见谘嗟,解了音响、言语、文辞,为一切说。若立此行则能降伏魔及官属,化诸怨敌令无刺棘——所曰刺棘,三毒之谓——具足所愿,辄如所念灭除曚冥,则成世间无极弘曜。

「圣慧之明入于无量,分别聪达,道靡不通,其智慧轮莫能遏毁,行权方便畅识一切众生根本,为说经法莫能抑制,而皆断绝一切处所闭结之行,照见群黎所欲咨受。

「五体投地稽首诸佛,尊敬归命,为胜、为殊、为最第一、为无等伦、无有过上、不有譬喻、无可为侣,佛之智慧如是难及、观无二际。我如此礼乃为礼佛,无所从生、亦无所至。为忍辱礼首悔殃衅,以稽首佛悔过自归,殃罪消索,云除日出。

「假使无量十方一切所有世界满中众尘如此之数众生之类,口所宣说、发心之顷,思念诸想不可计会,劝助诸佛令转法轮。

「此诸世尊转无上轮、至无二轮、无有形相无成就轮、不可得轮、裂坏一切魔罗网轮、久远已来觉无从生逮致大道而[穴/悟]起轮、开化众生严净十方诸佛土轮、于一切智多所摧伏力无能胜入此道轮、晓了于空无相愿轮、无所行轮、亦无所生无有起轮、悉无所有如真谛轮、所可成就无所成轮、有可降伏无所度轮、深奥微妙解于十二缘起之轮、破坏众魔却外敌轮,消除迷惑危害怨贼、挝不可逮无极法鼓,亦复吹于无言法蠡,则亦竪立法慧之幢。

「而智圣慧解脱大明,而炳然炽无极锭燎,寻则雨于无量甘露,法渧之水可悦众生及贤圣智,无上大道以正七觉而饱满之,灭尽一切众生之类生、老、病、死、愁忧、啼哭、恼不可意、结网之碍、窈冥晻蔽树之根栽,故曰然于智慧之明无极大灯,则随众生本所为业、罪福果报各为现说。

「是诸世尊在于无数不可计会十方世界而作佛事,善示法律,不断言教,谛分别慧。亦复授于诸菩萨莂,坚住圣众,开化众生,求于玄妙寂然无为,启受经典而无厌足。

「诸佛大圣欲灭度者,我悉劝助令不灭度,专志一心,所行安隐,顺住法界而常永存。无央数姟不可称计阿僧祇劫教化众生,住六波罗蜜所度无余,一人不度终不舍去,普令入于诸总持门,皆见一切诸佛三昧因行之始。

「若种正义立于大定、劝志大乘,遣至一切诸佛世界,而为显示诸佛、世尊从无所生辄逮成道,现有所生实无所生;其无所灭亦复如是乃有所灭,自然寂静悉无所着。是为,族姓子!菩萨大士劝助佛慧而无罪衅。」

文殊师利言:「已能如是悔所犯过,当发无上正真道意,常以慈心向于众生,不怀怨结。已无怨望请召三界,劝助一切众德之本。稽首诸佛归命悔过,劝助转法轮,示现无量所建立德,则当兴发萨芸若智、诸通敏慧。

「十方世界无所係属琦珍异宝、花鬘、杂香、擣香、泽香、灯火、衣服、幢盖、缯綵、伎乐不鼓自鸣、宫殿、浴池、河、海、泉原、日、月光明——无君主者、亦无敢名——吾目自见而心取此,持以贡上诸世光耀佛天中天,以此众养奇宝异珍奉事诸佛。三界所有天上世间七宝树木、自然瑰琦、华香、天乐、床卧,复上诸佛。

「供养已讫,晓了诸佛解一同等,诸佛无二,无有形容,三十二相、八十种好而现相好,善权方便示无量色。有所演说,音声远闻;化无数身,不可计像。于诸世界而无所处,不住法界以怀诚信,因缘解脱所可供养,奉侍之德以贡诸佛。

「是诸世尊于诸法界而不动摇、不得诸度无极处所,入无罣碍,所至无际。察于众生五阴之体犹如旷野,而无有主、悉无所有。不晓了此,唐为忧患。化众生类,志萨芸若、诸通之慧,普入众行取如来身,所入行者悉舍有、无。显现众生人之境界,使无憍慢。转佛法轮无有放逸,皆弃调戏,抑制众魔。人民志性不可限量,断除诸根为现无量;一切众生处诸罗网,而以道力广示其义。平等之事无阴盖本亦不动摇,悉皆兴发宣示普门,具足逮成萨芸若慧,净修诸佛功勳之德庄严其身。

「供养舍利,以此灯香、众华、杂馨、诸所供具众养之德,以贡诸佛世之光曜:『如诸菩萨过去佛时若干供养,心无所着以贡诸佛;吾亦如之建立劝助,唯诸大圣垂以大慈,见愍纳受。』」

文殊师利曰:「复次,族姓子!菩萨大士所住若兹,当说此言:『吾所悔过则虚不实,所可劝助亦无所生,所可请问亦无所有,计此所悔虚无实也。设我所劝无所生者、所可请问、无所有已,道亦如是,虚无所有。』

「其无所生、无所有者,等定亦如则无所生。无有度者,无着、无念,已无所着则能信脱。无着劝助,所首悔过功德之品计于道心,一切众生于无罪福而得自在。本所劝助,皆以德本供养一切诸如来众,稽首归命,贡上灯香、花盖、璎珞、若干种物。所供养者,取此功德皆为一味清净之行——所清净者,本性清净,鲜洁显曜。等一切智以为大施无极之业,仁和无秽等行于道,所愿合集当令归趣如来之道,则用劝助无上正真为最正觉。

「一切诸法无所劝助:假使以眼不劝助色,了色自然不以眼着,因缘报应计如其识,所从起者不出于眼、亦无有色,适起坏灭,消散尽索亦无住处;耳声、鼻香、舌味、身更心法所劝亦然,意无有法。

「诸所功德亦复如是:劝助于道,道无德本,有从德本而兴因缘,因其所行而起心矣,所发道心亦无所住,适起寻坏,消散灭尽。

「彼以其心而造德本,所可用心劝助行者,发心展转而不相见。犹如灯火、若昼日光,无所从来、无所从去,适起生焰,因缘合成忽不知处;菩萨道心亦复如是,智慧之明兴显德本,亦无所住。其如是像以法生者,是为名曰菩萨劝助入于寂然,受决得忍,逮致圣光智慧之曜。

「假使菩萨游于是法,心不乐行众秽之元,诸佛、世尊以为证明,乃当劝助志于德本。犹如诸佛智度无极,善权方便,所因圣慧令众菩萨行于正德,所说劝助吾亦如之而不动摇。精进若此,其道普至,靡所不周。

「承志性力所入无量,亦皆弃除所应、不应众想之念。设已得入众性行者,思念一切如来、至真悉在目前;思惟虚空,一切所有等如虚无。已能可意,入于无量,思法界行一切具足。神通之慧昇自在堂,乃得申叙而显其心,普悉弃捐世之垢秽、裂坏罗网,入于自诫。皆见十方佛、天中天、诸菩萨众,无有遗脱而不覩者。念于去、来、现在诸佛悉为一等,则以德本劝助圣慧。

「吾今劝助,如无二界一切普至;今此德本亦复如是,悉令周遍。于诸群生而得申叙,皆使得入一切诸乘、诸菩萨门所生之地,悉逮具足,靡不覩念。令其眼根皆见众生,究竟备悉无量佛事。尽入耳根所可听闻,一切天、人、蜎飞、蠕动音响、言声、分别文字,所畅决慧处处别异,教诲具足。

「众生所作诸业、罪福所归,从其所行而见果实,观察三世去、来、今事,晓了众生善分别行,解知所言,而皆识练一切德本无本、无住、亦无所行,乃为具足诸度无极。普见众生而等导御,常以依倚无我本际,一切世人悉欲乐往与共相见。在于世间无所罣碍、亦无坑堑,得第一度,思惟逮入,断一切法皆得通入。于诸法界亦无所坏,其所游居微妙真际。其有众生在诸苦恼,令入佛土观诸刹土悉是人界,逮得明眼普见十方,悉承一切诸佛圣德。

「索察群黎心性所趣,开导制御罪盖所为,如所教持,悉为示现成就自在。所奉道业顺无从生,不乏四等、四恩、六度以济穷厄,令至弘广殊特之慧。众生志性各异不同,而使具足所欲志愿,令无颠倒,得可其心使怀悦豫,势力奇特而无有侣,心已得闲逮成正觉。

「目见众生性行所趣各教化之,示现究竟,使菩萨行永存不断。令诸众生一切备悉六度无极,住于正道使无有余。过去、当来、今现在诸佛、世尊,皆诲众生、与得是处。

「无上大道供养奉事,志性和雅,具足往诣,使得通入无所行法、经道之轮、一切刹土、众生径路。有身形者皆开化之,清彻悦豫令不堕落。目见诸佛奉养归命,以是德本覩一切色如见佛形,而皆等观十方刹土,则能严净诸佛国土。等察一切诸天、人民、蚑行、喘息,人物之类,谀谄虚伪犹如幻化,普悉了斯,解无所有。等视三世,一发心顷靡所不入。

「一切诸法虽各别异,等无若干入于道力,令一切法至一平等,治无相好,等解善权。察众生心,从其志性委靡而随,应病与药,等授无上正真道慧。超度世俗诸所为作,清净鲜洁归于平等,洗除众生尘劳、结恨、秽浊志操,使彻清明。归此平等,便得归于一切诸佛悉一法身,逮成庄严,志习于此柔顺之法,遵修其行,精进势力殷勤不懈。

「欲有所度,以此德本,使十方人一发意顷普达众生,解告人民诸菩萨行,皆令合集言语辞意。以一发言出无数教,示现众生善权方便;一心念顷各令见闻平等道门,变化感动靡不蒙济。转于法轮,舌能覆面上至梵天,音闻遐方。

「如来身者,显现道门欢悦众生,以一普安演于无量若干光明。佛道巍巍无有断绝,一时显扬,口宣十方五趣之处。示佛变化悉令游居,具足德行,为诸众生而训诲。现于斯德本,修于无量总持之门,入于光明巍巍之慧,令一切具靡不成就。

「人民所行众德本者志性各异,使入总持光明之慧。其有诸天、一切人民愁忧苦恼,为除众患,悉入总持光明之曜;一切诸论、文字本际,入于总持光明之曜;一切诸行、诸想所应,悉入总持光明之曜,使致普门;诸根转轮使入总持光明之门;一切庄严清净众饰,使入总持光明之门;一切径路众好威神以悦众人,悉入总持光明之门;无所罣碍,总持诸法,归趣若干无数威曜悉使具足,皆令一切诸佛之法悉逮得入总持光明。以是德本、由此因缘,悉为诸佛所见摄护。

「视于诸佛如见父母,则以摄取佛之国土,修治严净。为诸善友所见摄取,恭敬奉事诸佛、世尊,以若干种爱乐欣悦,心无变异而不可动。摄取众生,成就教诲,爱护一切诸恶趣,则以圣威断恼根。摄取诸世,显发行执,怀善教一切典。所开化者,无导御摄取诸法,欲以执持、讽诵之故。

「用斯德本、因此缘报,住于一事普见众事、住于众事悉见一事,则以一事入一切事、以一切事入于一事,则以一义告诲开化一切诸义、以一切义兴发一义,以无因缘入于诸缘、化于诸缘令入无缘。以无事法入于众生性行各异,从其相行而教诲之——以无有想入于诸想、诸未进者悉令入道、入诸有想而诱进之使入无想。

「以是德本、因此事故、由斯瑞应,住于一人含气之类心性之行,普见一切众生意归;住于一切众生志性,则覩一人心意所趣。究竟具足,广大其意,所诲无限,以一人心劝化宣示一切众生意志所念、以一切心兴发一心。则以诸佛威神感动教化如应,开解一切众生之行,诱一人心劝入一切众生意行、以一切心劝入一心。化众生界,劝进畅示佛身光明,心存住于无人之际,于无人际则不动摇,所建立处不舍众生,逮度无极而不懈惓。

「以是德本、修此事故,住一佛土普见一切诸佛国界、住一切土覩于一土,于一切土入无尽土、于无量土入于一土。无尽本际庄严校饰还净国土,训诲所入,断淫、怒、痴,靡所不散,住于一土教化诸土、在于诸土诱进一土。一切众生所念思想,劝至方面发起人民,令一刹土入一切土、以一国土入于一切,无量佛土等见三界。众生所兴不可动故,以无极哀开化人民,而无处所、亦无所住。若怀狐疑,悉济犹豫,度众生类。

「以是德本,以过去事入于过去、又以过去入于当来、又以过去入于现在,其当来事入于当来、又当来事入于过去、当来事者入于现在,又现在事入于现在、又现在事入于过去。一切过去、当来、现在入平等相,令其现在入于现在;其现在者入于过去,其去、来、今普入平等。

「以是德本、因缘之报,逮得诸佛现在目前三昧要慧、致成佛德圣众如来三昧正定、逮致光明华如来所化庄严三昧、皆庄严净所现三昧、示一切色所现身三昧、皆入诸音言辞三昧。又,首楞严现若干种般泥洹事,获致不断佛教三昧、而当成就专一严净三昧、究竟善住三昧、定意金刚道场三昧、如金刚三昧、慧眼三昧。以是之比,见于一切众生之心,所行若干志操不同,过去、当来、今现在事无所不达,乃为如来三昧道场。各各别异,令致于彼神通之慧,所愿具足。

「以是德本,吾及众生悉使成就进退自由,究竟清净,被蒙开化。以是德本,一切众生目之根原使如佛眼;一切世间众生所在诸可闻者逮兴佛耳,其听无极;使众生鼻得如佛鼻,通彻无际,悉无所着;令诸众生舌根德殊,逮得世尊广长之舌,其所教诲如佛之言;处在一切世间之法,所作身事、所可兴发皆成佛身;处在一切法界之中,亦无所处化于众生。一切所行作佛慧业,从其人民志性所愿,应病与药而开化之。一切诸香则能变为佛之德馨,熏为道事:一切诸味则能化成成习义味,一切细滑柔和,内性入人义业;一切诸法皆以训导,使成导法开化众生。是为一切诸所入者,吾当令成诸佛所入通达大慧;人民阴盖、诸所情衰,吾当兴法消化诸衰为作佛事,当使诸界悉为佛界、所有诸根令无有根、使乏根者为立道根。

「以是德本、因此缘故,得至建立无所住慧,圣道所处、所可建立,普令人民皆悉晓之,化一切色悉成佛形。由是之故,各各使人晓了其慧,变诸音响悉成佛声,皆为人民宣布道教。

「如是之比,使诸众生消除尽索尘劳欲门,乃为菩萨入诸菩萨疗治其行道法之门,是为清净一切人民志性事矣。

「可悦众生智慧之宅,入无胜地势力之土,菩萨道行下于应时而不违失,身行、口言、意所修业无所罣碍、不有危害、无所藏匿,颁宣诸佛之言教也。行不虚妄,逮得神通,所知具足。以是德本,当令我身及诸众生悉得成就至于清净,为人讲说,是为菩萨大士所行劝助佛慧真谛无失。」

文殊师利说是五体悔过品时,五百菩萨皆悉逮得无所从生法忍,皆以除弃狐疑、犹豫、虚伪、闭结、倒见之惑。如来齐光照曜菩萨,逮得一切诸佛无所破坏三昧之定。

于是,世尊则以道耳遥闻文殊师利之所讲说,寻以赞曰:「善哉,善哉!仁快说此除诸菩萨罣碍罪盖劝助入道。若有菩萨,傥闻说此劝助教者,即能奉持、讽诵、讲说,如是不久皆当灭尽一切罪盖,令无罣碍。如灯及烛入于冥室众闇消索、犹如日出照于天下靡不蒙明、如盲得目、聋者得听、痖者能言、跛者能行、塞者得通。五阴自消、六衰则灭,昇于法堂、入于道室,超慧台阁、处大圣殿。」

「何谓法堂?」

佛言:「神通已畅,无所罣碍,逮三达智。」

「何谓道室?」

佛言:「得三昧定,见十方佛如人照镜,无有远近,周遍悉见。」

「何谓慧台?」

佛言:「智度无极,解一切空,心无所着,大慈大哀。」

「何谓大殿?」

佛言:「善权方便,进退知时,不在有为、不处无为,与法身合,无合、无散。现形三界化为佛身,相好威容颁宣道教,或为菩萨、声闻、缘觉、高士、大圣、凡夫愚行,因时开化,度脱十方,莫不得济至于大道。」

佛说如是,如来齐光照曜菩萨、贤者阿难,诸天、龙、神、阿须伦、世间人民,莫不欢喜,作礼而退。

佛说文殊悔过经


上篇:文殊师利问菩萨署经

下篇:佛说文殊师利净律经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佛经咒语文章列表
大藏经·经集部目录

佛说食施获五福报经

闻如是: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佛告诸比丘:...

瑜伽菩萨戒本

《瑜伽菩萨戒本》 弥勒菩萨说 唐三藏法师玄奘奉诏译...

【注音版】佛说大吉祥天女十二名号经

佛说大吉祥天女十二名号经...

肇论

肇论序 小招提寺沙门 慧达 作 慧达率愚,通序长安释...

文殊师利发愿经

文殊师利发愿经 东晋天竺三藏佛陀跋陀罗译  身口意清...

文殊师利菩萨及诸仙所说吉凶时日善恶宿曜经

文殊师利菩萨及诸仙所说吉凶时日善恶宿曜经卷上 开府...

【注音版】佛说文殊尸利行经

佛说文殊尸利行经...

文殊菩萨心咒

文殊菩萨心咒: 嗡ong 阿a 喇la 巴ba 札zha 那na 谛d...

佛说演道俗业经

佛说演道俗业经 乞伏秦沙门释圣坚译 闻如是: 一时,...

禅要经

禅要经 失译人名在后汉录 诃欲品第一 行者求道欲修定...

佛说造立形像福报经

佛说造立形像福报经 阙译人名附东晋录 佛至拘罗惧国,...

八佛名号经

八佛名号经 隋天竺三藏阇那崛多译 如是我闻: 一时,...

佛说无常经

佛说无常经(亦名三启经) 大唐三藏法师义静奉 制译  ...

黄龙慧南禅师语录

黄龙慧南禅师语录 师初住同安崇胜禅院。开堂日。宣疏...

佛说梵网六十二见经

佛说梵网六十二见经 月支优婆塞支谦译 闻如是: 一时...

佛说四天王经

佛说四天王经 宋凉州沙门智严共宝云译 闻如是: 一时...

【注音版】百佛名经

百佛名经...

文殊师利发愿经

文殊师利发愿经 东晋天竺三藏佛陀跋陀罗译  身口意清...

佛说太子瑞应本起经

佛说太子瑞应本起经卷上 吴月支优婆塞支谦译 佛言:...

佛说瞻婆比丘经

佛说瞻婆比丘经 西晋三藏法师法炬译 闻如是: 一时,...

证契大乘经

证契大乘经卷上(亦名入一切佛境智陪卢遮那藏经) 唐天...

每一声佛号都应含有愿往生的信息

净土法门怎么修持?大家一定要知道它的核心:重在信愿...

圣严法师《不住于相而行布施》

不住于相,相的意思在《金刚经》中讲得很清楚,即不住...

欲得净土,当净其心;随其心净,则佛土净

昔日,佛在毗耶离城庵罗树园说法,长者子宝积与五百长...

圣严法师:人生的意义是与人分享

活著究竟是为了什么呢? 人的生活,是为了提升自己的...

宽恕行忍的龙

大海中住着两条龙,一个生性刚直,一个生性慈忍。一日...

这些名言都是有后半句的

1、父母在,不远游 原文:子曰:父母在,不远游,游必...

印光大师在家往生弟子——丁大定居士

丁大定居士,绍兴上虞人。寓杭州湖墅。家贫而寡,生二...

色欲招病,断欲是药

明朝邝子元,得了心脏病,神经衰弱之症,精神时常恍惚...

出家乃大丈夫了生死事,非享安逸图自在

禅人生长休邑,少贾于江湖,因厌尘俗,至匡山礼续芳和...

各宗要略——净土宗

史略 弥陀净土,源于晋代慧远大师,于庐山结白莲社,在...

印光大师《信愿念佛百问》

念佛时心多散乱,或说是年龄关系,如年老心散,不能收...

佛为什么要创造五净肉让比丘吃呢

预记末法 【我灭度后,末法之中,多此鬼神炽盛世间,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