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佛说成具光明定意经

后汉天竺三藏支曜译
繁体字  大/小字体  选护眼色

佛说成具光明定意经

后汉天竺三藏支曜译

闻如是:

一时,佛在迦维罗卫国精舍中止。晨朝整服,呼语阿难:「汝请诸明士、除恶众及无着、履迹等来,今日当有上问异要。」于是阿难受勅,应时遍宣如来教于四辈人。

时,有除恶、无着、履迹众凡五千万人,诣如来所,稽首于地,毕而避住。复有贤女、弃恶众及国中凡女人随诸贤女人,十四万众,诣如来所,稽首于地,退座而坐。复有明士八十亿万二千人,诣如来所,稽首于地,俨然恭住。复有文士、居家修戒者,四万人,相随来至,稽首于地,毕各却住。

佛以威神感动十方诸佛国明士及上诸天,应当成者及当发者,凡八百亿万人,皆飞来至佛所,稽首于地,列住空中。复有十二天神、将军,将诸官属四十万人,来诣佛所,稽首于地,毕,各分部住佛左右立侍。

所当是日,会时,如一食顷,悉至佛所,佛即令坐。其有肉体未得四神足者,应皆就榻;十方诸来明士及诸天神身轻,或已得神足者,皆踊在空中坐自然座,各各有化花盖,行列奇好,皆佛威变之所兴化也。

诸来明士、在会坐者,率皆妙行、心清口净、身服众戒,三秽、六患、五蔽已索,众烦热恼、杂垢沷若、疑网闭结、倒见之谬、不知之本、十二牵连,皆已绝弃。净如月花,各随世习俗,依行立字。

有明士名无秽王、次复名光景尊、次复名智如山弘、次复名大花净、次复名转根香、次复名月精曜、次复名光之英、次复名整不法、次复名善中善、次复名崑崙光、次复名日光精、次复名师子威、次复名意杂宝、次复名炎炽妙、次复名德普洽、次复名普调敏、次复名敬端行、次复名慈仁署、次复名慧作、次复名散结、次复名严仪具足、次复名高远行、次复名光德王、次复名护世、次复名导世、次复名大力、次复名正净、次复名天师、次复名善观、次复名观音,如是众名,各各别异。

于时,有贵姓子,名曰善明,从同辈五百,人人各有侍者,执盖相随,来诣佛所,稽首如来足下,起住观众,四面甚盛,仰视空中,率皆上人,天尊在座,端严直立,兴心念言:「今日大福,遇此众会,欲设饮食,以供一日。计身所有,不能供办,施不等接,则非施也,我将如何?」

于是佛知善明所念,则劳之曰:「少年善来!宁闻法劝之说乎?」

曰:「未达也,起时则起,可谓智矣。不计少多,有所希望,可谓施矣。向所念者,如来在此,何患不办?如来能使不办者办,不足者足,一切常足,所作常办,是谓如来。如来办者,不用衣、食、欲乐之物,乃以具戒,不听六患、五蔽之惑,不惟家乐,不有四食之想,亦无衣容冠帻之饰。处计常之中,而知无常之谛;居惑乐之地,则觉必苦之对。贪有之室,照空无之本;于受有之体,明非身之真。无我、无作、无缘、无着,斯如来之办也。」

于是,善明闻天尊说,心悦结解,身轻踊跃,曰:「我本无黠,连缚十二,心起就冥,堕俗三流,今日所闻,未曾有法,愿身受持,如天尊教,咸乐妙法。」因而叹曰:

「天人之尊,  如来为上;  慈哀劝救,
 等施三界。  劣漏贫行,  摄以法财;
 令一切惑,  解释无疑。  身尊具贵,
 相好无双;  出意为人,  演法无穷。
 睿慧众流,  注如山洋;  法泽三界,
 流衍十方。  大人相满,  宝慧具足;
 在在现法,  将导不逮。  慧照愚冥,
 牵致净处;  愿身自归,  得到彼岸。」

于是,善明叹毕,更前长跪启天尊曰:「愿卒本意,今日设馔,唯乞加哀,抂屈临眄。」天尊默然,自如常法;善明恭立,谓未见听。

于是阿难开语之曰:「天尊默然,为己相许。」

善明闻之心则逸豫,稽首而出,住于门外,遣人入白言:「今自计所有,可供二千人饭,愿启天尊,令知如此。」阿难即白佛,具宣善明所言。

佛告阿难:「汝语善明,使还供设,尽汝所有,佛当与大众一切皆往,勿嫌不办。」阿难即出,具语善明,如佛教言。

阿难又曰:「贤者便还,莫起二意,畏有不足;佛神所至,无有不具。」

善明即前礼阿难而还。还舍,勅其妻子室内大小言:「今所请者号曰天尊。神妙通达,为一切智。其以一物,施是人者,世世受福,而无穷极。又能度人,解于索结。汝等恭肃,净施饭食,具设众味,当令绝美。」眷属从使,各尽心极意:「天尊难遇,亿劫时有,其所当为,善令清净。」

于时,座中有明士,名力办众有。佛告令行,共佐善明,供此大众。于时,十二天神王,及四天王、大势龙王,承佛告教,皆从力办众有明士,往而佐之。到则劳倈语善明曰:「贤者勤心,佛使我等,来相营助。」

善明则前礼明士,及诸天王,敬意辞谢言:「劳屈上人,今已办二千人具,大众当来,惧是小舍,其将奈何?」

于是,力办众有明士及诸天神王答言:「莫忧。」因各左右顾视,屋室自然长广高大,像天之殿。于屋下,便有千亿万座,皆是众宝变地之形,绀瑠璃色。室中床座,亦复如是。如弹指顷,即有百千亿万人饭具,而皆足毕。烧众名香,悬诸缯幡,其所行道,即便广平。色如水精,树木行伍,自然音乐,雅声相和甚悲,说法之音,释梵八种。

于时,力办众有明士、诸天神王,即还佛所。

善明见此大变,惊喜踊跃,来诣天尊,白言:「受佛大慈,所设已具。唯愿举众,抂屈尊神。」

佛即令无秽王明士等六百万人,在于前导,或行虚空。佛处中央,其余从后。如来出门,地则肃震,诸天散花,烧众名香,乃作上乐,歌颂而从。到皆就座,诸天神王即助施饭,佛口咒愿,食已饱足,饭不消[歹*斯],众器饭具,满则如故。

善明心独而言:「天尊威变,弘广乃尔,食讫行盥,当问此意。」水盥已毕,如伸臂顷,佛与大众,恍惚而还,在精舍坐。

于是善明,因复叹曰:

「天尊实神妙,  世所希见闻;
 变改卓荦异,  覩者莫不欣。
 谛观甚奇雅,  现变难等双;
 不作而自具,  不劳饱满众。
 不语自然使,  不教令自行;
 不为而遇为,  是德以可将。
 本行何术法,  生而有此荣?
 积何德之本,  致斯巍巍尊?
 愿哀贫道者,  开饶以法财;
 决心之结网,  放令无余疑。」

善明叹已,更避坐叉手启言:「我所居止,去是不远,聚名福安。佛向所哀顾处是也。我在其聚,常好学问,学世威仪古王之制,及学神仙圣人之法。始闻天尊,近在此国,兴意想像,梦辄髣髴。天尊弟子名舍利弗,常到我舍,为我说法。法甚深妙,我所希闻,心虽欣叹,犹怀瞢瞢。今日轻来,礼佛天尊,并观道法,所当则行,至见心悦,如冥覩光。意欲设饭,因获异问,所有劣少,未敢发言。天尊神通,迎知我心,道力助我,床座食馔,忽然而办,食毕器具,满则如故。此何变化?神妙乃尔!

「又观天尊,三十二相,相相有好,视之无厌。行则庠序,不迟不疾;坐则中坐,不前不却;语声八种,不缓不急。言成法律,明诫如日,令一切众,咸受恩福。本作何行,生而有此?

「又见天尊,足不履地,相轮昺列,端严如画,身空体轻,在所变现,此皆何行,于世有是?愿垂解了,令知本末。」

于是佛言:「善哉,善哉!如尔所问,如来当具演之,整心整意,咸受莫忘。」

善明则曰:「受教。」

佛言:「我本先行六德之行,世世不废,是以至于得佛,恣意变化,在所作为,为一切智,无物不达也。」

则曰:「何谓六德之行?」

曰:「广施、广戒、广忍、广精进、广一心、广智慧。」

善明白佛:「何谓广施?」

佛言:「为道者先当知身非常真物,四大所成,骨肉不净,皆当弃捐,还归其本,不得常住。身不我有,财物非我许,心无有形,了无常名。为缘缘行缚,所以有身行,身无有常,亦当空朽。以计如此,则立四信。内身外身,天地万物,皆无常住,当归坏败,弃散消融。此信已立,则观体非体,观物非物,便能恣施,饱满于人。又而法施牵化愚曚,故曰广施。」

「何谓广戒?」

曰:「广戒者,谓能摄身之三殃、守口之四过、捡意之三恶。身行者,若见一切众生、蚑行蠕动,愍而哀伤,纵而活之,随其水陆,还而安之。若见众宝珍琦,柔软细滑可意之物,虽身贫苦,内伏其心,不令贪取。及见细色脂粉之饰,则内观朽烂脓血之臭,斯身之三戒。口行者,谓彼若以四过加己,则而觉知口之失也,报以善言和语,至诚不饰,答而化之,使反从己,斯口之四戒矣。意行者,则心习智慧,思惟生死,常住慧处,不惑流淟。又深入道品、空无之要,别了真喭而无疑难。见善则劝,成则代喜,斯意之三戒。故行道之始,先于十戒,既能自为,又化他人,勤而不懈,行而不休,都无懈惓之想,故曰广戒也。」

「何谓广忍?」

曰:「广忍者,若人骂我,计从声出音来到此,观了无形;本音所来,出于心意,观于心意,亦复无形。察心所猗,猗于四大,四大还本,则亦无名、亦非彼我、亦非男女、亦非老少,计了无主。惭辱所在,无形立字。于两无之中,又亦无形,计此三者,空无所有。智者散意观虑如此,则瞋恚不生,以空忍空,又于众恶,忍而不为。对来不起,捡心伏意,身自能尔,又诲他人,此谓广忍也。」

「何谓广精进?」

「减于多食,不味于味;除于睡卧,惊意晨夜。远俗近道,行于众戒。坐起之法,不失其仪,无犯之行,当习于心;道品之要,汲汲乐诵,昼则勤受,夜则经行。语则应律,身口意并,从猗忆法,不离经文。坐而广说,意不以烦,开教愚顽,不以懈劳。违心反意,自逮专精,身既自能,又诲他人。斯谓广精进。」

「何谓广一心?」

「孝事父母,则一其心;尊敬师友,而一其心;断爱远俗,而一其心;入三十七品,而一其心;空闲寂寞,而一其心;在众烦乱,而一其心;多欲多诤,多作多恼,于是之处,而一其心;褒讪利失,善恶之事,于是不摇,而一其心;数息入禅,舍六就净,而一其心。身自能行,复教他人,此谓广一心也。」

「何谓广智慧?」

曰:「明士随于受身,则有三痛、六患、五蔽之垢、六十二沉吟之想、八十八难解之缚、千八百锋疮之痛。若此之事,则以智慧一一开了。观其所起,察其所灭;视其所病,选以何药。既总其要,令身不毁戒,意不入俗。处众爱之中,心在道品之藏;寄六患之舍,心在六净之堂;住五蔽之室,心在断灭之户;猗不固之屋,心思方便之护;坐虵蚖之地,心念舍远之径;乘坏船之嶮,心图自济之路;近盛火之林,心推灌灭之安。是以明士,行智慧之便,拔出生死之难;绝三界之想,就灭度之地。既自身行,又教他人,此谓广智慧六德之行义也。

「向所问,如来神变相好,无量之德,所以致之?行此六法及诸慧定三十七品总持无边底之行,故得佛号、天尊,无所不能为也。」

于是善明及众会,闻天尊说,则皆举言,愿发无上独尊平等之意。皆言:「今日得大福,令一切人疾逮此行。」

善明时则得四净法,一为眼净、二为身净、三为口净、四为意净,欣然低头,默思法义。

于是,善明避坐长跪,启如来曰:「天尊所说,广度无极,法禁微妙,捡摄意态,伏心就净,殃垢消灭,其闻此者功德已大,况乃履行,德难称量。天尊又说,前世非但行此六事而已,又行定意之法及总持无底边三十七品,乃成具佛事、四无所畏、十种力、十八神妙特异之法,变化自在,所说无难,而面见诸佛,飞到十方而授一切诸未度者,率化度之;而坏邪藏,将导曲邪;而生受苦之中不着、不断,以不着、不断,作因缘行,教诸惑者。如此之妙德,无央数事行,何等定意致得之乎?唯愿天尊!为今现在及未来者,演其深义,令获解脱。」

佛言:「善哉!善哉!所欲问者,今为分别,具敷大要,整意善听。」则曰:「受教」

佛言:「有定意法,名成具光明。其有人闻之者,若能履行一日至七日,其功德福不可譬喻。其闻是法者,先世已供养百千亿佛,已于其坐具闻不疑,今生乃复值遇是成具光明定意法。今得修行行之,如弹指顷,长离三恶道,功德渐满,疾逮至佛。向所问诸事,悉能成具。」

善明曰:「当行几事而得此尊定?」

佛言:「当净行百三十五事,乃得入此定耳。

「远身行、离口过、除意念、尽三秽、却六患、遏五蔽,十二因缘已捐尽,解结束,明六十二沉吟行。愈众疮、悦众恼、舍诸大、弃骨血、避亲属、绝诸习、断于爱、无诸可无不可、剗贪垢、刈欲根、不惑流、能制疾、不我计、无不我、立四信、住四止、就四断、插五根、习五力、晓七智、履八正、入八念、八常勤,为已无勤可行,离不可行。学上智、自尊意、不贡高而濡软、雨法雨,如一法不两计、不三想、不为无益想、无有际想、不空想、不想想、想无处、不住无处想。善惟佛知佛净、已知净而善学、心正住、不邪还、等善恶、如明冥、于明冥知俱空、不疑法、不以有净无、观有无本为一。已知一而除一,不于一而起想,勤受教、善习行、因习行入无际、习胜意、不听心、善防识、不乱转。往来三而不着、察诸性了无根、知无根不可满、以不满而自整。缕观法为同无,常住无绝无想,常无常以过上,不念人、不宥世、不着物、罢舍求,法合离了无见、身生殁皆由化、上中下知法等,于是世往后世。

「观二因如虚空、心无欲而常仁、行清白善诱人、知人向为反浊、于反浊而清澄、心远爱筋入火、以净火烧众垢、已尽垢寂然净、不念善不念恶、不惟好不惟丑、不念苦不念乐、于毁誉无欢怒、心调净所在入、开大藏入大法、以道律护满法、苦习审勤承行。以尽道为光曜,视一切性识起,流结冥意思止,勤求止以入道。剪三爱、除四失、增四城、离五覆、绝六慢、修六敬、具六法证、行七慧、强八力、拔九结、习九灭、十弘净为已能、十力慧已备足、十直法不复学、慧法种而常存、于三宝已能备,以法施无极尽,于诸专能备行、入无所着、入空无懈、却无吾念、无我想、无人计、无筹算、寂如灭度。

「是为百三十五事成具光明定意戒法之行。」

佛说是成具光明定意戒法品时,三十万明士得是定意功德成具,立于第十之地。善明则得无所从生法忍,五百同辈人,心欣意悦,皆发无上独尊平等觉意。四十万明士皆立不回还行。除恶众五万人,皆得无所着道。持五戒贤士、贤女二千人,皆得履迹之行。

诸天在虚空中,而作音乐。叹曰:「快哉!世人乃获上闻之要,其在愚曚埃浊者,今日[火*霍]然除尽。如净水洗浴垢,今闻大法心垢为消。愿令法轮常转,使一切疾逮妙慧。我等常遇天尊,所生不离。疾得是成具光明定意,当广宣法恩,还照流冥。如今日大会,兴立无数道本。」

善明白佛言:「今闻天尊是定意,净心自思,观我无黠慧心,了不知处,于外、于内俱亦如是。」

佛告善明:「譬犹冥室执炬而入,则莫知冥之所在,是定意法其能履行道品成具,则不知无黠十二牵连之所失也。善明!非但是而已,则不见十方生死起灭之处也,至履迹无着、因缘觉佛,乃至如来,皆无见有所想见非见也。无所想、一切清净想、止清净想、亦不止清净想,是为空见无所见。」

善明白天尊:「云何不止清净想是为空见?当是时,心在何许?所见何等?」

佛言:「善明!于是时,心不在内、不处外,不于道、不于俗,不于有、不于无,不于起、不于灭、不于动摇处也。是心无根际、无音响,本末了索,当如是见。是见为见、为空、为灭,为都无所有定意之法。以此为见,明士当作是计念,除念就净。作是计念者,为应成具光明定意之教法也。是法无所有法故,强为其名。明士闻是,莫怪莫疑,谛而思惟其法,不退不懈,斯为已得定意威神之护力也。

「善明!其欲学此者,当行四事,稍入无见处。」

曰:「何谓四也?」

「一、不有身,二、不有居,三、不有世,四、不有物。以能如此者,则得入四要。」

「曰:何谓四要?」

曰:「一为佛要、二为法要、三为空要、四为灭要。此谓四要也。」佛时叹曰:

「无彼无我想,  亦不无黠计;
 十二因不着,  是应成具足。
 是定法本无,  非有住立处;
 哀世现其名,  空行亦合仪。
 人心并意识,  此三为起法;
 行是成具足,  无起无所灭。
 空为成具地,  生死苦断离;
 一切无余迹,  是合定意行。
 世人转相猗,  邪见着名法;
 贪有利常想,  缠缚无数世。
 积行常缀碍,  忧恼着意慼;
 四变如随影,  往来无休息。
 行定无所猗,  正观不着名;
 贪尽想得灭,  解缚清净安。
 净行不罣惑,  惑恼意了无;
 生老病已绝,  无复往来忧。
 慧眼明已大,  智本无边底;
 黠使度无极,  行定乃致此。
 世火星月明,  日曜崑崙光;
 释梵殿所照,  是定明过上。」

佛告善明:「乃往昔无数劫时,有佛名尊伏欲王。时佛住世寿十万岁,不在是南天竺止,自于今北方净燿天归佛所住处是也,彼国去是三亿万佛土乃得之。尊伏欲王佛时,人寿二万岁,常可自从弟子六十万人,明士众不可计。国民炽盛,丰饶宁静,率皆贤行,戒德相嵯,欲贪三垢薄而[歹*斯]。时佛大会十方明士,普受持说是成具光明定意,便而成具佛事,在于四署之一数。

「是时,有长者子名敏见,年五百岁,时国人以为少年。敏见闻佛大会,则启二亲,乞行诣佛,观其所作。父母听行,即往见佛,稽首于地,礼竟正住,喜心兴盛,便脱身珍琦杂宝璎珞,散于佛上;以佛神威,应时所散,化成花盖,到覆大众,人人各别。佛令就坐,为说是成具光明定意法,心又增欣,则时愿言:『令我所生常遇是成具光明定意,疾能履行,无亏减于戒德。』是时少年以一切宝施与,发一言之至愿,以是故,所生世辄得受。善明!宁知彼时少年不乎?则尔身是也。今我出世,汝复遇值定意。于今以后,必得不久;得慧之后,二百劫当具成佛,号导世王。天上天下之独尊,当化导愚冥如我今也。」

善明闻佛授其封拜之名,则心净体轻,譬如琉璃水精中外洁净,一切无秽,以所置处处,并后净其心若斯,则时得十憺然法:一者憺然不以所见为动,二者于诸烦劳之事憺然常足,三者于众想憺然不想,四者流俗所乐汲汲之事憺然而饱舍,五者于德不德憺然不念求、不念否,六者善法、恶法憺然不着,七者谦者、贤者憺然不望荣,八者敬养舍弃憺然无欢怒,九者一切如法失法憺然同其原,十者以入净寂若处不净,能以法化,憺然无着别、无厌舍之念。心以如此,因白言:「天尊!今授封拜之要于我,当报恩宣开一切,令未闻者闻,未知者知,未度者度之。我生死常多,虽多、虽久不以为劳。已不着、已觉、已能整、已为不惑、已能入其被服,随因缘而示见之,我不已生死为生死也,我受佛威神已悉俱了。我有等率五百人,愿天尊加四等之大慈,勉引入法,令疾解是成具光明定意。」

于是佛笑,皆见光从口出,五色炜晔,明接十方——其在痛者,一时得安——还从顶入,自如常辉。侍者阿难整服避坐,叉手启曰:「佛未尝虚欣笑,笑必有故。唯愿敷演,散告未闻。」于是阿难,则而叹曰:

「面部人雄颜,  眼鼻口正端;
 金体极软细,  今笑何盛欣。
 方口含白齿,  脣像朱火明;
 姿美八十种,  今笑必有因。
 镜齿牙四十,  广舌颊车方;
 语则香气发,  今笑为谁成?
 眉髭绀青色,  眼睑双部当;
 白毫天中立,  今笑唯愿闻。
 天眼已了朗,  道眼已备通;
 法眼与慧眼,  此四已具成。
 笑必有感应,  启化于未成;
 或当受拜决,  故笑发金颜。」

佛语阿难:「佛真不妄笑也!今善明所从五百贤士,前世已供养二百亿佛,已于其坐,闻是成具光明慧中百三十五行,自从初闻历世踰多,然常刚勐适在小善之数,未能伏心受持清净最妙定行。虽尔,以闻之功德,所生不在三恶处,常遇值是尊定之法。今日来会,净心听受,稍稍解释开入正谛。后慈仁佛立,当于彼时,得是成具光明定意。却后三十六万亿劫,皆成为佛。当复以是法教化,所领国土各各有号,有名幢节布燿王、次名大光遍显、次名大势伏恶、次名勐盛威德、次名流水净音、次名高德普接、次名景现除结、次名化幻自在,名各各如此。」

于是,五百贤士闻所受决,欣悦踊跃,则得五无转心:一者祠祀求福心不转为;二者一切五味可否,皆是众生之神命,终不转为害生可口;三者正立于无上独尊之行,终不转动舍就小道;四者知是法尊无有与等者,勤心修行,虽有他法,杂异之虚而己,法心观别终不转为;五者正使世有佛、无佛、法兴、法衰、有终、有绝,心在定意,不以无此三宝故转为邪业。是为五无转心。

已得是心法义,皆前长跪白天尊曰:「佛哀我等!告其封拜成佛之名,我等当报恩。后若所生弊恶之世,当勤修正行,奉宣尊法,开化未知,乱者正之、懈者勤之、却者勉之、倾者扶之、缺惧者补完之、冥者照之、结者解之。杀者为说夭逝之殃、盗者为说贫乞之苦、淫者为说身之祸、谗佞欺者为说灭性之患、醉乱者为说危身之变。我等今日并于佛前,誓立五愿,作明士行乃至成佛,行之无休已。愿佛哀于我等!听我等所言。

「第一之愿者:我作明士行,疾令身而变化周流十方。若世无佛,四辈弟子或有知法者,言:『信实有佛,但灭度耳!』俗人邪见疑网生,不见佛有不知法,便言:『无佛,但虚妄耳!若审有佛,何不见其威神乎?』两诤如此。当于诤时,我便当往化,现佛身相好照明,又化威神,于是两诤人前令见,知谛有佛,并谓曰:『汝莫疑也!』是疑人即当惊喜,因为说法教度脱之,已便化去,如是无极。

「第二之愿者:佛有大妙极深无量法门十二部要。佛灭度后,弟子各学一经、偏见一卷,不能遍洽,未解四说方便之等,便转相难。或言虚、或言有,言是义当尔、是不当尔,真知法义者言辞相貌,不晓义者贪于名字,饰相貌状如解达,便于众会,两诤兴恚舍善就恶。当是诤时,我当往现身变化,有踰于众,令众肃然,便为断说,是别正者。牵经开语,令俱欢喜,已便化去,如是无极。

「第三之愿者:佛灭度后,俗人外智之士,入佛弟子大众中,弟子论说法义,言及众道,分邪别正,差品高下,便言:『是道九十六种之中,佛为尊耶!有四神足飞行变化,天上天下无如佛智者。』俗智之士生不覩佛,习于邪见,信小毁大,便语佛弟子言:『汝莫妄说,云佛神足飞行变化,先古以来,人之品类,无有此也。诚不实言。』当此之时,我便化作佛身相,示诸种好,现于神足,经行空中,身出火水,令诸俗人、外智之士肃然而惊,乃知威神之化。以为说法,授以正戒,毕乃化去,如是无极。

「第四之愿者:若人读诵佛经,独在野室,若在山间,或于大国。尊姓长者,及与人民,无有师法,或师不明,顽无所问,心用疑网。我化作道人,被服往到其所,句句为解,本末分了,疑意权开,令入微妙而无疑难。已便化去,如是无极。

「第五之愿者:所生国处,常遇见佛。佛灭度后,弟子立庙、图像、佛形,并设讲堂,论义经法。若俗之人,开学小慧,缚在四倒。闻佛弟子说度世法生死之要,便往难却,不谅真正,谤讪啤呰,贪名求胜,或加悁恚,欲往坏败,陵訾毁蔑,卑易弱之,弊于正道,令不得行。当尔之时,我便当化现佛身,更为说绝妙之法。现其生死殃福之应,将诣天上,令观福舍;牵到泥梨,使视罪报。法威以震之,智力以伏之,令即降伏,信就大道。已便化去,如是无极。

「我作明士乃至成佛,常当行此五愿,无有休息。愿天尊以大恩之福,覆祐我等,令得所志。」

于是佛言:「善哉愿也!斯成明士,所当志念,从今已往,必得不失。但当常护其行,莫令毁漏。勤率一切,疾获尔志。」佛时叹曰:

「意大兴愿首,  化惑以此五;
 当成无央数,  疑者得入道。
 此德无有量,  为众行之英;
 若人闻是愿,  疑网永除亡。
 五愿为佛地,  所伏合道化;
 大慧无过是,  此愿人中上。
 五百诸贤士,  启愿少等双;
 后生得不失,  一切受福庆。」

佛谓诸贤士一切在坐者:「是法真谛,宜善奉行,当以成具为本,不以虚言、绮语为应法也。当忍而不为恶,若在空闲及于大众尊卑之处,内制其心,令如戒法,不以闲讌而犯漏行;不于众会而自大;不用尊显而骄贵;不以卑弱而转随;不惭善、不惭恶;不种无益之事;心如正法无有摇却;不作增减之念也。如此明士,善根五愿必获尔志,疾成至佛。」

是时,无秽王明士避坐长跪,启天尊曰:「愿佛今日,现是成具光明定意威神,令此众会见之悦也喜乐,皆当发意立此德本,未成者成,未度者度。」

于时,坐中有明士名大力普平。佛赞大力普平:「现是成具光明定意威神。」即时受教,便于其坐而不起动,因入慧定神静之意,如弹指顷,三千大千之国,诸小山、大山、大障山、小障山,悉灭不现,一切普平,绀琉璃色。复令十方他佛国土,皆通相见、相去如一寻所也。观十方诸佛坐处,譬如仰观星宿不可计算。复以右手举,十方诸佛三千大千国土,已着一指上之、下之,如举一尘。其中人民,蠕动之类,无有知之者,而有惊怖之念也。于是,复以一切十方诸佛之国,以内方圆一尺之器中,而不逼迮。现变毕竟,燿如常故。

其在坐者,皆见如斯,悉而惊欣踊喜,发于大愿,其心皆在无上独尊之地。八百万明士及诸尊天,得安乐慧定。复六十万人,悉入通解法门。复六万八千人,得是成具光明定意。十方诸来明士莫不欢喜。

佛语善明:「一切人所以不学是成具光明定意者,为住于惑故也。计有以有便着染黑冥,以在着染,譬犹冥夜复闭目行,便无所见。无所见者,谓今所受身善、恶,目前之所造也。

「以不觉见故,便吁嗟啼泣,谓今为善反受恶罪,或先为恶反受善福。不晓思惟此本,便结在疑网,已在疑网,于可学便不欲学,可进不欲进,可入不欲入,是故忘失是定,在于哭悲惶恋,累劫无终,已来往无休息,名曰劳苦行也。

「哀哉!善明!此章可像故,佛出世正为愚迷人故,其有人学是正定者,彼所感念,生死之烦皆疾得除;复能训导一切诸着有者。善明!常当思惟空法,莫住惑误处也。」

善明白佛言:「若有贤士,生于种姓之家,统领县官位率国政,心多烦乱不得专一,欲学是定,当奈何乎?」

佛言:「贤士生有县官之因缘,或在不安隐处,欲学是定,不得巡心者,当书是经卷供养。设坐阁烧香敬礼,朝中人定,不失三时,头面为礼,恳恻至心。又当加行十五事:一者不杀;二者活生;三者不妄取;四者而恩施人;五者不淫;六者远色声;七者不欺不调;八者而忠言善谏;九者不醉;十者不以酒为惠施;十一者拥护羸劣不令抂撗;十二者其所临生加以仁心,各使得所;十三者宽弘大受,包化不肖,示以正教;十四者其来归于己,有所陈诉,必而正平应于法律,令无枉愠;十五者以善劝上,悉施于民,终始无懈。行是十五戒,莫得休废,此亦应定意之教法,必得不失,后长解脱也。」

善明白佛言:「若有凡人为宿罪所牵,在不安隐处,拘逼制碍,有志于是成具光明定法,而不得从心意,欲学是尊定,当奈何乎?」

佛言:「善明!凡人至心欲学者,亦如上说。善书是经卷,为设坐阁,烧香敬礼,不失三时,当复加行十事:一者修奉五戒,无有缺犯;二者当以闲暇,稍稍诵行定意法文;三者虽执事作,内心诵习,使不忘误;四者在勤劳屈苦之地,当知是宿行所为,而无愠恚;五者若居地无佛形像,无离恶众,心常存忆,向四方作礼,如对佛无异;六者谨勅柔软,调和心意,下于一切;七者所作尽节而无虚饰;八者饶作等侣,不爱筋力;九者若见老、羸、疾病、瘦耄,伤念扶护,至心不饰;十者当归命三尊而不怠忘;是谓十事。凡人虽在勤苦拘碍之处,当行此十事,莫毁、莫懈,亦应定意教法,世世不失,后长解脱也。」

善明白佛言:「若有贤女人!姻种姓之家,或有居事之业因缘,不得舍离,欲学是成具光明定意,当奈何乎?」

佛言:「善明!女人有居事因缘,志欲学是正定者,亦如上说。善书是经、设立棚阁、供施幡花、烧香敬礼、头脑着地,鸡鸣、日中、人定三时,为礼不失、至心恳恻、常愿离于女人身,心绝爱欲,如是无懈。又当加行二十事:一者持上贤士十五戒,中士十戒,而不毁缺;二者捐于妬心;三者减于鐶钏之好;四者于除脂粉之饰;五者无有恣态;六者衣服真纯而不奢丽;七者育养室内,以慈心相向;八者软教奴婢,不加楚痛;九者摄护孤独,衣食平等;十者孝事其上,仁接下小;十一者下声下意,当自剋责;十二者谦卑诫顺,常知惭愧;十三者所作为者,手执其事,清净香洁,施于公姑、父母,供养三尊,及与师友;十四者亲疎善恶,慈而等之,无此四念,差别之相;十五者若在私室,空闲无人,心不念欲;十六者端殷精一,心常在法;十七者所欲施作,报于所尊,然后乃行;十八者无自专之心,常以卑顺勅诫其身,令如正法;十九者终不于牆垣闚看,有邪辟之念;二十者坐起言语,终不调戏,常应法律,而无轻失。是为贤女人居家行正定之法。如此莫漏,功德渐满,后长解脱也。」

善明白佛言:「若有小姓凡女人,性乐贤行者,家贫困厄,执事劳苦,忧在衣食,不得自在,内厌殃罪,欲疾解脱,闻是成具光明尊定清净之法,至于欲行,当云何乎?」

佛言:「善明!如此凡女人辈,在于贫困,欲学是定,虽不能得具行诫法者,且当修奉十事,莫作违舍。一者亲就贤友,从受五戒,行不毁缺;二者虽饥虽寒,忍不杀盗,以自饱煖;三者虽独居处,忍不邪淫,数谏心意;四者虽贫,忍不欺怠,以求财贿;五者于酒食倡伎,忍不观戏;六者尊行定法者,视之知佛;七者常行五善心:一为念施心,二为恭敬心,三为礼节心,四为下于一切心,五为制伏众态心;八者虽在事作,心诵法文而无懈怠;九者六斋入塔,礼拜三尊;十者虽无钱财以用布施,常身自扫洒塔地,以净水浆,给与众僧澡手洗浴,以力为施,勤而不厌。是为凡女人在于贫困,而行是十事,不有懈怠,此则巍巍,生则值佛,常遇定法,后长解脱。」

佛言:「善明!我所说贤女、凡人、贵姓贤女、凡姓女人、好贤行者,四品之行,诫法了了,其身履行无毁漏者,是之福祐难譬喻也。

「善明!譬人以七宝满是十方,上至二十八天,以用布施,百千劫不休不息。如彼四辈人,行成具光明定意四品法功德,出于彼布施福上巨亿万倍。所以者何?夫福者有尽、有苦、有往来、有烦劳、有食饮;行是成具光明定意,则无此五也,寂然洁净,一切尽灭,是曰最尊,故喻胜也。

「善明!当布露是戒,令一切闻受持行之,此明士所当勤劝率也。」

佛告善明:「我灭度后,若有人行是成具光明定意,及书持经卷、供养作礼者,当有十二大天神拥护之,令不抂撗,所在安隐,不为恶所中伤。今为汝说此诸神名字,其在厄难、水、火、盗贼、兵革,善诵行是经文,不以怨厄故而废置者,是十二天神,即当往护之,终不使横殃。佛无二言也,当广宣告一切人,令诵习之。

「有神名大护,  复次神名福救;
 复次神名祐众,  复次神名不厄。
 复次神名善将,  复次神名光明;
 复次神名道戒,  复次神名拔苦。
 复次神名大度,  复次神名度厄;
 复次神名安隐,  复次神名普济。」

佛告善明:「是十二神又有愿于佛,当防护是持法者,行是成具光明定意法诫处,当令有五清净:一者为经所在高座当令清净;二者烧香扫地令清净;三者衣服常清净;四者心、口、意常清净;五者读是经时,先施清净水,盥手、漱口常令清净;是为五也。」

于是,佛告阿难:「以成具光明定意法嘱汝,善书经文慎莫增减。勤教一切人,疾令受解。阿难!是经难遇。所以者何?其要先从六度无极起,乃入正定。是百三十五行,此中有教诫、有谦诫、有忍诫、有礼节诫、有众善法诫、有空法诫,乃至灭度处,无不具有也。佛身所有相好慧力,悉从此法出。为尊上、为断生死,所谓无比之法也。重嘱累汝,谛以授之,当以了了。佛之出世,难可常见,法诫之兴,亦难值遇也。汝莫怠远。」

阿难言:「受天尊教。」

佛说经竟,十方诸来明士及诸天神,礼佛欢喜,忽各还本所。忍国诸明士、除恶众、天龙鬼王及四辈人,闻经欣悦,各以头面着地,礼佛而去。

佛说成具光明定意经


上篇:佛说放钵经

下篇:佛说法律三昧经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佛经咒语文章列表
大藏经·经集部目录

【注音版】佛说弥勒下生经

佛说弥勒下生经...

在家菩萨戒本

在家菩萨戒本(六重二十八轻读诵仪轨) 香赞 炉香乍热...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

香赞: 炉香乍(zh) 爇(ru) 法界蒙熏 诸佛海会悉遥闻...

【注音版】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

(嘉兴藏流通本)...

佛说大方等顶王经

佛说大方等顶王经(一名维摩诘子问) 西晋月氏三藏竺法...

佛说道神通足无极变化经

佛说道神足无极变化经卷第一 西晋安息三藏安法钦译 闻...

禅行法想经

禅行法想经 后汉安息国三藏安世高译 闻如是: 一时,...

甚希有经

甚希有经 大唐三藏法师玄奘奉 诏译 如是我闻: 一时...

十二缘生祥瑞经

十二缘生祥瑞经卷上 西天译经三藏朝散大夫试鸿胪少卿...

【注音版】佛说十号经

佛说十号经...

修习止观坐禅法要

天台止观有四本:一曰《圆顿止观》,大师于荆州玉泉寺...

文殊师利问菩萨署经

文殊师利问菩萨署经 后汉月氏三藏支娄迦谶译 舍利弗前...

百喻经

百喻经卷第一 尊者僧伽斯那撰 萧齐天竺三藏求那毗地译...

佛说贤者五福德经

佛说贤者五福德经 西晋河内沙门白法祖译 闻如是: 一...

潭州沩山灵祐禅师语录

潭州沩山灵祐禅师语录 径山沙门语风圆信无地地主人郭...

佛说善生子经

佛说善生子经 西晋沙门支法度译 闻如是: 一时,众祐...

思益梵天所问经

思益梵天所问经卷第一 姚秦龟兹国三藏鸠摩罗什译 序品...

法藏菩萨成佛以来已经十劫

【经文】 阿难白佛,法藏菩萨,为已成佛而取灭度,为未...

六因、四缘、五果

1.六因 六因是:能作因、俱有因、同类因、相应因、遍...

一个人的福报,靠攀缘拉关系来改变是很难的

蟾宫折桂,金榜题名,是很多未谙出世解脱法之人所追求...

宏海法师: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

(一) 各位同修,各位道友,今天因缘殊胜,又在我们《...

就这么一个功德,百千万劫不堕三途

在《佛说华聚陀罗尼经》上,佛又说了这么一段话。佛言...

临命终的三个忆念

善根人直接从不迷下手,观想这个东西是我过去欠你的,...

圣严法师《佛教对宇宙生命的来源及看法》

佛教既然不相信另有一个宇宙的创造神,但是宇宙的存在...

为什么我们发不起随喜赞叹的心

今天我们要从这个赞叹讲起。诸位知道,大家都是同修,...

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很容易吗

问: 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是很容易的一件事情。众生却对...

改变命运的3个要点

如果说命运是一定的,不能改变,《易经》教人趋吉避凶...

不善之家,正殃在身余殃在孙

用世间狭劣的眼光去看,就把善这一个字看得太轻缓,认...

慧律法师《灵感观世音》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南无本师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