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佛说决定义经

西天译经三藏朝奉大夫试光禄卿明教大师臣法贤奉 诏译
繁体字  大/小字体  选护眼色

佛说决定义经

西天译经三藏朝奉大夫试光禄卿明教大师臣法贤奉 诏译

如是我闻:

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与大苾刍众,千二百五十人俱。

尔时世尊告诸苾刍:「我今为汝,宣说甚深决定正义(初善中善后善,其义深远、纯一无杂,具足、清白、梵行之相),汝等谛听,善思念之!」

时诸苾刍白佛言:「善哉世尊!何等名为决定正义?我等乐闻,惟愿世尊为我解说。」

尔时佛告诸苾刍言:「决定义者,所谓:五蕴、五取蕴、十八界、十二处、十二缘生、四圣谛、二十二根、如来十力、四无所畏、四禅定、四无色定、四无量行、四无碍智、四三摩地想、四念处、四正断、四神足、五根、五力、七觉支、八正道。如是等法,是名决定正义。

「五蕴者,谓:色蕴、受蕴、想蕴、行蕴、识蕴。此等名为五蕴。

「五取蕴者,谓:色取蕴、受取蕴、想取蕴、行取蕴、识取蕴。此等名为五取蕴。

「十八界者,谓:眼界、色界、眼识界;耳界、声界、耳识界;鼻界、香界、鼻识界;舌界、味界、舌识界;身界、触界、身识界;意界、法界、意识界。此等名为十八界。

「十二处者,谓:内眼处、外色处;内耳处、外声处;内鼻处、外香处;内舌处、外味处;内身处、外触处;内意处、外法处。此等名为十二处。

「十二缘生者,谓:无明缘行;行缘识;识缘名色;名色缘六处;六处缘触;触缘受;受缘爱;爱缘取;取缘有;有缘生;生缘老、死、忧悲、苦恼,如是即一大苦蕴集。由此缘故,即有蕴法,若无缘故,蕴法即灭。所谓:无明灭即行灭;行灭即识灭;识灭即名色灭;名色灭即六处灭;六处灭即触灭;触灭即受灭;受灭即爱灭;爱灭即取灭;取灭即有灭;有灭即生灭;生灭即老、死、忧悲、苦恼灭,如是则一大苦蕴灭。

「此等诸法,无明为缘乃有生灭。为缘者何?所谓先际不了、后际不了、中际不了;内法不了、外法不了、内外法俱不了;善业不了、不善业不了、善不善业俱不了;因不了、果不了、因果俱不了;已生缘法不了、未生缘法不了、现生缘法不了;于佛不了、于法不了、于僧不了;苦法不了、集法不了、灭法不了、道法不了;善法不了、不善法不了;罪法不了、福法不了;可行法不了、不可行法不了;高下法不了;有为无为法不了。如是不了,不能于黑白法等起无相智。

「由此无明不能觉了,而为过失,乃至障如实智,不能证得寂静涅盘。谓此无明,体性迷闇纯一痴法,犹如盲者唯行闇道,集诸尘垢损减智慧,于诸障法不能出离。而此无明与明为障,无明为苦痛、无明为毒器、无明为绳缚、无明为毒根、无明为毒树、无明为根本烦恼、无明为随烦恼本、无明是颠倒处、无明为黑闇室、无明是痴闇。如是等义,名为无明。

「由此为缘,行法得起。行法者,行有三种。谓:身行、语行、意行。身行者,谓:出入息依止于身、系属于身,由依身故,而出入息,得名身行。语行者,谓:论难分别,即此分别论难言辞,故名语行。意行者,谓:贪、瞋、痴心所法等,依止于心、系属于心。由依心故,得名意行。

「复有三行。何等为三?谓:福行、罪行、不动行。是名三行。

「由行为缘,识法得起。识法者,识有六种,谓: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此名六识。

「由识为缘,名色得起。名色者,谓:色蕴、受蕴、想蕴、行蕴、识蕴。色者,谓:内五尘,皆四大所成。四大者,谓:地、水、火、风。地体坚重,水性流润,温煖为火,动转名风。如是四大所成五尘,名为色蕴。而此蕴法,四蕴名名,一蕴名色,如是五蕴,名为名色。

「名色为缘六处得起。六处者,谓内六处:眼处、耳处、鼻处、舌处、身处、意处。此名六处。

「六处为缘,触法得起。触有六种,谓:眼触、耳触、鼻触、舌触、身触、意触。此等名触。

「由触为缘,受法得起。受有三种,谓:苦受、乐受、舍受。如是眼触缘此三受,乃至意触亦复如是!此名为受。

「由受为缘,爱法得起。爱有六种。谓:眼观色、耳听声、鼻嗅香、舌了味、身觉触、意分别法。由贪六法,得名为爱。

「由爱为缘,取法得起。取有四种,谓:欲取、见取、戒禁取、我语取。由爱增故,得名为取。

「由取为缘,有法得起。有法有三:欲有、色有、无色有。

「欲有者,谓:十恶趣及人、天。

「十恶趣者,谓八地狱。一、等活。二、黑绳。三、众合。四、号叫。五、大号叫。六、炎热。七、极炎热。八、无间。九、傍生趣。十、饿鬼趣。如是十种,名为恶趣。

「人趣者,谓四大洲:南赡部洲、东胜身洲、西牛货洲、北俱卢洲。南赡部洲,其量纵广七千由旬,此洲之相,北阔南狭,犹如车形。东胜身洲,其量纵广八千由旬,彼洲之相,犹如半月。西牛货洲,其量纵广九千由旬,彼洲之相,犹如圆月。北俱卢洲,其量纵广十千由旬,彼洲之相,四方径直,犹如池沼。如是四洲,名为人趣。

「天趣者:欲界六天。谓:四王天、忉利天、夜摩天、兜率天、化乐天、他化自在天,如是名为欲界六天。此等诸趣,名为欲有。

「色有者,有十八天。谓:梵众天、梵辅天、大梵天、光天、无量光天、光音天、净天、无量净天、遍净天、无云天、福生天、广果天、无想天、无烦天、无热天、善现天、善见天、色究竟天。此等诸天、名为色有。

「无色有者,有四种天。谓:空无边处天、识无边处天、无所有处天、非想非非想处天。此等诸天,名无色有。如是三有,得名为有。

「由有为缘,生法得起。生者,谓诸有情舍此蕴已,随业果报,复于界趣,蕴相出现,故名为生。

「由生为缘,老、死得有。老者,谓诸有情蕴法果熟,心识迷乱,多所忘失,发白面皱,身力羸弱,举动策杖,喘息呻吟,渐渐力微,诸根衰朽,是名为老。复何名死?谓诸有情随能招业,寿量终尽,识舍执受,命根谢灭,诸蕴离散,是名为死。谓:老无定相,附死立支,二法合一,故名老死。如是名为十二缘法。

「复何名为四圣谛法?谓:苦谛、集谛、灭谛、道谛。苦谛者:生苦、老苦、病苦、死苦、爱别离苦、怨憎会苦、求不得苦、五盛阴苦。如是等苦,名为苦谛。集谛者,谓贪爱法。由此贪爱,而生耽着,以耽着故,发业润生,招集为因,是名集谛。灭谛者,谓贪爱法及余烦恼,悉皆断尽,证寂灭理,是名灭谛。道谛者,即八正道。谓:正见、正思惟、正语、正业、正命、正精进、正念、正定。此八正道,名为道谛。如是四谛,圣智可观,名四圣谛。

「又复何名二十二根?谓:眼根、耳根、鼻根、舌根、身根、男根、女根、命根、意根、乐受根、苦受根、喜受根、忧受根、舍受根、信根、进根、念根、定根、慧根、未知当知根、已知根、具知根。如是名为二十二根。

「复何名为十力?谓如来智,于诸有情处非处法,如实了知。是名如来第一处非处智力。

「如来复于过去、现在、未来世中,所有众生诸业行法,处处所生因缘果报,佛以智力,悉皆了知。是名如来第二业报智力。

「如来复于诸禅定法、解脱、三摩地、三摩钵底,尽诸漏法,佛以智力,如实了知。是名如来第三定力。

「如来复于诸众生类,根性胜劣种种差别,佛以智力,如实了知。是名如来第四根胜劣智力。

「如来复于诸众生类,所有信解种种不同,佛以智力,如实了知。是名如来第五信解智力。

「如来复于诸众生类,所有种种界趣差别,佛以智力,如实了知,是名如来第六界趣智力。

「如来复于诸众生类所有乐欲,佛以智力,如实了知。是名如来第七乐欲智力。

「如来复于过去无量无数世中,所有众生种种之事,谓:一生十生、百生千生、及百千生,乃至无数百千万生。如是无数成劫、坏劫,其中众生,死此生彼、死彼生此,乃至族姓、贵贱、名字、饮食苦乐、寿量长短,具如是相、如是因缘。如是过去无量世中种种之事,佛以智力,悉能了知。是名如来第八宿命智力。

「如来复以清净天眼,观见众生贵贱上下、好丑生灭,或生善道、或堕恶趣。而彼众生所作行业,谓:身不善业,作诸邪行;口不善业,毁谤贤圣;意不善业,起于邪见。由是因缘,命终之后,堕恶趣中。又复众生,身作善业,不行邪行;口作善业,不谤贤圣;意作善业,起于正见。由是因缘,命终之后,生人天界。如是等事,如来天眼,悉能观见。是名如来第九天眼智力。

「又复如来知彼众生诸漏已尽,证无漏解脱、智慧解脱,以自通力,证如是法,我生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办,不受后有。如是之法,佛以智力,悉能了知。是名如来第十漏尽智力。如是十力,如来、应供、正等正觉,由十力故,于大众中,作师子吼,转大法轮。

「复何名为四无所畏?谓如来、应供、正等正觉,于大众中,唱如是言:『我以自智,乘如实道,来成正觉,作师子吼,转妙法轮,无有沙门、婆罗门、天、人、魔、梵而能等者。』是名如来一切智无畏。

「如来已得安乐寂静无上胜处功德果法,诸漏已尽,种习俱亡,是名如来漏尽无畏。

「如来复为诸声闻众,开示苦道,说离烦恼尽苦边际。是名如来出苦道无畏。

「如来复为诸声闻,说所有障法,令彼出离。是名如来障道无畏。如是名为四无畏法。

「又复何名为四禅定?谓:离诸欲及诸染法,断除疑惑分别之想。是名第一离生喜乐定。

「复次离欲断除分别想已,当于外法悉皆泯绝,内复寂定,摄内外法,悉皆归一。是名第二定生喜乐定。

「复次舍于喜乐思念之想,于身喜乐而无所受。是名第三离喜妙乐定。

「复次舍苦乐法,无忧喜想,诸法清净。是名第四舍念清净定。如是名为四禅定法。

「复何名为四无色定?谓:修彼定,厌下色相,忻上无色,由无色故,唯有虚空,乃观虚空无有边际。作如是想,是故名为空无边处定。

「复次离彼所缘空无边处已,复想能缘识亦无边,是故名为识无边处定。

「复次离彼能缘识已,当复想于能缘所缘俱无所有,是故名为无所有处定。

「复次离彼无所有已,当复想于无彼麁想,不无细想,是故名为非想非非想定。如是名为四无色定。

「复何名为四无量行?谓:慈无量、悲无量、喜无量、舍无量。若有苾刍具大慈心,于诸有情,无怨无亲,等能与乐。如是常行慈无量心,是故名为慈无量行。

「若有苾刍具大悲心,于诸有情,无怨无亲,等能拔苦,如是常行悲无量心,是故名为悲无量行。

「若有苾刍具大喜心,于诸有情,无怨无亲,等施欢喜,如是常行喜无量心,是故名为喜无量行。

「若有苾刍,于诸有情,无怨无亲,平等安住如是常行,是故名为舍无量行。如是名为四无量行。

「复何名为四无碍智?谓:辞无碍智、辩才无碍智、法无碍智、义无碍智。辞无碍者,缘声为境,于诸音声,言辞无碍。故名辞无碍智。辩才无碍者,谓:四辩七辩,凡有论难,迅捷无滞,是故名为辩才无碍智。法无碍者:缘名句文,随何教法,无所不通。是故名为法无碍智。义无碍者,缘义为境,随所诠义,无所不晓。是故名为义无碍智。如是名为四无碍智。

「复何名为四三摩地想?若有苾刍作如是观:我今此身,从顶至足,所有发、毛、爪、齿、皮肉、筋骨,如是种种不净之物,所共合成。譬如仓廪广积粮斛,人入其中,善能分别,是米是麦。如是积聚,名为仓廪。苾刍观想于自身中,亦复如是!作此观者,即得断除贪欲之法,是名第一三摩地想。

「又复苾刍观想身已,于三摩地,得轻安味。复作是观:此三摩地所得乐味,亦无有想,譬如莲华从水而生,彼无有想,我从水生而有清凉。苾刍观想,亦复如是!能观想者,即得见法轻安乐味,是名第二三摩地想。

「又复苾刍!于三摩地,作于明想:观察如日无余闇冥。如是观察,相续不断,昼夜明闇,皆无有异,作是明想,清净无杂。譬如秋时云翳阴闇日光不现,若明眼人,观想日光,清净无杂。苾刍观想,亦复如是!能观想者,是人即得明智现前,是名第三三摩地想。

「又复苾刍在三摩地,作是观想:断除苦乐乃至忧喜,唯有舍念二种清净。譬如有人能驭车乘,平坦地中行无所碍。苾刍观想,亦复如是!能观想者,即得智慧胜利现前,是名第四三摩地想。此等名为四三摩地想。

「复何名为四念处法?谓:身、受、心、法。若有苾刍!观身不净,秽恶充满无有真实,如是观察,名身念处。

「又复观于内外二法,所有诸受,悉皆是苦,作是观者,名受念处。

「又复观于心心所法,皆悉无常,作是观者,名心念处。

「又复观于内外二法,于是法中,不生我想,作是观者,名法念处。如是名为四念处法。

「复何名为四正断法?谓:已生恶法,当起精进勤行除断,皆悉令灭,是名第一正断之法。

「又复未生恶法,当起精进防护除断,皆令不生,是名第二正断之法。

「又复未生善法,当起精进令诸善法皆得生长,是名第三正断之法。

「又复已生善法,当起精进而令增长坚固圆满,是名第四正断之法。如是名为四正断法。

「复何名为四神足法?谓:欲、勤、心、观。若有苾刍!于诸染法,离其妄念,于诸善法,而起悕求,进善无厌,名欲神足。

「复于善法,勤修诸行,正行不退,名勤神足。

「复于诸法,离邪思惟,心正分别,名心神足。

「复以正智,观察内身,内身无我,复观外境,外境无法,我法体无,趣证二空。名观神足。如是名为四神足法。

「复何名为五根?谓:信根、进根、念根、定根、慧根。如是名五根。

「复何名为五力?谓:信力、进力、念力、定力、慧力。如是名五力。

「复何名为七觉支法?谓:择法觉支、精进觉支、喜觉支、轻安觉支、舍觉支、念觉支、定觉支。是名七觉支法。

「复何名为八正道法?谓:正见、正思惟、正语、正业、正命、正精进、正念、正定。谓:正见者,信有施法、信有父母、有诸善行及不善行。如是善不善业,当有果报。有今后世,于其世中,有诸众生、有阿罗汉,如理修行,以自通力,见如是法,我生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办,不受后有。如是等事,名为正见。

「何名正思惟?谓:离邪思(邪思法者,起不正见,发贪瞋痴)。远离如是,名正思惟。

「何名正语?谓:离妄言、绮语、两舌、恶口等语,是名正语。

「何名正业?谓:离杀生、偷盗、邪染等法,是名正业。

「何名正命?谓:具正见、正法出家,被于法服,离诸邪行,信于正法,乃至受用饮食坐卧,皆依正法,是名正命。

「何名正精进?谓:离邪勤。于真实法,而起正勤,是名正精进。

「何名正念?谓:离邪念。常念正法,记忆在心,无所忘失,是名正念。

「何名正定?谓:心心所不起散乱,离诸攀缘,于奢摩他、毗钵舍那,决定正观,是名正定。如是名为八正道法。」

尔时世尊说是法已,复告苾刍众言:「汝等当知,我所宣说,决定正法,初中后善、其义深远、纯一无杂、清净圆满。」

是时苾刍众闻佛所说,皆大欢喜,信受奉行。

佛说决定义经


上篇:佛说法集经

下篇:佛说法乘义决定经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佛经咒语文章列表
大藏经·经集部目录

早课(朝时课诵)

●大佛顶首楞严神咒 南无楞严会上佛菩萨(三称) 妙湛...

佛说无量寿经

佛说无量寿经卷上 我闻如是,一时佛住王舍城耆阇崛山...

六祖大师法宝坛经

六祖大师法宝坛经序 古筠比丘德异撰 妙道虚玄不可思议...

无量义经

无量义经序 萧齐荆州隐士刘虬作 无量义经者,取其无相...

大乘离文字普光明藏经

大乘离文字普光明藏经 大唐天竺三藏地婆诃罗译 如是我...

达摩多罗禅经

达摩多罗禅经卷上 东晋天竺三藏佛陀跋陀罗译 夫三业之...

佛说施灯功德经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尔时世尊告舍...

佛说佛名经

佛说佛名经卷第一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婆提城祇树给...

四念处

四念处卷第一 隋天台山修禅寺智者大师说 门人章安灌顶...

佛说文殊师利行经

佛说文殊尸利行经 隋天竺三藏豆那掘多译 我豆那掘多,...

大乘金刚般若宝忏

金刚宝忏 旃陀罗引 昔有旃陀罗,日杀千羊,贩肉自活。...

施食获五福报经

施食获五福报经(亦名佛说施色力经) 失译人名今附东晋...

诸佛要集经

诸佛要集经卷上 西晋月氏三藏竺法护译 闻如是: 一时...

起世经

起世经卷第一 隋天竺三藏阇那崛多等译 阎浮洲品第一...

佛为海龙王说法印经

佛为海龙王说法印经 大唐三藏法师义净奉 诏译 如是我...

【注音版】楞严经观世音菩萨耳根圆通章

观世音菩萨耳根圆通章...

信力入印法门经

信力入印法门经卷第一 元魏天竺三藏昙摩流支译 归命一...

对治自己的缺点毛病

我们大家都熟悉奔贡甲的修行,他是强盗出身,但他醒悟...

八正道

「苦」是人生实相,离「苦」得「乐」,人之所欲。学佛...

有两种人念佛最老实

念佛是我们的生命,那什么是养分呢?就是法义的学习。...

看护比丘,就等于看护佛陀

普提珈塔提舍比丘得到佛陀给他的观想题目后,努力禅修...

四十八大愿——(第16愿)国中无不善名

设我得佛,国中天人,乃至闻有不善名者,不取正觉。 我...

至诚改过,行善改命

古德云:人非圣贤,孰能无过?知过能改,善莫大焉。这...

净土法门是不是恶人当机

问: 请教法师,我听人说净土法门恶人当机,佛又偏怜...

一辈子急急忙忙苦追什么

知足,就是知道满足,不去贪得无厌。这好像很好理解,...

把欲望变成我的奴隶

凡是人都有欲望,欲望的奔驰,会使人心非常危险。能毁...

憨山大师开示学道十要

第一要看破世间一切境界,不随妄缘所转。 第二要为生死...

石头变成佛

有一个沙弥耐不得禅院的寂寞,老觉着修行得太慢,感觉...

一切忏法,念佛最胜

我们造作的无量无边的恶业要忏除,靠其他的忏法,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