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佛说见正经

东晋 竺昙无兰译
繁体字  大/小字体  选护眼色

佛说见正经(亦名生死变识经)

东晋天竺三藏竺昙无兰译

闻如是:

一时,佛在罗阅,祇园精舍。正以食时,将诸比丘五百人,菩萨及优婆塞千人,皆持供养具出罗阅只城外。有大树,名曰甘香,根深干大,枝叶茂盛,华实红赤,其味甜美,树下广平,集石为座。佛意欲止此,诸优婆塞即敷布坐席,佛便止坐;弟子菩萨,亦皆就坐。

时有一比丘,名曰见正,新入法服,其心有疑,独念言:「佛说有后世生,至于人死,皆无还相报告者,何以知乎?当以此问佛。」未即发言,佛已豫知。

佛因先言:「诸弟子!此树本以一核种,四大胞毓,自致巨盛,覆尔所人。本为核时,根干叶实未有未见,至得四大因缘相连,便生芽叶茎节华实,转增于本,自致成树,施布广远。初名为核,核复生芽,芽复生茎,茎复生叶,叶复生华,华复生实,展转变易,非故不离故,而名非常名,遂成大树;树复生果,果复成树,岁月增益,如是无数。」

佛告诸弟子:「欲踧集华实茎节根干,更使还作核可得乎?」

诸弟子皆言:「不可得也。彼已变转,不可还复,日就朽败,核转复生,如是无极,转生转易,终皆归朽,不可复还使成本核也。」

佛告诸弟子:「生死亦如此。识神为起法,起法为痴,痴为就贪爱,痴如彼树核,核小而长成大树。一痴而致多所因缘,多所因缘本由痴出,痴生行,行生识,识生字色,字色生六入,六入生更乐,更乐生痛,痛生爱,爱生受,受生有,有致生,生致老死。合十二因缘,成为身已,有身当就老死,识神转易,随行而往。更有父母,更受形体,更六情,更所习,更苦乐,更风俗,都非故,便不得复还。不复识故,向所新见,谓为有、谓可常,着所猗呼为谛,谓无前世后世。识神转徙,随行而有也。识神已徙,更有父母,更受新身,更六情,更所习,更苦乐,更风俗,便不复识故,亦不得复还故身故习故所,见如树不复还作核也。」

于是,比丘见正承佛言,起坐长跪,白佛言:「我意未除、未解正要,今欲发愚痴之问,愿佛哀我等,为解了之。我从生已来,见人死者不少,或父子、兄弟、夫妻、内外,或朋友相怜爱,或有怨雠相憎,死后识神,了无还面相答善恶者。何以乎?识神为何所隔碍,而不得还面报人也?愿为分别说之,令我等结除疾得见谛。」

佛言比丘:「彼识无形,至于转徙,随行而有。若身作福,福识转生,亦不得还面报人也。何以故?譬如冶家洋石作铁,已成铁便铸以为器,已成器可复还使作石乎?」

见正言:「实不可。石已成铁,终不得复还作石。」

佛言:「识之转徙,住在中阴,如石已洋成铁;从中阴转受他体;如铁已铸成器。形消体易,不得复还故识。何以故?行之善恶,识往受之,转化变改,如石成铁。修行五善,禀受人身,则更有父母。已有父母,便有六系闭:一者、住在中阴,不得复还;二者、随所受身胞内;三者、初生迫痛,忘故识想;四者、堕地故所识念灭,更起新见想;五者、已生便着食,贪念故识念断;六者、从生日长大,习所新见,识灭无复宿识。

「诸弟子!譬如贾客周游四方国,具见苦乐,便意思念东方一郡国所有。已起是念,便三方念灭。生死亦如是,从是世作行,往后世受已,受即生新想念,故识想便灭。如贾客惟念一方,三方想灭也。用是六事,系蔽隔碍,不复还故识,如核之成树,石之成铁,变本易名,不复还面相答报也。」

佛言:「复譬如陶家埏土为器,以火烧之,则转成瓦,宁可使瓦还作土乎?」

诸弟子皆言:「实不可。土已烧炼,变形成瓦,不可复使还作土也。」

佛言:「诸弟子!识神转徙,随行受身,如土成瓦。人无道行,不复识故,不得复还相报答也。比丘!复譬如树大数十围,巧匠便规斲刻镂奇巧百种。若人欲复集聚斲柿及所刻巧,还使成树,可得乎?」

诸弟子言:「实不可。树已断破,段段刻尽,枝叶槀朽,不复可集使成树也。」

佛言诸弟子:「识神于是世作行善恶,临死识徙,随行受体,所见所习,非复故身,不可得还,不复识故面相答报也。如树已断,不可复集使生。」

佛言:「复譬如工师,烧砂作红色,更转白形,化如水。诸弟子欲令红还复作砂,可得成乎?」

诸弟子言:「实不可也。烧砂一变,不可还复。」

佛言:「生死亦如是,人未有道意,无有净眼,身死识去,随行变化。转受他体,所历异世,更受胞胎,见习皆异,不复识故,如砂成红不可复还也。」

佛言:「诸弟子!复譬如水,处于圆瓶则体随圆,徙着方器则体复方,大小曲直随所堕处。诸弟子!生死亦如此,识神本无,无有常形,随行善恶,辄往受身。白黑长短,苦乐善恶,变受随行,如水从器。或从人中所作非法,死堕畜生,合受恶体,不复识故面相答报也。诸弟子!譬如蝮蜟生在土中,无声无翼,得时节气,转化成蝉,飞行着树,鸣声不休。」

佛问诸弟子:「宁可还蝉使入土成蝮蜟乎?」

诸弟子言:「实不可也。蝮蜟已变,去阴在阳,身形化异日当死亡,或为众鸟所啖,不得还作蝮蜟也。」

佛言:「诸弟子!生死亦如此,命讫身死,识神转徙,更受新身,五阴覆障,见习各异,于彼亦当老死,不得复还,不复识故面相答报也。如蝉在树,不可复还作蝮蜟也。」

佛告诸弟子:「复譬如段生肉,过时不食,则臭茹生虫,欲使还成鲜肉可得乎?」

诸弟子言:「实不可。肉已臭败,不能得使复成鲜洁。」

佛言:「生死亦如此。人在世间,心念恶、口言恶、身行恶,死则识神转徙,堕地狱身、或畜生身、或鱼虫身,所在异见,不与前同,罪网所蔽,不复识故,不得复还面相答报也,如彼臭肉不可使更成鲜洁。」

佛告诸弟子:「复譬如月晦夜阴,以五色物着冥中,令千人、万人,令夜视色物,宁有一人,而别其青、黄、赤、白者乎?」

诸弟子皆言:「正使巨亿万人,复无央数人,令夜观视,终无见者,何能别其五色?」

佛言:「若有人,把炬照之,令人观视,可得见不?」

诸弟子言:「人依炬明视之,皆可别五色。」

佛言:「若愚人背炬火,进入幽冥,乃进极远,而望欲见五色,可得见乎?」

诸弟子言:「愚人背明向冥,愈进暗,终无见色时也。」

佛告诸弟子:「人在生死,亦如此。一切人民,蚑行蜎飞蠕动之类,已受身形,痴冥暗蔽,无有道行,不学身事意事,未得慧眼,而欲知生死所趣、识神往来、面相答报,如月晦夜阴欲视五色,终不得见也。若修行经戒三十七品,守摄其意,就清净行,如随持炬火人见别五色。人随佛法教,则能了别死生,具见五道识神往来所堕善恶处,如炬火之照色,皆悉了见。人初不学身事意事,背于经戒,随俗三流,快意自从,断割真法,不信不乐、不肯奉行,如背炬入冥,疑结日甚,终无见知有解了时也。」

佛告诸弟子:「莫顺汝愚痴闭结之意,而不信清净正真之道,自堕地狱,为身受痛。我故引譬以解了。汝等常当勤力奉行经戒,以着心中。」

佛告诸弟子:「人生是世禀受身形,肉眼所见现在之事,父母亲属,察察了了,然不能复见知前世所从来处。于是当老死,往生后世更受身形,则亦不能复识知今世之事也。所以者何?一生一死,识神转易,十二因缘,痴为其主,懵懵冥暗,转不识故。

「诸弟子!譬如煮练白丝,染作异色青黄赤黑,变本易故,不可复转还也。生死转易,如丝受色,识无常体随行染着,未有净眼,不识其故心意为法所念即成。人在一世,心念万端,善恶报受,受新故灭,生死之法,痴暗之常然也。其欲知见生死往来,当广学行身意之事,深入清净,思惟本末,尔乃开寤,如卧寤也。」

佛告诸弟子:「识神为痴冥法,生作善恶行,死转往受,随善恶行而有形兆,如火得薪而见薪索则灭。意识不作善恶行,则亦灭无所见。未得道者,沉沦生死,转不识故。譬如秽镜,垢浊蔽污,举以向面,了无所见。意识浊蔽,生死转徙,惨惧蔽盈,牵着殃福,不复识故,如[门@视]秽镜。

「复譬如深浊之水,虽有鱼虫,了不得见。生死错乱,忧思蔽塞,转生忘故,亦如浊水。譬如冥夜闭眼而行,都无所见。生死暗昧,流随殃福,或喜或恼,缀制所受,不复识故,如夜闭眼。」

佛告诸弟子:「今我为佛,慧眼清净,一切生死,往来三界,佛悉知见。譬如水精、琉璃、宝珠,彩丝贯之,青黄皆见;佛视生死,如观贯珠。譬如净水,清澄见底,其中鱼虫,皆悉裸见;佛视生死,如清水鱼。

「譬如大桥,一切行人,往来无绝;佛视生死,往来五道,如观桥人。譬如高山远望具见;佛意高远,具知生死,无不分别。」

佛告诸弟子:「汝等当随我教,可具知生死千亿劫事,当行三十七品要行:四意止、四意断、四神足、五根、五力、七觉意、八正道。以除意垢,消灭三毒,疑结解散,便见清净,得佛慧意,便知去来之事,如视明镜,一切悉见。」

佛告诸弟子:「世人所作善恶,死之后世,亦皆相答报。但人未得三净眼,是以不见不知,不复识其本,着在六系蔽,为肉眼行故,而不见相答报之本,谓之无有也。其未得道者,皆作浊秽之行,况没愚痴,生死转化,更受身形,肉眼眩惑,离故系新,四痛扰乱,终不得知识随行相答报也。

「今现世人,或受福、或受殃,或相怜、或相憎,此则宿行答报之验。为无有三净眼故,不见不知,便结在疑,一切人已来生是世,本与痴俱,无有道意清净之行,而欲望知前世之事,识反报之效,譬如无手欲书、无目欲视,终不能也。故佛出世,敷现经道,以解人意。其欲知见,识神往来生死所受者,当随佛教行三十七品,智度无极,捡意敕意,调意正意,入禅三昧之妙,乃可具知,识神所堕,去来之事耳。

「汝诸弟子!当勤学知身事意事,具了诸对,至则灭除之,不为乱误,坚固于正法,如此莫休。汝所疑问,即可解了。」

佛告诸弟子:「识神有名无形,随善恶行,依四大为体,初生身小,诸根未具,识见复小,所知未备。及其长大,六情具足,識亦随体,爱欲诸习,日生盛具。至于衰老,四大羸臞,識亦不明,六情减少。现居一世,变易无常,不如其故;生所习见,老如忘之;况更异世,阴胎系蔽。未得道意,痴行惑秽,欲见意识往来,面相反报,不可得也。

「人无道行,而望见知宿命之事,譬如暗夜贯针、水中求火,终无见得。汝诸弟子!当勤行经戒,深思生死,本从何来?终归何所?何因往来?所缘何等?谛如思惟空无之法,得净结除,所疑自解。」

佛说经竟,见正等五百人,及诸优婆塞,悉得须陀洹;诸菩萨皆得不倾回三昧。各起绕佛三匝,头面着地,作礼毕竟,悉从佛俱还精舍。

佛说见正经(亦名生死变识经)


上篇:佛治身经

下篇:佛说贫穷老公经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佛经咒语文章列表
大藏经·经集部目录

佛说八关斋经

闻如是:一时,婆伽婆在舍卫城祇树给孤独园。尔时,世...

【注音版】佛说四十二章经

(龙藏本)...

【注音版】文殊师利菩萨除淫欲神咒

文殊师利菩萨除淫欲神咒...

普贤行愿品

大方广佛华严经卷第四十 入不思议解脱境界普贤行愿品...

佛说八部佛名经

佛说八部佛名经 元魏天竺婆罗门瞿昙般若流支译 闻如是...

佛说因缘僧护经

佛说因缘僧护经 失译人名今附东晋录 如是我闻: 一时...

佛说龙施菩萨本起经

佛说龙施菩萨本起经 西晋月氏三藏竺法护译 闻如是:...

佛说出家缘经

佛说出家缘经 后汉安息国三藏安世高译 如是我闻: 一...

一切智光明仙人慈心因缘不食肉经

一切智光明仙人慈心因缘不食肉经 失译人名今附秦录 如...

佛说新岁经

佛说新岁经 东晋天竺三藏昙无兰译 闻如是: 一时,佛...

大乘入楞伽经

新译大乘入楞伽经序 御 製 盖闻:摩罗山顶,既最崇而...

【注音版】大方广普贤所说经

大方广普贤所说经...

解迷显智成悲十明论

释华严十明论叙 宋宝觉圆明禅师惠洪觉范撰 显谟阁待制...

念佛百问

序 一念念佛。全念是佛。是则名为自性弥陀。观想西方...

缘起经

缘起经 三藏法师玄奘奉 诏译 如是我闻: 一时,薄伽...

佛说处处经

佛说处处经 后汉安息国三藏安世高译 佛言:「道人行道...

卢至长者因缘经

卢至长者因缘经 失译人今附东晋录 「若着悭贪,人天所...

持午会影响身体健康吗

问: 师父好!请问师父,持午会影响身体健康吗?我听...

【推荐】念佛不能一心,当作何方便

有问:念佛不能一心,当作何方便? 菩萨曰:汝但息想定...

臭女净心

舍卫国有一位清道妇,每天清晨就在城内各通衢要道扫地...

学佛之简明标准

然于佛法,各人当有理解与行为之简明标准,庶可无所歧...

「往生全仗信愿真切」与「于自善根不能生信」是否冲突

问: 阿弥陀佛,顶礼法师!印祖在《复倪慧表居士书》说...

何谓五眼

在佛教的名词里,五眼是指肉眼、天眼、慧眼、法眼和佛...

打坐不是参禅

慧能禅师见弟子整天打坐,便问道:你为什么终日打坐呢...

【推荐】念诵太过熟溜或不利于修行

不如法的念诵,就好像从前的留声机(一种通过唱针在旋...

成就三法得道果

过去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弘化之时,有一天,对比丘...

隐士须归极乐国

处士逃名远市阛,此身清隐翠微间。 平分岭上半边月,高...

何为见地?修净土宗没有见地能否往生

问: 何为见地?修净土宗没有见地能否往生?在修行整个...

世间的一切成就都是无常的

我一生看过许许多多纷纷扰扰的事情。这么多年轻人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