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菩萨璎珞本业经

姚秦凉州沙门竺佛念译
繁体字  大/小字体  选护眼色

菩萨璎珞本业经卷上

姚秦凉州沙门竺佛念译

集众品第一

如是我闻:

一时佛重游于洴沙王国道场树下成正觉处,复坐如故。昔始得佛,光影甚明,今复放四十二光,光光皆有百万阿僧祇功德光为璎珞,严好佛身弥满法界,湛若虚空凝神照寂,乐常住性穷化体神。大用无方法王法主,于一切众生而作父母,自然百千宝莲华师子之座,古昔诸佛所坐皆尔,道德威仪相好如一,身意清净福行普具。光明所彻金刚宝藏,出化无极照人刹土,去来现在无复障碍,化及一切度法与人三世悉等,圆明独达一切佛等。

尔时大会菩萨尽一生补处,神通妙达周遍十方,法身无极导利众生,开佛法藏示现佛性妙果,寂灭无为要教都入人根。以宿命智训化,以渐心入无际,解内外要始终无极,等诸佛土无所分别。以大悲口赞扬佛名不可胜极,六道之事靡不贯达,所化之处至皆叹言:「佛念吾等建立大志,乃悉现我诸佛世界所有好恶殊胜之土。佛所游居阐隆导化,光明神足,教诲我等开示我意。佛本业璎珞十住、十行、十向、十地、无垢地、妙觉地,为我说要,断我瑕疵及诸疑妄,悉为我现佛土、佛身、佛神、佛力、佛定。无量变化、四等无畏、无罪三业、三六不共,一切功德无上道法众事敷教,流入十方一切国土。」东去无极有香林刹,佛名入精进,菩萨字敬首。南去无极有乐林刹,佛名不舍乐,菩萨字觉首。西去无极有花林刹,佛名习精进,菩萨字宝首。北去无极有道林刹,佛名行精进,菩萨字慧首。东北无极有青莲刹,佛名悲精进,菩萨字德首。东南无极有金林刹,佛名尽精进,菩萨字目首。西南无极有宝林刹,佛名上精进,菩萨字名首。西北无极有金刚刹,佛名一乘度,菩萨字法首。下方无极有水精刹,佛名大精进,菩萨字智首。上方无极有欲林刹,佛名至精进,菩萨字贤首。如是一切法光流入靡不周遍。

尔时牟尼佛叹十方诸菩萨等,皆彼国第一,各与无数上人俱来入此大会。顶礼佛足,坐千宝莲华座。时彼土众中第一菩萨,名曰敬首,以佛圣力叹言:「快集此会,观其所止佛国清净,至于法服、如来德式、修行妙善,四十二贤圣之因,演说经法得佛变通,随刹清浊度人无极,分流道化靡不周匝。于是他方佛国亦说璎珞本业无二无别,所开道法与今释迦所说无异。」是时敬首菩萨入十方刹诸佛神力大师子吼,发问一切佛一切菩萨无量大宝藏海金刚璎珞法门。

尔时释迦牟尼佛初至树下,观视十方法界众生根缘现故,放大光明悉照佛界,上至四空一时来下入法会中。十八天、六天、四天皆悉集会。无量国土,其一国者,一须弥山、日月围绕照四天下,东弗于逮、南阎浮提、西句耶尼、北郁单越。大海铁垣,围绕国界,上有二十八天,如此者为一小国。周匝十方,合有百亿国土。是时佛光悉现其中。及四天王、忉利天、焰天、兜术天、不憍乐天、化应声天、梵天、梵众天、梵辅天、大梵天、水行天、水微天、水无量天、水音天、约净天、无相天、遍净天、净光明天、守妙天、微妙天、极妙天、福果天、果胜天、大静天、空住天、识住天、无所有住天、非想非无想住天,如是诸天皆有大池水,莲华中生,故名水天。四非色众生皆以化生。下至五轮际。是为一佛刹,名为大忍法界。

释迦文佛分身百亿悉遍其中,为彼国说贤圣本业璎珞之行。时诸大众天人,视彼小国佛及菩萨若近相见,皆来集此金刚寂灭道场树会。

菩萨璎珞本业经贤圣名字品第二

尔时他方敬首菩萨,以佛神力故,复以大众皆是龙王、师子王、二十八天王,众皆大根大行,受佛神通力故发小问,问佛:「大师!本何修行成佛圣道,身口意净金刚不坏,一切众生不得其过,内性明照常住不灭。过一切菩萨之上,出生端正色相无比,圆极自然无为清净,二种常身度人无量。现六道中常为释梵所敬,除闇昧如烛火、明天地如日月、度天人如船师,竪过三界为妙觉尊。欲成斯道当如何行?一切贤圣名字何等?」

尔时释迦牟尼佛,以金刚口告敬首菩萨言:「佛子!谛听谛听,善思念之,如法修行。我先天上人中广开一切菩萨无量行愿,是法亦是十方三世诸佛快说,决定了义璎珞佛所行道。今当为此大众,十四那由他一切人根,开璎珞本业。汝心可念,志愿高远,极大悲化,慈及十方一切众生。」

佛言:「佛子!欲成斯道当先正三业、习三宝教、信向因果。然即所问,悉可得入一切佛教,为菩萨者得佛不久。必谛受学四十二贤圣名门决定了义,十方三世一切诸佛皆共同说一而无二。

「佛子!所谓留伽度(秦言发心住)、留谛迦度(秦言治地住)、留罗伽(秦言修行住)、留摩阿(秦言生贵住)、安婆沙(秦言方便具足住)、毗跋致(秦言正心住)、阿毗跋致(秦言不退住)、必叉伽(秦言童真住)、必阿罗(秦言法王子住)、流止迦(秦言灌顶住)、度伽阿(秦言欢喜行)、度安尔(秦言饶益行)、度只罗(秦言无瞋恨行)、度和差(秦言无尽行)、度利他(秦言离痴乱行)、度生婆谛(秦言善现行)、度沙必(秦言无着行)、度阿诃(秦言尊重行)、度佛何(秦言善法行)、度叉一婆(秦言真实行)、罗谛流沙(秦言救护一切众生回向)、罗昙沙(秦言不坏回向)、必白伽(秦言等一切佛回向)、法必他(秦言至一切处回向)、佛度陀(秦言无尽功德藏回向)、罗叉必(秦言随顺平等善根回向)、师罗叉伽(秦言随顺等观一切众生回向)、波诃谛(秦言如相回向)、波罗提弗陀(秦言无缚解脱回向)、达摩边伽(秦言法界无量回向)、鸠摩罗伽(秦言逆流欢喜地)、须阿伽一波(秦言道琉璃离垢地)、须那迦(秦言流照明地)、须陀洹(秦言观明炎地)、斯陀含(秦言度障难胜地)、阿那含(秦言薄流现前地)、阿罗汉(秦言过三有远行地)、阿尼罗汉(秦言变化生不动地)、阿那诃(秦言慧光妙善地)、阿诃罗弗(秦言明行足法云地)、摩诃一和沙(秦言无相无垢地)、娑伽婆伽婆佛陀(秦言妙觉者无上地)。

「佛子!是故名门摄一切功德行,佛及菩萨无不入此名门,一切神通、一切因果、一切境界亦入此名门。佛子!是名门十方诸佛所说道同,不增不减,决定师子吼说。当以誓自誓,受持读诵解释义味,愿一切众生同入我法、同我等佛。应如是修学。」

佛告敬首菩萨:「佛子!吾今略说名门中一贤名门,所谓初发心住。未上住前有十顺名字,菩萨常行十心,所谓信心、念心、精进心、慧心、定心、不退心、回向心、护心、戒心、愿心。佛子!修行是心,若经一劫二劫三劫,乃得入初住位中。住是位中,增修百法明门,所谓十信心。心心有十,故修行百法明门。常发无量有行无行大愿,得人习种性中广行一切愿。

「发住贤人,  发广大愿,  今生至佛,
 一切愿入。  在我愿中,  无不成就,
 自致得佛,  已愿为本。  我今行施,
 当愿众生,  舍贪欲意,  入空道位。
 法戒常行,  当愿众生,  摄行不破,
 得正解脱。  六忍常奉,  当愿众生,
 得无诤心,  寂法忍住。  大精进力,
 当愿众生,  常行不住,  入自觉果。
 住禅定心,  当愿众生,  具足神通,
 无为自安。  修正法智,  当愿众生,
 入慧海流,  绍菩萨位。  行无相愿,
 当愿众生,  一切愿满,  流入佛海。
 大慧方便,  当愿众生,  法河无碍,
 到二谛际。  大力神通,  当愿众生,
 变化在我,  得无所畏。  边际智满,
 当愿众生,  金刚智成,  登道场果。
 入无垢地,  当愿众生,  坐佛道树,
 教化一切。  我今已觉,  当愿众生,
 解相续假,  灭计断心。  觉照法化,
 当愿众生,  悟法缘成,  灭计常心。
 我得满体,  当愿众生,  悟相待法,
 灭计我心。  无缘大悲,  当愿众生,
 解假因生,  灭见盗心。  第一灭度,
 当愿众生,  悟实法缘,  灭戒盗心。
 得十力果,  当愿众生,  悟二谛照,
 灭邪见心  以金刚力,  当愿众生,
 悟十二缘,  灭疑见心。  独照无方,
 当愿众生,  识法无常,  灭贪悭心。
 五眼三达,  当愿众生,  修三明觉,
 灭痴闇心。  无碍和合,  当愿众生,
 绍三宝解,  灭瞋诤心。  得大明慧,
 当愿众生,  入一切空,  灭无明藏。
 三十二相,  当愿众生,  相相严好,
 灭依报果。  得应身用,  当愿众生,
 乘大法船,  入佛法海。  我因果愿,
 悉已具足,  一切行愿,  摄在其中。
 二十四愿,  摄无量行,  信愿始门,
 终大慧本。  今于诸佛,  前受大愿,
 愿今已满,  修进余行。  其中功德,
 行百千劫,  我愿乃舍,  入无量界。
 一切菩萨,  若入是愿,  无不得入,
 萨婆若海。

「佛子!住是位中发大愿已,过外一切凡夫行十信者。今复修行无量功德,所谓十波罗蜜、三空无相无作有无空,空观成就,即除我、人、主者、众生,渐舍诸见,常乐我净、三界系缚,无明渐破,伏断一切业习故。厚集一切善法八万四千般若波罗蜜,一切诸法门摄我心中,念念不去心。

「佛子!有十不可悔戒,应受应持。一、不杀人,乃至二十八天诸佛菩萨。二、不盗,乃至草叶。三、不淫,乃至非人。四、不妄语,乃至非人。五、不说出家在家菩萨罪过。六、不沽酒。七、不自赞毁他。八、不悭。九、不瞋,乃至非人。十、不谤三宝。若破十戒,不可悔过,入波罗夷。十劫中一日受罪八万四千,灭八万四千生,故不可破。是故佛子!失发心住,乃至二住三位、十地一切皆失。是故此戒是一切佛、一切菩萨行之根本。若一切佛、一切菩萨,不由此十戒法门得贤圣果者,无有是处。是初住相习种性中第一人,如是下九人法行渐渐增广,乃至九住、十行、十向、十地、无垢地,亦渐增广不可思议行。佛子!吾今略说,如海一渧。」

菩萨璎珞本业经贤圣学观品第三

尔时敬首菩萨白佛言:「云何菩萨学观名字义相?及心所行法复当云何?」

佛言:「佛子!汝之所问,同十方佛土中一切佛皆坐道场时能问者,皆名敬首所问无异。谛听谛听,思念正观,如法修行。佛子!一切诸佛皆说六明焰三三昧门、我亦如是说。六种性者,是一切菩萨功德璎珞,严持菩萨二种法身,菩萨所着百万阿僧祇功德行为璎珞。若一切菩萨不入璎珞功德门得入正位者,无有是处。

「佛子!性者,所谓习种性、性种性、道种性、圣种性、等觉性、妙觉性。复名六坚,亦名坚信、亦名坚法、亦名坚修、亦名坚德、亦名坚顶、亦名坚觉。复名六忍,信忍、法忍、修忍、正忍、无垢忍、一切智忍。复名六慧,闻慧、思慧、修慧、无相慧、照寂慧、寂照慧。复名六定,习相定、性定、道慧定、道种慧定、大慧定、正观定。复名六观,住观、行观、向观、地观、无相观、一切种智观。佛子!一切菩萨及佛,无不入此六种明观决定了义实相法门。

「佛子!汝先言名字者,所谓铜宝璎珞菩萨字者,所谓习性种中有十人,其名发心住菩萨、治地菩萨、修行菩萨、生贵菩萨、方便具足菩萨、正心菩萨、不退菩萨、童真菩萨、法王子菩萨、灌顶菩萨。

「佛子!银宝璎珞菩萨字者,性种性中有十人,其名欢喜菩萨、饶益菩萨、无瞋恨菩萨、无尽菩萨、离痴乱菩萨、善现菩萨、无着菩萨、尊重菩萨、善法菩萨、真实菩萨。

「佛子!金宝璎珞菩萨字者,道种性中有十人,其名救护一切众生离众生相菩萨、不坏菩萨、等一切佛菩萨、至一切处菩萨、无尽功德藏菩萨、平等善根菩萨、顺观众生菩萨、如相菩萨、无缚解脱菩萨、法界无量菩萨。

「佛子!琉璃宝璎珞菩萨字者,圣种性中有十人,其名欢喜菩萨、离垢菩萨、明慧菩萨、焰光菩萨、难胜菩萨、现前菩萨、远行菩萨、不动菩萨、慧光菩萨、法云菩萨。

「佛子!如是百万阿僧祇功德璎珞,严持菩萨二种法身,是四十人名为学行,入法流水中以自灌注。

「佛子!摩尼宝璎珞菩萨字者,等觉性中一人,其名金刚慧幢菩萨。住顶寂定,以大愿力住寿百劫,修千三昧已入金刚三昧,同一切法性,二谛一谛一合相。复住寿千劫学佛威仪,象王视观,师子游步,复修佛无量不可思议神通化导之法。是故一切佛法皆现在前,入佛行处、坐佛道场、超度三魔。复住寿万劫化现成佛,入大寂定等觉诸佛,二谛界外非有非无、无心无色,因果二习无有遗余。现同古佛但有应名,现诸色心教化众生。现同古昔诸佛常行中道,大乐无为而生灭为异,而实非佛,现佛神通常住本境。

「佛子!水精璎珞内外明彻,妙觉常性湛然明净,名一切智地。常处中道一切法上,超过四魔,非有非无一切相尽,顿解大觉穷化体神,二身常住为化有缘。是故佛子!吾今略说贤圣名字,汝等受持现行化人。

「佛子!汝先言云何心所行法者?所谓十心:一、发心住;二、治地心住;三、修行心住;四、生贵心住;五、方便心住;六、正心住;七、不退心住;八、童真心住;九、法王子心住;十、灌顶心住。

「复次,即十观心所观法者:一、厚集一切善根,所谓四弘誓,未度苦谛令度苦谛、未解集谛令解集谛、未安道谛令安道谛、未得涅槃令得涅槃。

「佛子!二、修习无量善行,所谓四念处,观身、受、心、法若四皆空,四倒则无。不坏假名,一切法故。皆如幻化者,五阴色识受想行、六大识空、四大一切法,无自相、无他相,如虚空故。

「佛子!三、善习佛道法,所谓观十一切入:四大、四色、空处、识处,皆如宝相故。

「佛子!四、一切佛前受法而行,所谓八胜处:内实五阴中广相略相二胜处、外假众生法中广相略相二胜处、四大法广略四胜处。如是观一切法空,无相故。

「佛子!五修诸清白法,所谓八大人觉:少欲、知足、寂静、精进、正念、正定、正慧、不诤论,顺一切法故。

「佛子!六为诸佛所护,所谓八解脱观:闻慧得内假外假二相不可得故,一解脱思慧。内五法外一切法不可得故,二解脱修慧。六观具足色界五阴空,三解脱、四空、五阴及灭定观皆不可得故。五解脱如相故。

「佛子!七、广正法,所谓六和敬:三业同戒、同见、同行,同入此法和,毕竟空故、住不退位故。

「佛子!八、信喜大法,所谓三空:一切因空故无作,一切果空故无相,因空果空复空故空空。如是法,如虚空故。

「佛子!九、心住四等法,所谓化众生教四谛法,三界非乐为苦,无明习因受生无穷,三空道品无为寂灭。四谛无二,一合相故。

「佛子!十、好求佛功德,所谓六念:佛、法、僧、戒、舍、天,得一切佛功德。念念入不幻三昧,常所习现前修故。佛子!吾先忉利天说十观名,初十住凡夫行。若一切菩萨,无不入此门向萨婆若海。

「佛子!十行心者,一、欢喜心行;二、饶益心行;三、无瞋恨心行;四、无尽心行;五、离痴乱心行;六、善现心行;七、无着心行;八、尊重心行;九、善法心行;十、真实心行。

「复次即十观心所观法者,一、为自得一切种智故。所谓四正法:善法未生方便令生、善法已生方便令增广、恶法未生方便令不生、恶法已生方便令断。菩萨尔时为求佛果故。

「佛子!二、为得自身有大力故。所谓四如意足:念守境、精进驰求、定检摄、慧照境。得法无生,自在法故。

「佛子!三、愿无畏具足故。所谓五根:信、念、精进、定、慧,皆无相故。

「佛子!四、求具足三宝故。所谓五分法身:戒除形非,定无心乱,慧悟想虚,解脱无累,无累知见一切众生无缚。为知见解脱故,诸法虚空无二故。

「佛子!五为化一切众生故。所谓八正道:从师生慧名正知见;得法生思名正思惟;策励不倦名正精进;出家受道得三道分,名正语、正业、正命;入法性空名正定、正慧。于无生无二观,一合相故。

「佛子!六、得大慈悲故。所谓七观:择法、念法、精进法、护法、喜法、定法、慧法,是名观门,入一相故。

「佛子!七、为得四无碍故。所谓五善根:正观、煗观、顶观、忍观、三界空第一观,能生十地无相大明慧故、圣人胎未变故、第一空平等故。

「佛子!八、入一切佛国中行故。所谓四化法:法辩、议辩、语辩、乐说辩。是四名慧性,照一切法无生,入第一义谛中行故。

「佛子!九为于一念中照一切法故。所谓三世十二因缘:过去二,无明、诸行。现在,识、名色、六处、触、受、爱、取、有。未来,生灭。皆假合会成,性实不可得故。

「佛子!十、为自在转大法轮故。所谓菩萨三宝:菩萨尔时于第一义中道,智为觉宝。一切法无生动与,则用为法宝。常行六道与六道众生和合,故名僧宝。转一切众生,流入佛海故。

「佛子!吾于焰天,为诸天说凡夫十行。今于此众略说法要,汝等受持,一切佛亦同是说。

「佛子!十回向心者,一、救护一切众生离相回向心;二、不坏回向心;三、等一切佛回向心;四、至一切处回向心;五、无尽功德藏回向心;六、随顺平等善根回向心;七、随顺等观一切众生回向心;八、如相回向心;九、无缚解脱回向心;十、法界无量回向心。

「复次十观心所观法者,一、二谛正直。所谓学习第一义谛,观一切法相如,不可得故。以慈悲喜舍教授六天人,剃头被三宝衣,出家菩萨共一切僧,佛法无二故、第一清净故。

「佛子!二、深第一义智。所谓五神通:是慧性差别用,故天名神心,是以天身通。天眼见三世中一切法,见微细色等。天耳得闻十方声等。天他心智知一切人心故。天宿命智知三世六道命分故。以无生智见一切法故。

「佛子!三、淳至。所谓于无生慧中四不坏净:于佛、法、僧、戒中信不坏故。

「佛子!四、量同佛力。所谓三相:诸法本无假名生,已有还无假名灭,不空有法假名住。是故一切通达空而不二名世谛相空,空一谛相故。

「佛子!五、善计量众生力。所谓五阴:色者,异空色集,成大色分故,色相空。刹那刹那成心故,心相空;受想行识无集无散,一相无相故。

「佛子!六、佛教化力。所谓十二入:外六境到内六根,为识所入处,故名为入。其慧观者,不在内、不在外、不在中间,一切法无自无他故。

「佛子!七、趣向无碍智。所谓十八界:六境、六根、六识一合相,一切法亦一合相故。

「佛子!八、随顺自然智。所谓因果,善恶名因、苦乐名果。所由为因、所起为果。由起相待,通为因果故。因果二空无生无灭,皆一合相故。

「佛子!九、能受佛法僧故。所谓二谛空:因缘集故谓之有,非曰有是有。因缘散故谓之无,非曰有是无。故有无无无,般若解脱无二相故。

「佛子!十、以自在慧化一切众生。所谓中道第一义谛,般若处中而观达一切法而无二,其观慧转转入圣地,故名相似第一义谛观,而非真中道第一义谛观。其正观者,初地已上有三观心入一切地。三观者,从假名入空二谛观,从空入假名平等观。是二观方便道。因是二空观,得入中道第一义谛观,双照二谛心心寂灭,进入初地法流水中,名摩诃萨圣种性。无相法中行于中道而无二故。

「佛子!是三十心入一乘信,一乘因法非近行可得,广行大心三阿僧祇劫行伏道忍方始满足。

「佛子!若退若进者,十住以前一切凡夫法中发三菩提心,有恒河沙众生学行佛法信想心中行者,是退分善根。诸善男子!若一劫二劫乃至十劫修行十信得入十住,是人尔时从初一住至第六住中,若修第六般若波罗蜜正观现在前,复值诸佛菩萨知识所护故,出到第七住常住不退。自此七住以前名为退分。

「佛子!若不退者,入第六般若修行,于空无我人主者,毕竟无生,必入定位。佛子!若不值善知识者,若一劫二劫乃至十劫退菩提心。如我初会众中有八万人退,如净目天子、法才王子、舍利弗等欲入第七住,其中值恶因缘故,退入凡夫不善恶中,不名习种性人,退入外道。若一劫若十劫乃至千劫,作大邪见及五逆无恶不造,是为退相。佛子!吾先第四天中广开此凡夫十向法,今在此树下略说法要,汝诸人等善自受行。

「佛子!十地心者,一、四无量心;二、十善心;三、明光心;四、焰慧心;五、大胜心;六、现前心;七、无生心;八、不思议心;九、慧光心;十、受位心。

「复次,十观心所观法者,一、欢喜地住中道第一议谛慧。所谓二十欢喜心、十无尽愿,现法身入十方佛土,作五神通入如幻三昧,现作佛化无量功德,不受三界凡夫时果,常入一乘位一心四谛集苦道灭。二种法身变易受生,三观现前常修其心入百法明门,所谓十信,一信十故百法明门,十三故烦恼毕竟不受,心心寂灭法流水中,自然流入萨婆若海。

「佛子!二、金刚海藏法宝。所谓自行十善、教人行十善,赞叹行十善者、赞叹十善法,现千佛土教化一切众生,无相达观皆成就故。

「佛子!三、入如幻三昧。所谓十二门禅,初觉、观、喜、乐、一心五支为因,第六默然心为定体。喜、乐、倚、一心四支为因,第五默然心为定体。乐、护、念、智、一心五支为因,第六默然心为定体。不苦不乐、护、念、一心四支为因,因名方便,第五默然心为定体。禅名支林,定名捡摄。经劫不散,故名为定。四空定同有五支,体用相似故方便道同。支者,想、护、正、观、一心五支为因,第六默然心为定体。从定生四无量心,名四无量定,圣人现同凡夫法故。以自在力,复过是法入无量定,百千佛土教化一切众生故。

「佛子!四、遍行法宝藏。所谓身受心法、正进、如意足、根、力、八正、七觉,是菩萨大行,现亿法身化一切众生故。

「佛子!五、入法界智观。所谓十六谛,有谛、无谛、中道第一议谛、苦谛、集谛、灭谛、道谛、相谛、差别谛、视成谛、说谛、事谛、生起谛、尽无生谛、入道谛、如来智谛。五明论、一切法,尽在一念心中一时行。现无量身一切佛土,受佛法化故。

「佛子!六达有法缘故起智。所谓十十二因缘、十种照:一、我见十二缘;二、心为十二缘;三、无明十二缘;四、相缘由十二缘;五、助成十二缘;六、三业十二缘;七、三世十二缘;八、三苦十二缘;九、性空十二缘;十、缚生十二缘。逆顺观故现无量身,入一切佛土化一切众生故。

「佛子!七尽果报无障无碍智。所谓以三空智观三界二习,色心果报灭无遗余,一切行功德功用造作以竟,一切变通所为所作不一不二,无不满足修行开发。一切功德行功用开发,乃至上地一切功德行已修竟,开发功用亦悉具足。一切行根本已十度为本:施、戒、忍、进、定、慧、愿、方便、通力、无相慧。十度行法功用已竟,无为无作法流水中心心寂灭,自然流入萨婆若海故。

「佛子!八、不思议无功用观。所谓无相大慧方便大用,无有色习无明亦尽,百万劫事无量佛土事已一念心一时行,现如佛形、一切众生形,一念心中一时行已,无功用故。

「佛子!九、入法际智。所谓四十辩才一切功德行皆成就,心习已灭无明亦除,一切佛藏一切变通藏已一心中一时行,无量大千世界中作佛形、作众生形,教化无量众生法故。

「佛子!十、无碍智观。所谓无量法云雨澍及一切众生,二习无明今已尽灭受大职位,神变无量不可具说,现同如佛无相用故。

「佛子!如是一切贤人,同入此门修行成觉。

「佛子!吾先第六天说十地导化天人,今故略开,汝等受行。

「佛子!第四十一地心者,名入法界心。复次心所行法者,所谓勇伏定入法光三昧。入此定中修行十法:一、学佛不思议变通;二、集菩萨眷属;三、重修先所行法门;四、顺一切佛国问讯一切佛;五、与无明父母别;六、入重玄门;七、现同如佛现一切形相;八、二种法身具足;九、无有二习;十、登中道第一义谛山顶。是故无垢菩萨从发心住来,至此一地,经无量劫修四十心无量功德法门,复从喜地修行二种法身无量功德,经百千劫法藏始满,入相尽三昧成就一切智位,常行佛行故。佛子!吾先于第三禅中集八禅众,说一生补处菩萨入佛华三昧定百万亿偈,今以略说一偈之义开众生心,汝等受持。

「佛子!第四十二地名寂灭心妙觉地常住一相,第一无极湛若虚空,一切种智照达无生有谛始终。唯佛穷尽众生根本有始有终,佛亦照尽乃至一切烦恼、一切众生果报。佛一心念称量尽原,一切佛国一切佛因果、一切佛菩萨神变,亦一念一时知住不可思议二谛之外独在无二。

「佛子!吾先在此树下说法界海时,有八万无垢菩萨现身得佛故。今为此大众略开佛果行处,汝应顶受。」

敬首菩萨白佛言:「世尊!从初地至后一地,有果报神变二种法身:一、法性身;二、应化法身。为何色相?为何心相?」

佛言:「佛子!出世间果者,从初地至佛地,各有二种法身。于第一义谛法流水中,从实性生智故,实智为法身。法名自体,集藏为身。一切众生善根,感此实智法身故。法身能现应无量法身,所谓一切界国土身、一切众生身、一切佛身、一切菩萨身,皆悉能现不可思议身;国土亦然。

「佛子!土名一切贤圣所居之处。是故一切众生贤圣,各自居果报之土。若凡夫众生住五阴中为正报之土,山林大地共有名依报之土。初地圣人亦有二土,一、实智土,前智住后智为土;二、变化净秽经劫数量应现之土,乃至无垢地土亦如是。一切众生乃至无垢地,尽非净土住果报故。唯佛居中道第一法性之土。是故我昔于普光堂上,广为一切众生说净土之门。

「佛子!初地一念无相法身智身,成就百万阿僧祇功德法,双照二谛心心寂灭法流水中。不可以凡夫心识思量二种法身,何况二地三地乃至妙觉地。但就应化道中,可以初地有百身千身万身乃至无量身。有缚有解,其法身处心心寂灭法流水中,上不见一切佛法,一切果报可求;下不见无明诸见可断、众生可化。但以世谛应化法中,见佛可求、诸见可断、众生可化。佛子!亦可得言修三坚法入圣人位,但法流水中心心寂灭,自然流入妙觉大海。佛子!乃至三贤十地之名,亦无名无相,但以应化故,古佛道法有十地之名。佛子!汝应受持一切佛法等无有异。

「佛子!世间果报者,所谓十住。铜宝璎珞铜轮王,百福子为眷属,生一佛土受佛学行,教二天下。银宝璎珞银轮王,五百福子为眷属,生二佛国中受佛教行,化三天下。金刚宝璎珞金轮王,千福子为眷属,入十方佛国中化一切众生,处四天下。

「欢喜地。百宝璎珞七宝相轮四天王,万子为眷属,百法身为百佛国中化十方天下。千宝璎珞八宝相轮忉利王,二万子为眷属。万宝璎珞九宝相轮焰天王,眷属亦然不可称数。亿宝璎珞十宝相轮兜率陀天王,眷属亦然不可称数。天光宝璎珞十一宝相轮化乐天王,眷属亦然。摩尼宝光璎珞十二宝相轮他化天王,眷属亦然。千色龙宝光慧璎珞十三宝相轮梵天王,眷属亦然。梵师子宝光璎珞大应宝相轮光音天王,眷属亦然。不可思议宝光璎珞白云光宝相轮净天王,眷属亦然。百万神通宝光璎珞无畏珠宝相轮静居天王,眷属亦然。千万天色宝光璎珞觉德宝光相轮三界王,一切菩萨为眷属。无量功德藏宝光璎珞千福相轮法界王,一生补处菩萨为眷属。佛子!是上璎珞相轮,一切佛及菩萨动止俱游常随其身,亦化一切众生,故有如是果报之名数法。佛子!三贤菩萨,伏三界烦恼麁业道、麁相续果,亦不起麁。是见道喜忍伏三道业道。离忍伏人中业道,明忍伏六天业道,焰忍伏诸见业道,胜忍伏疑见业道,现忍伏因业道,无生忍伏果业道,不动忍伏色因业道,光忍伏心因业道,寂灭忍伏心色二习业道,无垢忍伏习果道。习前已除而果不败亡。是故佛子!三贤名为伏断喜忍,以上亦伏亦断。一切烦恼觉忍现时,法界中一切无明顿断无余。

「佛子!无明者,名不了一切法,迷法界而起三界业果。是故我言从无明藏起十三烦恼,所谓:邪见、我见、常见、断见、戒盗见、果盗见、疑见七见,见一切处求故说见。从见复起六着心:贪、爱、瞋、痴、欲、慢,于法界中一切时起。

「佛子!一切烦恼以十三为本,无明与十三作本,是以就法界中别为三界报。佛子!见、着二业迷法界中一切色欲心,所起报故分,为欲界报。

「佛子!见、着二业迷法界中一切色心故,色心所起报分,为色界报。

「佛子!见、着二业迷法界中一切定心故,定心所起报分,为无色界报。

「是故于一法界中,有三界报。一切有为法,若凡若圣、若见着、若因果法,不出法界。唯佛一人在法界外,然后为复来入法界藏中,为无明众生示一切善恶道果报差别无量。

「佛子!前三贤伏三界无明,而用麁业。何以故?当受生时,善为缘子、爱为润业,故受未来果,故名息用而不断爱用。又十一人亦伏法界中三界业果故。初地乃至七地,三界业果俱伏尽无余,八地乃尽故。从此以上示现作佛,王宫受生、出家得道、转法轮、灭度,亦现一切佛界,故无子爱三界之报。唯有无明习在,以大愿力故变化生。是以我昔天中说生不生义,业生变生。佛子!圣位中二种业:一慧业。无相无生智,心心缘法性而生无照,是名慧业。二功德业。实智出有谛中,有为无漏集百万阿僧祇功德,故名为功德业。从初圣以上而现受生,以变易故毕故不造新,以愿力故住寿百劫千劫变化生一切。」

菩萨璎珞本业经卷上

菩萨璎珞本业经卷下

姚秦凉州沙门竺佛念译

释义品第四

佛告敬首菩萨:「汝先言义相云何者,所谓十住、十行、十向、十地、无垢地、妙觉地义相,今当说。佛子!是金刚海藏璎珞经中释贤圣相义,义出体。体者,菩萨体。义名功德。如是二法,一切菩萨为体、为义,故名体义。

「佛子!发心住者,是人从始具缚凡夫,未识三宝圣人、未识好恶因之以果,一切不识不解不知。佛子!从不识始凡夫地,值佛菩萨教法中起一念信,便发菩提心。是人尔时住前,名信想菩萨,亦名假名菩萨,亦名名字菩萨。其人略行十心,所谓:信心、进心、念心、慧心、定心、戒心、回向心、护法心、舍心、愿心。复行十心,所谓十善法、五戒、八戒、十戒、六波罗蜜戒。是人复行十善,若一劫二劫三劫修十信,受六天果报。上善有三品:上品铁轮王化一天下,中品粟散王,下品人中王。具足一切烦恼,集无量善业,亦退亦出。若值善知识学佛法,若一劫二劫方入住位。若不尔者,常没不出。住退分善根如上说。佛子!发心住者,是上进分善根人。若一劫二劫一恒二恒三恒佛所,行十信心信三宝,常住八万四千般若波罗蜜,一切行一切法门皆习受行。常起信心,不作邪见、十重、五逆、八倒,不生难处;常值佛法,广多闻慧多求方便,始入空界住空性位,故名为住。空理智心习古佛法,一切功德不自造,心生一切功德故,不名为地但得名住。

「佛子!治地住者,常随空心净八万四千法门,清净白故,名治地住。佛子!长养一切行故,名修行住。佛子!生在佛家,种性清净故,名生贵住。佛子!多习无量善根故,名方便具足住。佛子!成就第六般若故,名正心住。佛子!入无生毕竟空界,心心常行空无相愿故,名不退住。佛子!从发心不生倒,不起邪魔破菩提心故,名童真住。佛子!从佛王教中生解,当绍佛位故,名法王子住。佛子!从上九观空,得无生心最上故,名灌顶住。

「是故佛子!从灌顶心进入五阴法性空位,亦行八万四千般若波罗蜜,故名中十行佛子。就中始入法空,不为外道邪论所倒,入正位故,名欢喜行。

「佛子!得常化一切众生,皆法利众生故,名饶益行。

「佛子!法实得法忍,心无我无我所故,名无瞋恨行。

「佛子!常住功德,现化众生故,名无尽行。

「佛子!命终之时,无明鬼不乱不浊,不失正念故,名离痴乱行。

「佛子!生生常在佛国中生故,名善现行。

「佛子!于我无我乃至一切法空故,名无着行。

「佛子!三世佛法中常敬顺故,名尊重行。

「佛子!说法授人动成物则故,名善法行。

「佛子!二谛非如非相非非相故,名真实行。

「是故佛子!从真实心入众生空、无我空,二空平等无别,一观相、一合相。学习百万亿般若波罗蜜空观故,回易前后心心,观唯明明寂灭,长养上地明观法故回因向果,复以无量心不舍不受故,十向法如是。佛子!常以无相心中常行六道而入果报,不受而受诸受,回易转化故,名救护一切众生离众生相回向。

「佛子!观一切法但有受、但有用、但有名,念念不住故,名不坏回向。

「佛子!三世诸佛法一切时行故,名等一切佛回向。

「佛子!以大愿力入一切佛国中,供养一切佛故,名至一切处回向。

「佛子!以常住三宝授与前人故,名无尽功德藏回向。

「佛子!习行相善、无漏善而不二故,名随顺平等善根回向。

「佛子!以观善恶父母无二,一相一合相故,名随顺等观一切众生回向。

「佛子!常照有无二谛,一切法一合相故,名如相回向。

「佛子!以诸法无二、般若无生、二谛平等,过去一合相、现在一合相、未来一合相故,名无缚解脱回向。

「佛子!觉一切法第一义谛中道无相,一切法皆一照相故,名法界无量回向。

「佛子!是三十心,义释无量无边,非一切凡智所能思量,十方诸佛一切菩萨之所游路。

「佛子!汝先言云何名地?佛子!地名持,持一切百万阿僧祇功德;亦名生,成一切因果,故名地。佛子!舍凡夫行生在佛家,绍菩萨位入圣众中,四魔不到,有无二边平等双照,大信始满。习学无生中道第一义谛观,上至二地三地乃至十一地,明观法门心心寂灭法流水中,一相无相、二身无方,通同佛土故,名欢喜地。

「佛子!以正无相善入众生空,现万佛世界,六通变化空同无为故,名离垢地。

「佛子!光慧信忍修习古佛道,所谓十二部经:修多罗、祇夜、毗伽罗那、伽陀、忧陀那、尼陀那、阿波陀那、伊帝目多伽、阇陀伽、毗佛略、阿浮陀达摩、忧波提舍。以此法度众生,光光变通,故名明地。

「佛子!大顺无生起忍,观一切法二谛相,上观佛功德、下观六道众生。大慈观故说法授乐,大悲观救三苦众生,大喜观喜前人受乐,大舍观一切众生,皆入平等、入七观法,故名焰地。

「佛子!顺忍修道,三界无明疑见,一切无不皆空。八辩功德入五明论,所谓四辩:因、果、内道、外道辩;五论者,内外方道、因果、鬼师无不通达,故名难胜地。

「佛子!上顺诸法,观过去一切法一合相、现在一切法一合相、未来一切法一合相,法界因缘寂灭无二,故名现前地。

「佛子!无生忍诸法,观非有烦恼非无烦恼,一生一灭一果,三界最后一身一入一出,集无量功德,常向上地念念寂灭,故名远行地。

「佛子!是故菩萨无生观,舍三界报变易果,用入中忍无相慧。出有入无化现无常,自见己身当果、诸佛摩顶说法,身心别行不可思议,故名不动地。

「佛子!复入上观光光佛化无生忍道,现一切佛身,故名妙慧地。

「佛子!菩萨尔时入中道第一义谛,大寂忍下品中行,行佛行处、坐千宝相莲华、受佛记位、学佛化功,二习伏断大信成就,同真际、等法界,二谛一相,具一切功德入众生根,无量璎珞功德一时等现一切形相,故名法云地。

「佛子!菩萨尔时住大寂门中品忍观,功行满足登大山台,入百千三昧,集佛仪用唯有累果,无常生灭心心无为,行过十地解与佛同,坐佛坐处。其智见二常无常一切法境,当知如佛,名为学佛。下地一切菩萨,于此菩萨不能别知。于佛名菩萨,于下菩萨名佛。所以者何?是菩萨以大变力,住寿百劫万劫现作佛化,初生、得道、转法轮、入无余灭度。说八法轮,似佛非佛,一切佛等故。威仪进止一切法同,住是百千三昧中,如是佛行,故入金刚三昧,一相无相寂灭无为,故名无垢地。

「佛子!妙观上忍大寂无相,唯以一切众生缘生善法,亦自持一切功德,故名佛藏,而寂照一切法,自佛以下一切菩萨照寂。是故佛子!吾昔第四禅中为八亿梵天王,说寂照如来无心无色而寂照一切法。佛子!吾今略说义句,为此大众开善法行。」

菩萨璎珞本业经佛母品第五

尔时敬首菩萨白佛言:「佛及菩萨,二初照智从何而生?寂照、寂照之义复云何?二谛法性为一为二?为有为无?第一义谛复当云何?」

佛言:「佛子!所谓有谛、无谛、中道第一义谛,是一切诸佛菩萨智母,乃至一切法亦是诸佛菩萨智母。所以者何?诸佛菩萨从法生故。佛子!二谛者,世谛有故不空,无谛空故不有;二谛常尔故不一,圣照空故不二;有佛无佛法界不变故不空,第一无二故不有;无佛有佛法界二相故不一,诸法常清净故不二;诸佛还为凡夫故不空,无无故不有;空实故不一,本际不生故不二;不坏假名诸法相故不空,诸法即非诸法故不有;法非法故不二,非非法故不一。佛子!二谛义者,不一亦不二、不常亦不断、不来亦不去、不生亦不灭,而二相即,圣智无二,无二故是诸佛菩萨智母。佛子!十方无极刹土诸佛,皆亦如是说。吾今为是大众略说明月璎珞经中二谛要义。」

尔时敬首菩萨白佛言:「诸佛菩萨大方便平等慧照诸法界,为顿等觉、为渐渐?云何无明藏?与心为一为异?劫量久近复当云何?」

佛言:「佛子!汝于过去七佛法中一一已问,非为不知。直为此大众十四亿人,于此法中便欲令得决了故问。佛子!吾今为十四亿大众,以金刚口说决定了义。佛子!我昔会有一亿八千无垢大士,即坐达法性原,顿觉无二一切法一合相。从法会出,各各坐十方界,说菩萨璎珞大藏。时坐大众见一亿八千世尊,名顿觉如来,各坐百宝师子吼座。时无量大众亦坐一处,听等觉如来说璎珞法藏。是故无渐觉世尊,唯有顿觉如来。三世诸佛所说无异,今我亦然。

「佛子。汝先言无明、心一者,是事不然。若解与无明诸见一相者,应无缚解、凡佛非二。所以者何?烦恼同一体相故。何以故?而共一心生灭一时,不别不异故。佛子!若缚解一相者,四大可为一、六味应不异,而大异而味异故,缚解亦如是。佛子!一切菩萨为凡夫时具足一切结,而断时麁分先去、细分后除。若一心烦恼一者,不应明闇有二。佛子!复以近况远。凡夫善心中尚无不善,何况无相心中而有无明?佛子!而言善恶一心者,是洴沙王国中外道安陀师偈,明闇一相、善恶一心。

「佛子!我法正义而可得言善恶同一行者,有缚有解、有凡有佛。相续百劫同一行者,而不得善恶同一心。古佛常说,无相智火灭无明闇,而善恶二别。而言同一果者,亦无是处。一切善受佛果,无明受有为生灭之果。是故善果从善因生,是故恶果从恶因生,故名善不受生灭之果,唯受常佛之果。佛子!若凡夫圣人一切善,皆名无漏不受漏果。而言受漏果者,佛化众生行善背恶故,缘因而发有为果报,非为无漏。因者无明,业受果故,是名三受三苦:苦苦、行苦、坏苦。苦受、乐受、舍受,二受善缘因果,苦受恶因果,一切皆苦无明为本。

「佛子。汝先言一切菩萨行道劫数久近者,譬如一里二里乃至十里石,方广亦然,以天衣重三铢,人中日月岁数三年一拂,此石乃尽,名一小劫。若一里二里乃至四十里,亦名小劫。又八十里石方广亦然,以梵天衣重三铢,即梵天中百宝光明珠为日月岁数,三年一拂此石乃尽,名为中劫。又八百里石方广亦然,以净居天衣重三铢,即净居天千宝光明镜为日月岁数,三年一拂此石乃尽,故名一大阿僧祇劫。佛子!劫数者,所谓一里二里乃至十里石尽,名一里劫二里劫。五十里石尽,名五十里劫,百里石尽名百里劫,千里石尽名为千里劫,万里石尽名为万里劫。佛子!一切贤圣入是数量,修一切法门,时节久近得佛果,其数百劫乃得等觉。若一切众生入是数者得佛不久,若不入者不名菩萨。

「佛子!法门者,所谓十信心,是一切行本。是故十信心中,一信心有十品信心,为百法明门。复从是百法明心中,一心有百心故,为千法明门。复从千法明心中一心有千心,为万法明门。如是增进至无量明,转胜进上上法故,为明明法门。百万阿僧祇功德,一切行尽入此明门。」

菩萨璎珞本业经因果品第六

敬首菩萨白佛言:「贤圣正法已说具足。因果二相复当云何?」

佛言:「佛子!三世诸佛所行之因,所谓十般若波罗蜜是百万阿僧祇功德本,佛及菩萨亦摄在中。是故十法为金刚智慧海藏,出一切光明功德之行。

「佛子!十般若波罗蜜者,从行施有三缘:一财、二法、三施众生无畏。戒有三缘:一自性戒、二受善法戒、三利益众生戒。忍有三缘:一忍苦行、二忍外恶、三第一义谛忍。精进有三缘:一起大誓之心、二方便进趣、三勤化众生。禅有三缘:一定乱相不起、二定生一切功德、三定利众生。慧有三缘:一照有谛、二无谛、三中道第一义谛。愿有三缘:一自行愿、二神通愿、三外化愿。方便有三缘:一进趣向果、二巧会有无、三一切法不舍不受。通力有三缘:一报通、二修定通、三变化通。无垢慧有三缘:一无相智、二一切种智、三变化智。佛子!从十智生一切功德行。七财:信、施、戒、闻、慧、惭、愧,资用成佛故说财。四摄:利益、濡语、施法、同事。法辩、义辩、语辩、乐说辩,于此四辩法中无障无碍,故名无碍。从无碍智生智名依,故依了经不依不了经、依法不须人、依义不须语、依智不须识。从智生十力、四无畏、六通三明百万亿阿僧祇功德。次第生智,能缘八世谛一切法,四谛、二谛、十二缘。诸法缘成,假法无我,有法相待,一切相虚,相续名一,空不可得,因生集起。即法非缘,实实集有,名生成法。法假造法,受名起用,名聚法。是故八有为法,一切法本,智所照处。复从是智,能除五盖:贪、瞋、睡、掉、疑。四食:触、识、思、段食。四生:卵生、胎生、湿生、化生。十恶五逆、八倒三障、八难十三烦恼、六道三界、六十二见、四流四缚四取、九烦恼七识住四结,一切所除皆名不善。佛子!十智境所除一切功德,皆名佛因,汝应受应行。

「佛子!汝先言果者,是五贤菩萨修诸道法,证一大果为法性体。其体者,非有非无、非大非小、非身非心、非相非三世、非天非人非名字、非常乐我净、非六道非六识入、非数量法过一切法相、非福田非鬼神、非动静非生灭、非第一非五色、非六大非土田、非法界非三界、非缚解、非明闇、非得法,寂然无为一切法外,心行处灭其处难量,就有谛中修劫量行而有果报。

「佛子!有二法身:一果极法身、二应化法身。其应化法身如影随形,以果身常故应身亦常。佛子!古昔诸佛二身道同。佛子!一切菩萨二身俱是无常身。佛子!一切凡夫亦有二身:一报身、二方便身。报身不共有,方便身共一切众生有。佛子!一切菩萨一切众生皆有二身,一切诸如来常作如是说,故名决定了义。佛子!佛义功德身者,诸佛道同果法不异,所谓十号:一如来、二应供、三正遍知、四明行足、五善逝、六世间解、七无上士、八调御丈夫、九天人师、十佛陀。具向十德故,为一切众生所供养。复次十八不共法,所谓:身无失、念无失、口无失、无异想、无不定心、无不知已舍、心念无减、欲无减、精进无减、智慧无减、解脱无减、解脱知见无减、身业随智慧行、口业随智慧行、意业随智慧行、智知过去未来现在无碍无障。复有十力:是处非处力、业力、定力、根力、欲力、性力、果力、天眼力、宿命力、结尽力。慈悲喜舍,我是一切智人,我漏已尽无漏,出烦恼道烦恼障道,天身天眼、天耳、漏尽、宿命、他心。五眼、五分法身。无罪三业:佛宝、法、僧,灭谛解脱灵智一乘,金刚宝藏法身藏、自性清妙藏。三达、三无为、三明。一谛一道,独法大乐无为。佛子!一切圣果无量功德藏中,不可说不可说果,是果一道。佛子!果体圆满,无德不备、理无不周,居中道第一义谛清净国土,无极、无名、无相,非一切法可得。非有体、非无体,其一照相、一合相、一体相、一觉相,净明无二。佛子!是果独法圆满常住。一果体相有无量义,义有无量德,德有无量名。义果者,所谓灭谛常乐我净、十八不共一切功德,皆名义果,故名果果。佛子!义德名是三,皆教化故,有如是三句之义。若贤人一切众生有解是三句者,是人已为三世诸佛受佛职位。佛子!其果不可说不可知,而就名相法中说名相法,是故一果名体,义名果果。是义果者,出圆果故,名果果。佛子!吾说此因果,百千劫说不可尽。汝诸大众,善自受持。」

菩萨璎珞本业经大众受学品第七

尔时敬首菩萨敬礼于诸佛,奉承大众教,略问于要义七会之所说,信顺三宝藏,为法法不绝、不为世名利,愿令法久住,白佛言:「世尊!佛上已说若因若果若贤若圣一切功德藏。今此大众有十四那由他人,谁能不起此坐受学修道,从始至终一一具行次第入菩萨位者?」

时释迦牟尼佛顶髻放一切佛光、一切菩萨光,复集十方各百亿佛土其中佛及菩萨。一切皆集已,即于是众中告文殊师利菩萨、普贤菩萨、法慧菩萨、功德林菩萨、金刚幢菩萨、金刚藏菩萨、善才童子菩萨言:「汝见是大众中敬首菩萨,能问三观法界诸佛自性清净道,一切菩萨所修明观法门。汝等七菩萨,各领百万大众,应受观学如是法门。佛子!我今更重说如是明观法,所谓六入次第道。谛听善思,修诸智慧,戒勅于众,受用伏行。佛子!若一切众生初入三宝海以信为本,住在佛家以戒为本。佛子!始行菩萨若信男若信女中,诸根不具、黄门、淫男淫女、奴婢、变化人受得戒,皆有心向故。初发心出家欲绍菩萨位者,当先受正法戒。戒者是一切行功德藏根本,正向佛果道一切行本。是戒能除一切大恶,所谓七见六着,正法明镜。佛子!今为诸菩萨结一切戒根本,所谓三受门:摄善法戒,所谓八万四千法门;摄众生戒,所谓慈悲喜舍化及一切众生皆得安乐;摄律仪戒,所谓十波罗夷。

「佛子!受戒有三种受:一者诸佛菩萨现在前受,得真实上品戒。二者诸佛菩萨灭度后,千里内有先受戒菩萨者,请为法师教授我戒。我先礼足,应如是语:『请大尊者为师,授与我戒。』其弟子得正法戒,是中品戒。三佛灭度后千里内无法师之时,应在诸佛菩萨形像前,胡跪合掌自誓受戒。应如是言:『我某甲白十方佛及大地菩萨等,我学一切菩萨戒。』者,是下品戒。第二、第三亦如是说。佛子!是三摄受、三种受戒,过去佛已说、未来佛当说、现在佛今说。过去诸菩萨已学、未来诸菩萨当学、现在诸菩萨今学。是诸佛正法戒,若一切佛一切菩萨不入此法戒门,得无上道果虚空平等地者,无有是处。」

佛告诸佛子:「今正说正戒。善男子善女人当受戒时,先礼过去世尽过去际一切佛、礼未来世尽未来际一切佛、礼现在世尽现在际一切佛。如是三礼已,法僧亦然。佛子!复敬受四不坏信,依止四依法。『从今时尽未来际身,归依佛、归依法、归依贤圣僧、归依法戒。』如是三说已。佛子!次当教悔过三世罪。『若现在身口意十恶罪,愿毕竟不起,尽未来际。若未来身口意十恶罪,愿毕竟不起,尽未来际。若过去身口意十恶罪,愿毕竟不起,尽未来际。』如是悔过已,三业清净如净琉璃内外明照,即与授十无尽戒。汝等善听。」

佛告佛子:「『从今身至佛身,尽未来际,于其中间不得故杀生。若有犯,非菩萨行、失四十二贤圣法。不得犯。能持不?』其受者答言:『能。』『佛子!从今身至佛身,尽未来际,于其中间不得故妄语。若有犯,非菩萨行、失四十二贤圣法。不得犯。能持不?』其受者答言:『能。』『佛子!从今身至佛身,尽未来际,于其中间不得故淫。若有犯,非菩萨行、失四十二贤圣法。不得犯。能持不?』其受者答言:『能。』『佛子!从今身至佛身,尽未来际,于其中间不得故盗。若有犯,非菩萨行、失四十二贤圣法。不得犯。能持不?』其受者答言:『能。』『佛子!从今身至佛身,尽未来际,于其中间不得沽酒。若有犯,非菩萨行、失四十二贤圣法。不得犯。能持不?』其受者答言:『能。』『佛子!从今身至佛身,尽未来际,于其中间不得故说在家出家菩萨罪过。若有犯,非菩萨行、失四十二贤圣法。不得犯。能持不?』其受者答言:『能。』『佛子!从今身至佛身,尽未来际,于其中间不得故悭。若有犯,非菩萨行、失四十二贤圣法。不得犯。能持不?』其受者答言:『能。』『佛子!从今身至佛身,尽未来际,于其中间不得故瞋。若有犯,非菩萨行、失四十二贤圣法。不得犯。能持不?』其受者答言:『能。』『佛子!从今身至佛身,尽未来际,于其中间不得故自赞毁他。若有犯,非菩萨行、失四十二贤圣法。不得犯。能持不?』其受者答言:『能。』『佛子!从今身至佛身,尽未来际,于其中间不得故谤三宝藏。若有犯,非菩萨行、失四十二贤圣法。不得犯。能持不?』其受者答言:『能。』

「佛子!受十无尽戒已,其受者过度四魔、越三界苦。从生至生不失此戒,常随行人乃至成佛。佛子!若过去未来现在一切众生,不受是菩萨戒者,不名有情识者;畜生无异,不名为人;常离三宝海,非菩萨非男非女非鬼非人,名为畜生、名为邪见、名为外道不近人情。故知菩萨戒有受法而无舍法,有犯不失,尽未来际。若有人欲来受者,菩萨法师先为解说读诵,使其人心开意解生乐着心,然后为受。又复法师能于一切国土中,教化一人出家受菩萨戒者,是法师其福胜造八万四千塔,况复二人三人乃至百千,福果不可称量。其师者,夫妇六亲得互为师授。其受戒者,入诸佛界菩萨数中,超过三劫生死之苦,是故应受。有而犯者,胜无不犯,有犯名菩萨,无犯名外道。以是故,有受一分戒名一分菩萨,乃至二分三分四分,十分名具足受戒。是故菩萨十重、八万威仪戒,十重有犯无悔,得使重受戒;八万威仪戒尽名轻,有犯得使悔过对首悔灭。一切菩萨凡圣戒尽心为体,是故心亦尽戒亦尽,心无尽故戒亦无尽。六道众生受得戒,但解语,得戒不失。佛子!三世劫中一切佛常作是说,我今在此树下为十四亿人说,住前信想菩萨初受戒法。佛子!是信想菩萨,于十千劫行十戒法,当入十住心。佛子!当先为诸大众受菩萨戒,然后为说璎珞经,同见同行。」

尔时众中有百亿人,即从坐起受持佛戒,其名梵陀首王,共无数天子修十戒满足,入初住位。

「佛子!复从是住,修行百法观门,所谓十信、十进、十发趣、十乘、十金刚、十随喜、十戒、十愿、十护、十回向。以是百法观达三界空,假名皆空,一切法无我无人、无受、无因,皆无定性。即灭十三缚,所谓七见六着,如实相入初行位。佛子!复从是行观修千法明门,所谓十信乃至十向,转转入法。法无我、法集法起法道法灭,皆无人受法,法如虚空、如幻如城如焰。一切法无相,百千生灭皆不可得,入初回向位。佛子!复从是向明明转照,照智学相似平等观,观名无得,无得假得。喻如然灯有炷,非初焰者,非初焰有时中有烧;非离初焰者,非初焰无时中有烧。后亦如之,直以有为诸法二谛皆迭迁,假号故烧,故知始焰非今、今燋非始。今燋非始故,于今方有;始焰非今故,于今无烧。无烧于今,今烧假烧。得平等观亦复如是,非初心有中有得,亦非初心无中有得,后心亦然。是故始心非今心,今起非始起。今起非始起故,于今方有;始心非今心故,于今无得。无得于今,今得假得。中道第一义谛心,念念寂灭入万法明门,从十信乃至十向,自然流入平等道。无得一相真实观,一照相入初地道。

「佛子!复从是地正观一照智中,入百万阿僧祇功德门,于一相观中一时行。乃至第十地,心心寂灭自然流入无垢地。佛子!复从是地以一照智,了一切业因业果法界无不一观。以智知一切众生识始起一相住于缘,顺第一义谛起名善、背第一义谛起名惑,以此二为住地故,名生得善、生得惑。因此二善惑为本,起后一切善惑,从一切法缘生善惑名,作以得善、作以得惑,而心非善惑。从二得名,故善惑二心。起欲界惑,名欲界住地。起色界惑,名色界住地。起心惑故,名无色界住地。以此四住地,起一切烦恼故,为始起四住地。其四住地前更无法起故,故名无始无明住地。金刚智知此始起一相有终,而不知其始前有法无法。云何而得知生得一住地、作得三住地?唯佛知始知终。是无垢菩萨一切智齐知自地,常住第一义谛中,自然流入妙觉海地。佛子!住是妙觉地中,唯现化可名,有无量义、有无量名其出一体,所谓妙果,常住清净至若虚空、不可思议、不可说、不可名数、不可名,入界分可得。

「佛子!我说菩萨次第六入法门无量功德,如是六入法门,一切菩萨无不入者。我今此座有十四亿人,不离本座入此六入法门。佛子!我本初得道时,在此树间说十世界海法门,有九十亿人亦入此六入明门。复至普光堂说十佛国土,有百万亿人入此六入明门。复至帝释堂说十住,有五百万人入此六入明门。复至焰宝堂说十行,有千万人入此六入明。门复至第四天法光堂说十回向,有十河沙人入此六入明门。复至第六摩尼堂说十地,有百万河沙人入此六入明门。复至祇洹林说入法界品,有十二河沙人入此六入明门。今复至此第八会座,为十方无极大众敬首菩萨一切众说六入明门,一切大众受持若一无二无别。」

菩萨璎珞本业经集散品第八

佛告敬首菩萨及此会十四亿那由他人大众:「汝闻上四十二贤圣因果明观法门,一切大众皆应发三菩提心。」如是三告:「佛子!应受、应持、应发心。」

时诸大众中有百千天子,闻是法门发初住心,舍凡夫法修行伏忍,得入十住明观法。复有十千信男信女,入清净十行法门。复有八万大梵天王,得初地明观法。复有八部阿须轮王,各舍本形,入十信心行十善行。复有八万第十地人现成正觉。「佛子!尔时十方无极佛刹一切大众,闻佛说璎珞中六入法门,所谓十住、十行、十向、十地、无垢地、妙觉地,各各发无上菩提心还归本国。复有色界无色界,各各还修神通,归本所住处,转宣菩萨璎珞法门化授天人。复有六欲天人,还归本天,广为诸天人说本行无量。时诸大众各各受持读诵解其义味,还本土说菩萨之本行、诸佛之本业,受持已竟。」

尔时佛告文殊师利、慧海、金刚藏、道华等八千菩萨,皆为十方诸佛国中第一弟子:「汝应为十方无明众生,受持读诵解其义味。为过去未来现在一切众生,开空慧道入法明门。」

尔时有五十万大菩萨,皆一生补处,从座而起,受持佛语经劫不灭。复有万梵天王,亦即从座起,受持佛语。复有无量天女,从座而起,受持佛语。尔时他方无极刹菩萨、此国菩萨,已变化神通入如幻三昧,踊在虚空欢喜无量,得闻受持璎珞功德经,心心受行成佛不舍众贤圣门。

时佛复现百万变化神通无量光无量清净身,重嘱此金刚藏海璎珞经:「汝诸大众!受持受此经法。是经是过去无量百千佛心中所行法,汝等受持供养。」是时一切大众,一时从座放千光明,照三千大千世界,欢喜受持菩萨不可思议璎珞经。顶受供养礼佛而退。复有六欲天子、十千国王,闻佛法座离散,一时号泣涕出流恸声满三千,无不悲泣从座而去。复有八十亿大菩萨,皆以四无量心有无一等无为无相受持佛语,各入无尽法化三昧,欢喜而退。复有十千始行贤者,入九观定,四禅、四空定、尽灭定,七净十戒心入定见道度疑,正道行、知见行,断知见,得入法故,礼佛而退。

尔时座中有八千菩萨各从座起,一金刚华菩萨白佛言:「世尊!未来世中说经菩萨法轮下,其听法者受化奉行法用,复当云何?」

佛言:「佛子!快发斯问。佛子!先当为听法者与授菩萨法戒,然后为说菩萨之本行六入法门。佛子!次第为授四归法:归佛、归法、归僧、归戒。得四不坏信心故,然后为授十戒:不杀、不盗、不妄语、不淫、不沽酒、不说在家出家菩萨罪过、不悭、不瞋、不自赞毁他、不谤三宝,是十波罗夷不可悔法。佛子!受十戒已,复为听者教供养法师,常以天上无量华香、百千灯明、百千天衣璎珞、百千妓乐、百味饮食屋宅经书,一切所须之物皆悉给与。弘通法师当如敬佛、如事父母、如事火婆罗门法。佛子!如事帝释父母师僧,日日三时礼敬。为法舍身没命,乃是佛子。如是求法之人,乃可为说菩萨之本行、百千万佛转授璎珞法门。」时十亿大众叹言:「未来世中无法、无三宝、无贤人,时劫从恶世起故。其说法者、其听法者,甚难甚难。」复从坐起各各悲泣,号声大恸,地转海波、三千倒覆、二十八宿日月不现。是时大众还摄神力佥然而敬,受持读诵解说义句,十劫不灭无穷无尽。各各欢喜奉行,作礼而退。

菩萨璎珞本业经卷下


上篇:梵网经

下篇:受十善戒经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佛经咒语文章列表
大藏经·律部目录

地藏菩萨本愿经

觉林菩萨偈 华严第四会,夜摩天宫,无量菩萨来集,说...

【注音版】观世音菩萨普门品

普门品(日诵式版本)...

六度集经

六度集经卷第一 布施度无极章第一(此有一十章) 闻如是...

佛说百佛名经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

佛说苾刍五法经

佛说苾刍五法经 西天译经三藏朝散大夫试鸿胪少卿传教...

根本说一切有部毗奈耶杂事

(以下仅限出家具戒者观看) 根本说一切有部毗奈耶杂事...

【注音版】四分比丘尼戒本

四分比丘尼戒本(仅限出家具戒者观看)...

寂调音所问经

寂调音所问经(一名如来所说清净调伏) 宋三藏法师法海...

抚州曹山元证禅师语录

曹山大师语录序 本寂禅师之于洞山。盖泻瓶而已。自一...

佛说人本欲生经

佛说人本欲生经 后汉安息三藏安世高译 闻如是: 一时...

佛说黑氏梵志经

佛说黑氏梵志经 吴月支国居士支谦译 闻如是: 一时佛...

【注音版】佛说无量寿经

(印光大师校印本)...

佛说过去世佛分卫经

佛说过去世佛分卫经 西晋月氏国三藏竺法护译 佛言:「...

佛说漏分布经

佛说漏分布经(出《中阿含》令劫意) 后汉三藏安世高译...

大方广如来藏经

大方广如来藏经 开府仪同三司特进试鸿胪卿肃国公食邑...

【注音版】大乘理趣六波罗蜜多经安忍波罗蜜多品

大乘理趣六波罗蜜多经安忍波罗蜜多品...

注华严法界观门

注华严法界观门序 唐绵州刺史裴休述 法界者。一切众生...

以戒为师的底线是什么

戒是佛亲制的,我们后人,现在也有人提倡说要改戒相,...

泥泞路上的脚印

人生就如同一幕话剧,有开场白、情景、高潮、低谷和尾...

略释《四料简》要义

佛教的大纲,不外乎五宗。这五宗是:律,教,禅,密,净...

顿超三界乐悠悠

寒山顶上月轮孤,照见晴空一物无, 可贵天然无价宝,埋...

愚妇诈死

从前有一位青年,娶了一位很美貌的妻子。这位青年对妻...

妒火杀死亲生子

白泰官,清朝雍正年间有名的江南八大剑侠之一。 有一...

念阿弥陀佛求生到极乐世界的法门,真的是太简便了

烦恼浊有五种: 第一种是贪。有了贪心,这也想要,那也...

杀生祭祖没有好处的

佛在舍卫国祗园精舍时,比丘众问佛杀牲畜以祭供祖先有...

跑因果道场搞附体,还不让去寺院

问: 佛弟子跑因果道场,什么附体,不让去寺院,不让供...

吃饭宁早不晚是持护法

出家时节,知何不须?然于一食,日别常法。但用步晷一...

善恶猕猴缘

佛陀带领弟子们在王舍城弘法时,弟子们心有所感地对佛...

为何有时会有轻生的念头

问: 我是一名大学生,9岁就皈依佛门,现在念英语本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