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大智度论卷第三十三

繁体字  大/小字体  选护眼色

大智度论释初品中到彼岸义第五十(卷三十三)

圣者龙树造

后秦龟兹国三藏鸠摩罗什译

【经】

「复次,舍利弗!菩萨摩诃萨欲到有为、无为法彼岸者,当学般若波罗蜜!」

【论】

彼岸者,于有为、无为法尽到其边。

云何是彼岸?以大智慧悉知悉尽有为法总相、别相种种悉解;无为法中,从须陀洹至佛,悉皆了知。

有为、无为法相义,如先说。

【经】

「菩萨摩诃萨欲知过去、未来、现在诸法如、诸法法相、无生际者,当学般若波罗蜜!」

【论】

问曰:

上已说「如」,今何以更说?

答曰:

上直言「诸法如」,今言「三世皆如」;上略说,此广说;上说一,此说三。

「法相」,即是法性;「无生际」,即是实际。

过去法如,即是过去法相;未来、现在亦如是。

复次,过去法如,即是未来、现在法如;现在法如,即是过去、未来法如;未来法如,即是过去、现在法如。所以者何?如相非一、非异故。

复次,如先说二种如:一者、世间如;二者、出世间如。用是世间如,三世各各异;用是出世间如,三世为一。

复次,「法相」名诸法业,诸法所作、力、因、缘、果、报。如火为热相,水为湿相;如是诸法中分别因、缘、果、报,各各别相;如是「处非处力」中说。是名世间法相。

若是诸法相推求寻究,入无生法中,更无过是者,是名「无生际」。

问曰:

如、法相,可分别有三世;无生际,是未来法,云何有过去、现在?如《阿毗昙》说:「生法者,过去、现在是;无生法者,未来及无为法是。」云何欲令过去、现在有无生?

答曰:

如先种种说破生法,一切法皆无生,何但未来无生?如「一时」义中,已破三世。三世一相,所谓无相;如是则无生相。

复次,无生名为涅槃,以涅槃不生不灭故。涅槃者,末后究竟,不复更生,而一切法即是涅槃;以是故佛说:「一切法皆是无生际。」

【经】

「复次,舍利弗!菩萨摩诃萨欲在一切声闻、辟支佛前,欲给侍诸佛,欲为诸佛内眷属,欲得大眷属,欲得菩萨眷属,欲得净报大施,当学般若波罗蜜!」

【论】

问曰:

若菩萨未得漏尽,云何在漏尽圣人前?

答曰:

菩萨初发意时,已在一切众生前,何况积劫修行!是菩萨功德智慧大故,世世常大,能利益声闻、辟支佛。

众生知菩萨恩故,推崇敬重,乃至畜生中亦为尊重。

如菩萨昔作鹿,其色如金,其角七宝,五百鹿随逐宗事。

若在人中,好世作转轮圣王,恶世恒作大王,护持佛法,利益众生。

若出家,值有佛法则为世作大度师,兴显佛法;若无佛法,则为外道大师,行四无量。

阿罗汉、辟支佛,虽有无漏,利益事少。譬如一升酥虽精,不如大海水酪。

菩萨虽有漏智慧,及其成熟,利益无量。

复次,罗汉、辟支佛四事供养助道之具,多由菩萨得。如《首楞严经》说:「文殊师利七十二亿作辟支佛,化辟支佛人,令其成道。」以是故,在声闻、辟支佛前。

「欲为诸佛给使」者,如释迦文佛未出家时,车匿给使,优陀耶戏笑;瞿毗耶、耶输陀等诸婇女,为内眷属。出家六年苦行时,五人给侍。得道时,弥喜、罗陀、须那刹多罗、阿难、密迹力士等,是名「内眷属」。

「大眷属」者,舍利弗、目揵连、摩诃迦叶、须菩提、迦旃延、富楼那、阿泥卢豆等诸圣人,及弥勒、文殊师利、颰陀婆罗诸阿毗跋致一生补处菩萨等,是名大眷属。

复次,佛有二种身:一者、法性生身,二者、随世间身。

世间身眷属,如先说。

法性生身者,有无量无数阿僧祇一生补处菩萨侍从。所以者何?如《不可思议解脱经》说:「佛欲生时,八万四千一生补处菩萨在前导,菩萨从后而出;譬如阴云笼月。」又如《法华经》说:「从地踊出菩萨等」,皆是内眷属、大眷属。

「菩萨眷属」者,有佛,纯以菩萨为眷属;有佛,纯以声闻为眷属;有佛,菩萨、声闻杂为眷属。

是故言「但欲得菩萨为眷属者,当学般若波罗蜜」。

眷属有三:上、中、下——下者纯声闻,中者杂,上者但菩萨。

「净报大施」者,有人言:「菩萨多集福德,未除烦恼,受人信施,未能净报。」佛言:「菩萨行般若波罗蜜,诸法皆空不可得,何况诸结使!菩萨入法性中故,不证真际,是故能净报施福。」

复次,菩萨功德广大,从发心已来,欲代一一众生受一切苦,欲以一切功德与一切众生,然后当自求佛道。但是事不可得故,而自成佛,度一切众生。

又菩萨志愿,不以阿僧祇为拘;如世间及如、法性、实际、虚空等久住。菩萨心住世间,利益众生故,亦如是久住,无有穷已。是人不能净报施福者,谁能净毕!如父母虽有结使诸恶,以一世利益子故,受其供养,令子得大福,何况菩萨无诸结使,而住无边世中利益众生,而不净毕?

又复菩萨但有悲心而无般若,尚能利益,何况行般若波罗蜜!

问曰:

若菩萨无结使,云何世间受生?

答曰:

先已答,菩萨得无生法忍,得法性生身,处处变化以度众生,庄严世界。是功德因缘故,虽未得佛,能净报施福。

【经】

「复次,舍利弗!菩萨摩诃萨欲不起悭心、破戒心、瞋恚心、懈怠心、乱心、痴心者,当学般若波罗蜜!」

【论】

是六种心恶故,能障蔽六波罗蜜门。

如菩萨行布施时,若有悭心起,令布施不清净,所谓不能以好物施;若与好物,不能多与;若与外物,则不能内施;若能内施,不能尽与;皆由悭心故。菩萨行般若波罗蜜,知一切法无我、无我所,诸法皆空,如梦、如幻;以身、头、目、骨髓布施,如施草木。是菩萨虽未得道,欲常不起是悭心,当学般若波罗蜜。

诸余人离欲得道故,不生破戒心。菩萨行般若波罗蜜故,不见破戒事。所以者何?戒为一切诸善功德住处,譬如地为一切万物所依止处;破戒尚不得余道,何况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以是故,不生破戒心。复作是念:「菩萨法者,安乐众生,若破戒者,恼乱一切。」以是故,菩萨不生破戒心,何况破戒!

小乘及诸凡夫,尚不应生瞋恚心,何况菩萨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意!身为苦器,法自受恼;譬如犯罪之人,自致刑戮,自作自受,不应怨人。但当自护其心,不令起恶!譬如人遭恶风雨寒热,亦无所瞋。复作是念:「菩萨求佛,以大悲为本,若怀瞋恚,则丧志愿。瞋恚之人,尚不得世间乐,何况道乐!瞋恚之人,自不得乐,何能以乐与人!」

懈怠之人,世间胜事尚不能成,何况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譬如鑽火数息,无得火期。

散乱之心,譬如风中然灯,虽有光明,不能照物;乱心中智慧,亦复如是。智慧是一切善法根本,若欲成就是智,先当摄心,然后可成。譬如狂醉之人,自利他利、好丑之事,都不觉知;散乱之心亦如是,世间好事,尚不能善知,何况出世间法!

愚痴人心,一切成败事,皆不能及,何况微妙深义!譬如无目之人,或坠沟坑,或入非道;无智之人,亦复如是。无智慧眼故受着邪法,不受正见。如是之人,世间近事,尚不能成,何况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菩萨行般若波罗蜜力故,能障是六蔽,净六波罗蜜。以是故说「若欲不起六蔽,当学般若波罗蜜」。

【经】

「复次,舍利弗!菩萨摩诃萨欲使一切众生,立于布施福处,持戒福处,修定福处,劝导福处,欲令众生立于财福、法福处,当学般若波罗蜜!」

【论】

问曰:

云何名为「福处」?

答曰:

《阿毗昙》言:「福」者,善有漏身、口、意业。

复有人言:不隐没无记是。所以者何?善有漏业因缘果报故,得是不隐没无记福。是果报亦名为福;如世间人说能成大事,多所成办,是名福德人。

是福略说三种:布施、持戒、修定。

何等是布施?有人以衣服、卧具,饮食,花香、璎珞等与人,是名布施。

问曰:

饮食等物,便是布施?为更有布施?

答曰:

饮食等物非布施,以饮食等物与时,心中生法名舍,与悭心相违,是名布施福德。是或有漏,或无漏;常是善;心数法,心相应,随心行,共心生;无色无形;能作缘;业相应,随业行,业共生;非先业果报;得修、行修;慧证、身证;凡夫人得,亦圣人得。

有人言:是舍法相应思,是名布施福德。所以者何?业能生果报故。思即是业,身口不名为业,从思生故得名业。

此布施有二种:一者、净,二者、不净。

不净者,直施而已:或畏失财故与;或恶诃骂故与;或无用故与;或亲爱故与;或为求势故与,以施故多致势援;或死急故与;或求善名誉故与;或求与贵胜齐名故与;或妬嫉故与;或憍慢故与:小人愚贱尚施,我为贵重大人,云何不与?或为咒愿福德故与;或求吉除凶故与;或求入伴傥故与;或不一心、不恭敬、轻贱受者而与。如是种种因缘,为今世事故施,与净相违,名为不净。

净施者,如《经》中说:治心故施;庄严意故施;为得第一利故施,生清净心,能分别为助涅槃故施。譬如新花未萎,色好且香;净心布施,亦复如是。如说诸天不净心布施者,宫殿光明薄少;若净心布施者,宫殿光明增广。此布施业,虽过去乃至千万世中不失,譬如券要。

问曰:

此布施福云何增长?

答曰:

应时施故,得福增长。如《经》说,饥饿时施,得福增多;或远行来时,若旷路险道中施,若常施不断,或时常念施,故施福增广。如六念中「念舍」说。

若大施故得福多,若施好人,若施佛,若施者、受者清净故,若决定心施,若自以力致财施,若随所有多少能尽施,若交以物施,若以园田使人等施。

如是布施,唯有菩萨能以深心行之。

如韦罗摩菩萨,十二年布施已,庄饰乳牛七宝钵,及婇女各有八万四千,及诸余物饮食之属,不可胜数。

又如须帝[(匕/示)*(入/米)]拏菩萨,下善胜白象,施与怨家,入在深山;以所爱二子,施十二丑婆罗门;复以妻及眼施化婆罗门。尔时,地为大动,天为雷震,空中雨花。

又如萨婆达多王,自缚其身,施婆罗门。

如尸毗王为一鸽故,自持其身,以代鸽肉。

又如菩萨曾为兔身,自炙其肉,施与仙人。

如是等《菩萨本生经》中所说。

复有声闻人布施:

如须弥陀比丘尼,与二同学,为迦那伽牟尼佛作精舍,于无数千万世受转轮圣王及天王福。

如施婆罗门持一瓶酪施僧,世世受乐,今得阿罗汉,诸受乐中受乐第一。

如末利夫人,供养须菩提故,得今世果报,为波斯尼示王后。

如尸婆供养迦栴延故,得今世果报,为栴陀波周陀王后。

如郁伽陀居士,供养舍利弗等五百阿罗汉故,即日得果报;五百贾客得其余食,人人以珠璎珞与之,卒得大富,遂号卒伽陀。

如是等布施,得今世果报。当知布施论议,说不可尽。

「持戒福处」者,佛说五戒福者是。

问曰:

云何杀罪相?

答曰:

知是众生,故夺命,得杀罪,非不故;安隐快心得杀罪,非散乱狂心;夺命得杀罪,非作疮;死已得杀罪,非未死;身业是杀罪,非口杀;身作是杀罪,非但心生。如是等罪,止不作,是初戒善相。

或有人言:谓是不隐没无记;或欲界系,或不系;是非心、非心数法,非心相应,非随心行;或共心生,或不共心生;非业相应,非随业行;或共业生,或不共业生;非先业果报;得修、行修;身证、慧证;或思惟断,或不断;离欲界欲时得断知;凡夫圣人共有。是名说不杀生戒相;余戒亦如是随义分别。

诸戒赞叹论议,如「尸罗波罗蜜」中说。

「修定福处」者,虽经中说修慈是修定福,亦说有漏禅定能生果报者,总名修定福。以欲界多瞋多乱故,先说慈心为修定福。

得慈方便,愿与众生乐,后实见受乐,是心相应法,名为慈法。

是法或色界系,或不系,是为真慈;是方便慈,欲界系。常随心行,随心生;无形无对;能缘法;非业,业相应,而随业行,共业生,非先业果报;得修、行修;身证、慧证;或思惟断,或不断;离色界欲时得断知。有觉有观,亦无觉有观,亦无觉无观。或有喜,或无喜;或有息,或无息;亦凡夫人亦圣人。或乐受相应,或不苦不乐受相应。先缘得解相,后缘实义。根本四禅中,亦过四禅;依止四禅得者,牢固有力。

慈应言「亲爱」,无怨无诤故,名为「亲爱」;能缘无量众生故,名为「无量」;能利益众生,能离欲故,名为「梵行」。

慈心余论议,如「四无量」中说。

问曰:

修定福中,佛何以但说慈心,不说余?

答曰:

四无量中,慈心能生大福德。悲心忧愁故,舍福德;喜心自念功德故,福德不深;舍心放舍,故福亦少。

复次,佛说慈心有五利,不说余。何等五?一者、刀不伤;二者、毒不害;三者、火不烧;四者、水不没;五者、于一切瞋怒恶害众生中,见皆欢喜。

悲心等三事不尔,以是故说修定福为慈,余者随从,及诸能生果报有漏定。

「劝导福处」者,若比丘不能坐禅,不能诵经,教化劝导修立福德;或有比丘能坐禅、诵经,见诸比丘衣食乏少,力能引致,亦行劝导。及诸菩萨怜愍众生故,以福德因缘劝化之。又出家人,若自求财,于戒有失,是故劝导以为因缘。

「财福」者,衣服、饮食,卧具、医药,金银、车马、田宅等。

问曰:

上言「布施福处」,此言「财福」,有何等异?

答曰:

布施者,总摄一切施:财施、法施,俗施、道施;今欲分别法施、财施。

法施者,如佛以大慈故,初转法轮,无量众生得道;后舍利弗逐佛转法轮;余诸圣人,虽非转法轮,亦为众生说法得道,亦名法施。

复有遍吉菩萨,观世音、得大势、文殊师利、弥勒菩萨等,以二种神通力:果报神通,修得神通,住是中,以福德、方便力,光明、神足等,种种因缘开度众生,亦名法施。

诸辟支佛飞腾虚空而说一偈,引导众生,令殖善根,亦名法施。

又佛弟子未得圣道者,坐禅、诵经,不坏诸法相,教化弟子,皆名法施。

如是等种种,名为法施相。

以是故说「菩萨欲立众生于六种施福者,当学般若波罗蜜」。

【经】

「复次,舍利弗!菩萨摩诃萨欲得五眼者,当学般若波罗蜜!」

【论】

何等五?肉眼、天眼、慧眼、法眼、佛眼。

肉眼,见近不见远,见前不见后,见外不见内,见昼不见夜,见上不见下;以此碍故,求天眼。

得是天眼,远近皆见,前后、内外,昼夜、上下,悉皆无碍。是天眼见和合因缘生假名之物,不见实相,所谓空、无相、无作,无生、无灭,如前,中、后亦尔;为实相故,求慧眼。

得慧眼,不见众生,尽灭一异相,舍离诸着,不受一切法,智慧自内灭,是名慧眼。但慧眼不能度众生!所以者何?无所分别故,以是故求法眼。

法眼令是人行是法,得是道,知一切众生各各方便门,令得道证。法眼不能遍知度众生方便道,以是故求佛眼。

佛眼无事不知,覆障虽密,无不见知;于余人极远,于佛至近;于余幽闇,于佛显明;于余为疑,于佛决定;于余微细,于佛为麁;于余甚深,于佛甚浅。是佛眼,无事不闻,无事不见,无事不知,无事为难,无所思惟,一切法中,佛眼常照。

后品五眼义中,当广说。

【经】

「菩萨摩诃萨欲以天眼见十方如恒河沙等世界中诸佛,欲以天耳闻十方诸佛所说法,欲知诸佛心,当学般若波罗蜜!」

【论】

天眼法所见,不过三千大千世界;今以般若波罗蜜力,故见十方恒河沙等国中诸佛。所以者何?般若波罗蜜中,无近无远,无所罣碍故。

问曰:

如《般舟经》说:以般舟三昧力故,虽未得天眼而能见十方现在诸佛;此菩萨以天眼故,见十方诸佛,有何等异?

答曰:

此天眼,不隐没无记。般舟三昧,离欲人、未离欲人俱得;天眼但是离欲人得。

般舟三昧,忆想分别,常修常习故见;天眼修神通,得色界四大造色眼,四边得遍明相,是为差别。

天眼功易,譬如日出,见色不难;三昧功难,如夜然灯,见色不易。天耳亦如是。

「知诸佛心」者,

问曰:

如上地钝根,不能知下地利根心;菩萨,一佛心尚不应知,何况恒河沙等十方诸佛心?

答曰:

以佛神力故令菩萨知。如《经》说:「一切众生无知佛心者,若佛以神力令知,乃至蜫虫亦能知。」以是故佛以神力故,令菩萨知佛心。

复次,般若波罗蜜无碍相,麁细、深浅、愚圣,都无差别。诸佛心如、菩萨心如,一如无异;菩萨随是如故,能知诸佛心。

复次,希有难事,不应知而知;以是故言「欲得是者,当学般若波罗蜜」。

【经】

「欲闻十方诸佛所说法,闻已乃至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不忘者,当学般若波罗蜜!」

【论】

问曰:

一佛所说,犹尚难持,何况无量诸佛所说,欲忆而不忘?

答曰:

菩萨以闻持陀罗尼力故能受,坚忆念陀罗尼力故不忘。

复次,此中说:以般若波罗蜜力,毕竟清净无所着;譬如大海,含受众流。菩萨从十方诸佛所闻法,以般若波罗蜜器大故,能受无量法,持而不忘。

复次,是般若波罗蜜,不可譬喻、如虚空。如劫烧尽已,大雨弥满,是雨除虚空更无处能受;十方诸佛说法雨,从佛口出,除行般若波罗蜜菩萨,更无能受者。

以是故言「欲闻十方诸佛说法,当学般若波罗蜜」。

大智度论释初品中见一切佛世界义第五十一之一

【经】

「复次,舍利弗!菩萨摩诃萨欲见过去、未来诸佛世界,及见现在十方诸佛世界,当学般若波罗蜜!」

【论】

问曰:

若见十方佛,则已见世界,今何以复说「欲见世界」?

答曰:

菩萨未深入禅定,若见十方世界山河、草木,心则散乱;故但观诸佛,如〈念佛义〉中说。行者但观诸佛,不观土地、山河、树木,得禅定力已,随意广观。

复次,诸清净佛国难见,故言「欲见诸佛国,当学般若波罗蜜」。又一佛有无量百千种世界,如先说,有严净、有不严净、有杂;有毕竟清净世界难见故,以般若波罗蜜力,乃能得见。譬如天子听正殿,则外人可见;内殿深宫,无能见者。

问曰:

十方现在世界可见,过去、未来诸佛世界,云何得见?

答曰:

菩萨有见过去、未来三昧,入是三昧已,见过去、未来事,如梦中所见。

复次,菩萨有不灭际三昧,入是三昧已,不见诸佛有灭者。

问曰:

此二法非眼,云何能见?

答曰:

此是智慧,假名为眼;如转法轮中,于四谛中得眼、智、明、觉。

复次,菩萨见十方现在佛世界,定知过去、未来诸佛世界亦尔。所以者何?一切诸佛功德同故,是事如先说。

复次,是般若波罗蜜中,如现在、过去、未来,等无异,一如、一法性故,以是故不应难。

【经】

「复次,舍利弗!菩萨摩诃萨欲闻十方诸佛所说十二部经:修多罗、祇夜、受记经、伽陀、优陀那、因缘经、阿波陀那、如是语经、本生经、广经、未曾有经、论议经,诸声闻等闻与不闻,尽欲诵受持者,当学般若波罗蜜!」

【论】

先说尽欲闻十方诸佛所说法者,当学般若波罗蜜。所说法者,即此十二部经。

诸经中直说者,名修多罗,所谓四阿含,诸摩诃衍经,及二百五十戒经;出三藏外亦有诸经,皆名修多罗。

诸经中偈,名祇夜。

众生九道中受记,所谓三乘道、六趣道。

此人经尔所阿僧祇劫,当作佛,若记尔所岁当作佛;记声闻人今世、后世得道;记辟支佛但后世得道;记余六道,亦皆后世受报。

诸佛法,欲与众生受记,先皆微笑,无量种光从四牙中出,所谓青、黄、赤、白、缥、紫等。

从上二牙出者,光照三恶道。

从其光明演无量法,说一切作法无常,一切法无我,安隐涅槃;众生得遇斯光、闻说法者,身心安乐,得生人中天上,从是因缘皆得毕苦。

从下二牙出者,上照人、天,乃至有顶禅,若聋盲、瘖痖、狂病,皆得除愈;六欲天人及阿修罗受五欲乐,遇佛光明,闻说法声,皆厌患欲乐,身心安隐;色界诸天受禅定乐时,遇佛光明,闻说法声,亦生厌患,来诣佛所。

此诸光明,复至十方,遍照六道,作佛事已,还绕身七匝。

若记地狱,光从足下入;若记畜生,光从[跳-兆+专]入;若记饿鬼,光从髀入;若记人道,光从齐入;若记天道,光从胸入;若记声闻,光从口入;若记辟支佛,光从眉间相入;若记得佛,光从顶入。

若欲受记,先现此相,然后阿难等诸弟子发问。

一切偈名祇夜,六句、三句、五句,句多少不定,亦名祇夜,亦名伽陀。

优陀那者,名有法佛必应说而无有问者,佛略开问端。如佛在舍婆提、毗舍佉堂上,阴地经行,自说优陀那,所谓「无我、无我所,是事善哉!」

尔时一比丘合掌白佛言:「世尊!云何『无我、无我所,是事善哉』?」佛告比丘:「凡夫人未得无漏道,颠倒覆心故,于无我、无我所,心大惊怖。若佛及佛弟子闻好法者,欢喜奉行,无颠倒故,不复更作。」如是等,《杂阿含》中广说。

又如般若波罗蜜品中,诸天子赞须菩提所说:「善哉!善哉!希有,世尊!难有,世尊!」是名优陀那。

又如佛涅槃后,诸弟子抄集要偈,诸无常偈等作无常品,乃至婆罗门偈等作婆罗门品,亦名优陀那。

诸有集众妙事,皆名优陀那。

如是等名优陀那经相。

尼陀那者,说诸佛法本起因缘,佛何因缘说此事:

修多罗中,有人问故,为说是事;毗尼中,有人犯是事,故结是戒。

一切佛语缘起事,皆名尼陀那。

阿波陀那者,与世间相似柔软浅语;如《中阿含》中《长阿波陀那经》,《长阿含》中《大阿波陀那》,毗尼中亿耳阿波陀那,二十亿阿波陀那,解二百五十戒经中欲阿波陀那一部,菩萨阿波陀那出一部。如是等无量阿波陀那。

如是语经者,有二种:

一者、结句,言我先许说者,今已说竟。

二者,三藏、摩诃衍外,更有经名一目多迦;有人言目多迦。目多迦名出三藏及摩诃衍。何等是?

如佛说:净饭王强令出家作佛弟子者,佛选择五百人堪任得道者,将至舍婆提;所以者何?以其未离欲,若近亲里,恐其破戒故,将至舍婆提。令舍利弗、目乾连等教化之,初夜、后夜,专精不睡,勤修精进,故得道;得道已,佛还将至本生国。一切诸佛法,还本国时,与大会诸天众俱住迦毗罗婆仙人林中。此林去迦毗罗婆城五十里,是诸释游戏园。此诸释子比丘,处舍婆提时,初夜、后夜,专精不睡,故以夜为长;从林中来,入城乞食,觉道里长远。

尔时,佛知其心,有一师子来礼佛足,在一面住,佛以是三因缘,故说偈:

 「不寐夜长,  疲惓道长,  愚生死长,
  莫知正法!」

佛告比丘:「汝未出家时,其心放逸多睡眠故,不觉夜长;今初夜、后夜,专精求道,减省睡眠故,觉夜大长。此迦毗罗婆林,汝本驾乘游戏,不觉为远;今着衣持钵,步行疲极,故觉道长。」

是师子,鞞婆尸佛时作婆罗门师,见佛说法,来至佛所。尔时,大众以听法故,无共语者,即生恶念,发恶骂言:「此诸秃辈,与畜生何异!不别好人,不知言语!」以是恶口业故,从鞞婆尸佛乃至今日,九十一劫,常堕畜生中;此人尔时,即应得道,以愚痴故,自作生死长久;今于佛所心清净故,当得解脱。

如是等经,名为出因缘。于何处出?于三藏、摩诃衍中出,故名为出。云何名因缘?是三事之本,名为因缘经。

本生经者,昔者菩萨曾为师子,在林中住,与一猕猴共为亲友。猕猴以二子寄于师子,时有鹫鸟,饥行求食,值师子睡,故取猴子而去,住于树上。师子觉已,求猴子不得见,鹫持在树上,而告鹫言:「我受猕猴寄託二子,护之不谨,令汝得去,孤负言信,请从汝索;我为兽中之王,汝为鸟中之主,贵势同等,宜以相还!」鹫言:「汝不知时,吾今饥乏,何论同异!」师子知其叵得,自以利爪掴其脇肉,以贸猴子。

又过去世时,人民多病黄白痿热;菩萨尔时,身为赤鱼,自以其肉施诸病人,以救其疾。

又昔菩萨作一鸟身,在林中住,见有一人入于深水非人行处,为水神所羂。水神羂法,着不可解;鸟知解法,至香山中取一药草,着其羂上,绳即烂坏,人得脱去。

如是等无量本生,多有所济,是名本生经。

广经者,名摩诃衍,所谓《般若波罗蜜经》、《六波罗蜜经》、《华首经》、《法华经》、《佛本起因缘经》、《云经》、《法云经》、《大云经》。如是等无量阿僧祇诸经,为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故说。

毗佛略(吕夜反,秦言未曾有)经:如佛现种种神力,众生怪未曾有,所谓佛生时,身放大光明,照三千大千世界及幽闇之处,复照十方无量诸佛三千大千世界。

是时于佛母前,有清净好池,以浴菩萨;梵王执盖,帝释洗身,二龙吐水。

又生时,不须扶持而行七步,足迹之处,皆有莲华,而发是言:「我是度一切众生老、病、死者!」

地大震动,天雨众花,树出音声,作天伎乐。

如是等无量希有事,是名未曾有经。

论议经者,答诸问者,释其所以。

又复广说诸义。

如佛说四谛,何等是四?所谓四圣谛。何等是四?所谓苦、集、灭、道圣谛。是名论议。何等为苦圣谛?所谓生苦等八种苦。何等是生苦?所谓诸众生各各生处,是中受苦。如是等问答,广解其义,是名优波提舍。

如摩诃衍中,佛说六波罗蜜。何等六?所谓檀波罗蜜乃至般若波罗蜜。

何等是檀波罗蜜?檀波罗蜜有二种:一者、具足,二者、不具足。

何等是具足?与般若波罗蜜和合,乃至十住菩萨所得,是名具足。

不具足者,初发菩萨心,未得无生忍法,未与般若波罗蜜和合,是名不具足。乃至禅波罗蜜,亦如是。

般若波罗蜜具足者,有方便力;未具足者,无方便力。

复次,佛所说论议经,及摩诃迦栴延所解修多罗,乃至像法凡夫人如法说者,亦名优波提舍。

声闻所不闻者,佛独与菩萨说法,无诸声闻听者。

又佛以神通力,变身无数,遍至十方一乘世界说法。

又复佛为欲天、色天说法,无诸弟子,故不得闻。

问曰:

诸六通阿罗汉,若佛说时,虽不在坐,以天耳、天眼可得见闻,若以宿命通并知过去事,何以不闻?

答曰:

诸声闻神通力所不及处,是故不闻。

复次,佛为诸大菩萨说《不可思议解脱经》,舍利弗、目连在佛左右而不得闻,以不种是闻大乘行法因缘故。譬如坐禅人,入一切处定中,能使一切皆水皆火,而余人不见;如《不可思议解脱经》中广说。

「尽欲受持」者,闻而奉行为「受」;久久不失为「持」。

大智度论卷第三十三

 

上篇:大智度论

下篇:金刚般若论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佛经咒语文章列表
大藏经·释经论部目录

饿鬼报应经

尊者大目揵连,从佛在耆阇崛山中,游行恒水边,见诸饿...

【注音版】曼殊室利菩萨十大愿王

曼殊室利菩萨十大愿王...

【注音版】华严经净行品

(印光大师校印本)...

【注音版】暮时课诵--单日

根据《灵岩山寺专修净土道场念诵仪规》(印光法师鉴定...

文殊师利菩萨问菩提经论

文殊师利菩萨问菩提经论卷上(一名伽耶山顶经论) 天亲...

妙法莲华经论优波提舍

妙法莲华经论优波提舍 婆薮般豆菩萨造 元魏中天竺三藏...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论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论卷上 天亲菩萨造 元魏天竺三藏菩提...

三具足经忧波提舍

三具足经优波提舍翻译之记一卷 施戒闻三备摄众行。是...

佛说给孤长者女得度因缘经

佛说给孤长者女得度因缘经卷上 西天译经三藏朝奉大夫...

佛说内藏百宝经

佛说内藏百宝经 后汉月氏三藏支娄迦谶译 佛在罗阅祇耆...

佛说天王太子辟罗经

佛说天王太子辟罗经 僧祐录云关中异经今附秦录 闻如是...

【注音版】能断金刚般若波罗蜜多经

能断金刚般若波罗蜜多经...

度诸佛境界智光严经

度诸佛境界智光严经 失译人名附秦录 如是我闻: 一时...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 陈天竺三藏真谛译 如是我闻: 一时...

佛说数经

佛说数经 西晋沙门释法炬译 闻如是: 一时,婆伽婆在...

佛说佛地经

佛说佛地经 大唐三藏法师玄奘奉 诏译 如是我闻: 一...

【注音版】缘起经

缘起经...

十里山坟,就是阎王的催命信

看了(祭奠亡人)这一幕情景,我们净土行人就得要想到...

贪图享乐为障道根本

一日,目连尊者因弟子生病,于是上忉利天询问神医耆婆...

素食已成了世界的流行趋势

现在世界各国的素食馆都像雨后春笋般林立,欧美先进国...

放弃就会丧失积功累德的机会

这个不迷不取不动,我们一再强调,关键在不迷。其实,...

在爱情中成长

《四十二章经》云:爱欲之人,犹如执炬,逆风而行,必...

什么叫涅槃?大小乘涅槃有什么差别?

我们再看看什么叫涅槃,涅槃,梵语,此云寂灭、无生。...

法性本来空寂,是谁造业?谁来受果报呢

『由此故知,定无实我,但有诸识,无始时来,前灭后生...

【推荐】婚前同居的危害

婚前同居通常是指男女在恋爱过程中,未经结婚登记,而...

佛陀座下的七众弟子

(1)优婆塞: 汉译为清信士、近事男、近善男等,即是...

人心不正,太聪明反而害了自己

清朝的纪晓岚是大学士,他一辈子都在编四库全书,所以...

普庵祖师戒杀文

堪叹诸人不较量,却将造罪当烧香。 处处神坛社庙,尽是...

佛说世间的四种人

佛陀说:世上有四种人。第一种人由黑暗走向黑暗;第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