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阿毗达磨大毗婆沙论卷第一百九十七

繁体字  大/小字体  选护眼色

阿毗达磨大毗婆沙论卷第一百九十七

五百大阿罗汉等造

三藏法师玄奘奉 诏译
见蕴第八中智纳息第四之二

若法与彼法作所缘或时此法与彼法非所缘耶。答无时非所缘。问何故作此论。答欲止愚于所缘缘法执所缘缘法无实体性。显所缘缘是实有法故作斯论。此中无时非所缘者以心心所法于所缘定故。问云何心心所法于所缘定。为于处定。为于青等定。为于刹那定耶。此中有说。心心所法但于处定非于青等及刹那定。所以者何。若于青等及刹那定者则无量心心所法住不生法中。欲令无如是过故唯于处定。问若唯于处定者彼色处中有青黄等多种色性。若于此不定者彼了青觉则了。黄等余亦如是。不可一觉有多了性无二决定故。有说。心心所法于处定。亦于青等定非于刹那定。所以者何。若于刹那定者则无量心心所法住不生法中。勿有斯过是故不说于刹那定。问若尔者如青色中有多种青。谓青根青茎青枝青叶青花青果。若当于此不说定者彼了根觉则了。茎等余亦如是。不可一觉有多了性无二决定故。如是说者。心心所法于三事定。问若尔者则应无量心心所法住不生法中。答即无量心心所法住不生法中复有何过。未来世宽无容处耶。然彼本来已有住处。问心心所法如于所缘定亦于所依定耶。答于所依亦定。谓眼等五识及相应法。在未来世与所依远。现在则俱过去复远。有说。未来与所依远。现在过去与所依俱。余义广说如杂蕴智纳息。

若法与彼法作增上。或时此法与彼法非增上耶。答无时非增上。问何故作此论。答为止愚于增上缘性执增上缘非实有者意。显增上缘体性实有故作斯论。问缘和合故诸法生灭。此缘无有不和合时。诸法云何不恒生灭。尊者世友作如是言。诸法生灭和合各异。谓余缘和合故诸法生。余缘和合故诸法灭。是故不恒生灭。复次此法生已余法随生有多刹那次第隣逼。是故无有重生功能如人堕涯隤壤所压欲起复压。彼人尔时尚不能动何况得起。诸法亦然。是故无有恒生灭过。余义广说如杂蕴智纳息。诸意触彼一切三和合触耶。乃至广说。问何故作此论。答欲止他宗显己义故。谓或有执。心所则心。或有说。触则根境识。为止彼意显心所非心别有触体与心相应。又为止他疑故。谓或有疑眼触乃至身触名三和合是义可尔。彼根境识俱时生故意触亦名三和合触云何可尔。所以者何。意根过去意识现在法或三世或离世故。今欲决定显意触亦名三和合。触以互不相违共生一果名为和合非唯俱起名和合故。由此因缘故作斯论。诸意触彼一切三和合触耶。答诸意触彼一切三和合触。无触不因三和合故。有三和合触非意触。谓五识身相应触。故世尊说苾刍当知。有意界有法界有无明界。无明触所生受。受所触故无闻愚夫便执有执无。或执有无。此中有意界者谓过去意界。有法界者谓三世法界。有无明界者谓现在无明界。无明触等者谓于无我事愚。便执有者。谓起常见。便执无者谓起断见。或执有无者谓起断常见。脇尊者言。此中意说。于自体愚名无明界。彼无间灭六识身名意界。尔时心心所法所于转者名法界。无明触等如前说。问五识相应触由现在根境识。有名三和合触是义可尔。意识相应触根在过去境或未来识在现在云何名三和合触。答和合有二种。一俱起不相离名和合。二不相违同办一事名为和合。五识相应触由二和合故名和合。意识相应触由办一事和合故名和合。所以者何。如五识根境现在所有作用如是。意识根境异世作用亦尔。是故尊者妙音作如是说。以根境识同办一事故名和合。非以俱起不相离故名为和合。如此三法随在何时皆能展转办一事故尽名和合。有余于此作增益文。诸眼触乃至身触彼一切三和合触耶。答诸眼触乃至身触彼一切三和合触。有三和合触非眼触乃至身触。谓意识身相应触然今不作如是说者有何意耶。欲显此中但成立不极成义。眼触乃至身触名三和合触义自成立故不说之。意触名三和合触义非极成是以故。说由此如前所诵者好。诸慢彼一切自执耶。乃至广说。问此见蕴中但应分别见何故分别慢耶。答彼作论者意欲尔故乃至广说。有说。以相似故谓一切烦恼中无有烦恼非见自性。而似见转犹如慢者。有说。先已说一一蕴中分别一切法。若此蕴中不分别慢者。云何名一一蕴分别一切法耶。是故此中亦分别慢诸慢彼一切自执耶。答诸慢彼一切自执。以慢是自举自恃执竞法故。有自执非慢。谓诸见趣。故世尊说苾刍当知。自执有我自执有我所。此中自执有我者显示我见。自执有我所者显示我所见。复次自执有我者显示五我见。自执有我所者显示十五我所见。复次自执有我者显示我执行相。自执有我所者显示我所执行相。有作是说。自执有我者显示我爱。自执有我所者显示我所爱。有余师说。自执有我者显示我愚。自执有我所者显示我所愚。

复有说者。自执有我者显示无别异事萨迦耶见。自执有我所者显示有别异事萨迦耶见。一切烦恼中无有烦恼非慢自性而似慢转。犹如见者故说见趣自执非慢。

诸慢彼一切不寂静耶。问何故复作此论。答前唯分别慢与见相似行相。未分别与一切烦恼相似行相。今欲分别故作斯论。诸慢彼一切不寂静耶。答诸慢彼一切不寂静。以慢是自举自恃执竞法故。有不寂静非慢。谓余烦恼现在前。故世尊说苾刍当知。动为魔所缚不动脱恶者。此中余烦恼者。谓见疑无明贪瞋缠垢。现在前者显不寂静相。问何故现在烦恼有不寂静相非过去未来耶。答现在烦恼于自身中障碍圣道及圣道加行。过去未来烦恼不尔。复次现在烦恼于自身中能取果与果。过去未来烦恼不尔。复次现在烦恼于自身中能取等流果异熟果。过未烦恼不尔。复次现在烦恼能令自身成可诃责可厌贱可远离。过未烦恼不尔。复次现在烦恼烧然自身损坏自身逼恼自身。过未烦恼不尔。复次现在烦恼自害害他。或复俱害。过未烦恼不尔。复次现在烦恼是不寂静性。有不寂静用是故说之。过去未来烦恼是不寂静性。无不寂静用是以不说。动为魔所缚等者。此中初句显不寂静者为烦恼魔所缚。后句显寂静者解脱天魔。性弊恶者唯天魔故。有余师说。此中二句皆显示烦恼魔性。以诸烦恼害善法故说名为魔。起恶业故复名恶者。若诸有情不寂静时为烦恼所缚。若能寂静修习对治则于烦恼便得解脱。诸业彼不律仪耶。答应作四句。有业非不律仪。谓身语律仪。有不律仪非业谓根不律仪。有业亦不律仪谓身语不律仪。有非业亦非不律仪谓根律仪。诸业彼律仪耶。答应作四句。有业非律仪谓身语不律仪。有律仪非业谓根律仪。有业亦律仪谓身语律仪。有非业亦非律仪谓根不律仪。问此中根律仪根不律仪以何为自性。有作是说。根律仪以念正知为自性。根不律仪以忘念不正知为自性。云何知然。经为量故。如契经说。时有天神告苾刍曰。苾刍苾刍莫生疮疣。苾刍答曰我当覆之。天复问言疮疣既大以何能覆。苾刍答言我当以念正知覆之。天则赞言善哉善哉。能如是覆是为善覆。由此故知根律仪以念正知为自性。根不律仪以忘念不正知为自性。问若然者经云何通。如契经说念及正知满足故能满足根律仪。岂以自性满足自性耶。答念及正知有因性有果性。因性者以念正知名说。果性者以律仪名说。以因满故令果圆满是故无过。有说。根律仪以不放逸为自性。根不律仪以放逸为自性。有说。根律仪以六恒住法为自性。根不律仪以依六根生诸烦恼为自性。有说。根律仪以根永断遍知诸妙行善根为自性。根不律仪以根不永断不遍知诸烦恼恶行不善根为自性。如是则以妙行恶行为根律仪根不律仪体。有说。根律仪以不成就根不永断不遍知。及成就彼对治道为自性。根不律仪以成就根不永断不遍知。及不成就彼对治道为自性。如是根律仪根不律仪俱以成就不成就为体。有说。根律仪以不染污法为自性。根不律仪以染污法为自性。如是根律仪根不律仪俱以五蕴为其体性。昔迦湿弥罗国招吉祥僧伽蓝中有兄弟二阿罗汉。俱是法师世称为难地迦子。彼说根律仪根不律仪。俱以无覆无记不相应行蕴中根律仪。根不律仪为自性。此自性成立谓体是实有。此则摄在复有所余心不相应行中。问若根律仪根不律仪。俱以无覆无记行蕴为自性者。此有何差别。答此无覆无记行蕴有随顺善品者。有随顺烦恼品者。顺善品者名根律仪。顺烦恼品者名根不律仪。

若事未得彼不成就耶乃至广说。于前所说五种十种事中。此中依自性事而作论。欲止说无成就不成就性者意。显成就不成就性是实有故。若事未得彼不成就耶。答若事未得彼不成就。谓不净观持息念念住三义观七处善。煗顶忍世第一法。见道修道无学道。如是等事若未得彼不成就。有事不成就非未得。谓得已失此谓则前不净观等。非未得而不成就。若事已得彼成就耶。答若事成就彼已得。谓则前不净观等得已不失。有事已得而不成就。谓得已失此谓则前不净观等已得而失。

除苦圣谛及法处乃至广说。问何故作此论。答为止他宗显己义故。谓或有说。诸法摄他性不摄自性。集谛唯爱。道谛唯是八支圣道。或说法处摄一切法。或说法处唯是非色。或复说无去来二世。或说五识唯无记性。为遮此等种种僻执。及显法相相应义故而作斯论。除言有二意趣。一欲安立。二欲遮遣。此中除言为欲遮遣除苦圣谛及法处余法二界一处一蕴摄。此中苦圣谛谓一切有漏法则十五界。三界少分。十处二处少分。五蕴少分。法处谓七种法则想受行蕴无表色三无为。余法谓无漏心。是故此法二界谓意界意识界。一处谓意处。一蕴谓识蕴摄。除集圣谛及法处说亦尔。苦集义异体不异故。除灭圣谛及法处余法十七界十一处二蕴摄。此中灭圣谛谓择灭无为。则法界法处少分。法处谓七种法如前说。余法谓有对色及一切心是故此法十七界十一处二蕴摄。除道圣谛及法处说亦尔。此中以所摄量同故言亦尔。然道圣谛谓无漏有为法。则三界意界意识界法界。二处则意处法处。五蕴少分法处如前说。余法谓有对色及有漏心。是故此法十七界十一处二蕴摄。

除有色法及法处。余法七界一处一蕴摄。此中有色法谓四大种及所造则十界。一界少分十处一处少分一蕴法处如前说。余法谓一切心是故此法七心界一处一蕴摄。除无色法及法处。余法十界十处一蕴摄。此中无色法。谓心心所法不相应行无为则七心界。一界少分一处一处少分。四蕴除色蕴法处如前说。余法谓一切有对色是故此法十界十处一蕴摄。除有见法及法处。余法十六界十处二蕴摄。此中有见法谓眼所行则一界一处及一蕴少分。法处如前说。余法谓无见有对色及一切心。是故此法十六界除色界法界。十处除色处法处。二蕴所摄色识。除无见法及法处。余法一界一处一蕴摄。此中无见法谓除眼所行。余一切法则十七界。十一处四蕴一蕴少分。法处如前说。余法谓眼所行是故此法一界一处一蕴摄。除有对法及法处。余法七界一处一蕴摄。此中有对法谓除无表。余一切色则十界十处及一蕴少分。法处如前说。余法谓一切心是故此法七心界一处一蕴摄。除无对法及法处。余法十界十处一蕴摄。此中无对法谓除有对色。余一切法则八界二处四蕴一蕴少分。法处如前说。余法谓一切有对色是故此法十界十处一蕴摄。除有漏法及法处。余法二界一处一蕴摄。此中有漏法谓苦集谛。则十五界。三界少分十处二处少分五蕴少分。法处如前说。余法谓无漏心。是故此法二界一处一蕴摄。除无漏法及法处。余法十七界十一处二蕴摄。此中无漏法谓灭道谛及二无为。则三界二处五蕴少分。法处如前说。余法谓有对色及有漏心。是故此法十七界十一处二蕴摄。除有为法及法处。此除一切法而问余法是无事空论。此中有为法谓苦集道谛则十七界。一界少分十一处一处少分五蕴。法处如前说。除此更无余法可摄。是故此名无事空论。除无为法及法处。余法十七界十一处二蕴摄。此中无为法谓虚空择灭非择灭则一界一处少分。法处如前说。余法谓有对色及一切心。是故此法十七界十一处二蕴摄。除过去法及法处。余法十七界十一处二蕴摄。此中过去法谓已生已灭诸法则十八界十二处五蕴少分。法处如前说。余法谓未来现在有对色及心。是故此法十七界十一处二蕴摄。除未来法现在法及法处说亦尔。时别类不别故除善法及法处。余法十七界十一处二蕴摄。此中善法谓能得爱果自性安隐法。则十界四处五蕴少分。法处如前说。余法谓不善无记有对色及心。是故此法。十七界十一处二蕴摄。除不善法及法处说亦尔。类别摄不别故。除无记法及法处。余法九界三处二蕴摄。此中无记。法谓不得爱不爱果。及非自性安隐法。即八界十界少分八处四处少分五。蕴少分。法处如前说。余法谓善不善有对色及心。是故此法九界三处二蕴摄。除欲界系法及法处。余法十三界九处一蕴摄。此中欲界系法。谓欲爱所随增即四界十四界少分二处十处少分五蕴少分。法处如前说。余法谓色界系有对色及色无色界系不系心。是故此法十三界九处二蕴摄。除色界系法及法处。余法十七界十一处二蕴摄。此中色界系法谓色爱所随增。则十四界十处五蕴少分。法处如前说。余法谓欲界系有对色及欲无色界系不系心。是故此法十七界十一处二蕴摄。无色界系法学法无学法及法处说亦尔。此以所摄数量同故。除非学非无学法及法处。余法二界一处一蕴摄。此中非学非无学法谓一切有漏及无为法。则十五界三界少分十处二处少分五蕴少分。法处如前说。余法谓无漏心。是故此法二界一处一蕴摄。除见所断法及法处。余法十七界十一处二蕴摄。此中见所断法谓忍所对治。即三界二处四蕴少分。法处如前说。余法谓一切有对色。及修所断不断心。是故此法十七界十一处二蕴摄。除修所断法及法处。余法二界一处一蕴摄。此中修所断法谓智所对治。则十五界三界少分十处二处少分五蕴少分。法处如前说。余法谓见所断不断心。是故此法二界一处一蕴摄。除不断法及法处。余法十七界十一处二蕴摄。此中不断法谓一切无漏法。即三界二处五蕴少分。法处如前说。余法谓一切有对色及有漏心。是故此法十七界十一处二蕴摄。

除已生法及定不生法。余法十八界十二处五蕴摄。此中已生法谓过去现在即十八界十二处五蕴少分。定不生法谓过去现在法。及未来必不生法。并无为已生故得不生故无生故。决定不生此亦十八界十二处五蕴少分。余法谓正生及可生法。是故此法亦十八界十二处五蕴摄。除非已生法及定不生法。此除一切法。问余法是无事空论。此中非已生法谓未来法及无为。即十八界十二处五蕴少分。定不生法如前说。除此更无余法可摄。是故说为无事空论。除有色法及定不生法。余法八界二处四蕴摄。此中有色法及定不生法如前说。余法谓正生可生诸心心所心不相应行。是故此法八界二处四蕴摄。除无色法及定不生法。余法十一界十一处一蕴摄。此中无色法及定不生法如前说。余法谓正生可生诸有色法。是故此法十一界十一处一蕴摄。除有见法及定不生法。余法十七界十一处五蕴摄。此中有见法及定不生法如前说。余法谓正生可生诸无见法。是故此法十七界十一处五蕴摄。除无见法及定不生法。余法一界一处一蕴摄。此中无见法及定不生法如前说。余法谓正生可生诸有见色。是故此法一界一处一蕴摄。除有对法及定不生法。余法八界二处五蕴摄。此中有对法及定不生法如前说。余法谓正生可生诸无对法。是故此法八界二处五蕴摄。除无对法及定不生法。余法十界十处一蕴摄。此中无对法及定不生法如前说。余法谓正生可生诸有对色。是故此法十界十处一蕴摄。除有漏法及定不生法。余法三界二处五蕴摄。此中有漏法及定不生法如前说。余法谓正生可生诸无漏法。是故此法三界二处五蕴摄。除无漏法及定不生法。余法十八界十二处五蕴摄。此中无漏法及定不生法如前说。余法谓正生可生诸有漏法。是故此法十八界十二处五蕴摄。除有为法及定不生法此除一切法。问余法是无事空论。此中有为法及定不生法如前说。除此更无余法可摄。是故说为无事空论。除无为法及定不生法。余法十八界十二处五蕴摄。此中无为法及定不生法如前说。余法谓正生可生诸有为法。是故此法十八界十二处五蕴摄。除过去法现在法及定不生法说亦尔。此中余法俱谓正生可生诸有为法。是故此法。皆十八界十二处五蕴摄。除未来法及定不生法此除一切法问余法是无事空论。此中未来法及定不生法具摄一切有为无为法。除此更无余法可摄是故说为无事空论。除善法及定不生法。余法十八界十二处五蕴摄。此中善法及定不生法如前说。余法谓正生可生诸不善无记法。是故此法十八界十二处五蕴摄。除不善法及定不生法说亦尔。以于余法所摄同故。除无记法及定不生法。余法十界四处五蕴摄。此中无记法及定不生法如前说。余法谓正生可生善不善法。是故此法十界四处五蕴摄。除欲界系法及定不生法。余法十四界十处五蕴摄。此中欲界系法及定不生法如前说。余法谓正生可生色无色界系及不系法。是故此法十四界十处五蕴摄。除色界系法及定不生法。余法十八界十二处五蕴摄。此中色界系法及定不生法如前说。余法谓正生可生欲无色界系不系法。是故此法十八界十二处五蕴摄。除无色界系法学法无学法。及定不生法说亦尔。以于余法摄数同故。除非学非无学法及定不生法。余法三界二处五蕴摄。此中非学非无学法。及定不生法如前说。余法谓正生可生学无学法。是故此法三界二处五蕴摄。除见所断法及定不生法。余法十八界十二处五蕴摄。此中见所断法及定不生法如前说。余法谓正生可生修所断不断法。是故此法十八界十二处五蕴摄。除修所断法及定不生法。余法三界二处五蕴摄。此中修所断法及定不生法如前说。余法谓正生可生见所断不断法。是故此法三界二处五蕴摄。除不断法及定不生法。余法十八界十二处五蕴摄。此中不断法及定不生法如前说。余法谓正生可生见修所断法。是故此法十八界十二处五蕴摄。

颇有一界一处一蕴摄一切法耶。答有。一界谓法界。一处谓意处。一蕴谓色蕴。如是则摄一切法尽。所以者何。一切法不出五事。谓色心心所法不相应行无为色蕴摄色。意处摄心。法处摄余。是故摄一切法。复次一切法不出十八界。于中色蕴摄十色界。意处摄七心界。法界摄法界故摄一切法。复次一切法皆入蕴界处中。此三展转相摄。谓色蕴摄十色界十色处法界法处少分。意处摄七心界。识蕴法界摄法处受想行蕴色蕴少分。是故此三摄一切法。

说一切有部发智大毗婆沙论卷第一百九十七

 

上篇:阿毗达磨大毗婆沙论(200卷)

下篇:阿毗昙毗婆沙论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佛经咒语文章列表
大藏经·毗昙部目录

【注音版】阿难问事佛吉凶经

阿难问事佛吉凶经...

【注音版】无量义经

无量义经...

阿閦佛国经

阿閦佛国经卷上 发意受慧品第一 闻如是:一时佛在罗阅...

【注音版】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

(印光大师校印本)...

阿毗达磨俱舍释论

阿毗达磨俱舍释论序 正教本宗。文唯三藏。梵音所阐。...

阿毗达磨集异门足论

阿毗达磨集异门足论卷第一 尊者舍利子说 三藏法师玄奘...

阿毗达磨俱舍论本颂

阿毗达磨俱舍论本颂(说一切有部) 世亲菩萨造 三藏法师...

阿毗达磨大毗婆沙论(200卷)

阿毗达磨大毗婆沙论卷第一 阿毗达磨大毗婆沙论卷第二...

佛说幻士仁贤经

佛说幻士仁贤经 西晋月氏国三藏竺法护译 闻如是: 一...

慈悲法华宝忏

慈悲法华宝忏...

佛说月灯三昧经

佛说月灯三昧经 宋沙门释先公译 「童子!菩萨摩诃萨复...

【注音版】太子和休经

太子和休经...

大乘义章

大乘义章卷第一(草书惑人伤失之甚传者必真慎勿草书)...

【注音版】佛母大孔雀明王经

佛母大孔雀明王经...

观心论疏

观心论疏卷第一 隋天台沙门灌顶撰 然论有序正流通。从...

佛说维摩诘经

佛说维摩诘经卷上(维摩诘所说不思议法门之称一名佛法...

阿弥陀佛圣诞祝圣仪轨

(一)戒定真香赞: 戒定真香,焚起冲天上, 弟子虔诚...

汉传显宗有没有系统的修行次第

问: 现在的藏传佛教很兴盛,修行很有次第。汉传显宗...

大殿的法器都有哪些

大磬 以铜铸造的,盂形法物,置于佛桌右侧,法会、课诵...

免费结缘和「无财不养道」冲突吗

问: 寺院的佛书佛盘为啥免费结缘?真的分文不取吗?...

莲池大师戒杀文

世人食肉,咸谓理所应然,乃恣意杀生,广积怨业,相习...

阿含经故事:时刻不染着

有一次,尊者阿难随佛陀来到憍萨罗国首都舍卫城游化,...

为什么有的聪明人坎坷终身

印光大师文钞原文: 聪明人,均属矜夸,暴露,尖酸,刻...

为亡者助念的功德利益

一、一个人之寿命长短及其价值,并非以活了多少岁月来...

四十八大愿——(第32愿)严饰超诸天人

设我得佛,自地以上,至于虚空,宫殿楼观,池流华树,...

送终的方式和禁忌

每个人都有死亡一天,怎么去处理死亡是个大问题。奉行...

佛家上香的仪轨

供香及礼诵持念等种种法门,其妙要在于诚敬二字。供佛...

「十念皆生我国愿」该如何理解

阿弥陀佛所发的第十八愿就是十念皆生我国愿。有时候会...

欲海漂流具众苦

讲苦,那佛说了种种方法,断苦的方法,但是我们用不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