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菩萨地持经

北凉中印度三藏昙无谶于姑臧译
繁体字  大/小字体  选护眼色

菩萨地持经卷第五

北凉中印度三藏昙无谶于姑臧译

菩萨地持方便处戒品之余

菩萨欲学菩萨律义戒。摄善法戒。摄众生戒者。若在家若出家。发无上菩提愿已。于同法菩萨。已发愿者。有智有力。善语善义。能诵能持。如是菩萨所先礼足已作是言。我于大德乞受菩萨戒。大德于我不惮劳者。哀愍听许。作是请已偏袒右肩。于三世十方佛及大地诸菩萨前。恭敬作礼念其功德。起软中上淳净心。于智者前谦下恭敬长跪曲身。于佛像前作是言。唯愿大德。授我菩萨戒。作是语已。一心念住长养净心。我今不久当得无尽无量无上大功德聚。如是念已。默然而住。尔时智者。于彼受者不起乱心。若坐若立而作是言。汝某甲善男子谛听。法弟汝是菩萨不。答言是。发菩提愿未。答言已发。

问已复作是言。汝善男子。欲于我所受一切菩萨戒律仪戒摄善法戒摄众生戒。此诸戒是过去未来现在一切菩萨所住戒。过去一切菩萨已学。未来一切菩萨当学。现在一切菩萨今学。汝能受不。答言能。第二第三。亦如是说。

智者三说。授彼戒已。受者不起。尔时智者。于佛像前敬礼十方世界诸菩萨众。如是白言。某甲菩萨。于我某甲前三说受菩萨戒。我为作证。一初十方无量诸佛第一无上大师现知见觉者。于一切众生一切法。现知见觉。亦如是白。某菩萨。于我某前三说受菩萨戒。我为作证。第二第三。亦如是白。如是受菩萨戒竟。次第十方一切世界无量诸佛。及住大地诸菩萨前。法有相现。尔时十方世界诸佛菩萨。念是菩萨起如实知见。某世界中某菩萨。从某菩萨受菩萨戒。于是菩萨起子想弟想。慈心爱念。慈心爱念故。令是菩萨善法增长终不退减。如是白。如是知觉。如是受菩萨戒已。智者受者。向十方诸佛及菩萨众敬礼而退。如是菩萨所受律仪戒于余一切律仪戒。最胜最上。摄受无量无边功德。从第一无上真实心起。一切众生一切种恶行对治。波罗提木叉戒。于此律仪戒。百分不及其一。百千万分乃至极算数譬喻亦不及一。摄受一切诸功德故。住菩萨戒者作是思惟。如法者行非法不行。功德转增。学戒菩萨。闻修多罗藏所说及菩萨摩得勒伽藏所说。当勤护持。有智菩萨不从一切菩萨受菩萨戒。若不信者则不从受。谓初闻菩萨戒。不信不顺不能思惟。悭者贪者。多欲者。不知足者。破戒者。慢缓者。不护戒者。瞋者恨者。不堪忍者。懒惰者。懈怠者。着睡眠者。乐说世事者。如是等人悉不从受。若有菩萨修习善心。乃至一[穀-禾+牛]牛乳顷者。不饮酒者。不愚痴者。不怯弱者。不少闻者。不谤菩萨藏修多罗者。从如是等人受菩萨戒。菩萨受菩萨戒者。诽谤违逆菩萨藏者。不向其说亦不教义。何以故。彼闻已不信。无知覆障故而生诽谤。如是谤者。如受菩萨戒。无量功德聚。谤者罪报亦复如是。乃至不舍恶言恶见恶觉。终不舍离。如是罪业菩萨。欲受菩萨戒时。智者应先为说菩萨摩得勒伽藏。说菩萨戒及犯戒相。令受戒者。自心观察智慧思惟。我堪受戒非效他受。是名坚固菩萨如是人者应受菩萨戒。

如是菩萨住律仪戒者。有四波罗夷处法。何等为四。菩萨为贪利故自叹己德毁呰他人。是名第一波罗夷处法。菩萨自有财物。性悭惜故。贫苦众生无所依怙来求索者。不起悲心给施所求。有欲闻法悋惜不说。是名第二波罗夷处法。

菩萨瞋恚。出麁恶言意犹不息。复以手打或加杖石。残害恐怖瞋恨增上。犯者求悔不受其忏。结恨不舍。是名第三波罗夷处法。菩萨谤菩萨藏说。相似法炽然建立于相似法。若心自解或从他受。是名第四波罗夷处法。是名菩萨四波罗夷处法。

是菩萨于四波罗夷处法一一犯。是名波罗夷处法。何况犯四。不能增广现法。庄严菩提。亦不增长现在净心。是名相似菩萨非实菩萨。若菩萨以软中烦恼犯四法者。不名舍律仪戒。若上烦恼犯。是名为舍。若于四法数数违犯。不生惭愧欢喜爱乐。言是功德。是名上烦恼犯。菩萨无有顿犯四波罗夷处法。舍菩萨律仪戒。如比丘舍律仪戒。菩萨失律仪戒已。堪任更受。非如比丘犯木叉戒。不得更受。有二因缘。失菩萨律仪戒。一者舍无上菩提愿。二者起增上烦恼犯无有舍身受身。失菩萨戒。乃至十方在所受生。亦复不失。若菩萨不舍大愿。非上烦恼犯。舍身受身。虽不忆念。从善知识。数数更受犹是本戒。不名新得。

是住律仪戒菩萨。当知犯非犯。染污非染污。软中上。

若菩萨住律仪戒。于一日一夜中。若佛在世若佛塔庙。若法若经卷若菩萨修多罗藏。若菩萨摩得勒伽藏若比丘僧。若十方世界大菩萨众。若不少多供养乃至一礼。乃至不以一偈赞叹三宝功德。乃至不能一念净心者。是名为犯众多犯。若不恭敬。若懒惰。若懈怠犯。是犯染污起。若忘误犯。非染污起。不犯者。入净心地菩萨。如得不坏净比丘常法。供养佛法僧宝。若菩萨多慾不知足。贪着财物。是名为犯众多犯。是犯染污起。不犯者。为断彼故。起欲方便摄受对治。性利烦恼更数数起。

若菩萨见上坐有德应敬同法者。憍慢瞋恨。不起恭敬不让其坐。问讯请法悉不酬答。是名为犯众多犯。是犯染污起。若懒惰懈怠。若无记心。若忘误犯。非染污起。不犯者。若狂若重病。若乱心。若眠作觉想。问讯请法悉不答者。是名不犯。若上座说法及决定论时。若自说法。若听法若自决定论时。若说法众中。若决定论众中。不礼不犯。若护说者心。若以方便令彼调伏。舍离不善。修习善法。若护僧制若护多人意。

若菩萨檀越来请。若至自舍。若至寺内。若至余家。若施衣食。种种众具。菩萨以瞋慢心不受不往。是名为犯众多犯。是犯染污起。不犯者。若病若无力。若狂若远处。若道路恐难。若知不受令彼调伏舍恶住善。若先。受请。若修善法不欲暂废。为欲得闻未曾有法饶益之义。及决定论。若知请者为欺恼故。若护多人嫌恨心故。若护僧制。若菩萨有檀越。以金银真珠。摩尼流璃种种宝物。奉施菩萨。菩萨以瞋慢心。违逆不受。是名为犯众多犯。是犯染污。起舍众生故。若懒堕懈怠犯。非染污起。不犯者。若狂若知受已必生贪着。若知受已。施主生悔。若知受已。施主生惑。若知受已。施主贫恼。若知是物是三宝物。若知是物是劫盗得。若知受已多得苦恼。所谓杀缚讁罚夺财呵责。

若菩萨众生往至其所欲得闻法。若菩萨瞋恨悭嫉不为说者。是名为犯众多犯。是犯染污起。若懒堕懈怠犯。非染污起。不犯者。若外道求短。若重病若狂。若知不说令彼调伏。若所修法未善通利。若知前人不能敬顺威仪大整。若彼钝根闻深妙法生怖畏心。若知闻已增长邪见。若知闻已毁呰退没。若彼闻已向恶人说破坏正法。若菩萨于凶恶犯戒众生以瞋恨心。若自舍若遮他令舍不教化者。是名为犯众多犯。是犯染污起。若懒堕懈怠。若忘遮他。犯非染污起。何以故。菩萨于恶人所起慈悲心深于善人。不犯者。若狂若知不说。令彼调伏。如前说。若护他心。若护僧制。

若菩萨于如来波罗提木叉中毗尼建立遮罪。护众生故。令不信者信。信者增广。同声闻学。何以故。声闻者乃至自度。乃至不离护他。令不信者信。信者增广学戒。何况菩萨第一义度。又复遮罪住。少利少作少方便。世尊为声闻建立者。菩萨不同学此戒。何以故。声闻自度。舍他应住。少利少作少方便。非菩萨自度。度他应住。少利少作少方便。菩萨为众生故。从非亲里婆罗门居士。求百千衣。及自恣与。当观施主堪与不堪。随施应受。如衣钵亦如是。如衣钵。如是自乞缕。令非亲里织师织。为众生故。应畜憍奢耶卧具坐具乃至百千。乃至金银百千。亦应受之。如是等住。少利少作少方便。声闻遮罪。菩萨不共学住。菩萨律仪戒。为诸众生。若嫌恨心。住少利少作少方便者。是名为犯众多犯。是犯染污起。若懒惰懈怠住少利少作少方便犯。非染污起。若菩萨身口谄曲。若现相。若毁呰。若因利求利住邪命法。无惭愧心不能舍离。是名为犯众多犯。是犯染污起不犯者。若断彼故起欲方便。烦恼增上。更数数起。

若菩萨掉动心不乐静。高声嬉戏令他喜乐作是因缘。是名为犯众多犯。是犯染污起。若忘误犯。非染污起。不犯者。为断彼故起欲方便如前说。又不犯者。他起嫌恨。欲令止故。若他愁忧。欲令息故。若他性好戏。为摄彼故欲断彼故。为将护故。若他疑菩萨。嫌恨违背和颜戏笑。现心净故。

若菩萨作如是见。如是说言。菩萨不应乐涅槃应背涅槃。不应怖畏烦恼。不应一向厌离。何以故。菩萨应于三阿僧祇劫。久受生死求大菩提。作是说者。是名为犯众多犯。是犯染污起。何以故。声闻深乐涅槃畏厌烦恼。百千万倍。不及菩萨深乐涅槃畏厌烦恼。谓诸声闻但为自利。菩萨不尔普为众生。彼习不染污心胜阿罗汉。成就有漏离诸烦恼。

若菩萨不护不信之言。不护讥毁亦不除灭。若实有过恶不除灭者。是名为犯众多犯。是犯染污起。实无过恶而不除灭。非染污起。不犯者。若外道诽谤及余恶人。若出家乞食。修善因缘生他讥毁。若前人若瞋若狂而生讥毁。

若菩萨观众生应以苦切之言方便利益。恐其忧恼而不为者。是名为犯众多犯。是犯非染污起。不犯者。观彼现在。少所利益多起忧恼。

若菩萨骂者报骂。瞋者报瞋。打者报打。毁者报毁。是名为犯众多犯。是犯染污起。

若菩萨侵犯他人。或虽不犯令他疑者。即应忏谢。嫌恨轻慢不如法忏谢。是名为犯众多犯。是犯染污起。若嬾堕懈怠犯。非染污起。不犯者。若以方便令彼调伏。若彼欲令作不净业。然后受者不谢无罪。若知彼人性好斗讼。若悔谢者。增其瞋怒。若知彼和忍无嫌恨心。恐彼惭耻不谢无罪。

若菩萨他人来犯如法悔谢。以嫌恨心。欲恼彼故。不受其忏。是名为犯众多犯。是犯染污起。若不嫌恨。性不受忏。是犯非染污起。不犯者。若以方便令彼调伏。如前说。若彼不如法悔其心不平。不受其忏无罪。

若菩萨于他起嫌恨心。执持不舍。是名为犯众多犯。是犯染污起。不犯者。为断彼故。起欲方便如前说。

若菩萨为贪奉事。畜养眷属者。是名为犯众多犯。是犯染污起。不犯者。无贪心畜。

若菩萨嬾堕懈怠耽乐睡眠。若非时不知量。是名为犯众多犯。是犯染污起。不犯者。若病若无力。若远行疲极。若为断彼故起欲方便如前说。

若菩萨以染污心论说世事经时者。是名为犯众多犯。是犯染污起。若忘误经时。犯非染污起。不犯者。见他聚话。护彼意故须臾暂听。若暂答他问未曾闻事。

若菩萨欲求定心。嫌恨憍慢不受师教。是名为犯众多犯。是犯染污起。若嬾堕懈怠犯。非染污起。不犯者。若疾病若无力。若知彼人作颠倒说。若自多闻有力。若先已受法。

若菩萨起五盖心不开觉者。是名为犯众多犯。是犯染污起。不犯者。为断彼故起欲方便如前说。

若菩萨见味禅以为功德者。是名为犯众多犯。是犯染污起。不犯者。为断彼故起欲方便如前说。

若菩萨如是见如是说言。菩萨不应听声闻经法。不应受不应学。菩萨何用声闻法为是名为犯众多犯。是犯染污起。何以故。菩萨尚听外道异论况复佛语。不犯者。专学菩萨藏未能周及。若菩萨于菩萨藏不作方便弃舍不学。一向修集声闻经法。是名为犯众多犯。是犯非染污起。

若菩萨于佛所说弃舍不学。反习外道邪论世俗经典。是名为犯众多犯。是犯染污起。不犯者。若上聪明能速受学。若久学不忘。若思惟知义。若于佛法具足观察。得不动智。若于日日。常以二分受学佛经。一分外典。是名不犯。如是菩萨善于世典外道邪论。爱乐不舍不作毒想。是名为犯众多犯。是犯染污起。若菩萨闻菩萨法藏甚深义真实义。诸佛菩萨无量神力。诽谤不受。言非利益非如来说。是亦不能安乐众生。是名为犯众多犯。是犯染污起。或自心不正思惟故谤。或随顺他故谤。是菩萨闻第一甚深义不生解心。是菩萨应起信心不谄曲心。作是学。我大不是盲无慧目。如来慧眼如是随顺说。如来有余说。云何起谤。是菩萨自处无知处。如是如来现知见法。正观正向。不犯非不解谤。若菩萨以贪恚心。自叹己德毁呰他人。是名为犯众多犯。是犯染污起。不犯者。若轻毁外道称扬佛法。若以方便令彼调伏如前说。又不犯者。令不信者信。信者增广。

若菩萨闻说法处。若决定论处。以憍慢心瞋恨心。不往听者。是名为犯众多犯。是犯染污起。若嬾堕懈怠。是犯非染污起。不犯者。若不解。若病若无力。若彼颠倒说法。若护说者心。若数数闻已受持已知义。若多闻。若闻持。若如说行。若修禅定。不欲暂废。若钝根难悟难受难持。不往者。皆不犯。若菩萨轻说法者。不生恭敬。嗤笑毁呰。但着文字。不依实义。是名为犯众多犯。是犯染污起。

若菩萨住律仪戒。见众生所作事。以瞋恨心不与同事。所谓思量诸事。若行路若如法兴利。若田业。若牧牛若和诤。若吉会。若福业。不与同者。是名为犯众多犯。是犯染污起。若嬾堕懈怠犯。非染污起。不犯者。若病若无力。若彼自能办。若彼自有多伴。若彼所作事。非法非义。若以方便令彼调伏如前说。若先许他。若彼有怨。若自修善业。不欲暂废。若性闇钝。若护多人意。若护僧制。不与同者。皆不犯。

若菩萨见羸病人。以瞋恨心。不往瞻视。是名为犯众多犯。是犯染污起。若嬾惰懈怠犯。非染污起。不犯者。若自病。若无力。若教有力。随顺病者。若知彼人自有眷属。若彼有力能自经理。若病数发。若长病。若修胜业。不欲暂废。若闇钝难悟难受难持。难缘中住。若先看他病。如病穷苦亦尔。

若菩萨见众生造今世后世恶业。以嫌恨心。不为正说。是名为犯众多犯。是犯染污起。不犯者。若自无智。若无力。若使有力者说。若彼自有力。若彼自有善知识。若以方便令彼调伏如前说。若为正说于我增恨。若出恶言。若颠倒受。若无爱敬。若复彼人性弊[怡-台+龙]悷。若菩萨受他恩惠。以嫌恨心。不以若等若增酬报彼者。是名为犯众多犯。是犯染污起。若嬾堕懈怠犯。非染污起。不犯者。若作方便而无力。若以方便令彼调伏如前说。若欲报恩而彼不受。

若菩萨见诸众生有亲属难财物难。以嫌恨心。不为开解除其忧恼。是名为犯众多犯。是犯染污起。若嬾堕懈怠犯。非染污起。不犯者。如前不同事中说。

若菩萨有求饮食衣服。以瞋恨心。不能给施。是名为犯众多犯。是犯染污起。若嬾堕懈怠犯。非染污起。不犯者。若自无。若求非法物。若不益彼物。若以方便令彼调伏如前说。若彼犯王法。护王意故。若护僧制。

若菩萨摄受徒众。以瞋恨心。不如法教授。不能随时。从婆罗门居士所求衣食卧具医药房舍。随时供给。是名为犯众多犯。是犯染污起。若嬾堕懈怠放逸犯非染污起。不犯者。若以方便令彼调伏如前说。若护僧制。若病若无力若使有力者说。若彼有力。多知识大德。自求众具。若曾受教自已知法。若外道窃法。不能调伏。

若菩萨以嫌恨。心不随他者。是名为犯众多犯。是犯染污起。若嬾堕懈怠犯。非染污起。不犯者。若彼欲为不如法事。若病若无力。若护僧制。若彼虽如法。能令多人起非法事。若伏外道故。若以方便令彼调伏。

若菩萨知他众生有实功德。以嫌恨心。不向人说。亦不赞叹。有赞叹者不唱善哉。是名为犯众多犯。是犯染污起。若嬾堕懈怠放逸犯。非染污起。不犯者。知彼少欲。护彼意故。若病若无力。若以方便令彼调伏。若护僧制。若令彼人起烦恼。起溢喜。起慢起非义。除此诸患故。若实功德似非实德。若实善说似非善说。若为摧伏外道邪见。若待说竟。

若菩萨见有众生应呵责者。应折伏者。应罚黜者。以染污心不呵责。若呵责不折伏。若折伏不罚黜。是名为犯众多犯。是犯染污起。若嬾堕懈怠放逸犯非染污起。不犯者。彼不可治不可与语难可教诲。多起嫌恨。若观时。若恐因彼起斗诤相违。若相言讼。若僧诤。若坏僧。若彼不谄曲有惭愧渐自改悔。

若菩萨成就种种神力。应恐怖者而恐怖之。应引接者而引接之。欲令众生消信施故。若不以神力恐怖引接者。是名为犯众多犯。是犯染污起。不犯者。若彼众生更起染着。外道谤圣成就邪见。一切不犯。若彼发狂。若增苦受此事起菩萨戒。佛于处处修多罗中说。律仪戒摄善法戒摄众生戒。律仪戒摄。此是菩萨藏摩得勒伽和合说。菩萨当精勤受持起上恭敬。专心修学从他正受。已极清净欲学心。菩提心。利众生心。从初受戒专精护持。若有所犯。即如法忏悔此一切菩萨犯当知突吉罗摄。当向大小乘人能解语。能受悔者如法忏悔。若菩萨以增上烦恼犯波罗夷处法者。失律仪戒。应当更受。若中烦恼犯波罗夷处法者。当向三人若过三人。长跪合掌作突吉罗忏悔。称先所犯罪名。作是说言。大德忆念。我某甲。舍菩萨毗尼。如前所说事。犯突吉罗罪。余如比丘突吉罗忏悔法说。若下烦恼犯波罗夷处法及余所犯。向一人忏悔。若无如法人。当起清净心念言。我终不重犯此罪。于未来世中常摄持律仪戒。若能如是所犯即除。若无如是具足功德人可从受菩萨戒者。是菩萨应于佛像前自受应如是受。整衣服偏袒右肩。右膝着地曲身合掌。作如是言。我某甲白十方世界一切诸佛及入大地诸菩萨众。我今于诸佛菩萨前受一切菩萨戒。律仪戒。摄善法戒。摄众生戒。此诸戒是过去一切菩萨已学。未来一切诸菩萨当学。现在一切菩萨今学。第二第三亦如是说。说已应起。余如前说。若菩萨所犯无无余犯。如世尊说菩萨起瞋烦恼。犯应更受。非贪欲起。当知此意。菩萨起爱念众生为增上。凡有所作一切能作菩萨所作非作所作。犯应更受。菩萨瞋众生者。不能自度度他。亦不能作菩萨所作。如是不作所作。犯应当更受。当知菩萨软中上犯。如四摄品说。若菩萨于此律仪戒具足成就三正法者。得安乐住。一者方便具足。二者净心具足。三者本因具足。菩萨于戒不穿漏。净身口意业不数数犯。发露诸恶。是名方便具足。菩萨为法出家不为身命。为义为禅定。不为财利。为沙门为涅槃。不为非义。不为懈怠。精进不退。不杂众恶不善之法。烦恼受有炽然苦报及未来世生老病死。是名净心具足。菩萨本余生时。广修诸善于今不乏。衣食床卧汤药众具。能修惠施。是名本因具足。住律仪戒菩萨具足三正法者。是名安乐住。与此相违。是名具足三不正法戒。当知苦住。是名略说。广说在家出家一切戒。此一切戒当知分别为难戒等。

难戒者。略说三种。菩萨具足大财大势力。能舍出家受菩萨戒。是名第一难戒。菩萨若遭急难乃至失命。于所受戒不令缺减。况具足犯是名第二难戒。菩萨于一切修行一切正受一切忆念。心住不乱。乃至尽寿。于细微戒终不缺减。何况重者。是名第三难戒。一切门戒者有四种。一者正受戒。二者性戒。三者习戒。四者方便成戒。正受戒者。菩萨已受三种律仪戒所谓律仪戒。摄善法戒。摄众生戒。性戒者。菩萨性自贤善身口意净。习戒者。菩萨本余生时如所说。三种戒已曾修习。以本因故。一切恶不乐行心常厌恶。乐修善行。方便成戒者。菩萨依四摄事。于诸众生行善身口业。善人戒者有五种。一者自持净戒。二者授与他人。三者赞叹净戒。四者见同法者心生欢喜。五者设有毁犯如法悔除。一切行戒者彼六种七种一向略说十三种回向大菩提。广摄戒故。是名为广。乐着欲乐。自身苦行。离此二边故。是名无罪欢喜之处。尽其寿命常不还戒。一切利养行外道邪论。烦恼诸缠不能侵欺故。亦不能夺故。是名坚固戒。庄严成就故。当知戒庄严。谓声闻地。离杀生等。律仪戒。摄善法戒。摄众生戒。顺戒不顺戒。护随护戒。大人相报。增上意报。善趣报。利众生报。除恼戒者有八种。菩萨初作是思惟。如我不欲令他杀盗邪淫妄语两舌恶口绮语。手石杖等触恼于我。如我不欲不喜。彼亦如是。云何以此加于他人。以是故不恼于彼。乃至不加手石杖等触。作是思惟已。不以八事触恼众生。是名菩萨除恼戒。

此世他世乐戒者有九种。菩萨遮处则遮。开处则开。摄处则摄。应降伏者则降伏之。菩萨于彼身口业。是四种戒。又檀波罗蜜俱戒。羼提波罗蜜.毗梨耶波罗蜜.禅波罗蜜.般若波罗蜜俱戒。是五种戒。如是略说九种戒。是菩萨自己及他。现法乐住及后世乐。是故说名此世他世乐戒。

清净戒者有十种。一者初善受戒为沙门为菩提不为身命。二者终不退减起于疑悔。三者不过持戒起非处疑悔故。四者离诸懈怠不乐睡眠。日夜精勤成就善法。五者摄心不令放逸如前不放逸说。六者修习正愿不愿财利及生天上。常修梵行。七者摄持威仪。善于威仪所作众事。方便修习善。如法身口行正命具足。谄曲邪命种种过恶皆悉远离。八者离于二边离随顺欲乐及诸苦行故。九者修习出要。异学诸见皆悉远离。十者于所受戒不缺不减。此十种名清净戒。是名菩萨大戒聚得菩提果。菩萨依此戒已。满足尸波罗蜜。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乃至未成无上正觉得五种福利。一者常为一切诸佛所念。二者终时其心欢喜。三者舍身在所生处。常与净戒诸菩萨众为善知识。四者无量功德聚戒度成就。五者今世后世性戒成就。如前所说。自性等九种戒。当知三戒所摄。所谓律仪戒。摄善法戒。摄众生戒。又复三种。略说能为菩萨三事。一者律仪戒。能令心住。二者摄善法戒自成佛法。三者摄众生戒成就众生。是名菩萨一切事。所谓现法。心得乐住身心不惓。能具足佛法成就众生。是名菩萨戒。是名戒福。是菩萨所作无余无上。过去一切诸菩萨等。求大菩提已于中学。未来当学。现在今学。

菩萨地持经卷第五

菩萨地持经卷第六

北凉中印度三藏昙无谶于姑臧译

菩萨地持方便处忍品第十一

云何菩萨羼提波罗蜜。略说有九种。一者自性忍。二者一切忍。三者难忍。四者一切门忍。五者善人忍。六者一切行忍。七者除恼忍。八者此世他世乐忍。九者清净忍。云何自性忍。菩萨依思惟力。若性能忍他人不饶益事。一切诸忍。依无贪心。纯一悲心。是名略说自性忍。云何菩萨一切忍。略说二种。一依在家。二依出家。此二各有三种。一者他不饶益忍。二者安苦忍。三者法思惟解忍。他不饶益忍者。从久远来。无间大苦。他不饶益。现前迫切。菩萨作如是学。是我自业过恶所招。本作罪业得今日苦。今若不忍。复为未来大苦因缘。我今便为重自造苦。不由于他。又我身及彼。俱是一切有为行苦。彼无智故。于我性苦更增其苦。我今有智。云何复欲重加其苦。又复声闻自利尚不以苦加于他人。况于菩萨广利众生。如是思惟。已修习五种想。于怨亲中人下中胜品。若苦若乐有德无德。如是众生一切能忍。云何五种想。一者本亲属想。二者法数想。三者无常想。四者苦想。五者摄取想。本亲属想者。菩萨作如是学。众生久远已来少非亲者。若父若母。兄弟姊妹。和上阿阇梨。若师若师等及诸所尊。于怨憎所。如是正思惟。时舍怨憎不饶益想。住本亲想。依本亲想已。他不饶益者悉能堪忍。法数想者。菩萨作如是学。因缘行数法数。无我众生寿命。生者骂者打者诤者。如是正思惟时。离众生想住法数想。依法数想已。他不饶益者悉能堪忍。无常想者。菩萨作如是学。一切众生生所起者。一切悉是无常死法。于上复有不饶益事。欲断其命。如是无常众生性是死法。智者不起不清净心。况复手石刀杖欲断其命。如是正思惟。时离常坚固想。住无常不坚固想。依无常想已。他不饶益者悉能堪忍。苦想者。是菩萨观。大力具足者尚不离三相。所谓行苦变易苦苦苦。况复不具足者。菩萨作如是学时。于常苦众生欲令离苦。云何加报重增其苦。如是正思惟时。离于乐想住于苦想。忍苦想已。他不饶益者悉能堪忍。摄取想者。菩萨作如是学。我于一切众生发菩提心。于一切众生作亲属想。我应摄取普令安乐。不应于亲属众生应利益处。而复重加不饶益事。如是正思惟时。灭除他想住摄取想。依摄取想已。他不饶益者悉能堪忍。云何为忍。若不瞋不报心不怀恨。是名为忍。安苦忍者。菩萨作如是学。我从昔来常求欲事。为诸苦因生无量大苦。所谓营世生业。治生种殖。奉事王家。如是诸苦莫不备经。皆是痴冥无知过故。今当修习乐因具足善法。无量众苦悉当安忍。况复小苦。如是正思惟时。觉慧具足。一切苦事悉能安忍。一切苦事略说八种。一者依处。二者世法处。三者威仪处。四者摄法处。五者比丘随戒处。六者方便处。七者利众生处。八者诸所作处。依者谓四依法。依正法出家。得比丘分。菩萨若得麁澁弊恶。不恭敬与留难不时。心无忧恼。菩萨于彼众苦不舍精进。如是名为安忍依苦。世法者有九种。一者不利。二者不称。三者毁。四者苦。五者坏法坏。六者尽法尽。七者老法老。八者病法病。九者死法死。此诸世法。若离若合能生众苦。是名世法处。菩萨于彼众苦不舍精进。如是名为安忍世法苦。威仪者有四威仪。行住坐卧。是菩萨若行若坐。昼夜二时除去阴障心得清净。不非时卧。卧床坐床草敷叶敷。因此疲极而生众苦。悉能堪忍。菩萨于彼众苦不舍精进。如是名为安忍威仪苦。摄法者有七种。宝供养德供养。谘受正法。广为人说。妙音赞叹。独静思惟。称量观察。忆念摄受。修习止观。菩萨摄此七种法方便修习。所起众苦悉能堪忍。终不因是舍正方便。比丘随戒者有七种。一者毁形好除须发舍俗相。二者着坏色衣。三者舍除不如法世俗所行心正念住。四者依他活命舍世事业。五者尽寿从他求衣不积聚故。六者尽寿障人五欲摄诸根门舍非梵行。七者尽寿舍歌舞倡伎种种戏乐。如是等所作艰难。行比丘戒。由是生苦。菩萨安忍不舍精进。精勤者。菩萨精勤供养三宝。受持读诵菩萨经藏。书写解说。思惟其义。勤加精进修集圣道。由是生苦。菩萨安忍。不因是故舍于众生。利众生处者略说有十一事。如前说。因是生苦。菩萨安忍。不因是故舍于精进。诸所作者。出家衣钵业等。在家营生业等。因是生苦。菩萨安忍。不因是故而舍精进。菩萨虽受众苦。要当安忍修无上菩提。非不修习。修习已终不退转。心常欢喜不生染污。是名安苦忍法。思惟解忍者。是菩萨于法正择。善观开觉。于八种解处深入系念。所谓三宝功德。真实之义。诸佛菩萨大神通力。若因若果。所应得义。得义方便。所知行处。又复解者。有二因缘。一者久远。修习。二者得快净智。是名菩萨一切忍。依于三种分别。广说为难忍等。云何难忍。略说三种。若菩萨于下劣众生不饶益者。悉能堪忍。是名第一难忍。若于僕使自能堪忍。是名第二难忍。下种性人。起增上过而能堪忍。是名第三难忍。

云何菩萨。一切门忍略说四种。一者堪忍亲属不饶益事。二者堪忍怨家不饶益事。三者堪忍中人不饶益事。四者堪忍下中上不饶益事。

云何善人忍。略说五种。是菩萨先见行忍有大福利。谓修行忍者。于未来世不多结恨不多乖离。心多喜乐死时无悔。身坏命终生于善趣天上化生。见如是等功德福利。能自堪忍教他行忍。常为他人叹忍功德。见他行忍其心随喜。

云何菩萨一切行忍。谓六种七种。略说十三种。菩萨见不忍者得大苦报。畏怖故忍。于一切众生慈心悲心亲厚心亲爱故忍。殷勤愿乐无上菩提。欲满足羼提波罗蜜。作因故忍。忍力故出家。如世尊说。常当具足等受持戒。是出家忍。是名受法忍。种性具足及先修习现在住。是名性忍。知一切法无有众生见离言语法数。是名正念法忍。一切不饶益忍一切忍一切处忍。谓一人及大众会。一切时忍。谓平旦日中日入日夜。过去未来现在。若病不病若卧若起。身常行忍不触恼彼。口常行忍离不爱语。意常行忍不兴忿怒。亦复不起不净悕望。

云何菩萨除恼忍。略说八种。一者菩萨于苦求者堪忍不恼。二者于凶暴增上恶者。依大悲心堪忍不恼。三者于出家犯戒者。依大悲心堪忍不恼。五种精进堪忍不恼苦恼众生。欲为除苦求法及法次法向。如是法广为宣说。若众生所作悉皆营助精进堪能。是名八种除恼忍。众生所患堪忍为除。所可乏少堪忍饶益。

云何菩萨此世他世乐忍。略说九种。是菩萨住不放逸善法。堪忍寒热饥渴蚊虻所触。风日众毒所触。一切堪忍身心疲苦。悉能堪忍。堕生死海生老病死等。诸苦众生哀愍在前。如是忍。菩萨于现法中自住安乐。一切诸恶皆悉远离。复为来世安乐因缘。亦复令他向今世后世安隐快乐。是故名为此世他世乐忍。

云何为菩萨清净忍。略说十种。一者他不饶益。无反报心。二者不起恚恨。三者无怨憎想。四者常饶益向如本心后亦如是作饶益已舍不饶益。五者于不饶益者软语辞谢。六者若彼悔谢能速忍受。七者见彼不忍加以悲心。八者见彼修忍倍增敬佛。九者众生恐怖深起悲心。十者断除一切不忍等过离欲清净。如是十种。名菩萨净忍。如是从性忍。乃至净忍广大无量大菩提果。因依是忍。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菩萨地持方便处精进品第十二

云何菩萨毗梨耶波罗蜜。略说有九种。一者自性精进。二者一切精进。三者难精进。四者一切门精进。五者善人精进。六者一切行精进。七者除恼精进。八者此世他世乐精进。九者清净精进。云何自性精进。是菩萨心堪能摄受无量善法。利益安乐一切众生。炽然不断亦不颠倒。彼所起身口意业。是名菩萨自性精进。

云何一切精进。略说有二种。一依在家。二依出家。此二各有三种。一者弘誓精进。二者摄诸善法。三者利益众生。弘誓精进者。菩萨先起精进方便。心数堪能被弘誓铠。作是念言。我为一众生脱苦因缘故。以百千大劫为一日一夜。如是数亿百千大劫在地狱中。乃至成佛誓不退转。不得无上菩提终不舍精进。况复少时受于少苦。是名菩萨弘誓精进。如是像类菩萨。弘誓精进。起少解少信已。能长养无量开觉勤方便性。况复成就如是弘誓精进。菩萨为无上菩提故利益众生。不以为难生退没想。摄善法精进者。菩萨精进为檀波罗蜜方便成就故。为戒忍禅定般若波罗蜜方便成就故。略说七种。一者不动。一切妄想烦恼异论。无量众苦不倾动故。二者坚固。顿方便故。三者得无量明处。安住正念故。四者方便具足。所当得义。不颠倒道。随顺得故。五者正精进义饶益。所当得义成就愿故。六者炽然。常勤方便故。七者离慢。精进方便心不自举故。菩萨修此七种摄诸善法。精进方便疾满足诸波罗蜜。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一切菩提行善法。皆此精进之所成就。是故此精进为最上最胜因无余无上。是故世尊修多罗中。种种称叹精进。为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因。菩萨利众生精进有十一种。如戒品说。彼说戒。此说精进。

云何菩萨难精进。略说三种。是菩萨精进无间。无衣食想床卧具想己身想。常修善法。是名第一难精进。菩萨如是精进。乃至舍身受身。常修善法不舍精进。是名第二难精进。是菩萨平等分别功德具足。不缓不急心不颠倒。以义饶益精进成就。是名第三难精进。又此菩萨难精进力。当知是摄取大悲及智慧因。

云何菩萨一切门精进。略说四种。一者舍离染污法。二者生白净法。三者净除三业。四者增益智慧。舍染污法者。菩萨精进离诸烦恼。未起不起。已起令灭。生白净法者。未生善法方便令生。已生善法方便增广。净除三业者。菩萨精进三业清净。悉能摄取善身口意业。增益智慧者。菩萨精进得闻思修慧。增长具足。

云何菩萨善人精进。略说五种。一者无不作一切欲方便。不休息故。二者不下随。其所起若中若上。精进长养故。三者不懈怠。勇勐炽然长久无间。精进方便心不退没。不息不坏故。四者不颠倒义饶益。方便摄取故。五者殷勤。方便精进速疾于无上菩提故。云何菩萨一切行精进者。谓六种七种。略说十三种。六种者所谓常精进。常方便故。顿精进。至到方便故。依精进。因本精进力故。方便精进。思惟计校善方便故。不动精进。一切苦触不倾动故。亦不向余义故。不知足精进。限量胜进不欢喜故。菩萨成就如是六种。一切行精进者。殷勤精进堪能坚固。于诸善法不可毁坏。复有七种。一者与欲俱精进。殷勤欲愿长养无上菩提故。二者等具足精进。诸余烦恼染污心住。菩萨精进于诸善法等心住故。三者胜进精进。诸余烦恼上烦恼心住。断彼烦恼如救头然故。四者求精进。一切明处求故。五者学精进。彼如是诸法。随其所应起法次法向故。六者利众生精进。有十一事如前说。七者自正方便。护精进。若有缺漏。如法悔故。是名七种。如是十三种。是名菩萨一切行精进。菩萨除恼精进。此世他世乐精进。如忍中说。

云何菩萨清净精进。略说十种。一者随顺。二者修习。三者专着。四者善摄。五者时具足。六者分别相具足。七者不退弱。八者不坏。九者平等。十者回向大菩提。是菩萨为断除烦恼随其所应修习对治。如爱所缚修不净观。瞋修慈心。痴观缘起。觉观所乱修安般念。慢修分别界方便观。如是等名随顺精进。是菩萨非成就初业精进。谓心已住教授教诫。修习方便调伏方便。是名菩萨修习精进。是菩萨非修习精进。教授教诫。方便心住。然是初业。是菩萨于是方便。专精进方便。常方便。顿方便。是名专着精进。是菩萨因诸所尊。若多闻力不颠倒受。其心安住精进方便。是名善摄精进。是菩萨如是不颠倒受。止时修止。举时修举。舍时修舍。是名时具足精进。菩萨于止举舍相。三昧住起相。常善观察不妄分别。是名菩萨分别相精进。是菩萨闻说第一妙胜。第一甚深。不可思议无量菩萨精进方便。心不自轻亦不怯弱不少胜进。生知足想而不上求。是名菩萨不退弱精进。是菩萨常守根门饮食知量。初夜后夜未曾睡眠。精进方便正智心住。如是等三摩跋提。具精勤成就正义饶益。是名菩萨不坏精进。是菩萨精进方便。不缓不急平等修习。一切方便平等顿修。是名菩萨平等精进。是菩萨一切精进方便所作。回向无上菩提。是名菩萨正回向精进。如是从自性精进乃至清净精进。当得大菩提果。菩萨依是精进满足。毗梨耶波罗蜜。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菩萨地持方便处禅品第十三

云何菩萨禅波罗蜜。略说九种。一者自性禅。二者一切禅。三者难禅。四者一切门禅。五者善人禅。六者一切行禅。七者除恼禅。八者此世他世乐禅。九者清净禅。云何自性禅。于菩萨藏闻思。前行世间出世间善。一心安住。或止分。或观分。或此二同类。或俱分。是名自性禅。

云何菩萨一切禅。略说二种。一者世闻。二者出世间。又随其所应各有三种。一者现法乐住禅。二者出生三昧功德禅。三者利益众生禅。菩萨禅定离一世妄想。身心止息。第一寂灭自举心息。舍离味着及一切相。是名现法乐住禅。菩萨禅定出生种种不可思议无量无边十力种性所摄三昧。彼诸三昧。一切声闻辟支佛不知其名。况复能起及所出生。二乘解脱。除入一切入无碍慧无诤愿智胜妙功德。是名菩萨出生三昧功德禅。利益众生禅者。有十一种。如前说。菩萨依布施。众生所作。以义饶益。皆与同事。为除众苦。如所应说知恩报恩。护诸恐怖。诸难忧苦能为开解。资生不具给施所须。如法畜众善能随顺。见实功德欢喜赞叹。有过恶者等心析伏。神力恐怖或令欢喜是名略说一切禅。无余无上。云何菩萨难禅。略说三种。菩萨久习胜妙禅定。于诸三昧心得自在。哀愍众生欲令成熟。舍第一禅乐而生欲界。是名菩萨第一难禅。菩萨依禅出生无量无数不可思议诸深三昧。出过一切声闻辟支佛上。是名第二难禅。菩萨依禅得无上菩提。是名第三难禅。云何菩萨一切门禅。略说四种。一者有观有觉禅。二者喜俱禅。三者乐俱禅。四者舍俱禅。

云何菩萨善人禅。略说五种。一者不味着。二者慈心俱。三者悲心俱。四者喜心俱。五者舍心俱。

云何菩萨一切行禅。谓六种七种。略说十三种。善禅。无记化化禅。止分观分禅。自他利禅。正念禅。出生神通力功德禅。名缘。义缘。止相缘。举相缘。舍相缘。现法乐住第一义禅。是名十三种菩萨一切行禅。

云何菩萨除恼禅。略说八种。一者菩萨入定。除诸苦患毒害霜雹热病鬼病。是名咒术所依禅。二者菩萨入定能除四大所起众病。是名除恼禅。三者菩萨入定兴致甘雨。能消灾旱救诸饥馑。是名云雨禅。四者菩萨入定。济诸恐难一切水陆人非人怖。是名等度禅。五者菩萨入定能以饮食饶益旷野饥渴众生。是名饶益禅。六者菩萨入定。能以财物调伏众生。是名调伏禅。七者菩萨入定觉诸迷醉。迷十方者等开觉之。是名开觉禅。八者菩萨入定众生所作悉令成就。是名等作禅。

云何菩萨此世他世乐禅。略说九种。一者神足变现调伏众生禅。二者随说示现调伏众生禅。三者教诫变现调伏众生禅。四者为恶众生示恶趣禅。五者失辩众生以辩饶益禅。六者失念众生以念饶益禅。七者造不颠倒论微妙赞颂摩得勒伽为令正法久住世禅。八者世间技术义饶益摄取众生。所谓书数算计资生方法。如是等种种众具禅。九者暂息恶趣放光明禅。

云何菩萨清净禅。略说十种。一者世间清净净。不味不染污禅。二者出世间清净净禅。三者方便清净净禅。四者得根本清净净禅。五者根本上胜进清净净禅。六者入住起力清净净禅。七者舍复入力清净净禅。八者神通所作力清净净禅。九者离一切见清净净禅。十者烦恼障智障断清净净禅。如是菩萨无量禅得大菩提果。菩萨依是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已得当得。

菩萨地持方便处慧品第十四

云何菩萨般若波罗蜜。略说九种。一者自性慧。二者一切慧。三者难慧。四者一切门慧。五者善人慧。六者一切行慧。七者除恼慧。八者此世他世乐慧。九者清净慧。云何菩萨自性慧。入一切所知境界。随入已如法择观缘五明处。所谓内明。因明。声明。医方明。世工巧明。是名自性慧。

云何菩萨一切慧略说二种。一者世间。二者出世间。是二略说。各有三种。一者所知真实随觉分别。二者善摄五明处及三聚法。三者利众生所作。菩萨以无言说无我法觉了真谛。觉已于上般若第一寂灭处。系念安住离诸妄想。灭除虚伪入于平等大总相观。建立及谤是二俱离入于中道。是名随觉分别慧。善五明处。广说如力种性品。三聚者。义饶益法聚。非义饶益法聚。非义饶益非非义饶益法聚。如是八处。般若善摄。大无上慧众具满足。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利众生所作有十一事。如前说。于彼一一处。智慧方便调伏众生。

云何难慧。略说三种。知甚深无我法。是名第一难慧。调伏众生方便。是名第二难慧。一切所知无障碍。是名第三难慧。

云何一切门慧。略说四种。所谓学声闻藏菩萨藏闻慧思慧。思惟菩萨所作随顺离诸障碍。思惟力所摄慧。修力所摄正定地无量慧。

云何菩萨善人慧。略说五种。一者得闻正法慧。二者内正思惟俱慧。三者自利利他方便俱慧。四者于诸法法相法住不颠倒决定慧。五者离烦恼慧。复有五种。一者细微如其性境界入。二者周至如其性境界入。三者本得智慧众具俱生。四者诸佛如来及大地菩萨所说法义。悉能受持。五者得净心地乃至究竟地所摄受慧。

云何菩萨一切行慧。谓六种七种。略说十三种。于四真谛。苦智。集智。灭智。道智。究竟尽智。无生智。是名六种。七种者法智。比智。等智。神通智。相智。十力方便智。四事具足智。云何菩萨除恼慧。略说八种。一者知经法故名法无碍。二者知法相故名义无碍。三者知诸法名故名辞无碍。四者知诸法种种句义故名乐说无碍。五者伏一切异论智。六者建立一切正论智。七者能治产业增长钱财智。八者善知王者决断世事智。

云何菩萨此世他世乐慧。略说九种。于内明处善净建立智。因明声明医方明世工巧明。善净建立智。如是依善净五明菩萨。调伏众生愚痴放逸懈怠令正随其次第。显示授与照明欢喜。

云何菩萨清净慧。略说十种。真实义有二种。乃至性如性真实义。摄受流转义有二种。正因及果。摄受取义有二种。颠倒不颠倒。如实知。方便义有二种。一切应作不应作。如实知究竟义有二种。秽污清净。如实知。如是五种十种。分别净慧。当知第一清净。如是菩萨善决定无上慧。得大菩提果。菩萨依是满足般若波罗蜜。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又此六波罗蜜。处处修多罗中世尊分别说。我今略说。当作是知。如来修多罗中。说檀波罗蜜乃至般若波罗蜜。分别从自性檀波罗蜜乃至清净檀波罗蜜所摄。随其所应。如是尸波罗蜜乃至般若波罗蜜所摄。随其所应。当作是知。如来为菩萨时。于无量生苦行相应。一切檀波罗蜜相应。当知乃至般若波罗蜜相应。或为摄一或摄二。或摄三或摄四。或摄五或摄一切六波罗蜜。当知此六波罗蜜。起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菩萨大清净法大清净海。一切众生一切种正法因最大珍宝。如是无量功德智慧众具。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果。无余无上。

菩萨地持经卷第六


上篇:瑜伽师地论释

下篇:菩萨善戒经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佛经咒语文章列表
大藏经·瑜伽部目录

饿鬼报应经

尊者大目揵连,从佛在耆阇崛山中,游行恒水边,见诸饿...

【注音版】曼殊室利菩萨十大愿王

曼殊室利菩萨十大愿王...

【注音版】华严经净行品

(印光大师校印本)...

【注音版】暮时课诵--单日

根据《灵岩山寺专修净土道场念诵仪规》(印光法师鉴定...

中边分别论

中边分别论卷上 天亲菩萨造 陈天竺三藏真谛译 相品第...

取因假设论

取因假设论一卷 陈那菩萨造 三藏法师义净奉 制译 论...

决定藏论

决定藏论卷上 梁天竺三藏真谛译 心地品第一之一  智...

大乘百法明门论

大乘百法明门论本事分中略录名数 天亲菩萨造 大唐三藏...

佛说开觉自性般若波罗蜜多经

佛说开觉自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第一 译经三藏朝散大夫...

慈氏菩萨所说大乘缘生稻秆喻经

慈氏菩萨所说大乘缘生稻[卄/干]喻经 开府仪同三司特进...

【注音版】佛说龙施女经

佛说龙施女经...

佛说药师如来本愿经

药师如来本愿功德经序 药师如来本愿经者,致福消灾之...

三慧经

三慧经 失译人名今附凉录 佛常欲得三人,一者、信;二...

集诸经礼忏仪

集诸经礼忏仪卷上 大唐西崇福寺沙门智昇撰 一切恭敬 ...

佛说大坚固婆罗门缘起经

佛说大坚固婆罗门缘起经卷上 西天译经三藏朝奉大夫试...

佛说大乘流转诸有经

佛说大乘流转诸有经 大唐三藏法师义净奉 制译 如是我...

【注音版】佛说莲华眼陀罗尼经

佛说莲华眼陀罗尼经...

一念淫念的果报

两千五百多年前,佛陀在印度应化的时候,龙王中有一位...

人生究竟是怎样一回事

人生究竟是怎样一回事?这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也是...

念佛心不够恳切的原因

原文: 念佛,心不归一,由于生死心不切。若作将被水冲...

康熙看病

康熙皇帝得了一种怪病,宫中御医把所有的名贵药材都用...

调伏我们的心,就像驯服一头牛

有一次,佛陀在拘睒弥城东南的瞿师罗园,告诉比丘们说...

天须菩提比丘的悟道因缘

佛陀的五百位释迦族弟子中,有两位比丘同名为须菩提:...

念佛是二力法门

龙树菩萨乃是现生证得欢喜地(初地)之菩萨,其出世本怀...

大学生学佛,总被别人看成另类

问: 我们大学生学佛,总会被别人看成另类,法师您对...

对治禅修中的五盖

学习坐禅有一个由浅入深的过程由一般性到特殊性。一般...

持不杀戒的功德

大乘以不杀戒为首,淫戒次之。小乘以淫戒在先,杀戒居...

念佛病愈,誓往西方

二〇一二年,末学经朋友介绍相信佛法。现在想来,自己...

四种修道的方便门

生佛不二,平等共有者,唯此现前离念灵知耳。诸佛以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