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大般涅槃经集解卷第五十五

繁体字  大/小字体  选护眼色

大般涅槃经集解卷第五十五

 答第五问明十住菩萨见不了了诸佛见了了 广辩八大人觉 辩十二头陀 释师子吼问戒则无因涅槃无果义 广释重因重果义 辩涅槃无因而是果义 辩佛性非果义 辩性因了因义

师子吼品之第二

尔时师子吼菩萨摩诃萨言(至)一切众生不能得见。

桉。僧亮曰。问意谓佛性雄勐。譬金刚力士。自身有之。何故不见耶。以证无也。僧宗曰。举第四问。以请答也。

佛言善男子譬如色法(至)三昧力故能得明了。

桉。僧亮曰。凡夫无目。对眼不辨。圣人有导。微远能见。佛以二人能见。以证有也。就此答中。有八翻。此第一翻。明佛性是有。但烦恼覆故。慧眼不开。不能见耳。宝亮曰。此下去次答第四问。就答此问中。有三番明义。第一直明法体障故不见。第二借十二因缘来。证一切众生等共有佛性。第三举物离着。今从譬如色法下。第一段佛性虽有。但众生为烦恼障故。不得见。若能破三种惑。见谛思惟无明住地。烦恼都尽。则见佛性也。

善男子若有人见一切诸法(至)首楞严定名为毕竟。

桉。僧亮曰。第二明若如中道而见。则见佛性。若乖中道。则不见非无是理也。

善男子譬如初月虽不可见(至)亦不得言无佛性也。

桉。僧宗曰。第三明其理幽微。非常情所了。如彼初月。不得言无。

善男子佛性者所谓十力(至)一切众生悉有佛性。

桉。僧亮曰。生死无常。称一切。三宝常故。不名一切也。僧宗曰。第四上虽明当有。未知何为体。今显出其体。乃是生死之外也。理既深远。若欲见。自非破三重惑障。则无由覩见也。三惑者。谓见谛思惟无明住地也。

善男子十二因缘一切众生(至)一切众生悉有佛性。

桉。僧亮曰。亦内者。正见也。亦外者。耶见也。等有者。未来有也。僧宗曰。十二因缘共有者。第五文借近况远。言具十二者。始终为语耳。若胎中死。则无十二。而言具者。成就故也。亦内者现在有也。外者未来未用。义称外耳。入胎五分四根未具者。言入胎有五阴。以四根未具之时。于时。但有名色也。深习一爱。名受者。当知爱即受分。诸经每以其为无记者。以其感果力微故也。内外贪求。为取者。贪着内身。及贪身外。因此生四取。故名取。取谓取于来果也。为内外事。起口业为有者。因向贪求。起增上爱。运于身心动作之用。说业也。现在识名未来生者。世异而已。其余悉名老死也。色界众生。无三受者。不具苦受。故言无耳。三触者苦触也。三种爱者。如寒得火。病爱汤药。悉苦因缘。爱言上界无。如此爱但有舍。乐上生爱也。无老病者。乃有念念老耳。岂有发白面皱。亦无四大坏死。以其凡夫。是伏结之道。后还退堕。生欲界时。得具十二佛性亦尔。

善男子雪山有草名为忍辱(至)不可说言无佛性也。

桉。僧宗曰。雪山譬佛。草譬涅槃经。上说倒障。不见佛性。今说所以有障。不读涅槃经故也。僧宗曰。第六翻。上虽明十力无畏。但果去人远。宝亮曰。第二翻。众生虽复当时有具不具。要始终经理。三世中得言悉成就有十二。明佛性亦然。未来必有也。

善男子佛性者亦色非色(至)非诸声闻缘觉所知。

桉。僧宗曰。第七翻。明十住所以不见。以其理故也。为成此义故。假设状貌。不亦易可知耶。亦色者。垂形六道也。非色者。理绝形色也。非色非非色者。双遣也。亦一者理无二也。非一者。说三乘也。文中自有具释。

善男子佛性者非阴界入(至)无边功德之所成就。

桉。僧亮曰。涅槃经说性如是不读则不见也。僧宗曰。第八更寄譬显非内非外之理也。烦恼覆故非内。惑尽则见故非外也。宝亮曰。第三翻。遣执。凡欲学者。莫承声而着。若闻色是佛性。不得言唯色是而心非。复闻四阴是佛性。亦不得言唯心是而色非。但圣人说法。随时逐物。所须岂可定执耶。

尔时师子吼菩萨摩诃萨(至)成就几法得了了见。

桉。僧亮曰。举第五门。僧宗曰。答第五门也。迦叶更举前问。以请答也。

善男子菩萨具足成就十法(至)以大涅槃教化众生。

桉。僧宗曰。今言成就十法。非不是行。但未具足。故不见耳。有五重解释。此第一总明十法浅深为异也。宝亮曰。次举第五问来请答。佛言。菩萨正行此十法。未满足故。见不明了。佛得此十法。已满故。见佛性了了。既问除障法。故佛下有五番来。广解此十法。更无余义也。

师子吼菩萨言世尊(至)虽见佛性而不明了。

桉。僧亮曰。十法者。前八法。犹是八大人觉耳。后二法。一赞叹解脱。二以涅槃教化为异成十也。有五翻此第一。

复次善男子出家之人(至)虽见佛性而不明了。

桉。僧亮曰。第二辨出乐。以出家在林离俗。怱务远离。正体余者非也。寂静乐者。得禅定也。永灭乐者。得无漏也。毕竟乐者。得二涅槃也。僧宗曰。第二偏就观门。以辨十法也。

复次善男子菩萨摩诃萨(至)虽见佛性而不明了。

桉。僧亮曰。第三随从天行。是名正定。以此方知四禅是天行者也。僧宗曰。第三就比丘于此经修行。以明十法也。

复次善男子夫少欲者(至)虽见佛性而不明了。

桉。僧亮曰。第四以十二头陀为少欲。行转除也。僧宗曰。第四离聚落。以辨十法也。

复次善男子为多欲故(至)虽见佛性而不明了。

桉。僧亮曰。第五翻也。及五种者。解脱五欲乐也。僧宗曰。第五就现相。以明十法。

善男子如汝所言十住菩萨(至)见于佛性而得明了。

桉。僧宗曰。举第六问也。今言。以佛眼故了了。菩萨以慧眼。故不了了也。宝亮曰。如所言十住菩萨。以何眼见。而不相了者。此下去次答第六问。佛言菩萨。唯得四眼。用慧眼。故不明了。佛具足五眼。照了穷源。故见佛性了了也。下去有数重解。十住菩萨。由为菩提作行。故见不明了。十住菩萨。唯自知得佛。不知他有佛性者。亦是不了义之辞。烦恼本障智慧。十住菩萨。断惑垂尽。何容指自知作佛。不知他有佛性。他惑亦不能障我智不理。今所以有此言者。为辨难易相。明以成佛者。得言易知。未成道人。事迹幽隐难知。故有此之说也。

善男子慧眼见故不得明了(至)心不生信不名闻见。

桉。僧亮曰。称第六问佛何眼见故也。初得名慧。满足佛为菩提。行者进趣名行。住十住故者。应去不去名住也。住不住者。不应去而住非住也。又云不去不住。十住在生灭境。故有去住。佛不生不灭。不去不住也。僧宗曰。就答中有四翻。第一明佛与菩萨。见有了不了。第二明乃至十地。尚不了了。况其余耶。至极虽复妙绝。非常情所察。若因迹寻本。可以知也。第三修戒定为因。则其理也。第四结闻见之理。以晓前宗也。此则第一翻也。

善男子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至)当云何观而得知耶。

桉。僧亮曰。六种问答。是第二观门也。僧宗曰。此下第二翻也。宝亮曰。此下师子吼。大段之第二也。上六问六答。已定因果性。使物识因果。修德集业。若当于此深理。未能领悟。信心不立者。劝使约应佛。依十二部经教因果。就事以生信也。凡开五门。此下第一观果也。

善男子一切众生实不能知(至)一者眼见二者闻见。

桉。僧亮曰。先观果性。观之麁也。宝亮曰。佛虽劝观。但物情不解。故师子吼问。明一切众生。实不能测知如来心相。当云何得知。佛言当依二法。一者眼见如来身业。二闻佛所说教法。唯依此二事。得知如来心相。若见如来身业。有三十二相。在世运动。为为众生。为为利养。若见说法。一向为物。不自为己。得知此人可尊可重。必非生死果报所为。若无此妙极来应。众生云何得斯之身处世救苦。必应可信。果既如之。必有妙因。是以劝人。依十二部经。约应佛观如来心用。可得信知因果之性也。但文十别。事义自显矣。

若见如来所有身业(至)为谁受身是名眼见。

桉。僧亮曰。云何受身者。有二种。有自在不自在。知如来自在也。何故受身者。知如来为众生故受也。为谁受身者。为中有等不等。明如来等众生也。僧亮曰。云何而受是身者。乃知感应之道。而不能知所以尔耶。谓以大悲之心。故受身也。

若观如来云何说法(至)应当依是二种因缘。

桉。僧亮曰。不破烦恼者。真谛也。非不破者。世谛也。真俗中。非破非不破者。是真谛。亦是俗谛。何者。非尽能破也。五人能破非不破也。皆说真俗中道。不自言师。亦可俗谛中道。初二种云何知者。第二观门。观缘因也。因成就名眼见。又闻见因不成就。虽识佛。不名眼见。亦非闻见也。二种者。外细内麁。内细外麁。善恶难知者也。

师子吼菩萨白佛言世尊(至)唯依是二不可得知。

桉。僧亮曰。第三门因缘也。因成就名眼见。亦是闻见。因不成就。虽识佛不名眼见。亦非闻见也。二种者。外细内麁。内细外麁。善恶难知也。宝亮曰。第二文约佛弟子所行法观因。佛唯极果。无因可观。若不举弟子所行。则无以为验。佛果若不真。那得信佛语者。尽得实解。故知其理必可信。今者师子吼。先举上菴罗果喻四品人来验。若内外俱熟。内外俱生。此亦易别。余外熟内生。外生内熟。此之二人。云何得知。佛言。此实难知。虽曰难知。当以四法来验。必知真实。若论此四法。正是共住智慧。开共住为二。智慧为两。故成四句。若用此四法。则知持戒破戒。

佛言善哉善哉善男子(至)然后得知持戒破戒。

桉。僧宗曰。四人常近。犹不可知。况复如来。而可测耶。

善男子戒有二种持者亦二(至)为为利养为究竟持。

桉。僧亮曰。以因缘故。受持禁戒者。或为自度。或为人天也。若不为究竟非究竟持也。僧宗曰。此第三翻也。要修究竟戒者。乃能见也。宝亮曰。下欲以此究竟不究竟。来证戒成就不成就。若究竟持戒者。名为眼见闻见。若不究竟持戒。亦不名眼见闻见。自信首五根立以上人。悉属究竟持戒数。若从一信已后。终入内凡夫。相续不舍。乃至成佛。亦名究竟戒。

善男子如来戒者无有因缘(至)毕竟持戒究竟持戒。

桉。僧亮曰。性不为恶。自然得戒。是究竟戒也。不生瞋碍者。亦性不为恶也。

善男子我昔一时与舍利弗(至)三藐三菩提。

桉。僧亮曰。出证因中无恶。果有此力也。宝亮曰。证如来持戒最胜也。

复有二种一为利养(至)及以如来持戒之人。

桉。僧亮曰。重释。而正法者。是究竟也。

复有二种一性自能持(至)及以如来亦名闻见。

桉。僧亮曰。即是无因缘戒也。旷世修习。恶心永灭。善成性也。

复有二种一声闻戒(至)能见佛性如来涅槃。

桉。僧亮曰。声闻厌生死。行乖涅槃。非见法也。

师子吼菩萨言世尊(至)何以故法性尔故。

桉。僧亮曰。释究竟义。亦明从戒生法。终至涅槃。皆是缘因义也。曰推因也。有十一重相释。

师子吼菩萨言世尊(至)云何得名我乐净耶。

桉。僧亮曰。上说持戒。至涅槃因果相乘生因了因。未辨涅槃从何因有。故发问也。僧宗曰。难意欲令戒则无因故常。涅槃有因故无常也。宝亮曰。戒前既无因。应是常。涅槃以解脱为因。便应无常。

佛言善哉善哉善男子(至)谛听谛听当为汝说。

桉。僧亮曰。将欲答难。先举往事。以证得理。而灭之先。

戒亦有因因听正法(至)一者听法二者思惟义。

桉。宝亮曰。戒是有为。从听法而生。为生因。

善男子信心者(至)亦因亦因因亦果亦果果。

桉。僧亮曰。亦因者。听法是信心之因也。因因者。信心复是听法之因也。今与因为因。名为因因。亦果者。信心听法之果也。亦果者。听法是信心果也。与果互得相生。皆是因是果。故名有为。

善男子譬如尼乾立拒举瓶互为因果不得相离。

桉。僧亮曰。信心听法。互为因果。不得相离。指据此二。为因因果果也。

善男子如无明缘行(至)亦因亦因因亦果亦果果。

桉。僧亮曰。借此以显手因果义也。无明为因。行为果。自有行后。还起轻烦恼。说为无明。是明轻重前后。互相生起。迭为因果。亦得重因重果义也。

善男子生能生法(至)生生不自生赖生故生。

桉。僧亮曰。借毗昙家义。寄明重因重果之旨也。小生唯生一法。大生乃生八法。是则小生大生。更为因果。亦有重因重果义也。不能自生者。大生三体。不能自生也。由生生生者。由小生来生其体也。生生不自生者。生大生之生不自生。亦赖大生故生也。

是故二生亦因亦因因(至)信心听法亦复如是。

桉。僧亮曰。举一事二义。以为类释也。

善男子是果非因(至)名果烦恼者名为过过。

桉。僧亮曰。上说戒等是因是果。体是有为也。今明涅槃是果。非因非有为。非有为故。不从因有也。上果故者。人求无苦。以无苦为上也。沙门果故者。断生死也。过过者。皆说苦法也。烦恼是过。又生苦故。是为过过也。僧宗曰。向已答戒信二法。互为因果。是故无常。今明涅槃。是了因家果。所以常也。是上果者。释所以是胜也。宝亮曰。既判戒亦有因。知戒非是常。不定便位。涅槃唯得名果。不复更为他作因。故是果非因。

善男子涅槃无因而体是果(至)无有因故故称涅槃。

桉。僧亮曰。有为之法。是因是果故苦也。涅槃是果无因。故非苦也。僧宗曰。无生因也。宝亮曰。体是果者。了因之果也。

师子吼菩萨言如佛所说(至)有时无因故名涅槃。

桉。僧亮曰。难意。不以不善为因。故言无。非一切无也。故取六无之中有时无也。

佛言善男子汝今所说(至)何故名因以了因故。

桉。僧亮曰。彼所举者。皆有为共相。形对涅槃真我。不可与无我为匹也。以是义故。是因者。上二因。是果者。上二果也。涅槃是果非因。佛性是因非果。若涅槃但果而非苦者。佛性亦但因。不应是苦也。非沙门果者。非彼二果。非不是余果是苦也。是了因者。非彼二因。明是了因非生因也宝亮曰。当知涅槃之体。毕竟无因。如无我无我所也。虽引初句为答。后即遣也。明涅槃不同世法。所以常也。是因非果者。还据正因佛性。正因唯住因位。不得名果也。非因生故者。正因佛性。既非善恶因之所生。唯一用不移。至佛不移。至佛不动。故非因生法也。体既非因所生。亦非息心家果也。了因故者。非但缘因是了因。正因亦是了因。何者。若众生无厌求乐心者。一念善不能作也。由有此解故。可得熟果。是故正因亦远为佛作了因也。

善男子因有二种(至)地水粪等是名了因。

桉。道生曰。俱是作法。亦相比而言之耳。宝亮曰。泛明一切缘正二因义。但使于果力强。便是生因。弱者属了因也。

复有生因谓六波罗蜜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桉。道生曰。此下明皆非作法。然生了之义。于兹而显也。由六度而成菩提。故曰生也。宝亮曰。六度取菩提义力强。故名为生因。

复有了因谓佛性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桉。僧宗曰。此有三种相对。通而言之。唯是了因。以拜果义强。为生因也。生者能拜无令有也。了者了已有也。就文而言。小不次。推义。第三重应在第二也。第一重取住前六度。与佛性相对。佛性虽为正因。若语拜果之力。非檀等诸度。则不得果。于了为强。义说生也。僧亮曰。正因佛性。取果力不如。故唯得作了因也。

复有了因谓六波罗蜜佛性。

桉。僧宗曰。此取九地以还。于果义弱为了也。宝亮曰。因中六度。去佛果远。唯得为三菩提。作了因也。

复有生因谓首楞严三昧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桉。僧宗曰。谓十住也。宝亮曰。金刚心力强。生佛果速。故谓正因。

复有了因谓八正道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桉。僧宗曰。八正是偏行。以其义弱。故为了也。宝亮曰。二乘行远。但得作了因也。

复有生因所谓信心六波罗蜜。

桉。僧亮曰。本无今有。是生也。本有今见。是了也。如无常见常是生。无常见无常是了也。僧宗曰。此取登住至三住也。比八正义强。故名生也。所以得知三住者。以住信忍地。今言信心六度也。宝亮曰。大乘行近。故名生也。

师子吼言世尊如佛所说(至)云何可见佛性亦尔。

桉。僧亮曰。观门第三。通观因果也。辨见闻亦异。以了为见。不了为闻。宝亮曰。第三因果合观也。师子吼举百非。以明如来云何可见耶。

佛言善男子佛身二种(至)故名众生悉有佛性。

桉。僧亮曰。方便示现。是名为见者。以示现故。色声皆名见也。解脱之身。亦名闻见也。余悉尔。僧宗曰。第四翻领理前宗也。宝亮曰。佛还约眼见闻见二事。劝信也。一常者。谓法身也。无常者。应身也。可见者。佛与十住菩萨。不可见者。谓一切众生。十住与佛。可名眼见。九住以来。一向是信者。故属闻见也。佛见佛性。了了分明。故言如色。十住以还。见不分明。故言非色也。

大般涅槃经集解卷第五十五

 

上篇:大般涅槃经集解

下篇:大般涅槃经义记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佛经咒语文章列表
大藏经·经疏部目录

佛说观药王药上二菩萨经

佛说观药王药上二菩萨经 宋西域三藏畺良耶舍(宋言时称...

佛说十善业道经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娑竭罗龙宫,与八千大比丘众、三万...

【注音版】僧伽吒经

僧伽吒经...

撰集百缘经

撰集百缘经卷第一 菩萨授记品第一 (一)满贤婆罗门遥...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略疏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略疏(并序) 唐翻经沙门法藏述 夫以。...

两卷无量寿经宗要

两卷无量寿经宗要 释元晓选 将申两卷经旨。略开四门分...

大毗卢遮那经供养次第法疏

大毗卢遮那经供养次第法疏卷上 零妙寺僧释不可思议撰...

新译华严经七处九会颂释章

华严七处九会颂释章序 昔者圭峯禅师有华严纶贯之作。...

佛说菩萨行方便境界神通变化经

佛说菩萨行方便境界神通变化经卷上 宋天竺三藏法师求...

诫初心学人文

诫初心学人文 夫初心之人。须远离恶友亲近贤善。受五...

【注音版】佛说无垢贤女经

佛说无垢贤女经...

阿难七梦经

阿难七梦经 东晋天竺三藏竺昙无兰译 阿难在舍卫国,有...

【注音版】授居家二众五戒仪规

授居家二众五戒仪规...

第一义法胜经

第一义法胜经翻译之记 夫爱法者必深善根。《涅槃经》...

佛说自誓三昧经

佛说自誓三昧经(独证品第四出比丘净行中) 后汉安息三...

【注音版】印光大师《德育启蒙》

印光大师《德育启蒙》...

中阴经

中阴经卷上 后秦凉州沙门竺佛念译 如来五弘誓入中阴教...

称诵佛号就是念佛吗

念佛是大乘佛教的一种重要修行方式,它包括口称念佛与...

得遇善师令我们免受沉沦之苦

过去世尊与众多弟子都是靠着双脚,一步一步迈向弘法之...

人生即便借宿,也要好好把握

稍早前,经济不发达,旅店不多。许多人出行,夜幕降临...

报答父母恩

各位善知识:《孝经》:子曰: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

专修、助修与杂修

问: 末学就是根据某居士讲课中说的和写的一本《化解看...

忙的没时间老

佛光禅师门下弟子大智,出外参学二十年后归来,正在法...

往生到极乐世界为何就能得不退

为什么往生到极乐世界马上就得不退?这个不退的点在哪...

为什么佛教会具有保佑的功能呢?

问: 我有一点不明白的地方想请教:不同的法师讲法都...

【推荐】死物上作活计

龙舒居士谈到当时有位长老,叫了明长老。他在为大众作...

能忍之人有大力量大能力

人者,忍也 忍字从刀从心,心字上面一把刀啊!心是很敏...

忍一时之愤,能免百日之灾

你要想平安、想愉快,要先忍辱;一忍,百事都消失了。...

疑根未拔,这是往生的障碍

有些人念佛的时候说,哎呀,我念佛的时候阿弥陀佛会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