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宗镜录卷第十一

繁体字  大/小字体  选护眼色

宗镜录卷第十一

慧日永明寺主智觉禅师延寿集

夫所度之机无量。能度之法无边。立五行门。广闢贤愚之路。张八教网。遍摝人天之鱼。何乃以心标宗。能治一切。

答。方便有多门。则遐张八教之网。归源性无二。乃高峙一心之宗。是以病行。憩声闻于化城。儿行。诱凡夫于天界。兼但对带。俯为差别之机。开示悟入。唯证一乘之道。如千方共治一病。万义俱显一心。令不执见徇文。失真法之味。所冀研心究理。得正觉之原。如法华玄义云。一心五行。即是三谛三昧。圣行。即真谛三昧。梵行。婴儿行。病行。即俗谛三昧。天行。即中道王三昧。又圆三三昧。圆破二十五有。即空故。破二十五恶业见思等。即假故。破二十五无知。即中故破二十五无明。即一而三。即三而一。一空一切空。一假一切假。一中一切中。故名如来行。又如来室。冥熏法界。慈善根力。不动真际。和光尘垢。以病行慈悲应之。示。种种身。如聋如哑。说种种法。如狂如痴。有生善机。以婴儿行慈悲应之。婆婆啝啝木牛杨叶。有入空机。以圣行慈悲应之。执持粪器。状有所畏。有入假机。以梵行慈悲。应之。慈善根力。见如是事。踞师子床。宝机承足。商估贾人。乃遍他国。出入息利。无处不有。有入中机。以天行慈悲应之。如駃马见鞭影。行大直道。无留难。故无前无后。不并不别。说无分别法。诸法从本来。常自寂灭相。圆应众机。如阿修罗琴。若渐引入圆。如前所说。若顿引入圆。如今所说。入圆等证。更无差别。为显别圆初入之门。慈善根力。令渐顿人。见如此。说此一心法门。横通竪彻。摄尽恒沙之义。故号总持。能为万法之宗。遂称无上。若但论事行。失佛本宗。如金光明经疏云。如王子饲虎。尸毗贷鸽。皆舍父母遗体。非舍己身。己身者。法性实相是也。释论云。持戒为皮。禅定为血。智慧为骨。微妙善心为髓。为他说戒。能遮罪修福。无相最上。非持非犯尸波罗蜜者。是施己皮也。说诸禅定。神通变化。不起灭定。现诸威仪者。是施己血也。说法皆悉到于一切智地者。是施己骨也。檀忍等。应是肉也。说甚深法相。诸佛行处。不一不二言语道断。心行处灭。微妙中道者。是施己髓也。将此充足饥饿众生。况余饮食。余饮食者。即是人天二乘。戒皮。定血。慧骨。真谛之髓耳。法华经云。于余深法中。示教利喜者。即其义也。是以能说此法门者。是彻佛真心施于己髓矣。又此一心宗。若全拣门。则心非一切。神性独立。若全收门。一切即心。妙体周遍。若非收非拣则遮照两亡。境智俱空。名义双绝。可谓难思妙术。点瓦砾以成金。无作神通。搅江河而为酪。转变自在。隐显随时。或卷或舒。能同能别。实乃能治之妙。何病而不痊。巧度之门。何机而不凑。洗除心垢。拔出疑根。言言尽契本心。一一皆含真性。法法是金刚之句。尘尘具秘密之门。如入法界体性经云。文殊言。诸法性不坏。是故名金刚句。华严经颂云。若于佛及法。其心了平等。二念不现前。当践难思位。胜天王般若经云。菩萨摩诃萨。一切境界。无有一法不通达者。修行如是智波罗蜜。二乘外道不能掩蔽。以智观察。从初发心。至入涅槃。皆悉明了。能以一法知一切境界。一切境界即是一法。何以故。如如一故。不见我能修及所修法。无二无别。自性离故。是名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通达智般若波罗蜜。思益经云。网明谓梵天言。是五百比丘从座起者。汝当为作方便。引导其心。入此法门。令得信解。离诸邪见。梵天言。善男子。纵使令去至恒河沙劫。不能得出如此法门。譬如痴人。畏于虚空。舍空而走。在所至处。不离虚空。此诸比丘。亦复如是。虽复远去。不出空相。不出无相相。不出无作相。又如一人求索虚空。东西驰走。言我欲得空。我欲得空。是人但说虚空名字。而不得空。于空中行。而不见空。此诸比丘。亦复如是。欲求涅槃。行涅槃中。而不得涅槃。所以者何。涅槃者。但有名字。犹如虚空。但名字。不可得取。涅槃亦复如是。但有名字而不可得。是知一切不信众生。邪见外道。徒生厌离。枉自妄求究竟。一心位中。未曾暂出。故密严经偈云。如饭一粒熟。余粒即可知。诸法亦如是。知一即知彼。譬如鑽酪者。尝之以指端。如是诸法性。可以一观察。楞伽经偈云。譬如镜中像。虽见而非有。于妄想镜中。愚夫见有二。法集经云。尔时海慧菩萨。白佛言。世尊。菩萨欲愿见涅槃。应观虚妄分别寂灭之心。如是之处得于涅槃。是名胜妙法集。大乘本生心地观经。观心品云。尔时文殊师利菩萨摩诃萨。白佛言。世尊。如佛所说。告妙德等五百长者。我为汝等。敷演心地微妙法门。我今为是启问如来。云何为心。云何为地。乃至薄伽梵。告诸佛母无垢大圣。文殊师利菩萨摩诃萨言。大善男子。此法名为十方如来。最胜秘密。心地法门。此法名为一切凡夫。入如来地。顿悟法门。此法名为一切菩萨。趣大菩提。真实正路。此法名为三世诸佛。自受法乐。微妙宝宫。此法名为一切饶益有情。无尽宝藏。此法能引诸菩萨众。到色究竟自在智处。此法能引诣菩提树。后身菩萨。真实导师。此法能雨世出世财。如摩尼宝。满众生愿。此法能生十方三世一切诸佛。功德本原。此法能消一切众生。诸恶业果。此法能与一切众生。所求愿印。此法能度一切众生。生死险难。此法能息一切众生。苦海波浪。此法能救苦恼众生。而作急难。此法能竭一切众生。老病死海。此法善能出生诸佛因缘种子。此法能与生死长夜。为大智炬。此法能破四魔兵众。而作甲冑。此法即是正勇勐军。战胜旍旗。此法即是一切诸佛。无上法轮。此法即是最胜法幢。此法即是击大法鼓。此法即是吹大法螺。此法即是大师子王。此法即是大师子吼。此法犹如国大圣王。善能正法。若顺王化。获大安乐。若违王化。寻被诛灭。善男子。三界之中。以心为主。能观心者。究竟解脱。不能观者。究竟沉沦。众生之心。犹如大地。五穀五果。从大地生。如是心法。生世出世。善恶五趣。有学无学。独觉菩萨。及于如来。以是因缘。三界唯心。心名为地。一切凡夫。亲近善友。闻心地法。如理观察。如说修行。自利教他。赞励庆慰。如是之人。能断二障。速圆众行。疾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尔时大圣文殊师利菩萨。白佛言。世尊。如佛所说。唯将心法。为三界主。心法本元。不染尘秽。云何心法。染贪瞋痴。于三世法。谁说为心。过去心已灭。未来心未至。现在心不住。诸法之内性不可得。诸法之外相不可得。诸法中间都不可得。心法本来无有形相。心法本来无有住处。一切如来尚不见心。何况余人得见心法。一切诸法。从妄想生。以是因缘。今者世尊。为大众说。三界唯心。愿佛哀愍。如实解说。尔时佛告文殊师利菩萨言。如是如是。善男子。如汝所问。心心所法。本性空寂。我说众喻。以明其义。善男子。心如幻法。由遍计生。种种心想。受苦乐故。心如水流。念念生灭。于前后世。不暂住故。心如大风。一刹那间遍历方所故。心如灯焰。众和合而得生故。心如电光。须臾之顷。不久住故。心如虚空。客尘烦恼。所覆障故。心如猿猴。游五欲树。不暂住故。心如画师。能画世间种种色故。心如僮僕。为诸烦恼所策役故。心如独行。无第二故。心如国王。起种种事得自在故。乃至善男子。如是所说。心心所法。无内无外。亦无中间。于诸法中求不可得。去来现在。亦不可得。超越三世。非有非无。心怀染着。从妄缘现。缘无自性。心性本空。如是空性。不生不灭。无来无去。不一不异。非断非常。本无生处。亦无灭处。亦非远离。非不远离。如是心等。不异无为。无为之体。不异心等。心法之体。本不可说。非心法者。亦不可说。何以故。若无为是心。即名断见。若离心法。即名常见。永离二相。不着二边。如是悟者。名见真谛。悟真谛者。名为贤圣。一切圣贤。性本空寂。无为法中。戒无持犯。亦无小大。无有心王。及心所法。无苦无乐。如是法界。自性无垢。无上中下差别之相。何以故。是无为法。性平等故。如众河水。流入海中。尽同一味。无别相故。此无垢性。是无等等。远离于我。及离我所。此无垢性。非实非虚。此无垢性。是第一义。无尽灭相。体本不生。此无垢性。常住不变。最胜涅槃。我乐净故。此无垢性。远离一切。平等体无异故。若有善男子善女人。欲求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应当一心。修习如是心地观法。

大智度论。问云。般若波罗蜜。是菩萨第一道。一相。所谓无相。何以故。说是种种道。

答曰。是道皆入一道中。所谓诸法实相。初学有种种别。后皆同一无有差别。譬如劫尽烧时。一切所有。皆同虚空。故知越此弘修。绝进步之地。离斯方便。无成佛之期。乃至从初得道。毕至涅槃。于中能化所化。师弟始终。本末同时。机应一际。俱不出自心矣。如台教云。心王即如来。心数即弟子。但众生刹那相续。日夜常生无量百千众生。心王十数邪。一切法邪。魔眷属也。心王十数正。则一切法正。今时学道行人。须善得此意。若修智慧。但当内起慧数思惟分别。因此发半满智慧。自行化他。即同舍利弗。庄严双树也。如是一一约心数行成。化十弟子。一一之行。显由心也。若能谛观心性。即是见佛性。住大涅槃。即同如来。具足庄严娑罗双树也。若观行心明者。见心王。即是法王。心数即大弟子。庄严双树之义。犹如眼见。问。台宗观心语密。疏岂尽心。还原集云。法华经云。受持行谁经。称扬何佛道。华严经云。色经论。受想行识经论。若随自意语。亦得云。眼经论。耳鼻舌身意。贪嗔痴经论。所以然者。经云。知眼无生无自性。说空寂灭无所有。六根同此经。经只是法。知眼空法。即眼经论。耳。空法。即是耳。经论。诸界亦尔。道理必须实照。不可虚谈为自欺也。行住坐卧。受持阴界入。为行谁经。于色上发智。即是受行色经。乃至随一切处。悟即是受持一切处经。是乘从三界中出。至萨婆若中住。以不动故。即是其义。若坚信深思。则如法住。经云。如法住者。如彼六根性空法。而假言住也。称扬何佛道者。璎珞经云。实智性为法身。若见实性。即是称扬法身佛。闻身有实性。即于阴界入。得空三昧。六度七觉。三贤十地妙觉等。以报前功。即是称扬报身佛。得前诸法。应众生身。即是称扬应身佛。此则于身内。一念见三佛。众生不观察。虽近而不见。大集经云。无出之出。是名佛出。无禅之禅。是名正禅。无脱之脱。是名正脱。魔逆经云。魔请文殊解缚。文殊云。无人缚汝。汝自想为缚也。魔即语云。我毕竟永不解脱。经云。本自无缚。其谁求解。若使法界有系缚者。我即解脱。此真实不生不灭也。当于心行中求。无智人中。莫说此经。恐生邪见。药反成病。知离名为法。觉法名为佛。知离者。色性离。受想行识亦自离。从一性空法。而假出三宝之名。黄蘖和尚云。尔若拟着一法。印早成也。印着有。四生文出来。印着空即空界无想文现。如今但知决定不印一切物。此印与虚空不一不异。虚空不空。本印不有。见十方虚空世界诸佛出世。如电一种。观一切蠢动。如响一种。千经万论。只说汝之一心。一切法不生不灭。即是大涅槃果。所以道。果满菩提。圆华开世界起。故知菩提果满。结自心华。世界缘兴。始于识浪。如昔有东国元晓法师。义相法师。二人同来唐国寻师。遇夜宿荒。止于塚内。其元晓法师。因渴思浆。遂于坐侧。见一泓水。掬饮甚美。及至来日观见。元是死尸之汁。当时心恶。吐之。豁然大悟。乃曰。我闻佛言。三界唯心。万法唯识。故知美恶在我。实非水乎。遂却返故园广弘至教。故知无有不达此者。顿息游心。任负笈携囊。广历三乘之学肆。纵寻师访友。遍参法界之禅扃。若欲绝学栖神。究竟应须归于宗镜。如大涅槃经云。佛言。云何菩萨信顺一实。菩萨了知一切众生。皆归一道。一道者。谓大乘也。释曰。大乘者。所言大者。即众生心性。能包能遍。至小无内。无一尘而能入。至大无外。无一法而不含。所言乘者。以运载为义。能运行人。直至萨婆若海。是知此海不遥。心宝常现。则赵璧非贵。隋珠未珍。善友徒泛沧波。卞和虚传荆岫。若入宗镜。不动神情。刹那之间。其宝自现。何须遍参法界。广历丛林。当亲悟时。实非他得。如寒山子诗云。昔年曾入大海中。为探摩尼誓恳求。直到龙宫深密藏。金关锁断鬼神愁。龙王守护安身里。宝剑星寒勿处搜。贾客却归门内去。明珠元在我心头。杜顺和尚偈云。游子谩波波。巡山礼土坡。文殊只者是。何处觅弥陀。石巩和尚弄珠吟云。如意珠。大圆镜。亦有中人唤作性。分身百亿我珠分。无始本净如今净。日用真珠是佛陀。何劳逐物浪波波。隐显即今无二相。对面看珠识得麽。

问。一切万法皆唯识性者。云何有虚有实。立色立空。真俗二谛之门。性相双通之道。

答。森罗影现。皆唯心之本宗。差别迹分。尽唯识之妙性。唯识之性。略有二种。一者虚妄。即遍计所执。二者真实。即圆成实。于前唯识性。所遣清净。于后唯识性。所证清净。又有二种。一者世俗。即依他起。二者胜义。即圆成实。于前所断清净。于后所得清净。又相即依他起。该有为之门。性即圆成实。通无漏之道。又色。即依他起之相。空。即圆成实之性。斯则虚实真俗。性相有空。彻本穷原。皆唯识性矣。慈恩云。识性识相。皆不离心。心所心王。以识为主。归心泯相。总言唯识。唯遮境有。执有者。丧其真。识简心空。滞空者。乖其实。是以佛心如海。无一流而不入。佛心如镜。无一像而不生。佛心如珠。无一宝而不雨。佛心如地。无一种而不成。万像现于法身。诸义生于般若。则一文一字。一念一尘。皆入不二之法门。尽住不思议解脱矣。如金刚三昧经云。若住大海。则括众流。住于一味。则摄诸味。无行经偈云。菩提非菩提。佛陀非佛陀。若知是一相。是为世间导。故知能了此一际无相之宗。可为明为导。为师为匠。普救群迷。不憩化城。直至宝所。故经云。常乐观寂灭。一相无有二。其心不增减。现无量神力。又华严经出现品云。佛子。譬如有大经卷。量等三千大千世界。书写三千大千世界中事。一切皆尽。乃至此大经卷。虽复量等大千世界。而全住在一微尘中。如一微尘。一切微尘皆亦如是。时有一人。智慧明达。具足成就清净天眼。见此经卷。在微尘内。于诸众生。无少利益。即作是念。我当以精进力。破彼微尘。出此经卷。令得饶益一切众生。作是念已。即起方便。破彼微尘。出此大经。令诸众生。普得饶益。如于一尘。一切微尘应知悉然。佛子。如来智慧。亦复如是。无量无碍。普能利益一切众生。具足在于众生身中。但诸凡愚。妄想执着。不知不觉。不得利益。尔时如来。以无障碍清净智眼。普观法界一切众生。而作是言。奇哉奇哉。此诸众生。云何具有如来智慧。愚痴迷惑。不知不见。我当教以圣道。令其永离妄想执着。自于身中。得见如来广大智慧与佛无异。即教彼众生修习圣道。令离妄想。离妄想已。证得如来无量智慧。利益安乐。一切众生。释曰。大千经卷者。即如来智慧。在一微尘中。即是全在一众生心中。一切微尘。皆亦如是。即一切法界众生皆含佛智。以情尘自隔。不能内照。空埋金藏抂蔽灵台。如斗没额珠。醉迷衣宝。不因指示。何以发明。故先德云。破尘出卷者。恒沙佛法。一心中晓。是知水未入海则不醎。薪未入火则不烧。境未归心则不等。但以宗镜收之。万法皆同一照。是非俱泯。逆顺同归。无一心而非佛心。无一事而非佛事。未见刹那顷。不是如来得菩提时。无有芥子许。非是菩萨舍身命处。故先德云。心非境外故无得。境非心外故无相。即心是境故甚深。即境是心故难入。如肇法师云。即事无不异。即空无不一。极上穷下。齐以一观。乃应平等也。台教云。如地无差别。草木若干。若干无若干。无若干若干。又如约心论法。约法论心。心有诸数。法无诸数。心不离法。法不离心。无数而数。数而无数耳。所以起信论云。复次真如。依言说分别。有二种义。云何为二。一者如实空。以能究竟显实故。二者如实不空。以有自体具足无漏性功德故。所言空者。从本已来。一切染法。不相应故。谓离一切法差别之相。以无虚妄心念故。当知真如自性。非有相。非无相。非非有相。非非无相。非有无俱相。非一相。非异相。非非一相。非非异相。非一异俱相。乃至总说。一切众生。以有妄心念念分别。皆不相应。故说为空。若离妄心。实无可空故。所言不空者。以显法体空无妄故。即是真心。常恒不变。净法满足。则名不空。亦无有相可取。以离念境界。唯证相应故。真如者。古释云。遣妄曰真。显理曰如。观和尚拂此义云。无法非真。何有妄可遣耶。则真非真矣。无法不如。何称理可显耶。故如非如矣。斯则无遣无立。为非安立之真如矣。此释甚妙。故信心铭云。良由取舍。所以不如。立即是取。遣即是舍。今无遣无立。道自玄会矣。岂有真妄当情乎。如百论序云。傥然靡据。而事不失真。萧焉无寄。而理自玄会。反本之道。着于兹矣。可谓无心合道。理事俱通。又真如自相。唯离念境界。则不可以有无思。故云非有相。非无相。非非有相。非非无相。非有无俱相。何者。若有二。可得名俱。今有即无故。则有外无无可与有俱。今无即有故。则无无外有可与无俱故。亦有亦无。相违不立。言不俱不立者。若定有有无。遮彼有无。有俱非句。今有即无。何有非无。今无即有。何有非有。故双非亦寂。故知言亡四句。无句可亡。了此无句。即真亡矣。

问。一心平等。理绝偏圆。云何教中。又说诸法异。

答。随情说异。虽异而同。对执说同。虽同而异。将同破异。将异破同。虽同虽异。非异非同。如云捉子之矛。刺子之楯。亦如骑贼马逐贼。以声止声。所以云。朝四暮三。令众狙而喜悦。苦涂水洗。养婴儿以适时。皆是俯顺机宜。善权方便。如庄子云。劳神明为一。而不知其同也。谓之朝三。何谓朝三。狙公赋曰。朝三而暮四。众狙皆怒曰。然则朝四而暮三。众狙皆悦。名实未亏。而喜怒为用。亦曰是也。注云。夫四之与三。众狙妄生喜怒。非之与是。世人竞起爱憎。圣人还以是非。止世人之是非。狙公又将四三以息众狙之三四。达人于一。岂一劳神明于其间哉。大涅槃经云。譬如女人。生育一子。婴孩得病。是女愁恼求觅良医。良医既至。合三种药。酥乳石蜜。与之令服。因告女人。儿服药已。且莫与乳。须药消已。方乃与之。是时女人。即以苦味。用涂其乳。语其儿言。我乳毒涂。不可复触。其儿渴乏。欲得乳母。闻毒气便舍远去。其药消已。母乃洗乳。唤子与之。是时小儿。虽复渴乏。先闻毒气。是故不来。母复告言。为汝服药。故以毒涂。汝药既消。我已洗竟。汝便可来。饮乳无苦。其儿闻已。渐渐还饮。经合。譬意。譬无我等。犹如毒涂。说如来藏。如唤子饮。或时说我。或说无我。皆为适机。如彼涂洗。如义海云。谓尘事相是异。剋体唯法是无异。只由法体不异。即异义方成。以不失体故。只由尘事差别。即。不异义方成。以不坏缘。方言理也。故经云。奇哉世尊。于无异法中。能说诸法异。如森罗虽异。不能自异。虚妄虽同。不能自同。以无体故。法法常生。以无用故。尘尘恒寂。皆是世间分别。众生妄情。于平等法中。自生差别。向无二相处强立多端。犹若画师邈成高下之相状。或如金匠。锻出大小之器形。万法体常虚。但唯自心变。大庄严论偈云。譬如工画师。画平起凹凸。如是虚分别。于无见能所。譬如善巧画师。能画平壁起凹凸相。实无高下。而见高下。不真分别。亦复如是。于平等法界。无二相处。而常见有能所二相。是故不应怖畏。云何不须怖畏。以自心变故。如画凹凸。由自手画故。

宗镜录卷第十一

      丙午岁分司大藏都监开板

 

上篇:宗镜录(100卷)

下篇:万善同归集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佛经咒语文章列表
大藏经·诸宗部目录

修习止观坐禅法要

天台止观有四本:一曰《圆顿止观》,大师于荆州玉泉寺...

百喻经

百喻经卷第一 尊者僧伽斯那撰 萧齐天竺三藏求那毗地译...

【注音版】大佛顶首楞严咒

大佛顶首楞严咒...

楞伽阿跋多罗宝经

楞伽阿跋多罗宝经序 朝议大夫直龙图阁权江淮荆淛等路...

净土五会念佛略法事仪赞

净土五会念佛略法事仪赞一卷(并序) 南岳沙门法照于上...

华严关脉义记

华严关脉义记 无碍势。四问答取文势。 第一展转无尽者...

恋西大师净土必求(净业痛策)

净土必求自叙 大本弥陀经云。佛告弥勒。其有得闻彼佛...

五方便念佛门

五方便念佛门 天台智者大师撰 一凝心禅、二制心禅、三...

佛说意经

佛说意经 西晋月氏国三藏竺法护译 闻如是: 一时,婆...

佛说作佛形像经

佛说作佛形像经 阙译人名出后汉录 佛至拘盐惟国。有诸...

【注音版】佛说佛名经

佛说佛名经...

八吉祥经

八吉祥经 梁扶南三藏僧伽婆罗译 如是我闻: 一时,佛...

佛说无量寿佛名号利益大事因缘经

我闻如是:一时佛在王舍城耆阇崛山中,与大比丘众,千...

贤愚经

贤愚经卷第一 元魏凉州沙门慧觉等在高昌郡译 (一)梵...

沙弥罗经

沙弥罗经 失译附三秦录 昔有小儿,名曰沙弥罗。年始七...

庐山莲宗宝鉴

莲宗宝鉴序 禅净二门分袒各帜几同敌国矣。慈觉赜禅师...

佛说老女人经

佛说老女人经 吴月氏优婆塞支谦译 闻如是: 一时,佛...

马祖道一的棒喝脚踢

棒喝令开悟 从书中记载,我们可以想见马祖一定是身体伟...

学佛切勿执理废事

佛在《阿弥陀经》中告诉我们,现在这个时代是五浊恶世...

为什么要给心灵背负重担

曾经看过一幅漫画,名字叫《新进化论》,漫画分两部分...

虔诚读诵《法华经》的不可思议感应

《法华经》全称《妙法莲华经》,因经中宣讲法义至高无...

功到自然就成

不说一般的人,就说菩萨的愿力,我讲个故事。印度的无...

为什么念佛会没有效呢

有人说念阿弥陀佛没有效,他肚子痛的时候念佛也一样痛...

净宗五祖少康大师一生的灵感奇事

少康大师(688 - 763)唐代高僧,中国佛教净土宗第五代...

学佛转不了业力是什么原因

勉强找时间来学一学,不能一心一意去做,拔除根本业缘...

当前教界兴起的般舟念佛是否如法

问: 当前佛教界兴起的般舟念佛是否如法?请慈悲开示。...

常见的居室异味消除法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都希望自己的居室空气清新,可是由...

永远不要看不起任何人

在这个世界上,会有很多人没你混的好,但是也有很多人...

寺院有哪些「职位」?「人事变动」分哪些程序

佛教寺院,尤其是大丛林,都有一套严格的规章制度。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