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经律异相卷第二十六

繁体字  大/小字体  选护眼色

经律异相卷第二十六(行菩萨道下诸国王部第三)

梁沙门僧旻宝唱等集

    惒黑王因母疾悟道大行惠施一
    二王以袈裟上佛得立不退之地二
    萨和达王布施让国后还为王三
    日难王弃国学道济三种命四
    仙豫王护法杀婆罗门五
    普明王诵般若偈得免班足王害六
    阿阇贳王从文殊解疑得于信忍七
    大光明王始发道心八
    多福王事梵志增福太子奉佛两师角术九

惒黑王因母疾悟道大行惠施一

昔有国王。名曰惒黑。处在边境未覩圣化。奉事外道举国邪信。杀生祭祠王母寝病。求诸医神经历年岁。未得除差。更召国内诸婆罗门二百人。而告之曰。吾大夫人病困经久不知何故。诸婆罗门言。星宿倒错阴阳不调故使尔耳。王曰。作何方宜使得除愈。婆罗门言。当于城外平治净处。郊祀四山日月星宿。当得百头畜生种种异类及一小儿杀以祠天。王自躬将母跪拜请命然后乃差。王即奉命。驱人及象马牛羊百虫之类。随道悲鸣震动天地。从东门出当就祭坛杀以祠天。佛怀大慈愍王顽愚。即将徒众往向其国。王遥见佛。如日初出如月盛满光相炳然。人民见者莫不爱敬。祭餟之具皆愿求脱。王为佛作礼叉手长跪问讯说。母病经久良医神祇无不周遍。今始欲行解谢星宿四山五岳。为母请命冀蒙得差。佛言。欲得穀食当行耕种。欲得大富当行布施。欲得长寿当行大慈。欲得智慧当行学问。行此四事随其所种得其果实。祠祀淫乱以邪为正。杀生求生去生道远。即说偈言。

 若人寿百岁  勤事天下神
 象马用祭祀  不如行一慈

佛放光明烈照天地。三涂八难莫不欢喜。王闻法覩光即得道迹。母闻情中悦豫所患消除。二百梵志惭愧悔过皆为沙门(出慈仁法句譬喻经第二卷又出大乘方便经上卷)王于是后爱民若子。五穀丰熟一国无灾毒。人寿八万岁慈护众生如天帝释。信敬三宝常行十善率化四镇一切人民。时有贫者盗他财物。财主得之。王问何以盗。答曰。贫无自活仰违圣法。王怅然曰。民之饥者即我饿之。寒者即我裸之。吾势能令国无贫者。民之苦乐在我而已。即大赦国内。出藏珍宝布施饥寒。车马汤药恣意而取。飞鸟走兽下及虫鱼王施之。后国丰民富相率以道。无十恶之名。鬼神助喜拥护其国。五穀丰登家有余财。即得五福。一者长寿。二者颜色更好。三者德动八方。四者无病增力。五者境内安隐心常悦乐(出度无极集经第三卷)。

二王以袈裟上佛得立不退之地二

昔有国王。以袈裟上佛。因发无上平等度意。佛般泥洹自烧其身。袈裟不然。取佛舍利起塔。灭尽袈裟故在。后转无塔供事。袈裟积有年岁。不复闻佛法。每到斋日。国王大臣无数人民。以香华幡盖供养袈裟。转相承续更相法效未曾有废。后有国王。念言。先王及我敬事此衣。当得何福。为何等衣。莫有知者。佛国人来商贩治生。以白王言。我国有王。名悦头檀。生一圣子字为悉达。出家学道号名曰佛。身有三十二相。正着此衣。王闻欢喜。遣使请佛。商人言。若请佛者但烧香遥礼请之。即烧香熏请佛。愿佛明日。劳屈精神。香烟趣佛绕佛七匝。即于虚空化成华盖。时佛乃笑。口气光炎照无数刹。上昇虚空与香共合。合成花盖俱还入顶。阿难白佛。而此香烟从何方来。佛具告阿难。应时三千大千国土为大震动。彼国城门皆悉为金。箜篌乐器不鼓自鸣。妇女珠环皆悉作声。百岁枯木更生。王大恐怖呼问人言。此何灾怪。使我国动。商人白王。世尊所至之处先现善相。皆王功德之所致。王即踊跃。宣语臣民。烧香迎佛。王心愿言。令我得如世尊侍者罗汉。王以袈裟奉上世尊。佛不能胜。下没地中乃至下方无数佛刹。悬止空中。下刹菩萨白彼佛言。是袈裟从何所来。亦不堕地。佛言。须臾自当有应。释迦文佛。教目连舍利弗等五百弟子行取袈裟。各尽神足都不能致。佛告文殊往取复不能胜。佛言。此袈裟。前世人持上先佛。发大道意。更无数世。复还属王。今复上我。中欲取证。愿为声闻。是以袈裟故不可胜。所以者何。前意尊重则袈裟轻。后志于小故袈裟重。王闻佛教即自忏悔。我为国王。不欲令国内人愿处我位。若有此意。我谓之逆。佛为世尊。是故不敢愿求佛果。王及臣民皆发无上平等度意。袈裟自然于地踊出。王举袈裟。擎以上佛。愿为十方一切蠕动。受此袈裟。便为说经。王及群臣皆立不退转地(出折伏罗汉经)。

萨和达王布施让国后还为王三

过去劫时有大国王号萨和达(梁言一切施)施诸沙门及一切人不逆其意。异国婆罗门子少丧其父。独与母姊弟居家甚贫苦。其母曰。今穷无自供。可往诣萨和达王乞匃。儿报母言。我今未有所知。先当学问然后乃行。母不许。儿先假贷索一两金。可备一岁之粮。乃出家行学一岁来归。母见逆问。汝诣萨和达王。儿复报母言。所学未通当复更学。母言。前金已尽。即复往至前所贷家。贷一两金。金主语儿。汝前取金既未还我。若复欲索。卿母及姊皆将上券尔乃可得。若至时不毕以为奴婢。便作券取归以付其母。复舍家学。复经一年。所知粗备欲归。诣萨和达王。道中为债主所牵。及母姊弟将归锁系。婆罗门子语债主言。卿今系我终年无益。不如放我往诣萨和达王。乞匃得物相偿。其主令去。时异国兴兵。取萨和达王。王闻自念。人命短促会归无常。我少好布施。慈忍无伤不欲复与彼国共相拒逆。所以者何。但不须为备。亦勿恐怖。但且严出迎逆作礼恭敬承事。受其勅令使踰于我。诸臣白王。他国入界云何不备。王默然不应。如是至三。王言。不须拒逆。如我前言。诸臣奉旨。王言大善。各自安家慎莫劳扰。其王夜半即脱印绶默亡而去。彼王入国即领王位。便募索萨和达。其赏甚重。王出国行五百余里遥见一婆罗门子。二人相逢。王问。卿今欲何所至。答曰。欲诣萨和达。我少小失父。居家甚贫穷。以母及姊弟。持行质债。欲乞匃赎之。并得自济。王言。我是萨和达。有他国王欲得我国。不欲伤害是以避之。婆罗门子躄地大泣。不能自胜。王便谏晓使起不须复啼。所求索者今当相与。婆罗门子言。王今失国。当持何等以相济乞。王便报言。彼国王来见募甚重。卿今可截我头持往与之。在所求索皆可得也。于是婆罗门子即说偈言。

 世间杀父母  命尽堕泥犁
 今若加害王  其罪等无异
 我今实不忍  加恶于大王
 宁今身命尽  终不造逆意

萨和达王。复语婆罗门子言。卿若不欲取我头者。便可截我鼻耳送之。不复中王故也。婆罗门子言。亦所不忍。王曰。缚送亦可。婆罗门子曰。能知彼王无所危害。于是王与婆罗门子相将共还。临至国二十余里。王言。卿可缚我。婆罗门子乃缚王。一国人民男女大小莫不啼哭崩绝。剧丧父母前诣宫门。诸臣即入。白彼王曰。前募萨和达者已为婆罗门子所缚送。今在宫门。彼王即言。便促现之。一切臣民见萨和达王。无不僻地而啼泣者。彼劫人王亦复泪出。而问诸臣。汝辈何以皆啼。诸臣白言。我等见萨和达王。弃国与王。复持身施与婆罗门子。所作不悔是故啼耳。彼劫人王闻诸臣民各各说是。即便躄地而大啼泣不能自胜。即问婆罗门子。汝本那得是王。婆罗门子答王言。我实贫穷。以母姊弟行用质债。闻此萨和达王大好布施故。从远来欲乞匃还赎母姊弟得自济活。于道中逢之共相问劳。萨和达王而语我言。我今弃国以与他王。无以相乞。我时愁忧酷毒无赖。时萨和达王。便教我截取其头送来与王。我时不敢。复令我截取鼻耳送之。我复不肯。遂相将还令缚送之。所问本末其实如此。于彼劫人王。闻婆罗门子所说。即复躄地涕泪。如言。告勅诸臣。促解王缚洗浴衣被着其印绶还立为王。即上坐领国如故。于是彼王即长跪叉手赞叹。而说偈言。

 自在本国时  遥闻大王德
 今来至于此  见尊踰所闻
 巍巍积功德  譬若纯金山
 其力坚如是  无能动摇者
 今见王所行  于世甚无双
 愿以国相还  并奉所居界
 愿归得本土  修敬为臣礼
 不复敢憍慢  事王如尊天

佛言。时王萨和达者我身是也。彼国王者舍利弗是也。婆罗门子调达是也。成我六波罗蜜。三十二相十种力满诸功德。皆是调达恩。调达是我善知识。亦为善师(出佛说一切施主所行六度檀波罗蜜经)。

日难王弃国学道济三种命四

昔摩天罗国。有王名日难。学通神明靡幽不覩。觉世非常曰。吾身当朽为世粪坏。何国之可保。捐荣弃乐服上法服。一钵食为足。禀沙门戒山林为居积三十年。树边有坑深三十丈。时有猎者驰骋寻鹿堕于坑中时有一乌一蛇。俱时惊殒体皆毁伤。仰天悲号有孤穷之音。道士怆然火照见之。涕泗交颈。临坑告曰。汝等无忧吾将拔汝。即下长绳或衔或持。遂获全命。俱时谢曰。吾等蒙道士仁惠无量。得覩天日。愿终斯身给众所乏。道士曰。吾为国王。国大民多宫宝婇女诸国为上。愿即响应何求不得。吾以国为怨六尘为六剑。常截吾身。六箭射吾体。因此六邪。转受三涂。酷烈难忍吾甚厌之。故捐国为沙门。愿获佛道开化群生令还本元。岂但汝等三命而已乎。各还旧居见汝所亲。令受三自归无违佛教。猎者曰。我处世有年甞覩善人。无有若佛弟子者。恕己济众隐不扬名。若道士有乏愿至吾家乞微供养。乌曰。吾名钵。道士有难愿呼吾名。吾当驰诣。蛇曰。吾名长。若道士有患。愿呼吾名必来报恩。辞毕各退。他日道士之猎者舍。猎者遥见其来。告妻曰。彼不祥之人来。吾勅汝。为馔徐设之。彼过日中不食。妻覩道士。觐而作色诡留设食虚谈过中。道士退而还山。覩乌呼名曰钵。乌问曰。自何来耶。答曰猎者所来。乌曰已食乎。曰彼设未办日已过中不待而退。乌曰。凶咎之物难以慈济。违仁背恩凶逆之人。吾无食饮以相供养。且留心坐。吾须臾飞往般遮国。覩王夫人卧首饰之中有明月珠。乌衔而还以奉道士。夫人寐寤求之不获。即以上闻。王勅臣民。有得之者。赏金银各千斤牛马各千首。得不贡上罪及灭宗。道士以惠猎者。猎者缚考白王。曰。汝何从得。道士深惟。若言其主必一国乌死。此非佛弟子。默然受考杖楚千数。初不怨王亦不讐彼。如慈誓曰。令吾得佛度众苦矣。王埋道士唯出其头明日戮之。道士乃呼蛇曰长。蛇曰天下无知我名者。唯有道士耳。扬声相呼必有以也。疾迈见道士。问曰。何由致此。道士乃说厥所由然。蛇流泪曰。道士仁慈天地之间尚与祸会。岂况无道谁将祐之乎。我将入宫咋杀太子。蛇以神药与道士傅之即瘳。蛇夜入宫咋太子即绝。停尸三日令曰。有能活太子者。分国而治。载之山间历道士边过。道士曰。吾能活之。王闻心喜。道士以药傅太子身。忽然语曰。吾那在斯。从者具陈所以。太子还宫巨细喜舞分国惠之。道士一无所受。王悟曰。分国不受岂当盗哉。问何从获珠。行高乃尔忽离斯患。道士具陈本末。王涕泪流面。告猎者曰。汝有勳于国。悉呼九亲来。吾欲重赐之。亲无巨细皆诣宫门。王曰。不仁背恩恶之元首尽杀之矣。道士入山学道精进不倦。终生天上。时道士者我身是也。乌者秋露子是。蛇者阿难是。猎者调达是。妻者怀柈女子。是也(出摩国王经)。

仙豫王护法杀婆罗门五

昔阎浮提有大国王。名曰仙豫。爱重大乘其心纯善。无有麁恶嫉妬悭悋。口常宣说爱语善语。身常摄护贫穷孤独。布施精进无有休废。时世无佛声闻缘觉。时王爱乐大乘方等经典。十二年中事婆罗门。供给所须过十二年。施安已讫。即作是言。师等今应发三菩提心。婆罗门言。大王。菩提之性是无所有。大乘经典亦复如是。大王。云何乃欲令人同于虚空。王闻婆罗门诽谤方等。即断其命。以是因缘不堕地狱。拥护摄持大乘经典。有如是力(出大涅槃经第十一卷)。

普明王诵般若偈得免班足王害六

昔天罗国王有一太子。欲登王位。一名班足。受外道罗陀师教。应取千王头以祭冡神然后登王位。已得九百九十九王。所少一王。即北行万里得普明王。普明白班足言。愿听我一日饭食沙门顶礼三宝。班足许之。普明即依过去七佛法。一日二时讲般若波罗蜜八千偈竟。第一法师为王说偈。

 劫烧终讫  乾坤洞然  须弥巨海
 都为灰炀  天龙福尽  于中凋丧
 二仪尚殒  国有何常  生老病死
 轮转无际  事与愿违  忧悲为害
 欲深祸重  疮疣无外  三界皆苦
 国有何赖  有本自无  因缘成诸
 盛者必衰  实者必虚  众生蠢蠢
 都如幻居  声响俱空  国土亦如
 识神无形  假乘四蛇  无眼保养
 以为乐车  形无常主  神无常家
 形神尚离  岂有国耶

时普明王。与其眷属得法眼空。王自证虚空等定闻法悟解。还至天罗国班足王所。告九百九十九王言。就命时到人人皆应诵过去七佛仁王般若波罗蜜偈。班足问。诵何法。普明王即以上偈答王。王闻是法得空三昧。九百九十九王亦闻法已。皆证三空门定。时班足王极大欢喜。告诸王言。我为外道邪师所误。非君等过。皆还本国。各各请法师。讲般若波罗蜜名味句众。时班足王以国付弟。出家为道证无生法忍。如十王地中说(出仁王般若经)。

阿阇世王从文殊解疑得于信忍七

阿阇世王白文殊师利言(普首童真经出白普首童真)唯愿加恩明且屈德就我宫食。答言以足可为供养。又佛法非以衣食故。王曰。当何以施之。答言。若深入微妙其事审谛。无所染污亦无所着。亦无所疑。亦无所畏难。又念诸法亦不念有无不念去来现在竟。又不当念一切可见者皆得加哀。王曰。如所言悉法之所载无有异也。唯以身故当加哀受请。文殊言。且止。其道者非以是之故。若饮若食。若王不念有吾我寿命人。以念是者以得加哀(如此往反甚长文多不载)王大欢喜问。有几人。舍利弗言。五百人。可悉令于宫食。还城勅办百味之食治其殿上。施诸幢幡帷帐华盖。以华布地悉以香薰。设五百高床。宫城市里皆悉扫除。布以华香人民奉迎。文殊如申臂顷便到东方。过八万二千佛土。佛号常名闻。其佛字惟净首。今现在世。有众菩萨更无异道。其刹常转阿惟越致法轮。其土常出三宝之声。文殊白佛。愿尽令诸。菩萨到沙呵刹土。至阿阇世所食。佛言。欲行者行(出阿阇世王经上卷)王闻。文殊师利且到从菩萨二万二千五百人。其比丘者五百人(普首童真经云二万二千菩萨及诸声闻)王自念。吾正作五百人具云何供当。应时天王名曰休息心。与尊阅叉名曰金毗。俱来与王相见曰。勿恐勿懅勿以为难。曰云何不难。报言。文殊者作沤惒拘舍罗无极智慧。以功德光明具足而来。能以一饭与文殊等。若有三千大千一切人。索饭食者悉能饱之其食不尽。是二万三千人何足为忧。文殊者其功德甚尊。而不可尽。王欢喜踊跃。将其伎乐自出奉迎俱时入宫。有一菩萨。名曰普视悉见。文殊勅三摩陀阿楼陀者。令严治其处可容来者。菩萨受教。四面视占则时悉办。复有菩萨。名曰法来则得。勅令具床。于弹指顷有二万三千床座种种庄严。菩萨声闻皆悉就坐。王白文殊。所作供具甚少。愿忍须臾今更办具。答言。所作已足勿复劳意。天王毗沙门。与家室僕从悉来而谒。皆恭事左右。释提桓因。自与大夫人。名曰首耶。及与天女。皆持名香供养。散文殊及诸菩萨比丘僧上。诸菩萨等不以华香之所转动。梵天。自化作年少婆罗门。姝美端正。住文殊之右侍而扇之。诸梵天子。悉扇诸菩萨比丘。阿耨达龙王。在虚空中而无见者。把持贯珠垂下若幡。八味香水从贯流降。人人之前皆有垂珠。水从中出悉给所须。王念会者而不持钵当何器食。时文殊言。菩萨者不齎钵行。而所食处钵自来手中。诸菩萨念钵。钵自飞来行伍而到。阿耨达王。皆自净洗盛满其水。诸龙婇女。皆擎持二万三千钵。授诸菩萨人人手中。文殊谓王。可分布饭食遍而不减故。文殊言。今为尽不。答言不尽。所以未尽者以有疑故。诸菩萨饭竟。掷钵虚空行列而住。亦不堕地亦不转摇。王复问。钵云何住依何等。文殊言。是钵所住如王疑所住王复言。是钵亦无所住处。亦不在地。亦无所。依亦无处所。文殊言。如王狐疑亦无所住。诸法如钵无所住亦无所堕。饭事既讫。王取一床座。白文殊言。愿解我疑。答曰。若恒沙等佛不能为王说是狐疑。王时惊怖。从床而堕若大树躄。摩诃迦叶谓王言。勿恐勿惧。所以者何。文殊入甚深沤惒拘舍罗。徐徐而问。王言。恒边沙等佛不能说我之所疑。文殊言。仁者谓从心因缘而可见。王曰。不用心生故可见佛。不生死与脱持是二事作佛。吾之狐疑恒边沙等佛所不能说。所以者何。若人言。能以尘污虚空乃能为不。若有人言。能却虚空之垢定能却不。王言不能。文殊言。佛知诸法皆若虚空。所以者何。脱于本故。亦不见诸法有本。若有说者王之狐疑非恒边沙等佛之所能说。时王即得信忍。欢喜踊跃言。善哉善哉。解我狐疑。文殊曰。是为大疑属所说法诸无有本何从得疑。王言。蒙此大恩而得小差。今我命尽不忧不至泥洹。文殊言。而王之所希望者是无有本。所以者何。诸法本泥洹故无所生。王则从坐起。取名[叠*毛]价直亿百千挠绕文殊身。文殊身不现。[叠*毛]处于虚空中。但闻言说不见其形闻说如见。王自见疑以见诸法如所见。空中有声谓王所见。便以[叠*毛]而与之。次坐菩萨名得上愿。王复持是[叠*毛]欲奉上之。得上愿言。求脱泥洹者。我不从是有所受。亦不受凡人所有。何以故。凡人者。谓有俗间事故而不受。亦不从求罗汉辟支佛者。有所受与者。无二心受者。亦无二心。故曰所受过于脱。王即以衣欲着菩萨上。忽然不现不复知处。但闻其音不见其形。说言。其所现身以衣与之。如是次第一一以衣与之皆悉不现。乃至床机坐处悉亦不现。但闻其音。言其所现者以衣与之。乃至五百声闻皆亦不受。王熟思念。诸菩萨比丘僧悉亡。当以我衣与谁。自与中宫极大夫人。夫人时亦不现。王便以得三昧。不见诸色。亦不见女人。亦不见男子。乃至垣牆树木室宅城郭。尚有余念谓。有我身诸色识。悉止。复闻其音。如一切有所见当自见疑。如所见疑见一切诸法亦复如是。便取其衣还欲自着。不见其身心(说此忘相文多不载)文殊言。曾闻佛说作逆罪者当入大泥犁不。王言闻。汝自知当入泥犁不。王曰。得佛有法上生天入泥犁者不。有法安隐当至泥洹者不。文殊言无王曰。我知诸法空。所以者何。泥犁上天安隐亦复皆空。诸法无可坏败。是故入法身。法身者亦无天上人间泥犁禽兽薜荔等。世王诸逆以净已得是忍。王言。一切诸法悉净无所沾污。说是语时疾得信忍(出阿阇世王经下卷又出普超三昧第二第三卷)。

大光明王始发道心八

阿难知众所念。前白佛言世尊。从何因缘初发道心。佛言。过去远劫。此阎浮提有一大王。名大光明。福德聪明。时边国王与为亲厚。更相赠遗国之所珍。时彼国王猎得二象。白如颇梨七支拄地。庄以杂宝极世之珍。遣人往送。时光明王见象心悦。付象师散阇。散阇奉勅。不久调从。往白王言。象今已调。愿王观试。王会臣下令观试象。大众既集。王初升象出城游戏。象气勐壮。见有群象在莲华池。奔逐牸象遂至深林。时王身破出血。自惟必死。手搏树枝象去王住。下树坐地生大苦恼。象师叩头白言。愿王莫忧苦。象淫心息厌秽。草思美饮食如是自还。王即告曰。吾不复用。象后果还。象师白王。象今还来。王言。我不须汝亦不须象。散阇启王。王若不须。唯愿观我调象之方。王即可之。寻使师作七铁丸烧令极赤。作已念言。象吞此丸决定当死。王后或悔白言。大王。此白象宝唯转轮王乃得之耳。今有小过不应丧失。王怒隆盛告言。远去。象师告象。吞此铁丸。若不吞者当以铁钩断裂汝脑。象知其心。我宁吞此热丸而死。屈膝向王垂泪望救。王怒徐视散阇告象何不吞丸。时象取丸置口吞之。入腹燋烂直过而死。丸堕地犹赤。王见乃悔。即告散阇。汝调象乃尔。何故在林不能制之。时净居天知光明王应发菩提心。即令象师跪答王言。我唯能调身不能调心。唯有佛能调心耳。王言。佛者何种。姓生。答二种姓生。一者智慧。二者大悲。勤行六事。所谓六波罗蜜。功德智慧悉具足已。号之为佛。王闻踊跃。即起洗浴更着新衣四向作礼。于一切众生起大悲心烧香立誓。愿我所有功德回向佛道。自调其心亦当调伏一切众生。若于地狱有所益者当入是狱。终不舍于菩提之心。作是誓已。六种震动。诸山大海虚空之中自然乐声。佛告诸比丘。尔时白象吞铁丸者难陀是也。时象师者舍利弗是也。光明王者我身是也。我于尔时见象调从始发道心(出贤愚经第三卷)。

多福王事梵志增福太子奉佛两师角术九

昔有国王。名曰多福。太子名曰增福。王奉六师。其子事佛。世无沙门。唯一白衣以为师首。外道五百人嫉其名德。即白王言。国事两法令心不一。愿与佛师各现奇德。约不如者役属为奴。王即可之。外道与师剋日结约。王前各试功艺。梵志善射即行入山。五百人各射大鹿。皆贯左目负来角伎。贤者入山精思念佛。求威佐助以彰大道。有五色鹿踊从地出。欢喜持归。外道知之。伺贤者行。往语其妇曰。卿夫舍家作沙门。但坐此鹿。破汝家法。妇闻恚怒以鹿乞之。贤者来归不见其鹿。即问所在。妇曰。此不祥之物今已失去。夫甚愁忧。复还山中至诚悔过。即有明月神珠忽从地出。便持此珠察梵志出行。往诣其门衒卖奇物。梵志妇曰。吾家亦有异物可以相比。即出五色鹿。贤者便言。王使吾齎此鹿。汝今盗之其罪不测。妇遽还之。至其试日。梵志各送鹿皆伤左眼既秽且臭。王甚惋之。贤者来奉奏神鹿齎明月神珠入王殿上。二物飞腾俱戏星流电耀。举宫赞奇。婆罗门五百人。知术艺不如。即役为奴。其妇为婢。贤者导示经教以为弟子(出杂譬喻经第三卷)。

经律异相卷第二十六

 

上篇:经律异相

下篇:法苑珠林(100卷)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佛经咒语文章列表
大藏经·事汇部目录

【注音版】楞伽阿跋多罗宝经

楞伽阿跋多罗宝经...

维摩诘所说经

维摩诘所说经(一名不可思议解脱上卷) 佛国品第一 如是...

【注音版】大乘入楞伽经断食肉品

大乘入楞伽经断食肉品...

华严经·净行品

(据《华严经疏钞》分段) 尔时智首菩萨问文殊师利菩...

法苑珠林(100卷)

法苑珠林卷第一 法苑珠林卷第二 法苑珠林卷第三 法苑...

南海寄归内法传

南海寄归内法传卷第一(并序) 翻经三藏沙门义净撰 原夫...

诸经要集

诸经要集序 西明寺沙门释道世集 原夫法身一相。瞻仰异...

大宋僧史略

僧史略序 赞宁姓高氏。其先渤海人。出家杭之祥符。习...

佛说猘狗经

佛说猘狗经 吴月支国居士支谦译 佛在罗阅祇耆阇崛山中...

大方广师子吼经

大方广师子吼经 大唐天竺三藏地婆诃罗译 如是我闻:...

大树紧那罗王所问经

大树紧那罗王所问经卷第一 姚秦龟兹三藏鸠摩罗什译 如...

【注音版】往生论

往生论...

大云无想经

大云无想经卷九 盲今已□□□□□□□□□□□□□□...

佛说观想佛母般若波罗蜜多菩萨经

佛说观想佛母般若波罗蜜多菩萨经 西天译经三藏朝散大...

杂阿含经

杂阿含经卷第一 宋天竺三藏求那跋陀罗译 (一) 如是...

佛说稻芉经

佛说稻芉经 阙译附东普录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王舍城耆...

【注音版】五母子经

五母子经...

惟贤长老:人间佛教就是以做人为主

人间佛教就是太虚大师最早提出来的人生佛教。信仰佛教...

为什么会被鬼神所扰

很多同修有被鬼神、一些异常现象所困扰的问题,比如鬼...

如何处理修行中生起的种种妄想

同参道友们来问话,不要客气,直道些好。本来诸方丛林...

年纪大了修学禅定,还能得定吗

问: 年纪大,修学禅定,堪能性差,还能得定吗? 妙境...

今生是流浪的最后一生

凡夫众生要住在五浊恶世度化众生是不可以的,这就好像...

禅宗二祖慧可大师的传奇一生

二祖慧可大师,俗姓姬,虎牢(又作武牢,今河南成皋县...

颠倒妄想形成的三个次第

颠倒妄想的形成,在《楞严经》它是有三个次第: 第一个...

心念一转,极乐就在您眼前

各位都晓得《阿弥陀经》中有这么一句:不可以少善根福...

念佛吃素转恶业大苦为小苦

汝何不明道理,一至于此。目疾发生,不知忏悔宿生此生...

素食7日功

古人说:肉食者鄙,素食者智。于是现代人更有了吃素食...

同样的布施,为何受福不同

为什么信佛好多年了,还没有什么成就,什么原因呢?我...

最适合嗔恨心强的对治佛号

我们学佛,其实主要是修炼自己的心,如果能将嗔恨心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