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达照法师:人生的现象

达照法师  2011/04/06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每一个人从自己的人生经验上,都能体会到人生百态。纵观古今中外,所有的哲学家、思想家、科学家乃至艺术家,他们都在不停地探讨、追索人生的真相。作为佛教徒,作为一个现实生活中的人,也不例外。我们必须对自己的人生,有一个清楚的认识。我们会观察到,从小到大经历了不少的变故,或者痛苦或者快乐。但是在这些经历中,总有它共同的规律。

有些人会相信命运,也有些人可能又不相信命运。那么人生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状态呢?人生的现状到底是什么?实际上,我们人生的整个过程,无论是外在的国家、社会乃至世界,或者内在的家庭、身体乃至你的起心动念,都是生活在一种惯性的业力中。所以,人生的现象可以用四个字来形容,就是惯性和业力。

惯性是什么?佛法告诉我们就是习气,习以为然、习惯成自然的这个习气。这个习惯会改变一个人,会推动一个人往哪条路上走。两千五百多年前,中国的孔孟老庄、印度的释迦牟尼佛乃至西方国家的圣哲,他们出现在世间,提倡各种教育,建立各种宗教,就是为了来改变我们的不良习惯。

为什么要改变?因为我们现在的惯性会引导我们趋向痛苦,趋向于不能自拔的未来世界。也就是说,你将来要去什么地方,就看你现在的惯性、习气。这个习气就像冰糖葫芦,是一串一串地串起来的。佛法里面有个词叫串习。你前一个念头跟后一个念头之间,必然是有联系的。我们在吃饭时,总是一口一口吃下去的。今天要做什么、明天做什么,也是有个连贯性。这个连贯性,如果从短暂的角度来讲,我们可以观察到,就是当下的每一个念头。大家之所以能坐在这里,是因为已经有很长时间的修学佛法,听闻经教乃至念念不忘地想来。如果是莫名其妙的、突然爆出来想来这里的,这个可能性是极少的。

在现实的每一个现象中,我们用依果寻因的办法,就能看到你人生的结果,也能看到这个结果的来源。它一定是从过去一点一点地发展而来的。我们可以追溯到小时候,当小孩子的时候,就已经开始养成这种生活习惯了。

对于这一期生命的开始,古人从人的本性开始思考。古人讲:“人之初,性本恶”。所谓“人之初,性本恶,其善者伪也”。这个虚伪的“伪”字就是说:人最初的习性本来是恶的,之所以能有善,大家会做善事,这是人为的结果。虚伪的意思就是人为的结果,后天的习气可以改善我们的人生状态,所有的善事都是你通过后天的努力、学习改善自己而来的。也有人讲“人之初,性本善”。我们每个人都有一颗善心。

那么我们佛法讲“人之初,性无记”。不存在善或者不善。人的性,是根据你的习惯而来。我们这一生的习惯是前一生的习惯延续而来的,绝不是空中突然爆出来的一个我。

这个世界的形成和人生的形成,同样都是由于某一种习惯,强烈地推动而来。就像在人生的每一步选择上,每个人会习惯性地选择自己认为最重要的事去做。是不是?你认为其次重要的,就其次去做;认为不重要的,也可能就不做了。

学佛也是这样。你说:我很想学佛,但我妄想很多,放不下。那你就看看,是学佛最重要,还是其它事最重要?假如你认为其它事最重要,你就一定不会认真学佛。假如你认为学佛用功、当下的念头最重要,你一定会在当下的念头上,好好来改变自己。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达照法师文章列表

以忍来圆满人生

忍辱,是良药,但是苦口。能忍的人,走到哪,都是海阔...

风雨飘摇的人生

周公有一首诗,叫做《鸱鸮》,出在《诗经?豳风》,《...

可否先做世间事业,然后临终才念佛

问曰: 一生造恶,临终念佛,带业得生,又无退转。此...

印光大师法语的人生哲理

印光大师是现代著名高僧,净土宗第十三代祖师。大师一...

心中留一个信念,并为之去追求

从前,一个老盲人带着一个同样双目失明的小徒弟,以拉...

能低头,必定会有扬眉吐气的一日

有人间:从地到天有多高?哲学家回答:三尺高!为什么...

精彩的人生需要勇气和承受力

有个富二代的男孩儿,从上高中开始,就被父亲送到乡间...

人生的选择

有一位父亲,在他很小的时候父母就去世了,他成了一名...

佛说佛顶尊胜陀罗尼经

如是我闻。一时薄伽梵。在室罗筏城逝多林给孤独园。与...

解深密经

解深密经卷第一 序品第一 如是我闻:一时,薄伽梵住最...

观无量寿佛经疏

观无量寿佛经善导疏重刻序 印光法师 人生世间,祸福吉...

净土十疑论

净土十疑论序 宋、无为子杨杰述 爱不重不生娑婆,念不...

忏悔的眼泪

人生的问题总是很多,解决了那样的问题,总还有一些这...

愚人食盐的启示

经云:昔有愚人至于他家。主人与食,嫌淡无味。主人闻...

达照法师:念心

新生菩萨动脑筋,总是想要觅真心; 寻遍人天无落处,...

行善要及时,精进也要及时

佛经云:昔有愚人,将会宾客,欲集牛乳,以拟供设,而...

【佛教词典】三般若

般若,梵语 prajā,意为智慧。又作三种般若。(一)指实...

【佛教词典】四缘建立补特伽罗

【四缘建立补特伽罗】 p0464 杂集论十三卷一页云:补特...

对子女们偏心,这里面有什么道理

问: 有句玩笑话:心脏本来就是偏一边,所以偏心是正...

劝父母念佛书

爸妈: 愿二老展信欢喜! 您二老已皈依多年,可谓是老...

遮止无意义的话语

有人想:我是生存在现代社会的现代人,难道连说话的权...

你是哪一种菩萨

这四弘誓愿当中,其实菩萨是有两种: (一)悲增上菩萨...

在科学时代如何生起对佛法的信心

凡夫众生根基陋劣,慧浅信薄,通常对佛法难以生起决定...

不要觉得人生亏欠了我们

不是说我们观了无常观、观了因缘观就能够放下,但至少...

人生必看的「四个地方」

一是去医院看看,知道健康的重要性。 看看哪些受病痛折...

结夏安居——佛陀给修行人的一个大福报

农历四月十五起很多寺院悬挂了结夏牌,为期三个月的结...

若非老僧定力够,几作驴儿被他骑

我们学佛的人,对于因果报应的道理,一定要牢牢记着,...

怎样教育孩子成为阳光孝顺的人

问: 我侄子今年十七岁,父母已离异,学习、生活主要...

天天伴佛眠,朝朝从佛起

是心作佛,是心是佛,阿弥陀佛全体的功德都在我们的念...

十善业道之口业

妄语 妄语者,不诚实的言语,是日常生活最常犯的口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