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出家与行使孝道之间是否矛盾

济群法师  2011/12/01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问:中国受儒家文化颇深,儒家孝道中“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身体发肤受之父母”,民间流传更久的想法是“光宗耀祖”。一旦选择作为出家人,以上几点就很难做到。那么佛教与行使孝道之间是否矛盾?

济群法师答:出家和行孝并不矛盾,关键是怎样来定义这个“孝”。佛教自传入中国以来,被士大夫诟病的一大罪状,就是没有子嗣。从传宗接代的角度,这种观念固然有一定道理,但是否可以作为唯一标准呢?其实,每个人都应该有选择是否成家或生子的权力,这不应该作为判断是否尽孝的标准。

我觉得,孝的内涵主要包括两方面,一是对生前的照料,二是对死后的超度。

关于第一点,需要澄清的是,虽然出家人离开了世俗的家庭,但并不逃避对父母的赡养。对于这个问题,佛陀特别在戒律中做了细致规定。比如父母生活困难或无法自理,出家人应供给衣食所需或亲自照料。当然,佛教提倡的关怀并不局限于生活,关键还是要引导他们学佛,使之身心安康,快乐无忧。

关于第二点,正是出家修道的意义之一。我们只有解脱生死之后,才真正具备报效父母的能力。否则,即使能令他们衣食无忧,或成就一番“光宗耀祖”的事业,也不过是短短几十年。当他们要离开这个世界时,我们无力挽留;当他们不幸堕落恶道时,我们无力救拔。所以,惟有令他们生得安养,死入善道,才是为人儿女应尽的孝道。正如明代莲池大师所说:“恩重山丘,五鼎三牲未足酬。亲得离尘垢,子道方成就。”父母恩重如山,不论给予什么物质馈赠都无以为报,当他们究竟离苦得乐时,才是孝道的圆满成就。

所以,从佛教角度来说,出家非但不与孝道相违,而是更深层的孝,更长远的孝。除了以上所说的《盂兰盆经》外,佛弟子们熟悉的《地藏经》、《佛说父母恩重经》等,都是对报恩和孝亲思想的弘扬。佛陀本人,也在成道后上升忉利天为母说法,并在生父净饭王往生后亲自为其抬棺送葬,为我们示现了尽孝的典范。

或许有人会说,既然如此,为什么佛教要有出家这种修行方式?为什么不和父母一起享受天伦之乐?这是因为,世间亲情是建立在贪著之上,是有粘性的。这种粘性又会加深贪著,使人们对此产生依赖。但世间一切都是无常,即使骨肉至亲,也终有离散的一天。贪著越深,依赖越深,由此带来的伤害就会越大。出家,就是从这种彼此束缚的关系中超越出来,将有粘性的贪恋净化为法缘,升华为大爱。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济群法师文章列表

善导大师:临终往生正念文

知归子问曰:世事之大,莫越生死。一息不来,便属后世...

哪些供品不能吃

问: 斋跟素? 梦参老和尚答: 吃素就是不吃荤,不吃...

五逆和谤佛之罪不能往生吗

问: 设我得佛,十方众生,至心信乐,欲生我国,乃至...

婚姻过得很痛苦该怎么办

问: 师父好!前面几个月,心情都很平静,诸事比较顺...

在家居士定课,单一点为好

问: 《无量寿经》最后有说娑婆世界天人往生的人数,请...

如何快速对阿弥陀佛产生坚定不移的信心

问: 如何快速地对阿弥陀佛产生坚固的信心,内心深处...

持名念佛每天至少要念多少声佛

问: 净土主要是持名忆佛拜仟,但我们平常要上班的时...

心无分别时,敬僧功德就圆满了

各位有缘,大家吉祥。 我们这会儿呢,从山下爬到佛顶山...

撰集百缘经

撰集百缘经卷第一 菩萨授记品第一 (一)满贤婆罗门遥...

阿閦佛国经

阿閦佛国经卷上 发意受慧品第一 闻如是:一时佛在罗阅...

【注音版】大乘大集地藏十轮经

地藏十轮经...

早课(朝时课诵)

●大佛顶首楞严神咒 南无楞严会上佛菩萨(三称) 妙湛...

老人学佛有用吗?晚年犯了错如何弥补

问: 老人学佛有没有用?晚年犯了错误如何弥补? 济群...

精进的利益

若不计寒暑,朝夕勤修务,事业无不成,至终无忧患。...

济群法师:敢于审视传统佛教中的陈规陋习

核心提示: 济群法师出生于闽东,父母都是虔诚的佛教徒...

济群法师《普贤行愿品》

第一章 导论 尊敬的大和尚、各位法师、各位居士: 净...

【佛教词典】坐具持用法

亦名:尼师坛持用法 子题:长叠、中叠、坐具还置左臂 ...

【佛教词典】香林西来意

禅宗公案名。又作香林坐久成劳。碧岩录第十七则(大四...

如何才是真念佛

【原文】 真能念佛,放下身心世界,即大布施;真能念佛...

白骨观实修法

一般人忌讳白骨观这几个字。修白骨观,不单纯为了修不...

圣严法师《话头是什么?》

话头禅的修行,是以一句话头来达成下列目的:第一、话...

【推荐】省庵法师《不净观颂》

佛为贪欲众生说不净观,观之既久,贪欲即除,可以越爱...

这个苦谛很重要,你一定要从痛苦中觉悟

佛陀在诠释逼迫的时候,他是分成三个次第来诠释。就是...

大安法师荣升东林寺方丈升座法会

2011年12月11日(辛卯年十一月十七日),是西方极乐世...

一窝蜂的性格

动物当中,很多都是过着群体营生的生活,例如,当你发...

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

【原文】 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制之若无,斯为圣人...

这个利他的心好处很多,会减少很多挂碍痛苦

最后讲一个小故事,让诸位去体会一下。这个故事不一定...

不发急三字,能办成佛之大事

参禅人,学成佛之大法,必立高上志,发宽大愿。幸我今...

证严法师:发挥自己的功能才是人生

人要能发挥功能,才是人生;人若没有发挥功能就是众生...

印光大师与谛闲大师的莲友缘

近代高僧印光大师(1861~1940)和谛闲大师(185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