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可以有妄想,但是不能随它而转

净界法师  2013/08/28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可以有妄想,但是不能随它而转

诸位要知道,在修学的过程当中,如果你要进步快一点是有捷径的,其实佛法是有捷径的。佛法如果没有捷径,那天台宗就不要判教了,没有高下了。为什么天台宗要判成藏、通、别、圆四教呢?为什么它每一个法门,它有的是脚踏车,有的是牛车,有的是大白牛车,就是说它进步速度有快慢嘛,不是说你学佛久你就进步快,不是这个意思,跟时间没有关系的,跟你的方法有关系。

你没有掌握一个方法你学佛三十年你还是老样子,因为你走不出妄想,你的人生就无解,你来生来照样打你这个妄想。你如果说要进步快,你要先找到你的生命的原点,就是《楞严经》说的你从什么地方来?这个道理太重要了。就是你要住在什么角度?如果你住在妄想的角度来处理人生,你今生无解,你也不可能往生,不可能。因为你自己把自己绑住了,你的无量的妄想,你的佛号根本没有用,你根本走不出妄想。这时候临终的正念,什么叫临终的正念?就是走出心中的妄想,简单一句话就是这样。

我们可以有妄想,但是你不能随它而转。我要求你没有妄想,这个叫做强人所难,因为也没有人做得到。所以临终的正念有两种,一种是圣人的正念,它是万里晴空一轮明月,完全没有妄想。这个是谁呢?这个是藕益大师印光大师的临终正念,没有妄想。我们凡夫的正念叫做不随妄转,不是没有妄想,就是你不要受它干扰。那么不受它干扰你站的位置就很重要了,站对位置就很重要了,这是关键。我们要站在本来没有烦恼的角度来面对烦恼,要站在本来没有罪业的角度来忏悔业障,要站在本来没有生死的角度来了生死,也就是说你要站在一个本来没有妄想的角度来处理事情,就是把生命回到原点。

这个你平常就要训练了。我们举一个实际例子,比方说你跟你儿子起争执了,你跟你儿子之间会起争执一定有业力,这个事出必有因一定有业力嘛,反正这个孩子来只有两种情况,第一个他来还债第二个他来讨债,他如果来讨债他给你的痛苦就很多,他如果是来还债他帮助你就很多。但是也不可能全盘是讨债,也不可能全盘是还债。这人生的因缘啊这个是苦乐参杂,假设这个儿子他是触恼了你,你要怎么解决,你一定打妄想,因为这个业力刺激你感受妄想执着,你就住在你的妄想,这个时候你就没办法解决了。

你要告诉你自己,你本来没有这个儿子,你本来就有儿子吗?没有吗?你是因缘和合虚妄有生,你本来就没有你最后也没有,你死亡的时候你有把儿子带走吗?也没有,所以这个儿子是个过程,本来无一物,你何必惹尘埃,这个本来无一物太重要了。你本来就没有这个儿子,那只是个因缘业力的显现。

其实这种公式放诸四海皆准,你本来就有房子吗?你本来就有儿子吗?完全都是因缘和合虚妄有生,所以我们今天要不随妄转,你要先从妄想里面跳脱出来,这个很重要,叫做安住真如。这个《楞严经》,整部《楞严经》讲了十卷,开悟的楞严就是告诉你安住力,你要站在什么角度来处理问题。

我们人生有两种思考模式会产生不同的结果,你有两种选择,看你是要站在空的角度来面对有,还是站在有的角度来面对空,反正人生不是有就是空。一个有智慧的人,他站在本来就是空的角度来面对有,你是自在的,因为这些因缘没有人可以,不能障碍你,你就能够做你该做的事情。站在空的角度来面对有,这个是大智慧的人。你执著有来面对空,因为你总有一天要空嘛。你死亡到来的时候什么都没有了,你人生就很无奈。你完全被业力牵着走被妄想牵着走,两个都牵着你。

我们现在会把人生弄得很复杂,会把自己搞得很痛苦,就是我们站错了位置。我们思考事情的时候,我们习惯性站在有的角度来面对空,我们太在乎心中的妄想,心中的影像太在乎了。太在乎的结果让你今生很痛苦,第二个你生生世世的业力就很重,你又触动了生死业力。

所以这个地方很重要,诸位,你还记得吗?你本来清净,本来自在,本来平等,你还没有离开家之前,你是这样子的,后来你离家出走你跟那些乞丐搞在一起,你就整个跟妄想打成一片了,但是你恢复你从刚开始离家出走的时候你是怎么回事啊,你要把你原来的面目找出来,否则你人生无解,本来清净是最重要的,就是说,站在本来清净的角度来面对人生。

所以我们遇到事情,诸位,你遇到事情的时候,不要马上反应,记得是调整心态。如果你现在起烦恼了,不要马上跟人家讲话,这个错,不对。你先告诉自己我本来没这件事情,你要先从妄想里面跳脱出来,你要先远离对立。

那么你站在一种本来清净的角度来面对人世,你的心是寂静的。你不断的训练自己,告诉你自己何其自性本自清净,先念三遍以后再来处理事情,你慢慢慢慢你就在真如里面安住了,临终的正念是这样训练出来的,诸位,临终的正念不是靠佛号去压妄想。很多人不知道,以为用佛号去压妄想,你不是妄想的对手。藕益大师说,你这个人不理观,没有真实安住真如用佛号来压妄想呀,他说你一天持十万声佛号持一百年,你压制的妄想如爪中土,你没有调伏的妄想如大地土,你完全事修不可以的,临终的正念是靠理观,诸位,你不可能说你生生世世打这么久的妄想,白天也打,睡觉也打,你今生几十年就要处理,不是这样子的,不是这个意思。

你是靠智慧找到生命的安住处,云何应住?云何降伏其心?安住力是根本,你安住错了,后面的调伏引导没有太大的意义了,因为你安住错了你就很辛苦了,整个人修道多辛苦啊。你花别人很多的时间效果更糟糕,没有效果。你站在妄想的角度来处理妄想,完了。

这个地方很重要,所以这个地方就是找到我们生命的安住处,虽然我们还是会打妄想,但是你不能住在妄想上面,你要住在你的本来清净的角度。

所以我们再看第二个返妄归真,今欲返本,那么我们现在从妄想里面要恢复到本来面目,就必须要先发愿,一者立断恶的誓,二者立修善的誓,三者立度众生的誓。那么断恶就是修这个戒定慧,远离杂染的身口意的行为,复本清净名为断德。那么修善呢?就是修种种的六波罗蜜的方便,这个叫积集资粮,那么复本自在这个是智德。那么第三个度众生,修慈悲行,那么复本平等,名为恩德。这个修行的次第,先求断恶破恶,先求破恶再显真,就是先远离这个妄想。

过去有一个雪峰禅师,禅宗的一个大德,那么有一个禅师他等于是比较后辈的,他去参访这位雪峰禅师,那么从山下慢慢慢慢爬上去以后,看到雪峰禅师就顶礼了。雪峰禅师说你从什么地方来?禅师说我从山下走上来。雪峰禅师说,那你辛苦了,一路辛苦了。那么这个禅师说:仰慕道德不惮辛劳。说我仰慕你的功德,所以我不怕辛苦。那么这个时候,禅师是明眼人就讲一句话说:汝犹醉在。说你还没有醒过来,这个古代的人善根深厚,你折服他你骂他,他起惭愧心。他马上跪下来说,请和尚开示如何让我醒过来?我不远千里而来,我就是希望你指点我一条明路,我不知道怎么下手。雪峰禅师讲了一句话而已:出去,然后转身就走了,出去就是说,你要从妄想里面走出去,不要老是住在妄想里面。

我们刚开始不是去调伏妄想,诸位要知道,你如果你现在思考模式还是很冲动,拿着刀就敢跟那个有机关枪的妄想去对抗,你最后死路一条,你最后一定有严重的挫折感。刚开始不是跟妄想对抗,不是啊,先从妄想跳脱出来。所以先有安住力,才有调伏力。你要先站在一个没有妄想的角度先跳出来,然后你才有资格去对治妄想。

修行的次第一错乱你就完了,你根本一生一世无成。安住空性不随妄转,空性就是清净心,这是很重要的思想。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净界法师文章列表

妄想就像工画师,画你来生的相貌

我们上一堂课强调了生死轮回的根本,就是为什么我们会...

万境本闲,惟人自闹

双轮照禅人来参,且云将隐居山中,单究向上事,乞老人...

客来客往,自心不动

《楞严经》中,憍陈如尊者因悟客尘二字得证圣果。起心...

我们的色身从何而来

明色阴相 首先看色阴─就是一切的物质世界,包括内在的...

一般人死后为何还愿意来投胎呢

娑婆世界的快乐,理论上是得不偿失的。 虽然得不偿失,...

正报身心世界的虚妄相是怎么来的

我们再看第二段的明众生相续。 这个众生指的是我们五阴...

妄念是业障重的一种表象

人如果业障重,妄念(杂念)就多,平时心浮气躁,不得...

如何知道是真心还是妄想

烦恼它是有根本的。什么是根本呢?《楞严经》讲生灭心...

【注音版】拔一切业障根本得生净土神咒(往生咒)

拔一切业障根本得生净土神咒(往生咒)...

佛遗教经

佛垂般涅槃略说教诫经(亦名遗教经) 释迦牟尼佛初转法...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

香赞: 炉香乍(zh) 爇(ru) 法界蒙熏 诸佛海会悉遥闻...

【注音版】大乘大集地藏十轮经

地藏十轮经...

仅仅了解道理是不够的,一定要生起观照

下面这一段庚二,诫劝,作一个告诫跟劝修。这当中有两...

五种可随时随地修行的方法

下面是我想得到的几种随时随地可行的办法。每个人因为...

人生的两个大包袱

我看到许多人每天都背着两个大包袱一个是珍宝包袱,一...

一句话的力量有多大

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一句话的力量有多大...

【佛教词典】十二法入

头陀行者的十二种行法,即住阿兰若处、常乞食、次第乞...

【佛教词典】自业智力作业

【自业智力作业】 p0601   瑜伽五十卷二页云:如来所...

省庵大师《劝发菩提心文》

不肖愚下凡夫僧实贤,泣血稽颡①,哀告现前大众,及当...

诈称眼瞎喻

从前,有一位工匠为国王做事,由于工作非常繁重,身心...

贪嗔痴三毒

一、贪 贪又作贪欲、贪爱、贪著,略称欲、爱。是对于...

教育孩子切勿伤害微毫物命

又是一季天蓝草绿时,孩子顽皮的天性又将导致数不清的...

现代人很多是寿终医院,不是寿终正寝

人道中有许多是不正常的死亡,那就属于横死。人的生命...

圣严法师:忏悔要忏在心里

有位女居士因为吸-毒被关,出狱后来向我学禅,她边哭...

佛教徒的一日行

学佛修行,不一定只有局限在寺院里,佛教尤其重视生活...

五百释子不见佛缘

尊贵殊胜的毗婆尸佛示现涅槃,像法流布之时,宿具善根...

过不了临终四关,念佛人也照样去轮回

黄武城,江苏泰州姜堰人。家族世代都研究儒学。一日,...

瞻礼供养地藏像的感应

【若未来世。有善男子。善女人。闻是菩萨名字。或赞叹...

淫根在于心意识,非指身体器官

有人问:最近科学生理学讲,男女的精到了一个时间,也...

念阿弥陀佛后,还念八十八佛,这是杂修吗

问: 感恩师父远道而来为我们讲经开示。我的问题是: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