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戒为无上菩提本,修行应一门深入

慈舟法师  2014/12/15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戒为无上菩提本,修行应一门深入

佛教弟子,不消谈得。就是佛教徒,但因为善根浅薄的原故,皈依佛法的人虽多如牛毛,而毕竟成佛的仍稀如麟角。佛教原是选佛场,怎么叫选佛场呢?无论何人,只要肯用功,而又用得相应的,自然就有觉悟。大家在一处一比,就显出来了。俗云:“不怕不识货,就怕货比货。”优秀为人所钦,陋劣为人所弃。

历代以来,选出的诸佛菩萨也不少,以佛在世时说,有九亿众生。于中有三亿众生,见佛闻法;三亿众生,或见佛,或闻法;三亿众生,不见佛不闻法。见佛闻法,证果的多,或证初二三四果,或证三贤,或证十地。其余三亿,或见佛得益,或闻法得益,决不像我们这些众生,我们这些人都是善根浅薄,没有选去。要是选去了,今日也不会这样苦恼。

佛法传到中国来,选出的亦不少。或由参禅中选出,或从念佛中选出,或由持咒中选出,或从学教里选出,各将本事跳龙门。到末法时代,学净土往生的也有,参禅悟道的也有。但是因为众生根机劣弱故,毕竟是中选者少,落第者多。

说到用功上,讲到学佛的究竟意义上,应该大家都向心地上著力。就是不能“证悟”,也要求得个“解悟”才是。现在有一班人,就连多数的僧伽也包括在内,他不但不能行,连解也不肯向这地方解。大家常说外道是“心外取法”,不晓得佛教中“心外取法”的人,还多得很呢。因为善根浅薄故,听见那样玄妙,就朝着这玄妙的门头做去。标奇立异,总想比别人不同。好出风头,自立门户,种种流弊,是现在随常发现的。这都是由于过去生中爱好花样的习气,深入识田,学佛后,随顺我见习性,又自流露,这是顶不好的现象。

佛有八万四千法门。无不从此法界流,无不还归此法界。流者自“悲智心”流出,还者还归“本源法界”。近来不是东立一个门庭,西立一个门户,就是你障碍我,我障碍你。尤其是佛,比如大富长者,子孙很多,各人根机不同,故应机而说的法门也不同,无非令悟入本性。尽管法门虽多,我们修习佛法的人,总要分出“本”、“末”、“正”、“助”。如像大富长者子孙,堪为士者令读书,堪为农者令务农,堪为工者令作工,堪为商者令经商,各执一业,不相妨碍。所以俗话常说:“大丈夫不可一日无业。”

出家人任修何宗,都是撑持佛的门庭,同为大富长者子孙。但因为不能兼顾,才各自分领一门。切不可自己学了这门,只说这门好,其余的都不好,自相残杀,同室操戈。所以佛法分与不分,各有好处,亦各有坏处。分是“行布”,不分是“圆融”,行布圆融不相妨碍,方是佛之弟子。佛法如劈旃檀木,片片皆香。但法久成弊,诸宗皆所难免。

应该对于各人所修之本宗,其中善者加以弘扬,不善者亦应指出,对他宗亦复如是,切不可吹毛求疵。诸宗难免有流弊发见,是由于学者未断烦恼故。若说这是通病还可以,因说人并连带说及某宗佛法不好,那是万万不可的。我们要明白学习佛法当往大局上著眼,若不明大局,往往有许多善短号识,一样的“是一非余”,而作诽谤他宗的言论,那就差之毫厘,谬之千里了。这是说不分的好处。

再说分的好处。因为我们寿命短促,知识力有限。尽此报身,尚难彻知一宗,何况多宗。是以一门深入,较之东撞一头西撞一脑的强些。其所以东撞一头西撞一脑的,都由随缘所转,自己没有主宰。人家给你高帽子戴起来,就改变方针,终至一无所成。所以要有主宰,不可被人家舌根子牵转。多学固然是好,但因寿命短促,故难以学成。若一生就把佛法学好了,那么佛法又不值钱了。单学“解”,一生还不会,何况还要学“行”呢!所以学佛法,要发长远心,像中国佛法分了多少宗,如俱舍宗、成实宗、净土宗、三论宗、慈恩宗、禅宗、律宗、真言宗、天台宗、贤首宗,随学哪一宗,也要几十年功夫。若仅仅知道一点,没有全盘研究,何能济事。

晚学晓得自己根机驽劣,一宗都难修成,就只知道“律宗”为出家人必须修的。律通诸宗,随你修哪一宗,都要持戒。戒为无上菩提本,又当首重止持再学作持,律学好了,再选一宗精勤学习,可以增长功德。但是不能兼学,也无过失。惟是学他宗而不肯持戒,这就有过了。如学净土而不参禅,而不持咒等俱无过,大家于此要具眼才好。设持戒好,于诸宗选择与己根机相近的修学。若与性情相投,不与根基相契的,不可修学。譬如有人说禅宗至高,你的根基好,能以修成,你就参禅。一参参了十几年,还不知道话头的意义,就是与好高的性情相投,而不与宿生的根基相近,应当更换方法才是。

学佛法要具择法眼,择法又要择人。为什么说择人呢?因为是过来人故。但是择人也不离法,戒为无上菩提本,应当对于戒律有根据的人去亲近。蕅益大师云:“其人虽智浅,而信戒见地稳者,应亲近之。其人智深,见地不正而非戒者,不应近之。”晚学虽无择法眼,自觉不可不律身以戒,而终于归到净土。但是上面才说佛的法门,无不从此法界流,无不还归此法界。既以法界为归,何又要归向净土呢?要知道你把法门当成法界即是法界,不知道是法门,即不是法界。

极乐世界距此十万亿佛土,立定目标,趣向净土,即是以前所讲“解要圆,行要方。”解圆,故知十方皆法界,此亦法界,彼亦法界;行方,故不愿生他方,而愿生西方。并且要生在西方莲池的莲台上,上品上生。修行人应有大目标,立大志,行深行,切不可一脚踏两只船,或是一非余。应一门深入,总要自己有主宰。父子上山,各自努力罢!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修空观的三种观法

智慧的观照应该怎么观照呢?就是我们遇境逢缘应该怎么...

刚出家时最好不要独住

问: 法师慈悲!弟子的常住是男女共住的道场,那么弟子...

【推荐】道证法师:六度总修?六度总休?

上广下钦老和尚有一句开示,很耐得我们去体会。他说:...

大安法师:修苦行和往生没有直接关系

修苦行和往生没有直接关系,但有间接关系,这是因为往...

当下的念头若是念佛,就不会犯戒

真正念佛,一定是持戒 信愿行的行就是念佛。先由念佛的...

好的人品是无价的,是金钱买不到的

1982年,美国印第安纳州阿历山德亚市的比尔先生喜得贵...

菩萨的十重戒

菩萨十重戒,泛指杀戒、盗戒、淫戒、妄语戒、酤酒戒、...

圣严法师《温柔对待亲爱的人》

对待家人,我们习惯成自然地不懂礼貌,不会温柔,不是...

信心铭

至道无难  唯嫌拣择  但莫憎爱  洞然明白  毫...

解深密经

解深密经卷第一 序品第一 如是我闻:一时,薄伽梵住最...

【注音版】拔一切业障根本得生净土神咒(往生咒)

拔一切业障根本得生净土神咒(往生咒)...

现在贤劫千佛名经

现在贤劫千佛名经(亦名「集诸佛大功德山」) 尔时喜王...

吃素到底有没有营养

不少人对吃素有误解,觉得素食含热量低,蛋白质与脂肪...

受持五戒的意义与功德

佛教的五戒:就是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

一切障不离心,了心的一法

根机利一点的人,用功起来,不算一回事,不假修证,当...

十种逆境为道场

一、念身不求无病。身无病,则贪欲乃生。贪欲生,必破...

【佛教词典】东海若

柳宗元撰。收于柳河东集卷二十铭杂题部、全唐文卷五八...

【佛教词典】他教邪执

【他教邪执】 p0487 瑜伽八十五卷十一页云:他教邪执者...

不抱怨也是一种修行

我们学习佛法,了解了什么是真正的智慧,就要从不抱怨...

大安法师:念佛是为了什么

问: 念佛是为了什么? 大安法师答: 当我们知道阿弥...

星云大师《恩怨人生》

有人问: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为何?告曰:人与人之间,皆...

中国的佛塔有几种类型

1、楼阁式塔: 在中国古塔中的历史最悠久、体形最高大...

扑灭心头燃烧的嫉妒火

嫉妒心,是指对强于自己、超过自己的人心怀忌妒,是对...

水的智慧

孔子曰:智者乐水。 智者的智慧当如水之灵活。若藏于...

神奇的诵经声

在一座山上有一茅舍,住着一个比丘僧。比丘对佛法真可...

理财十事

谈情、做人、理财、处事,似乎是人生必备的基本能力,...

因缘和合

桂琛禅师参访玄沙禅师,玄沙知道他深研唯识法相之学,...

拔除心中忧愁之刺

古印度时,那罗陀尊者在波罗梨国长者的竹林中修行。当...

结果因意念而改变

很多时候,本来会有不同的结果,但往往因为我们自身的...

曲折所带来的财富

宋代诗人杨万里曾在《过松源晨炊漆公店》诗中写道: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