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净土宗发菩提心十种方法

净界法师  2015/04/22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净土宗发菩提心十种方法

菩提心的别相有十个。

一念佛重恩故;二念父母恩故;三念师长恩故;四念施主恩故;五念众生恩故;六念生死苦故;七尊重己灵故;八忏悔业障故;九求生净土故;十念正法得久住故。

省庵大师是我们净土宗的第十一代祖师,他会归成净土宗发菩提心十种方法,第一个念佛重恩故,因为佛陀的出世说法,所以我才能够得到智慧,那么为了感佛陀的恩,我应该要向佛学习,这是第一个思考;

第二个念父母恩故,父母对我有生育养育之恩,我要赶紧成佛我才可以帮助他们;

第三个念师长恩故,由于师长的教导摄受我才明白道理,为了感念师长的恩而发菩提心;

第四个念施主恩故,这个偏重在出家众,因为施主的供养护持,所以我应该赶紧成佛来报答所有的施主;

第五个念众生恩故,因为每一个众生都是过去的母亲,那么我现在能力不够,我要赶快成佛,成就无量的方便力才有办法去度化他们,那么前面的五个都是依人、依众生而发心,这个就是属于依人发心。

那么下面呢就依法,我们看第六念生死苦而怖苦心来发心,这个净土宗很喜欢用这个生死的痛苦。生死的痛苦有两个观察,这个轮回第一个它是痛苦的,就像火宅一样,我相信没有一个人愿意在起火的房子里面待,每一个人都想要赶紧离开火宅去树下乘凉,所以轮回对我们只有伤害,我们什么都没有得到,我们在轮回当中生生世世轮回,每一次的受生都受了老病死的折磨,没有例外的,这是第一个充满痛苦。第二个毫无意义,我们在这个痛苦当中我们得不到任何的增上,关键在这里,我们是越轮回越愚痴,就像蕅益大师说的这个梦越做越难醒过来,你轮回越久,这个睡觉越睡越喜欢睡觉,所以从生死的痛苦的这个法,怖畏而发菩提心,净土宗的祖师很喜欢用生死来激励我们求生净土,这也是很好的方法。

第七尊重己灵故,这个就比较难了,这个理观要强一点,就是说我们一念心本来清净,本来具足,本来具足就是说我们本来就有成佛的可能,佛陀也是从凡夫一路修过来的,既然佛陀做到了,我们也可以做到,否则我们就糟蹋了我们一念心性的功德,所以这个是尊重己灵。

第八忏悔业障故而发菩提心,藏传佛教很喜欢用这一块,它的有传承。一开始密勒日巴尊者,密勒日巴尊者成就以后他的弟子问他师父说:您怎么这么用功啊?您老人家从凡夫直接今生成大成就,你老人家动力从什么地方来?密勒日巴尊者他年轻的时候造了很多罪业,他写那个邪咒杀了很多人。他说我以前没有学佛之前造了很多杀业,我心里有准备,我如果今生不成就,我来生直接到地狱去了,所以他这种已做地狱业,云何安稳住?

我发觉善导大师也是大智慧,他也善于运用我们的业障,你看善导大师他的皈依也是这个思考,相信我是业障生死凡夫,我求出无门,相信阿弥陀佛是广大的功德,他一定救拔我。其实善导大师讲这句话没有错,没有夸张,我们的确业障很重,当然我们没有神通,我们看不到我们过去,我们也就不知道怕。所以我们众生只在乎现在,来生有什么样的暴风雨不管的,所以我们一个人没有看到来生你就很难精进,因为你执着眼前,这个人生最大的盲点把今生看得太重要,这是个大问题。但是我们死亡到来的时候什么都没有,然后来生的时候又把今生看得太重要。所以我们如果能够想想自己的业障对我们的确有激励的作用,对这种成佛求生净土有激励的作用。

第九求生净土故,这个净土宗就是为了要求生净土,我必须要发菩提心,所以我就启发我把众生跟佛道放到我的内心的思考。

第十个令正法得久住故,护法心,这种一般偏重出家众。当然方便有多门,归元无二路,不管你用什么方式,发出来的菩提心,答案结果是一样的。

我们临终的时候这句佛号提起来,临终的正念严格来说要有三种力量现前,安住空性不随妄转;思维苦谛调伏爱取,调伏力;第三个就是引导力。

净土宗的引导力有两个,第一个引导到净土,第二个引导到佛道,这两个都要。为菩提道求生净土,所以我们净土宗的发愿是把净土当过渡,我们为了成佛所以我们先到净土去,因为在净土不会退转,娑婆世界容易退转,那么这个就是临终的时候三力都要具足。

诸位要知道,调伏力跟引导力是有关系的。你没有理想的目标你很难离开你的妄想,前面没有东西来引导你,你很难放弃现在的东西,但你调伏了以后也会对你的菩提心有帮助,所以真正开始操作的时候调伏爱取跟导归极乐这两个是有关系的,你如果要求生净土你就必须放弃你的爱取,你放弃你的爱取又帮助你求生净土,互含互摄,这是一个良善的循环。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净界法师文章列表

避免横死、灾难的方法

1、念药师咒 药师经说:复次,曼殊室利,彼药师琉璃光...

忆念弥陀慈父

在很小的时候,我喜欢观看电视上播放的《济公传奇》,...

念佛心是攀缘吗

问:用攀缘心为自性,如煮沙成馔。今念佛心,是攀缘邪...

慧律法师《熏染佛心》

念佛人身心性命完全归付于弥陀。 也就是说,人是非常...

不向此生生净土,投胎一错悔时难

委骸回视积如山,别泪翻成四海澜; 世界到头终有坏,人...

四十八大愿——(第46愿)自然得闻妙法

设我得佛,国中菩萨,随其志愿所欲闻法,自然得闻。若...

极乐的五尘境界,都由弥陀愿心所现

境胜由来道易修,多生习气一朝休。省庵大师劝修净土诗...

我们怎样为死亡做准备

龙舒居士在这里用起兴的手法,最后落实在我们平时没有...

【注音版】僧伽吒经

僧伽吒经...

大智度论

大智度论卷第一 大智度论卷第二 大智度论卷第三 大智...

【注音版】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

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

【注音版】文殊师利菩萨除淫欲神咒

文殊师利菩萨除淫欲神咒...

仁者以财发身,不仁者以身发财

仁者,以财发身。就是懂得人道的人,懂得仁义礼智信的...

这种人已是过去种下深厚善根之人

当知一经一咒一佛菩萨名号的修持,做一点点的善事,已...

比丘尼谈出家后如何对待两性欲望

很多朋友问我,出家后我如何对待两性欲望。 这确实是...

惟贤长老:佛教对素食传统形成与发展影响

一、 素食是佛教的优良传统 素食与人体的健康有极密切...

【佛教词典】随文作释

(术语)作经论释时,作玄义即总论,付后文句释之。所...

【佛教词典】劫浊

(术语)五浊之一。言时之浊乱也。指五浊中烦恼浊等四...

人不成功有五个原因

成功一定有方法,失败一定有原因。那就请看看以下五点...

忘失菩提心修诸善法,是名魔业

忘失菩提心,修诸善法,是名魔业。 我们判定一个人到底...

布袋和尚

五代後梁开平年间(907~911年),四明奉化(浙江省)...

无尽的财富来自哪里

经上说,大千世界七宝不足以为奇,遇到佛法是珍奇。 福...

信佛是不是迷信

在近现代特别是五十年代以后,有一部分人以为佛教是迷...

为人四要与行为四戒

《佛光菜根谭》说:戒是安乐的根本,无戒则纷乱必起。...

一切的仪规、念诵,都是为摄心而设

问: 老和尚慈悲!禅宗寺院做早课和晚课的时候,拿出相...

星云大师《如何施舍财富》

有些人以为金钱第一,有了钱什么都行得通,甚至说:有...

但自却非心,打除烦恼破

《六祖坛经》有一句话说:但自却非心,打除烦恼破。意...

圣严法师:不以自我为中心

《心经》中所说的「照见五蕴皆空」,是化解、对治「五...

无量劫来造了那么多罪业,为何还能往生净土

我们是有罪,所以才来轮回,这是事实。但是有罪,有些...

世俗的欲乐

佛陀的僧团中,有一群刚出家的年轻比丘,他们原本是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