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别总把别人的过失放在心里

2015/09/19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别总把别人的过失放在心里

不要因为细小的摩擦、嫌隙就疏远至亲好友,不要因为新近的怨恨就忘记往日的恩情。人与人之间,尤其是至亲好友长久相处,难免会有一些不愉快,更多的还是互相扶持照顾的恩德情谊。我们总要常常想到别人的好处,不要总把别人的过失放在自己心里。能够这样,我们心里永远都是善的、好的,没有恶的、坏的,才容易保持我们的心清净真诚,大家相处越来越融洽,这是做人的道理。

刘直斋云:“好合不如好散,此言极有理。盖合者始也,散者终也,至于好散,则善其终矣。凡处一事,交一人,无不皆然。”

明朝儒学家刘直斋先生说:“好合不如好散,这句话非常有道理。为什么呢?因为合是开始,散是终结,能够愉快分手,就是全始全终。凡是处理一件事情,与一个人交往,没有一个不是这样的。”

这是非常重要的道理。人与人相处交往,往往开始时很好,到后来不懂处理善后,闹得不欢而散,甚至结怨。这其中的原因,多半是对对方要求过高,没有耐心、恒心,不能够包容对方一些缺陷过失,耿耿于怀,从小的分歧产生摩擦、误会,以至于不可收拾。因此,在人际交往中,忍耐、宽容是非常重要的。能够和家人、朋友融洽相处,延伸出去就能和社会大众和睦相处,所以《大学》才说:“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辑自《格言别录白话赏析》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太多的外缘,会带动无始劫来的攀缘心

息诸缘务,有四意: 一、息治生缘务。 不作有为事业。...

能够容人,对自己是有好处的

攻其恶,无攻人之恶,静坐但思己过,闲谈莫论人非。儒...

记人之长,忘人之短

宁戚是春秋初期的卫国人,因无处施展才华而决定去投奔...

如何对待「看不顺眼」的人

人是不可以离开群体而单独生存的,既然要和其他人打交...

善者可以为法,恶者可以为戒

善者可以为法,恶者可以为戒 这句话对我们来说是很重要...

闲居之地是非多,如何才能不畏人间舆论

闲居之地, 指视昭然, 吾虽掩之甚密, 文之甚巧, 而...

垃圾车定律

有一天,打算到机场,因时间来不及,因此,我拜托一位...

不观他人过,但观自身行

佛在《法句经》里说:不观他人过,不观作不作,但观自...

梵网经菩萨戒本

【依东林寺版本】 (举香赞) 炉香乍热。法界蒙熏。诸...

佛说四十二章经

昔汉孝明皇帝夜梦见神人,身体有金色,项有日光,飞在...

【注音版】慈悲道场忏法

慈悲道场忏法卷第一 慈悲道场忏法卷第二 慈悲道场忏法...

佛说无量寿经

佛说无量寿经卷上 我闻如是,一时佛住王舍城耆阇崛山...

不是佛号有问题,而是你的心有问题

净土宗的修学是本尊相应的法门,就是说,我们临命终是...

贪欲对内心世界的影响

在物质文明的典范现代化大都市中,环境污染严重,空气...

吸烟是如何引起致命疾病的

按:新加坡政府在2002年5月31日世界无烟日发表文章指...

【推荐】老去,其实很残酷

有因缘去福利院看望了那里的老人。 大家都要老,但是,...

【佛教词典】禅林

(杂语)僧徒和乐之园林。又禅院之丛林,丛森譬众之多...

【佛教词典】三大五小部

三大部指天台宗智顗大师诸撰述中,阐发法华思想之三大...

沙曷比丘饮酒醉卧树下,为何世尊还赞叹他

过去,佛陀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弘化时,有一千二百五...

学佛人都应牢记的六则典故

神通广大并不代表是得道圣人 唐朝延载元年(西元六九...

《阿弥陀经》与《维摩诘经》的会通

《净名》《法华》等者,此一心持名,得生彼国,即随其...

惟贤长老《修学佛法的基本纲领》

尊敬的夏林长,各位护法居士: 我这次从重庆出来,经...

不从小事来学忍辱,没法来成就大事的

忍耐是说忍辱和耐力,也可以说成安忍。我们在生活当中...

审视自己的个性

从小被认为是个很有个性的人,这个词听上去并不像批评...

「无我」与「我慢」是什么关系

问: 金刚经所说的,无我是什么?无我与我慢是什么关...

星云大师《从人的过去现在到未来》

各位法师、各位护法居士: 感谢佛陀的接引,让我们再...

嫉妒的根本原因乃是自私

当一个人变的古怪异常,生活以自我为中心时,他会视所...

到寺院若生这么一个心,所有功德全没了

佛所有的道场,特别是末法道场,末法道场,千万可不要...

印顺法师:由于佛教仪式而来的误解

不了解佛教的人,到寺里去看见礼佛、念经、拜忏、早晚...

转识成智的次第与方法

识是心识,智是智慧。凡夫的心识是有分别的,佛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