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第八识转变的两个关键点

净界法师  2017/06/11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第八识转变的两个关键点

我们再看看无漏的情况。

不动地前才舍藏,金刚道后异熟空。大圆无垢同时发,普照十方尘刹中。

这是玄奘大师《八识规矩颂》中的偈颂。从这个偈颂来看,第八识的转变有两个关键点:第一个,不动地——八地。到了八地以后,破坏了“阿赖耶识”的功能,自我意识的功能破坏了。所以,阿赖耶识到了第八地以后,它没有“阿赖耶识”的功能了,所以这个第八识不能在三界得果报了,因为它没有自我意识了。它虽然有无量无边的业力,但是我们知道,业力要自我意识的爱取去激发它。八地菩萨的我执已被我空的智慧破坏了,所以八地菩萨没有生死轮回了。他那个生死的业力就永远进入睡眠状态了,没有人可以激发它,它不可能再变成枝叶花果,这个种子就是枯萎了。这是第一个,到了八地菩萨。

因缘果报完全消失,是到“金刚道后”。金刚道是什么时候呢?就是等觉菩萨最后要成佛,最后一个念头叫作入金刚的道心,然后从金刚道心里修我空观、法空观,把第八识异熟的因果也破坏了。所以,世间上只有一个人是“不落因果”,就是佛陀,圣人都还有因果。

比方说目犍连尊者。诸位知道,目犍连尊者是神通第一。他的死亡有一件公案。执杖外道有一天开会,说:“佛陀一出世以后,把我们信徒的供养都抢走了。这个罪魁祸首是目犍连尊者,因为他神通太厉害了,他跟人家讲说他的前因后果,每个人都相信了。所以,我们今天要把佛陀打败,必须杀死目犍连尊者。”

五百个执杖外道决定以后,就拿了棍棒,来到了目犍连尊者的寮房。早上到的时候,目犍连尊者一看就知道怎么回事,他以神通力从门缝里飞到虚空就跑了。执杖外道找不到人就下山,下山以后目犍连尊者又回来了。到中午时执杖外道又来了,目犍连尊者又用神通力跑了。到黄昏的时候又来,目犍连尊者知道他的业报成熟了,他没有必要再逃避了,他就没有走。结果他的色身被打成肉酱,连骨头都被打碎了。当然,目犍连尊者有不可思议的神通,执杖外道离开以后,他把色身用神通力恢复原状,跟佛陀顶礼以后才入涅槃。这个事情传开来后,当时的阿阇世国王非常生气,就把五百个执杖外道抓来,全部用火烧死。

当然,弟子们很为目犍连尊者悲伤。有人就问佛陀说,目犍连尊者修行这样好,他被执杖外道杀死,这跟他修道的道力不称合。佛陀说,从表相来看,目犍连尊者的死跟他的这种圣人的境界是不称合,但从因果的角度、从第八识“异熟识”的角度是称合的。就是说,从第六意识的角度,目犍连尊者第六、第七识修得很干净,但他第八识还没有干净。也就是说,你看他的第六意识——清净庄严,第七意识——也还不错,至少他的我执没有了,第七意识也相对干净,但是问题是他第八识的“异熟识”没有消灭。

佛陀说,目犍连尊者以前是一个年轻人时,他对父母本来很孝顺。后来长大结婚,娶了一个太太,他就带着太太孝顺年老的父母。结果他去工作时,他老婆跟他父母关系没有处好,就经常抱怨公公婆婆怎么怎么地。那目犍连尊者刚开始当然不相信,但听久了以后也受到影响,就怀恨在心。所以两个人就计谋,利用晚上把他年老的爸爸妈妈送到森林里面,假装强盗用乱棒把父母打死。打死以后,这个年轻人——目犍连尊者的前生,直堕地狱去了。佛陀说,入火烧地狱,经过几劫以后出来,受这种被木杖打死的余报。

所以,“金刚道后异熟空”,就是说即便是圣人,还没有成佛之前都脱不了因果。所以,大修行者还是落因果,只有佛陀一个人不落因果。“佛为法王,于法自在”,任何的果报对他来说,全部是大般涅槃。即便佛陀的应化身来到人世间,他还有一些余报,比如吃马麦。你看《楞严经》怎么解释马麦——“入此人口,成甘露味”。那个马麦,阿罗汉吃真的是马麦,但是这个马麦跟佛陀的舌头一接触就变成甘露味。佛陀没有因果,佛陀是“金刚道后异熟空”,他的生命完全是万德庄严。所以说第八识的转变,第一个,了分段生死,八地;第二个,因缘果报全部结束,就是成佛,“金刚道后异熟空”。

那么异熟空以后,后面是怎么回事呢?“大圆无垢同时发,普照十方尘刹中。”

这时他有两个功能:第一个是无垢的。无垢是指他的破妄,最后的结果是清净的。那么他的生善,他种种的波罗蜜,就变成大圆镜智了,四智菩提,无量的波罗蜜,无量的功德妙用。

你看佛陀有一个公案,你就知道什么叫作大圆镜智了。有一次提婆达多不是要害佛陀吗?他把象灌醉,灌醉以后用鞭子打象,醉象就往佛陀的方向冲过来。阿罗汉看到醉象以后,赶快用神通力飞到虚空去了。佛陀的大圆镜智跟象接触的时候,他自然生起慈心三昧,他的手就举起来,这个手出现五个狮子头。这个象它喝醉了酒,看到狮子就醒过来了,赶快趴在地上不敢动。

那么是什么让佛陀能够产生这样强大的转化力量呢?大圆镜智。阿罗汉遇到因果时,他只能够保护自己,不能够转化外境。因为他因地只修我空观,没有修法空观,他在法不得自在。阿罗汉只能够了生死,但是他不能够说“佛为法王,于法自在”,他不能转变外境,不可以。所以佛陀是内外都自在,“大圆无垢同时发,普照十方尘刹中”。佛陀一念清净庄严的慈悲心,经常白天晚上观照十方众生,看哪一个众生因缘成熟了,就来度化众生。这是第八识的妙用。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净界法师文章列表

每个人都活在自己的认知里面

月称论师举过一个例子。譬如有一个杯子,装满了一杯液...

唯识中的「异熟能变」

那么在第八意识的左边,有一个【一变、二变、三变】。...

「相随心转」要如何转

我们再看第二个,第二个很重要了相随心转。那么相由心...

临终在定之心,即是净土受生之心

【原文】 客曰:弟子复忆昔念佛时,遇一禅人教云,念佛...

如来藏与阿赖耶

藏即含藏,如来藏中含藏如来无尽的功德。一般区分在缠...

有情众生色心的状态--得

在百法当中,天亲菩萨用比较特别的专有名词,一共有二...

四依法之「依智不依识」

现在来看第三依智不依识。 依智不依识,是说我们要依三...

觉体相者,有四种大义

复次,觉体相者,有四种大义,与虚空等,犹如净镜。 本...

大般若波罗蜜多经(600卷)

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第一 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第二 大般...

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

如是我闻:一时,婆伽婆入于神通大光明藏,三昧正受,...

瑜伽师地论(100卷)

瑜伽师地论卷第一 瑜伽师地论卷第二 瑜伽师地论卷第三...

悲华经

悲华经卷第一 转法轮品第一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王舍城...

净土宗修学的四个重点

持戒为本,净土为归,观心为要,善友为依。 这是蕅益大...

蠢动含灵,皆具佛性

人生在世,为贪恋财色名食,汲汲营营。时刻不断,争名...

何为比丘的份内事

《佛祖统记》云:毗沙门天王太子哪吒,复告师曰:时当...

善根增长,烦恼淡薄的两帖药

刚开始都是带妄修真,平常打打妄想,也来听听课,也来...

【佛教词典】八寒那落迦

【八寒那落迦】 p0082 瑜伽四卷二页云:此外复有八寒那...

【佛教词典】二种菩萨最初发心

【二种菩萨最初发心】 p0040   瑜伽三十五卷十页云:...

吾人反省十二问

人,必须时刻躬身自省,才能过修德进业。以下十二个问...

一心三观和净土宗的临终正念有何关联

净土宗是比较特别的法门。我们一般人的修行是要靠自己...

怎样修行才不被外境所转

问: 我最近一个朋友介绍虚云老和尚方便开示,其中说...

一匹马带来的慈悲与忏悔

阿拉伯有位甲生意人,他有一匹非常健壮的马,一天当中...

洪应明《菜根谭》下集

一、乐者不言  言者不乐 谈山林之乐者,未心真得山...

如是奉事者,未来常在诸天受胜妙乐

【若能志心归敬及瞻礼赞叹。香华衣服。种种珍宝。或复...

一念净信即得往生

诸有众生,闻其名号,信心欢喜,乃至一念至心回向,愿...

如何息灭心中火

假如你家的房子着火了,你是先救火,还是放着燃烧的房...

念阿弥陀佛的利益

莲池大师曰: 专持阿弥陀佛名号,优胜持往生咒;亦胜...

「两面人」更甚于坏人

两面人是一句骂人的话,形容一个人不诚实,在这边是一...

恶所作业,追悔为性,障止为业

言恶作者,恶所作业,追悔为性。障止为业。此即于果假...

如何处理信仰与家庭事业的关系

我今天的讲题是:如何处理信仰与家庭事业的关系。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