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今生如果没有往生,那来生就更难了

净界法师  2019/12/26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今生如果没有往生,那来生就更难了

我们再看看第二段,丙二:教主结叹甚难。前面是六方诸佛,赞叹释迦牟尼佛有这个勇气、有这个能力,在五浊恶世完成无上菩提,这个的确不容易。那么这一段是释迦牟尼佛自己承认,这件事情的确不容易。我们看经文:

舍利弗,当知我于五浊恶世行此难事,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为一切世间说此难信之法,是为甚难。

我们看这个经文的消释说:当知我在五浊恶世,完成这个甚难的事情,完成什么事呢?第一个,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成就自利的功德;第二个,为一切世间说此难信之法——成就利他的功德。这两件事情都非常困难。佛陀讲这个困难,到底是什么道理呢?我们来看蕅益大师的注解,我们分成三段来说明,看第一段:

信愿、持名一行不涉施为,圆转五浊,唯信乃入,非思议所行境界。设非本师,来入恶世,示得菩提,以大智大悲,见此、行此、说此,众生何由禀此也哉!

信愿持名一法,它没有其它太多的方便,就能够依止内心的善根,跟外在的佛号的福德,就能够从五浊里面跳脱出来,到五清的净土去。这个下手处,当然是信,先由信心,你相信你一定可以往生,当然你也发愿,你一定要往生。那么信跟愿,这两个都不是凡夫所能够达到的境界,那么我们会怎么知道呢?因为有本师来到五浊恶世,以大智大悲,见此、行此、说此,所以我们才能够了解。

所以我前几天跟会长谈,说我们那个佛堂,要设立一个本师是对的。以前我们老和尚也这样讲,他说净土宗的人,你不能只安立西方三圣,你为什么知道这个法门?释迦牟尼佛的示现、宣说,所以不能忘本,净土宗的人你不能忘本,你不要忘了我们还是释迦牟尼佛的弟子,只是我们发愿求生净土而已了。

但是我们一生里面所有的教授,包括理论的认知、包括法门的修学,全部是释迦牟尼佛宣说给我们的,要是佛陀没有来,我们没有一个人知道这个法门是怎么修的,没有人知道。所以这个本师是很重要了,你可以供养小一点没关系,放在前面,后面是西方三圣,但是你不能佛堂全部不供本师,这不对了,不能忘本!

好,看第二段:

然吾人,处劫浊中,决定为时所囿,为苦所逼;处见浊中,决定为邪智所缠,邪师所惑;处烦恼浊中,决定为贪欲所陷,恶业所螫;处众生浊中,决定安于臭秽,而不能洞觉,甘于劣弱,而不能奋飞;处命浊中,决定为无常所吞,石火电光,措手不及。

我们凡夫的心,他跟外境接触的时候,他是有所执着的,我们没办法无住,那么只要有所住,表示外境对我们会产生干扰,因为你跟它感应了。所以当我们来生再来的时候,在劫浊当中,我们一定受到环境的污染,时代的这种牵引,你肯定是人在江湖,身不由己了。

在邪见的炽盛的环境当中,我们很自然地就会提高自我意识了,我执、我见就会增长广大。可能这个我见是你自己的生命经验,也可能是师长教授给你的。

第三个烦恼浊,在这个当中,你在物质诱惑的刺激之下,你肯定增长自己的贪欲。在众生浊当中,因为果报——身体的病痛,我们已经不可能长时间修行了。在命浊当中,生命的短暂,会让我们往往觉得寿命不够用了。

我们来生如果选择五浊恶世,我们一定会碰到的五大问题。环境的干扰增加了,我自己被误导了,从小就被训练自己:我只要喜欢,有什么不可以。就灌输这种观念,增长自我意识,缺乏去关怀别人,整天生活在物质环境的刺激中,欲望越来越重,病痛越来越多,寿命越来越短,这五个都对圣道的修学,产生了障碍,产生了很大的障碍了。

就是说我们同样的善根,我们来生遇到的考验更大了,你今生这个水沟都跳不过去,来生的水沟是加强的,你更跳不过去了。你如果今生都没有往生,你来生是更难往生了,更难了,考验更大了!

这个地方最后挑出来:为什么释迦牟尼佛会说我来五浊恶世修行,是很难呢,这到底有什么深义呢?我们看最后一段:

若不深知其甚难,将谓更有别法,可出五浊,熢火孛宅里,戏论纷然;唯深知其甚难方肯死尽偷心,宝此一行,此本师所以极口说其甚难,而深嘱我等当知也。

释迦牟尼佛,他在讲本经的时候,讲出他成佛的困难。就是说假设我们不知道了生死的困难,我们以为说我不要仰仗佛力,我从自力的角度,我还是有本事能够跳出五浊,那么这样子在三界火宅当中,就很难得到利益——但有言说,都无实义。

所以本师在讲完前面的修学净土宗的传承以后,他提醒我们说:假设你放弃了净土法门,那你就很难修行,很难了生死了。从这个难当中,才使令我们真实的死尽偷心,好好地珍惜这个法门,这个是本师说困难的主要原因。

如果一件事情,一般人说难,也就罢了,释迦牟尼佛说很难,那不简单,佛陀都说很难呢!我们学佛以后,我们会有一种感觉:一个人,如果他烦恼重,都还有救,业障重,也有救;其实一个人最可怕是愚痴!没有救了!因为他会产生错误的判断,高估自己。

如果你看唯识学你就知道:一个人最可怕的过失,不是贪欲、不是瞋恚,是愚痴啊!因为你贪、瞋,都还有救,只要这个人还可以跟他沟通,你还可以用佛法来教导他,再大的烦恼,佛陀多的是法宝,再重的病都治得了;但是他愚痴,就完了!你没办法跟他沟通了。

所以这个地方,佛陀讲完五浊以后,说这个难哪,意思就是说,你几乎放弃了净土法门,看这个意思,没有其它的方法可以取代了,那可能要等到下一尊佛的出世了。

《弥陀要解精华导读》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净界法师文章列表

诵地藏经与念佛

你让我看看你的修学日记,我浏览了一下。从字里行间流...

芒鞋布衣

有一次,世尊从舍卫城到吠舍离,在路上他看到一些弟子...

临终正念不失,显得尤为重要

末法时期的众生,接触的多是念佛法门,比较方便、稳妥...

你凭什么离开三界

净土宗的带业往生,诸位你想想看,净土是一个清净庄严...

只要你发愿生极乐世界就一定能生

【舍利弗!众生闻者,应当发愿,愿生彼国!所以者何?...

聂光坚的往生故事

聂光坚,乃湖南聂云台居士之侄子。曾留学美国,天资聪...

【推荐】愿力变事实--往生者的托梦

在肿瘤科当医师的时候,我总是拜托总机小姐白天上班看...

劝人往生西方也等于成就自己

劝进行者,念佛消灾。一个净业行人,当自己走向信愿持...

佛说分别善恶所起经

佛在舍卫国祇洹阿难邠坻阿蓝。时佛伤哀诸所有生死之类...

【注音版】金刚般若波罗蜜经

(弘化社32分本)...

【注音版】佛说盂兰盆经

佛说盂兰盆经...

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

卷一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室罗筏城祇桓精舍,与大比...

要懂得从不同角度看问题

中国古诗说: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

只剩一具尸首,你还想她吗

一个人的一口气没有断,很像一个样子。等到无常鬼一到...

年纪大了就不要研究教理吗

有一种错误的说法:你年纪轻体力强,应该研究教理;如...

持戒之人,所求如愿;破戒之人,一切皆失

龙树菩萨的《大智度论》,对于戒为第一安稳功德住处,...

【佛教词典】昙摩流支

梵名 Dharma-ruci。意译法乐、法希。(一)西域僧。通晓...

【佛教词典】无分别

【无分别】 p1052 显扬十七卷五页云:复次如是所说无分...

我们念佛为什么不能感应

大乘佛法的一个观念是这样,诸位要知道,你要修圆顿止...

六祖惠能的19段偈语 句句直指人心

(一)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 本来无一物,何处惹...

为什么修道人会着魔

为什么修道人会着魔? 「贪求冥感」。 在修行当中的时...

菩萨戒的四种广大殊胜

一、由种种无量学处广大故;二、由摄受无量福德广大故...

真正的大道不需要任何神通与炫奇

有一次,南泉普愿禅师偶然到达一个村庄,不料见到庄主...

学佛之人当具择法眼

学佛之人,当具择法眼。佛法,法法都好,然须知有自力...

佛牙舍利落户台湾 星云大师建馆供奉

中华佛光文化网台湾讯 根据佛教经典记载,佛陀涅槃后...

他依止慧远大师修行,一生三次见佛

刘遗民(352410),名程之,字仲思,彭城(今江苏徐州...

棒喝透出华严五教

宋朝徽宗皇帝的时候,有一位丞相把各宗各派的长老都请...

念观音圣号免命难

我们兴隆寺一个居士。他在黄河以北一个工地上,给人家...

向阎罗王献财

佛陀曾对弟子说一段故事--一位自私、暴戾无道的国王...

六即佛之相似即佛

四住虽先落,六尘未尽空。眼中犹有翳,空里见花红。 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