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临终助念的几个重要观念

入川法师  2025/01/18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临终助念的几个重要观念

(一)临终关怀的实质

临终关怀,要解决三个层面的问题,才算是一种全面的关怀。

第一,消除病人对死亡的恐惧;

第二,正确解决他对最终的归宿的疑问,令病人对佛法生起信心;

第三,从心理上放松病人的心态,减轻病人的病苦。

(二)如何用助念的方式体现真正的临终关怀?

可以说,仰仗阿弥陀佛的大悲愿力,我们可以一次性地解决临终关怀的这三个层面的问题。而对于我们助念者来说,要做到这一点,一是需要对阿弥陀佛的接引众生愿力真实功德有着坚定信心,二是要通过我们自身的学习与总结,让我们对病人的业报体相、病苦有一个具体的了解,从佛经及医学上有个印证加以辨别,只有在这个基础上,才能更方便直接地与病人沟通交流。

每个人在生命过程当中都有生老病死,这是自然的。这种业报,对于我们已经信佛、念佛的人来说,我们把它托付给阿弥陀佛摄受众生的大悲愿海中,把我们所有世间无奈的委屈和痛苦,用这句佛号托付给阿弥陀佛接引众生的光明慈智愿海里。用一种内心所承受世苦的悲苦声哀求阿弥陀佛慈悲摄受,一般病苦众生唱着唱着他就随声流泪。

阿弥陀佛的愿力就是拔众生的极苦,病苦也是其中之一,悲心一起,就与阿弥陀佛的悲愿相应。从他悲苦的心中唱出的佛号与阿弥陀佛悲愿相应,一苦一悲对病苦是有减轻或解决作用的。悲苦、忏悔、感恩之心一起,就有对治病苦的作用。病苦的减轻会使病人对阿弥陀佛更有信心,对称念名号之心更坚定,对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更有信心,这才能达到彻底仰靠佛愿力的信心。这种层面上的临终关怀才是成立的,才是助念的目的之所在。

(三)助念往生的佛理基础是什么?

这个肉身是我们往昔业报所造的果,有这个肉身在,我们就得在这个业报身的范围内活动,好人坏人都是人,都在这个皮囊里装着,都在做皮囊范围以内的事情。可是死的时候,四大假合一分散,你的心识就透着十法界,所有的缘都会出现,成佛的也是他,六道轮回的还是他,那时候就要看他的福德因缘了。

如果我们去助他这个成佛的福德因缘,帮他更好地调整一下心理位置,那就叫助缘,叫助念。

临终,先把关怀搁在前头,这才叫临终关怀,令他接受这种关怀,从内心中升起配合的心态,从而再把阿弥陀佛发的那个愿说给他,阿弥陀佛是以众生心为心,法化报三身及四十八愿的全体功德愿力都在众生心内,只要众生以持名念佛的心信受,发往生的愿,你什么样的苦全体力拔,什么样的死亡现象都能解决,把那种智信的信息传递给他,令他欢喜信受。

阿弥陀佛的大慈大悲是带着光明圆满智慧加持的。我们是在这个基础上帮助他。所以说,这种关怀的形式、理念、状况、手段也要多样。要根据这个基本原理来处理助念过程中的各种情况和现象,而不是盲目地规定一些条条框框来机械地执行。

(四)往生助念对一个净业行人意味着什么?

净宗的修习成果到往生这一刻是个回避不了的检验,这最后一个环节非常重要。一场大戏要收场了。所有的教理与实修都要接受死亡这一刻的检验。佛讲法,人天、声闻、缘觉菩萨到涅槃,这就收场了。我们从开始皈依、学佛发菩提心,到信愿行、持名念佛,到最后我们往生,才是收场了。收场的这个戏可是重中之重。

(五)为什么要强调对病相和业相的了解?

只有通过对病相的了解,才能与亡者形成心理沟通。通过助念,让病人那被病苦折磨的心与弥陀的大悲愿力相应,从而达到减轻病苦的目的,进而产生欣求极乐之心。

这样助念,容易与病人沟通,不会让病人产生烦躁感。对那些因为遭受病苦折磨,而不能正念现前、提起佛号的病人,或者根本对佛法没有了解的病人,有时候可以采取一些体贴的善巧方便的办法。比如,可以对病人说:“念佛号会起到减缓身体疼痛的作用,你可以试一下,配合着一起念。” “念佛不但对你现在的疾病有帮助,将来你还可以成佛啊,那才是真正的解脱。”用这种方式可以消除病人对死亡的恐惧。

而在佛号的作用下,病人的病痛往往会有所缓解,在这种体验下,病人对阿弥陀佛的感恩之心是无以言表的,往往是一边流泪,一边念佛,眼睛眨也不眨地盯着佛像,增加强烈往生的信心,能真正提起仰靠佛的信心和愿力,进一步达到往生的目标。

(六)关于助念时间的问题

有些人拘泥于印祖说过的八小时助念的标准,例行公事地念八个小时就完了,这样不行。因为我们这个时期的人,心性染污严重,对物质的贪恋很严重,执著的情执心深重。不往远了比,我们这个时期和民国时期比都不一样了,甚至可以说和上个世纪六十年代、七十年代的人比,心理状态都不一样了。在这种现状下,也就要求我们助念的时间要相应地延长。

有人说:按照书上说的念十二个小时,最多念二十四小时就行了。可是事实证明,大多数身体还有僵硬的部分,有的人提出来用热毛巾捂捂就软了。可是实践中证明,根据业报的体相只要延长时间,助念够了钟点,不用热水烫热毛巾捂就软了。而且最后,如佛经所说,体软如绵,全身没有一丝僵硬点。可想助念时间的重要性。

(七)助念时的开示非常重要

现在有的助念团竟然有“不许开示”的规矩,这是非常糊涂的做法。开示就是音声做佛事,就是通过语言,通过心念的交流,把亡者那种恐慌的心理转化为求佛接引往生的愿力,把恐惧的转化为安静的持名,把痛苦的转化成快乐的法喜充满。所以往生者脸带笑容。

对不同的众生有不同的开示方法,总的目的是唤起亡者厌离娑婆、欣求极乐之心,仰靠大慈悲父的信心,从而发起坚定的信愿。你不去做临终前的交流和关怀,而是盲目性地,排山倒海一样地去念佛,有的近似于狂喊乱叫的助念,恨不得亡者一下就能飞到极乐世界去。他需要助念,就是需要帮助,需要临终的关心,善知识的开解、指引,劝导他念佛,而不是你们上那儿打佛七去。

就是佛七也需要佛七开示,示明念佛的动机、原理、方法、功德、利益,及佛的愿力和真实功德建立在我们的信愿上,信受而被得到佛力的摄受,以期求证,所以在临终前,就是要通过开示做好关心和沟通的工作,别忘了他是凡夫啊。

对亡者的开示,要做得自然,不能生硬地切入宗教理念。要根据个案的不同,进行灵活的、有针对性的开示。开示者要和对方形成同一层面的对境,他还在那里痛苦着呢,你一去就叫他成佛,这就不在一个对境上。你要调整自己,让双方在一个层面上沟通。双方的心念有了应和,才能进行下一步的沟通和提高。这些都是要通过灵活、耐心、细致的开示才能达到的。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念佛有瑞相可以跟大家分享吗

问: 请教师父,如果是在殿堂里面念佛的时候,有闻到...

如何判断自己是否真的具足了信愿

问: 弟子听您讲经已经几年的时间了,在您的教导中越...

李炳南居士《佛七开示系列》

壬子年灵山寺佛七开示 第一次开示 念佛结七迄今二十有...

《佛说观无量寿佛经》上品中生

【经文】 上品中生者,不必受持读诵方等经典。善解义趣...

莲宗十一祖省庵大师画传

一、父亲早亡,少年出家 省庵大师(公元1686-1734年)...

梦参老和尚《弥陀心法》

错误的观念 没有讲经之前,跟大家说几句,最近一段时...

一切世间难信之法

净土法门,不但是三恶道的众生难信三恶道都是受苦不暇...

回观此土修行者,龌龊生涯太苦人

相好凡夫皆具足,六通无碍异常伦。 直将果用为吾用,不...

妙法莲华经

妙法莲华经弘传序(唐终南山释道宣述) 妙法莲华经者...

正法念处经

正法念处经叙 夫域中之名四等,道之所生万殊,名盖众...

【注音版】一切如来心秘密全身舍利宝箧印陀罗尼经

(龙藏本)...

文殊菩萨心咒

文殊菩萨心咒: 嗡ong 阿a 喇la 巴ba 札zha 那na 谛d...

为何相爱容易相处难

《四十二章经》云:爱欲之人,犹如执炬,逆风而行,必...

如果常能这样想,就不会缺乏念佛的动力了

阿弥陀佛在极乐世界,无时无刻不在思念着我们;无时无...

九种素饺子的做法

素饺子很好吃,但做素饺子有些诀窍。做素饺子一般需要...

堪比牛奶的花椰菜

花椰菜富含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食物纤维、维生...

【佛教词典】金毛狮子

(动物)文殊所乘。五灯会元九(文喜章)曰:但见五色...

【佛教词典】三无差别

究竟体性,一切平等,心佛众生,三无差别,是为大乘之...

普陀山慧济寺的「佛顶顶佛」具有哪些涵义

各位有缘,大家吉祥。 我们来朝拜普陀山呢,有一个地方...

拍摄佛像的照片要注意些什么

分清是否禁止拍摄 部分佛教寺院会在寺内或佛像附近提示...

怎样才能做到持戒清净

问: 怎样才能做到持戒清净? 净界法师答: 自责汝心...

修白骨观的三个阶段

白骨观即观想人的身体成为白骨的修法。贪欲炽盛的众生...

初地之前的修学是从假入空追求安稳

智者大师把我们从凡夫到成佛的修学分成两大部分,这当...

子女夭折该如何对待

少子夭折,人情于此种境界,每起怨尤,生懈怠。须知人...

为什么鸡蛋和牛奶不能吃

清净比丘及诸菩萨,于歧路行,不蹋生草,况以手拔。云...

闻地藏名见地藏像,常得端正生尊贵家

【是诸众生闻菩萨名、见菩萨像,乃至闻是经三字五字,...

阿弥陀佛即本师卢舍那

《华严》以卢舍那佛为教主。此则如清凉云,阿弥陀佛即...

藕益大师含泪念佛

我看蕅益大师的传记,蕅益大师24岁出家,25岁开悟。他...

【推荐】清明节佛弟子应该怎么做

清明,是我国农历的二十四节气之一。中国传统的清明节...

贤者五福德因缘

一日。佛在舍卫国。祗树给孤独园。与诸比丘宣说贤者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