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妙莲老和尚《因缘果报》

妙莲老和尚  2010/06/23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诸位法师、诸位居士:

佛法讲因果,其实说来,应该是因缘果报,还要注意时间这一因素。只要因缘、时间相聚会,则果报自然成,大至宇宙,小至微尘,皆离不开此理。

俗云:「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种苦瓜怎能生出甜豆来呢?如是因,如是果,丝毫不爽。如果你种的是善因,就会得善果;种恶因,就会得恶果。有因而无果,那只是时间未到而已。谚云:「善有善报,恶有恶报,若是不报,时候未到。」

所以我们要探讨因果之前,必须对时间有正确的知见,因果是讲三世的——过去世、现在世、未来世。一般凡夫俗见,眼光短浅,只信有现在世,不信有过去世,更不信有未来世。凡事只以眼前所见为真,为有。殊不知此三世时间观,极为浅显易明,今举眼前之例证明之。

人人皆知道有昨天、今天、明天;若从今天逆推,则有无量无数的昨天,此无穷极之昨天,就是过去无始啊!若再由今天顺推,则亦有无终无尽的明天,此浩瀚无际的明天,不就构成了未来无终吗?

我们怎可说未看到明天,就不承认有明天的存在;回忆不起昨天的事,就说没有昨天呢?相同的道理,如果你只知有现在世,而不知有过去世、未来世,那简直像小孩子一样,太幼稚太可怜了。请你好心学习,增长智慧,不可再愚痴狂妄,辜负已灵。

具备以上的正知见,你就不会为行善之人遭受恶报,而心愤不平。见行恶之人自在安乐,而抱怨上苍不公了。善人遭恶报,那是他过去造的恶因所感;恶人受善报,那是他过去有善因,所种的福犹未享尽。切不可只就一世来论,而味於三世原理之真谛!若明於此因果通三世的道理,即知只要时间一到了,善恶因缘成熟,必然是种善必有善报,种恶必有恶报的。所以我常说:世上没有十全十美的善人,亦没有百分之百的恶人;众生因为所造善恶因缘之不同,故所受的苦乐果报亦各有差别。怎可因今生行善或做恶之人,好像不得其应有的善恶果报,就怨天尤人呢!

明白以上的道理,那么就只须讲耕耘,不须问收获。因为有耕耘,必会有收获。虽不是马上有收获,你总不可能今天播种,就要它明天结果吧!

学佛亦是如此,你今天上山来拜观世音菩萨,就要求菩萨即刻保佑你,那你心太急了吧!说不定你今天拜了观音,下山时不小心跌倒,摔断了一条腿,那你能说观世音菩萨不慈悲吗?

学佛人头脑一定要冷静,才不会颠倒是非。其实观世音菩萨对你可说是太慈悲了,你不求,菩萨照样会保佑你,如慈母之对待子女,难道还要子女开口求母亲保护,母亲才会给予保护吗?说不定你今天会遭受生命垂危之报呢!就是因为你拜佛的功德,才只受折腿创痛而已,这就是观世音菩萨慈悲保佑,让你重报轻受而你不自知而已。这点正信都没有,你还能叫做虔诚佛教徒吗?对这种不信因果、颠倒是非而不受劝化的人,那我们惭愧自己智慧德行有限,没法化度他,真无话可说了。

你今生能修行种善因,恶报就会减轻,如果没减轻很多的话,那就是你种的善因还不够,应该生大惭愧,再努力行善。譬如一盆滚开的热水,如果只加了一杯的冷水,对於这盆热水而言,其热度是不会感觉有降低的,除非你继续不断的加上冷水,它才有可能变冷。所以今生行善,还不能摆脱恶劣环境的话,那就代表你所行的善还不够。应该再精进用功才对。怎可说观世音菩萨不慈悲,不感应呢?此番道理,只可与智者道,不足为愚者言了。

谈到感应,有的人一求就有,有的人再怎么求,佛菩萨好像视若无睹。这是怎么同事?譬如一个认真用功,守规矩的孩子,向母亲要钱,一开口就有;另一个懒惰懈怠不学好的孩子,向母亲要钱,其母亲一毛钱也不会给的。学佛亦是如此,有求而不应,是佛菩萨不慈悲吗?其实在楞严经上告诉过我们,观世音菩萨太慈悲了,求财得财,求子得子。但是这也要看你是用什么心去求的?你求财有了财后,是不是会去做好事呢?若有钱不做好事,菩萨能给你财吗?

感应有顺有逆,不论顺逆都是佛菩萨的慈悲。顺境固然是好,但唯有在逆境之中才谈开智慧。譬如春天温和,固然可使百花齐放、万物生长,但如果没有秋、冬怎么会有结果呢?没有严寒的冬天,怎会绽开清香扑鼻坚忍高贵的梅花呢?

所以真正有智之士,学佛愈是遭遇不顺,其道心愈是坚固,愈能成就菩提道。古今多少高僧大德,上根利器者,莫不是在苦境、逆境中成就的啊!最后祝福诸位!新年万事吉祥如意,道业广增长,早日成佛道。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妙莲老和尚文章列表

钱怎么来的,就会怎么去

上次师父讲了一句话:很多东西都有个定数啊。这就是天...

善能获五福,恶能感六极

我们常常讲五福临门:第一是长寿,第二是富贵,第三是...

为什么一定要念佛呢

佛法的最要问题,就是了生死。若论了生死这桩大事,很...

在佛法中积集善业,来生会有五种可能

我们每一个人在佛法当中,都会选择自己的法门来修学。...

佛门里面为何有「三多」

明清以来,世间人对于佛教或佛法产生了种种的误解,现...

戒律是我们生命自由的指南针

关于戒,我们通常会有很多误解。有一种误解觉得戒律限...

走出宿命的阴影

从带业与消业往生说起 学佛修行,主要努力的目标何在?...

各宗要略——净土宗

史略 弥陀净土,源于晋代慧远大师,于庐山结白莲社,在...

佛说弥勒大成佛经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摩伽陀国波沙山(孤绝山也)过去诸...

【注音版】楞严经四种决定清净明诲

(印光大师校印本)...

【注音版】佛说出家功德经

佛说出家功德经...

楞严经四种清净明诲

佛告阿难:汝常闻我毗奈耶中,宣说修行三决定义。所谓...

一个开悟的人,他有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这个圆成实是什么因缘安立的呢?当我们修习我空观、法...

把错误当成一种财富

俗话说: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大多数人都以错误为耻,...

什么因缘才能够做天王

我们前面讲到欲界诸天,他们共同的修学是十善业,包括...

修净土的正经和副经

此前,我们把《西方合论》作了一个刹土门,就是各种净...

【佛教词典】末罗王经

全一卷。刘宋沮渠京声译。收于大正藏第十四册。本经系...

【佛教词典】二序

诸经经首,皆有通序和别序,如是我闻等是共通于诸经都...

如实知自心

坐禅的过程和我们人生的经历一样,二者具有共性。刚开...

现生延年转寿的原理

现生延年的原理 我们念佛主要是求生西方极乐世界,目的...

法供养的内涵意义

在诸种供养当中,法供养最为第一。那什么叫法供养呢?...

对佛生欢喜心

一时,佛在舍卫城,率僧众安居毕,从舍卫城前往王舍城...

【推荐】财富无常,终会用尽;地位无常,终会衰败

财富无常,终会用尽,应当舍弃吝悭,广结善缘;地位无...

杀生有十项罪状

一、心里巨毒,世代不绝。 二、众生都会厌憎他,眼不...

初学者应读的几部经

《地藏经》专门讲因果,然后再讲到百善孝为先,提倡这...

佛教徒的低碳生活

现在好像很风行低碳,人们在介绍低碳的时候会说你要少...

《楞严经》对治攀缘心的三道防线

这地方有讲到一个观念:生命的转变,是来自于内心的转...

从节约一滴水一张纸开始

我给大家讲个故事吧,是真人真事。在报纸上看到,有一...

圣严法师《不要发空愿》

我们常常听人许愿说:我希望、我想要、我愿意......。...

念佛诵经有什么好处

我们每个人有眼睛、耳朵、舌头、鼻子、身体、意想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