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阿毗达磨大毗婆沙论卷第一百一十八

繁体字  大/小字体  选护眼色

阿毗达磨大毗婆沙论卷第一百一十八

五百大阿罗汉等造

三藏法师玄奘奉 诏译
业蕴第四中邪语纳息第二之三

诸法由业得。彼法当言是善不善无记耶。乃至广说。问何故作此论。答为止他宗显己义故。谓犊子部。分别论者。欲令音声是异熟果。问彼由何量作如是说。答由圣言故。如施设论说。何缘菩萨感得梵音大士夫相。菩萨昔余生中。离麁恶语此业究竟得梵音声。由此说故彼便计声是异熟果。为遮此意显一切声非异熟果故作斯论。诸法由业得。彼法当言是善不善无记耶。答依异熟果诸法由业得彼法是无记。问何故作是说。答或有诸法虽由业得而非无记。如诸律仪不律仪等。为简彼法故作是说。依异熟果诸法由业得彼法是无记此中犊子部分别论者。问应理论者言。定作是说依异熟果诸法由业得彼法是无记耶。此是审定他宗之言。若不审定他所立宗。便难他者则无有能与他作过。亦是徵难他所不说故审定言。汝今忍可定作是说。依异熟果诸法由业得。彼法是无记耶。应理论者答言如是。彼复问言为何所欲。如来善心说语。妙音美音和雅音悦意音。此语是善耶。应理论者答言如是。彼便难言。听我说汝负处失处违自言处。若作是说。依异熟果诸法由业得彼法是无记。则不应言如来善心说诸妙音美音和雅音悦意音此语是善。作是说者不应道理。若作是说如来善心说诸妙音美音和雅音悦意音。此语是善则不应言依异熟果诸法由业得彼法是无记。而作是说不应道理。应理论者释彼难言。应作是说。菩萨昔余生中。造作增长感异熟果大宗叶业。由是因缘展转出生如来咽喉微妙大种。从此能生妙语音声而声非异熟。

问若一切声非异熟果。施设论说当云何通。答依展转因作如是说。然一切声非异熟果。问何故诸声非异熟果。或有说者。声属第三传。谓最初业生诸大种。大种生声。声属第三故非异熟果。复有说者。声属第五传。谓初业生异熟大种。异熟大种生长养大种。长养大种生等流大种。从此等流大种生声。声属第五故非异熟果。复有说者。声随欲转非异熟法可随欲转。复有说者。声复生声非从异熟复生异熟。有说。声是现在加行所发。异熟果是先业所起。复有说者。离初静虑染时语表便断。若是异熟者应离三界染时方断。复有说者。声有三种。谓善不善无记。异熟果唯无记。有说。若声是异熟者生可爱趣。应一切时出如意声。生非可爱趣。应一切时出不如意声。现见有时与此相违。是故声非异熟。复有说者。声有间断异熟色无间断。是故声非异熟。然诸菩萨由二因缘。发愿求佛大士夫相微妙梵音。一由曾见。二由曾闻。由曾见者。谓彼菩萨。曾见诸佛处大集会。为诸有情以梵音声。宣说正法摧伏异论。微妙深远具丈夫相。由曾闻者。谓彼菩萨。具闻如来以梵音声。宣说正法乃至具丈夫相。尔时菩萨见闻欢喜深心爱乐。则便誓受顺彼正因。我诸禁戒梵行精进。皆当回向愿于未来。得住如是大士行类。由此意乐复以种种上妙香花供具音乐。供养诸佛独觉声闻制多形像。承事供养父母师长同梵行者。修如是等殊胜福时。一一回求此梵声相。又勤净除二种业道。谓麁恶语。及杂秽语。由勤净除麁恶语故。得大士相微妙梵音。由此梵音摧伏一切外道他论。由勤净除杂秽语故。感得言词威肃清亮。由此言词映夺一切世俗异论。譬如有人见他处在华妙堂阁。陈列五乐欢娱自恣。闻他拊奏五乐音声。作是思惟。我于何时当得如是处妙堂阁。陈列五乐欢娱自适。既思惟已勤加功力。积集财宝如其所愿皆能办之。菩萨亦尔由见及闻。发愿求佛梵音声相诸业。过去乃至广说。问何故作此论。答诸有不顾去来愚三世者。欲令过去未来是无。唯说现在无为是有。为遮彼执显过去未来是实有法故作斯论。复次所以作此论者。为欲遮止外道所说故。彼说言一切诸法后为前因。犹如泉水后逼于前令涌令注。如是后水为前水因。诸法亦尔由后念法所推逼故。令从未来起入现在。复从现在灭入过去。是故未来为现在因。现为过因。为遮彼执明一切法。前为后因非后前因。若说后法为前因者。便违内外诸法缘起。违内法缘起者。谓应行缘无明。乃至老死缘生。因于子息而有父母。眼识为缘生于眼色。乃至意识为缘生于意法。从頞部昙生羯逻蓝。乃至从老生于中年。违外法缘起者。谓应芽为种因。乃至果为花因如是等若尔则有大过。谓未作应得。应先受善恶异熟。后造善恶业。先堕无间狱。后造五逆罪。先受轮王位。后造轮王业。先证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然后修菩萨行。若未作而得。亦应已作而失。如此则无系缚出离。勿有此过。是故诸法前为后因。非后前因。由是因缘故作斯论。诸业过去彼果过去耶。答彼果或过去。或未来。或现在果。谓异熟果由已灭等差别故。成三种诸业未来彼果未来耶。答如是。以非果先因在后故。诸业现在彼果现在耶。答彼果或现在。或未来。所释如前。此中有说。依刹那现在作论。依此所说诸业过去。彼果随在何世。而彼业皆有四种。谓顺现法受。乃至顺不定受。诸业未来诸业现在。随所有果彼业亦四。而不应言诸业现在彼果现在。非此刹那造业。即此刹那受异熟果故。或有说者。此中依分位现在而作论。依此所说诸业过去彼果过去。未来现在。诸业未来诸业现在彼果未来。皆如前说。诸业现在彼果现在者。彼业有二。谓顺现法受。顺不定受。复有说者。此中依一众同分现在作论。依此所说诸业过去。彼果或过去者如前说。或未来者彼业有二。谓顺后次受。及顺不定受。或现在者彼业有三。除顺现法受。诸业未来亦如前说。诸业现在彼果或现在者。彼业有二。谓顺现法受。及顺不定受。或未来者彼业有三。除顺现法受。问颇有顺现法受业。因在过去果在未来耶。答有。谓依刹那分位现在。不依一众同分现在而说。复有说者。亦依一众同分现在而说。谓如有人。造作增长顺现法受业已。未获与果率尔命终。尔时即名因在过去果在未来。颇有顺现法受业。因在过去果在现在。或因在现在果在未来耶。若依一众同分现在为问。应答言无。尊者妙音说有。谓如前说。颇有如身业感异熟果。语业意业不尔耶。乃至广说。今于此中方便显示三业所感爱非爱果。后见蕴中方便显示分位差别。此中所问先答黑品。后答白品。是名此处略毗婆沙。颇有如身业感异熟果。语业意业不尔耶。答有。如身不护语护。彼于尔时有善心或无记心。谓于今时起不善身表业。由此发起无表业随转。及于今时或先时起善语表业。由此发起无表业随转。即于尔时善心现起或无记心。此中身业感非爱异熟。语业感爱异熟。意业若善心起感爱异熟。若无记心起。不感爱非爱异熟。又如身护语不护。彼于尔时有不善心或无记心。谓于今时起善身表业。由此发起无表业随转。及于今时或由先时起不善语表业。由此发起无表业随转。即于尔时不善心现起或无记心。此中身业感爱异熟。语业感非爱异熟。意业若不善心起。感非爱异熟。若无记心起。不感爱非爱异熟。是名如身业感异熟果。语业意业不尔。

颇有如语业感异熟果。身业意业不尔耶。答有。如身护语不护。彼于尔时有善心或无记心。谓于今时或由先时起善身表业。由此发起无表业随转。及于今时起不善语表业。由此发起无表业随转。即于尔时善心现起或无记心。此中身业感爱异熟。语业感非爱异熟。意业若善心起。感爱异熟。若无记心起。不感爱非爱异熟。如身不护语护。彼于尔时起不善心或无记心。谓于今时或由先时起不善身表业。由此发起无表业随转。及于今时起善语表业。由此发起无表业随转。即于尔时起不善心或无记心。此中身业感非爱异熟。语业感爱异熟。意业若不善心起。感非爱异熟。若无记心起。不感爱非爱异熟。是名如语业感异熟果。身业意业不尔。

诸有欲令有缺减律仪不律仪者。依彼意趣此诸句中。身护语不护。语护身不护。皆得依三种说。谓若住律仪。若住不律仪。若住非律仪非不律仪。诸有欲令无缺减律仪不律仪者。依彼意趣。此等唯依住非律仪非不律仪者说非余。

颇有如意业感异熟果身业语业不尔耶。答有。如身护语护。彼于尔时有不善心此相违说亦尔。此相违等如前准释此中若意业感非爱异熟身语业便感爱异熟。若意业感爱异熟。身语业便感非爱异熟。是名如意业感异熟果。身业语业不尔。

颇有如身业语业感异熟果意业不尔耶。答有。如身不护语不护。彼于尔时有善心或无记心。此相违说亦尔。如前准释。此中若身语业感非爱异熟。意业便感爱异熟。或都不感。若身语业感爱异熟。意业便感非爱异熟。或都不感。是名如身业语业感异熟果。意业不尔。

诸有欲令有缺减律仪不律仪者。及有欲令无缺减律仪不律仪者。依彼意趣此诸句中。身护语护。身不护语不护。皆得依三种说。谓若住律仪若住不律仪。若住非律仪非不律仪。颇有如身业意业感异熟果语业不尔耶。答有。如身不护语护。彼于尔时有不善心此相违说亦尔。如前准释。

颇有如语业意业感异熟果身业不尔耶。答有。如身护语不护。彼于尔时有不善心此相违说亦尔。如前准释。颇有如身业语业感异熟果。意业亦尔耶。答有。如身不护语不护。彼于尔时有不善心此相违说亦尔。如前准释。此中或三业皆感非爱异熟。或三业皆感爱异熟。是名如身业语业感异熟果。意业亦尔。

颇有非身业语业意业感异熟果。而感异熟果耶。答有。谓心不相应行感异熟果。色心心所法心不相应行此复云何。谓无想定灭尽定。得及彼生老住无常。

问无想定感何异熟。或有说者。无想定感无想及色异熟。命根众同分。是彼有心静虑。异熟所余诸蕴是俱异熟。复有说者。无想定感无想及色异熟。命根是彼有心静虑。异熟所余诸蕴是俱异熟。复有说者。无想定感无想异熟。所余诸蕴是俱异熟。问若尔命根便非是业所感异熟。品类足说当云何通。如说一法是业异熟非业。所谓命根。答一切命根是异熟果。诸异熟果多由业感故作是说。然此不无非业感者。复有说者。若有心时亦感无心诸蕴异熟。若无心时亦感有心诸蕴异熟。问若尔应有心因感无心果。应无心因感有心果。答此亦无过。如有色因感无色果。或无色因感有色果。业果差别不违正理此亦如是。评曰应作是说。无想异熟唯无想定感。一切命根及众同分。眼等色根皆业所感。余蕴俱感。问灭尽定感何异熟。答感非想非非想处四蕴异熟。问得感何异熟。答感色心心所法心不相应行。问得能感众同分不。或有说者。不感。所以者何。众同分者是业所感。此得非业故不能感。诸说得不能感众同分者。彼说诸得感色异熟者。能感四处。谓色香味触。亦感心心所法异熟者。谓乐受苦受不苦不乐受。及相应法。感心不相应行异熟者。谓得生住老无常。尊者僧伽伐苏说曰。得亦能感众同分果。谓众多得积集能感一众同分。所得依身愚钝羸劣。不明不利。犹如蚯蚓蚖蛇象等。彼众同分是得所感。诸说得亦能感众同分者。彼说此得感色异熟者。谓九处除声处。感心心所法异熟者。谓乐受苦受不苦不乐受。及相应法。感心不相应行异熟者。谓命根众同分得生住老无常。彼不应作是说。所以者何。得得相望不同一果。假使积集数过俱胝复何所益。若同一果可有是事。是故如前所说者好。尊者妙音作如是说。得不能感众同分果。余业感得众同分时。于其眼处乃至意处。得亦能感相状异熟。即彼诸法生住老无常此中亦摄依附彼法。不自在故。颇有顺现法受等三业。非前非后受异熟果耶。答有。乃至广说。此中非前者。遮过去。非后者遮未来。受异熟果者。谓三业同于一刹那顷受异熟果。依此立问。是以答言有。谓顺现法受业色者。此业能感四处异熟。谓色香味触。顺次生受业心心所法者。此业能感乐受苦受不苦不乐受。及彼相应异熟。顺后次受业心不相应行者。此业能感四类异熟。谓命根众同分得生住老无常。又顺现法受业心不相应行者。此业能感二类异熟。谓得生住老无常。顺次生受业色者。此业能感九处异熟。除声处。顺后次受业心心所法者。此业能感乐受苦受不苦不乐受。及彼相应异熟。又顺现法受业心心所法者。此业能感乐受苦受不苦不乐受。及彼相应异熟。顺次生受业心不相应行者。此业能感四类异熟。谓命根众同分得生住老无常。顺后次受业色者。此业能感九处异熟。谓除声处。颇有顺乐受等三业。非前非后。受异熟果耶。答有。谓顺乐受业色者。此业能感人天九处异熟。谓除声处。能感恶趣四处异熟。谓色香味触。顺苦受业心心所法者。此业能感苦受。及彼相应异熟。顺不苦不乐受业心不相应行者。此业能感人天四类异熟。谓命根众同分得生住老无常。能感恶趣二类异熟。谓得生住老无常。又顺乐受业心不相应行者。此业能感人天四类异熟。谓命根众同分得生住老无常。能感恶趣二类异熟。谓得生住老无常。顺苦受业色者。此业能感恶趣九处异熟。谓除声处。能感人天四处异熟。谓色香味触。顺不苦不乐受业心心所法者。此业能感不苦不乐受。及彼相应异熟。又顺乐受业心心所法者。此业能感乐受及彼相应异熟。顺苦受业心不相应行者。此业能感恶趣四类异熟。谓命根众同分得生住老无常。能感人天二类异熟。谓得生住老无常。顺不苦不乐受业色者。此业能感人天九处异熟。谓除声处。能感恶趣四处异熟。谓色香味触。

颇有三界业。非前非后受异熟果耶。答有。乃至广说。此中道理应答言无。以异熟果界地断故。而言有者。有何理耶。有说。此中以问非理。是故随彼作非理答。何故须作非理问耶。欲试验他故为此问。曾闻迦湿弥罗国有一论师。至北印度闇林僧伽蓝。知众事者差为僧使。故不受言我是论师应免斯事。其知事者往白众首阿罗汉言。迦湿弥罗国有一苾刍。至此僧伽蓝次当僧使彼不受言我是论师应免斯事。阿罗汉言汝应往问。颇有三界业。非前非后受异熟果耶。知僧事者便往问之。彼得此问答言无有。知僧事者还往众首阿罗汉所白言。已问彼答言无。阿罗汉言。定是论师应免僧事。故今于此还述彼问。欲有试验故亦复作非理而答。复有说者。依增上果为此问答亦不违理。以三界业容有一时受此果故谓欲界系业色者。此业亦感欲界系九处异熟。谓除声处。色界系业心心所法者。谓婆罗门长者居士诸净信者。闻有苾刍证得静虑。便施种种衣服饮食诸资身具。彼受施已发生乐受及相应法。无色界系业心不相应行者谓婆罗门长者居士诸净信者。闻有苾刍得无色定。便施种种衣服饮食诸资身具。彼受施已命根不断。又欲界系业心不相应行者。此业亦感欲界四类异熟。谓命根众同分得生住老无常。色界系业色者。谓婆罗门长者居士诸净信者。闻有苾刍证得静虑。便施种种衣服饮食诸资身具。彼受施已长养诸根增益大种。无色界系业心心所法者。谓婆罗门长者居士诸净信者。闻有苾刍证无色定。便施种种衣服饮食诸资身具。彼受施已发生乐受及相应法。又欲界系业心心所法者。此业亦感乐受苦受不苦不乐受。及彼相应法。色界系业心不相应行者。谓婆罗门长者居士诸净信者。闻有苾刍证得静虑。便施种种衣服饮食诸资身具。彼受施已命根不断。无色界系业色者。谓婆罗门长者居士诸净信者。闻有苾刍证无色定。便施种种衣服饮食诸资身具。彼受施已长养诸根增益大种。由此道理今于此中。依增上果作此问答亦不违理。以增上果一切界地无隔断故。颇有善不善业。非前非后受异熟果耶。答有。乃至广说。谓善业色者。此业能感人天九处异熟。谓除声处。能感恶趣四处异熟。谓色香味触。不善业心心所法者。此业能感苦受及彼相应异熟。心不相应行者。此业能感恶趣四类异熟。谓命根众同分得生住老无常。能感人天二类异熟。谓得生住老无常。又善业心心所法者。此业能感乐受不苦不乐受。及彼相应异熟。心不相应行者。此业能感人天四类异熟。谓命根众同分得生住老无常。能感恶趣二类异熟。谓得生住老无常。不善业色者。此业能感恶趣九处异熟。谓除声处。能感人天四处异熟。谓色香味触。颇有见修所断业。非前非后受异熟果耶。答有。乃至广说。谓见所断业色者。此业能感恶趣九处异熟。谓除声处。能感人天四处异熟。谓色香味触。修所断业。心心所法。心不相应行者。此业有二种。谓善不善。善业心心所法者。此业能感乐受不苦不乐受。及彼相应异熟。心不相应行者。此业能感人天四类异熟。谓命根众同分得生住老无常。能感恶趣二类异熟。谓得生住老无常。不善业心心所法者。此业能感苦受及彼相应异熟。心不相应行者。此业能感恶趣四类异熟。谓命根众同分得生住老无常。能感人天二类异熟。谓得生住老无常。又见所断业心心所法者。此业能感苦受及彼相应异熟。心不相应行者。此业能感恶趣四类异熟。谓命根众同分得生住老无常。能感人天二类异熟。谓得生住老无常。修所断业色者。此业有二种。谓善不善。善业色者。此业能感人天九处异熟。谓除声处。能感恶趣四处异熟。谓色香味触。不善业色者。此业能感恶趣九处异熟。谓除声处。能感人天四处异熟。谓色香味触。异熟因果如杂蕴智纳息中已广说。

业蕴第四中害生纳息第三之一

颇有已害生杀生未灭耶。如是等章及解章义既领会已。次应广释。此中有非杀生以杀生声说。有非加行以加行声说。谓杀生加行亦名杀生。杀生后起亦名加行。是谓此处略毗婆沙。颇有已害生杀生未灭耶。答有。如已断他命彼加行未息。谓如有人为害他命。以刀杖等加害。加行未息而彼命已断。遣使咒药广说亦尔。颇有未害生杀生已灭耶。答有。如未断他命。彼加行已息。谓如有人为害他命。以刀杖等加害。其命未断彼谓已断。不复加害。遣使咒药广说亦尔。颇有已害生杀生已灭耶。答有。如已断他命彼加行已息。谓如有人为害他命。以刀杖等加害。即命断时加行亦息。遣使咒药广说亦尔。颇有未害生杀生未灭耶。答有。如未断他命。彼加行未息。谓如有人为害他命。以刀杖等加害。其命未断彼加行亦未息。遣使咒药广说亦尔。

颇有未害生杀生未灭。此业异熟定生地狱耶。答有。如作无间业加行时命终。其事云何。谓如有人欲害其母适起加行。或为官司所获。或母有力反害其子。或母福德天神为杀子堕地狱而母犹存。或起加行致母必死。而便中悔自害其命亦生地狱。如害母如是造余无间应知亦尔。问唯法无众生云何而有杀罪。尊者世友说曰。如虽无众生。而有众生想。如是虽无众生。而有杀罪。复次此蕴界处。能起我想。有情想。命者。生者。养者。补特伽罗想。是故若断坏彼得杀生罪。复次蕴界处。能起我想常乐净想。是以若断坏之。彼得杀生罪。大德说言。此蕴界处。是有执受起三时觉。谓我当杀正杀已杀。是故若断坏彼得杀生罪。然众生是世俗有杀生罪。是胜义有此杀生罪。由二缘得。一起加行。二果究竟。若起加行果不究竟。或果究竟不起加行。皆不得杀罪。若起加行果亦究竟方得杀罪。问颇有亦起加行果亦究竟。而不得杀罪耶。答有。如能杀所杀俱时舍命。或能杀者前死。问杀何蕴名杀生。过去耶。未来耶。现在耶。过去已灭。未来未至。现在不住。悉无杀义云何名杀生耶。答杀未来蕴。非过去现在。问未来未至云何可杀。答彼住现在遮未来世诸蕴和合说名为杀。由遮他蕴和合生缘故得杀罪。有说杀现在未来蕴但非过去。问未来可尔现在不住设彼不杀亦自然灭。云何杀耶。答断彼势用说名为杀。所以者何。先现在蕴虽不住而灭。然不能令后蕴不续。今现在蕴不住而灭。则能令其后蕴不续故。于现蕴亦得杀罪。问诸蕴中何蕴可杀。于彼得杀罪。有说色蕴。所以者何。唯色可为刀杖等所触故。有说五蕴。

问四蕴无触云何可杀。答彼依色转色蕴坏时。彼便不转故亦名杀。如缾破时乳等亦失。又彼都于五蕴起恶心。而杀故于彼得杀罪。问为杀无记。于彼得罪为三种耶。有说。无记。所以者何。唯无覆无记。可为刀杖等所触故。有说三种。问善染污法无触云何可杀。答善染污法依无记转。无记坏时彼便不转故亦名杀。余广说如前。问如以一加行俱时杀母及余女人。彼于母得杀生及无间无表罪。于余女人唯得杀生无表罪。而此表业为但得一为得二耶。有作是说。但得一表。所以者何。以一加行俱时而杀无差别故。尊者妙音说曰。彼得二表。所以者何。此身表业极微所成。害母及余极微各异。如无表得二表亦应尔。问如以一加行杀多众生。随尔所众生得尔所无表罪。而此表业为但得一为得多耶。有说得一。所以者何。以一加行俱时而杀无差别故。尊者妙音说曰。彼得多表。广说如前。

问杀寿应尽者得杀罪不。答若此刹那寿应尽。即尔时加害者不得杀罪。若由加害乃至令彼一刹那寿住不生。法皆得杀罪。咒多刹那。问杀断末摩者。得杀罪不。答若此刹那正应舍命。即尔时加害者不得杀罪。若由加害乃至令彼一刹那命住不生。法皆得杀罪。况多刹那。

问若有害他令定当死。便自害命得杀罪不。答不得。所以者何。以彼果未究竟。便自失命无后众同分。可成就彼罪故。问若战斗时互相加害。俱时死者各得杀罪不。答不得。所以者何。以二皆悉果未究竟。便俱失命无后众同分。可成就彼罪故。问若为王等逼令行杀。得杀罪不。有说不得。所以者何。他力所制非彼意乐故。如是说者。亦得杀罪。除自要心宁舍己命终不害他。如是则无罪。问若依先王所制法。令刑罚有过得杀罪不。答得王及法司。若遣他杀得杀生无表罪。彼所遣人。及若自杀俱得杀生表无表罪。若众多有情谋害一命。彼起加行亲断命者。得杀生摄表无表罪。余同谋及作声援者。但得杀生无表。若彼多人等设加行断彼一命。当知皆得表无表罪。颇有非身作。而得杀生罪耶。答有。谓语遣杀。颇有不发语而得虚诳语罪耶。答有。谓身表。颇有非身作不发语而得二罪耶。答有。谓仙人意愤。及布洒他时默然表净。

说一切有部发智大毗婆沙论卷第一百一十八

 

上篇:阿毗达磨大毗婆沙论(200卷)

下篇:阿毗昙毗婆沙论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佛经咒语文章列表
大藏经·毗昙部目录

【注音版】大佛顶首楞严经

楞严经卷第一 楞严经卷第二 楞严经卷第三 楞严经卷第...

佛说法灭尽经

闻如是:一时佛在拘夷那竭国如来三月当般涅槃与诸比丘...

佛说弥勒大成佛经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摩伽陀国波沙山(孤绝山也)过去诸...

【注音版】楞严经四种决定清净明诲

(印光大师校印本)...

阿毗达磨品类足论

阿毗达磨品类足论卷第一 尊者世友造 三藏法师玄奘奉 ...

俱舍论实义疏

俱舍论实义疏卷第一(惣二万八千偈) 尊者悉地罗末底造...

阿毗达磨识身足论

阿毗达磨识身足论卷第一 提婆设摩阿罗汉造 三藏法师玄...

萨婆多宗五事论

萨婆多宗五事论 大番国大德三藏法师沙门法成于甘州修...

发觉净心经

发觉净心经卷上 隋北印度健陀罗国三藏阇那崛多隋言志...

诸菩萨求佛本业经

诸菩萨求佛本业经一卷 西晋优婆塞聂道真译 若那师利菩...

【注音版】善生经

善生经...

不必定入定入印经

不必定入定入印经翻译之记 出世智道,亦名为印。此经...

【注音版】佛说菩萨行五十缘身经

佛说菩萨行五十缘身经...

【注音版】实相般若波罗蜜经

实相般若波罗蜜经...

法界次第初门

法界次第初门总序 天台山修禅寺。沙门释智顗。辄依经...

大乘顶王经

大乘顶王经 梁优禅尼国王子月婆首那译 归命大智海圆满...

延生普佛仪轨

(一)戒定真香 戒定真香。 焚起冲天上。 弟子虔诚。...

生死事大 无常迅速

昔日,佛陀在舍卫国时,有一位年近八十岁的婆罗门,他...

每个人都有自性之财

在你们每一个人里面都已经有着财宝,但你们必须身体力...

念佛为何要记数,记数不是分心了吗

问: 既然都是念佛,何必要记数呢,记数不是分心了吗...

圣严法师《时时怀抱感恩的心》

在自我修链的过程中,当我们达到自我肯定、自我成长之...

现前见闻知觉,全是妄想用事,总非真心

出家人,先须要知,出家割爱辞亲,本为求出生死。若为...

改变一生命运的微笑

小李是一个事业有成的青年,从小继承了数目庞大的家产...

学禅行者须注意的五法

略说发心学禅行者,应须注意五法:一、闻。二、厌。三...

大安法师:念佛人正确的目标定位

阿弥陀佛名号功德不可思议,我们每天系念佛号这很好,...

《观无量寿佛经》第十一观:势至观

【经文】 次观大势至菩萨。此菩萨身量大小,亦如观世音...

虚云老和尚的「大乘三大部」

修行首重见地。确立圆满的见地,是修行的第一步。这第...

让这四种观念常存你心

佛经有指示我们应该怎么修,叫做四念处,四念处,四念...

有三障能败戒德使信心退没

听讲不得徒事口耳,先应谛思,佛为何事说经,我为何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