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镡津文集卷第六

繁体字  大/小字体  选护眼色

镡津文集卷第六

藤州镡津东山沙门契嵩撰

论原

问兵

客以论兵问。而叟愀然曰。何是问之相属也。叟野人也。安知兵乎。客曰。谓子其学兼儒。儒之道具于文武。兵也者武之效也。不知兵孰谓之道。曰道也者何真兵亦仁义而已矣。客不达且引去。叟介然谓席人曰。兵者刑也。发于仁而主于义也。发于仁。以仁而悯乱也。主于义。以义而止暴也。以义而止暴。故相正而不相乱。以仁而悯乱。故图生而不图杀。是故五帝之兵谓之正刑。三王之兵谓之义征。义征举而天下莫不怀也。正刑行而天下莫不顺也。炎帝之后不逞。而轩辕氏陈于涿鹿。兵未接而其人已服。共工氏封豕其民而颛帝伐之。亦未战而遂服。汤东面而征西夷怨。南面而征北狄怨。曰奚为后我民望之若大旱之望云霓也。纣为无道而武王征之。至于孟津不诰而诸侯会。纣有亿兆夷人。不用于商而用于周。周衰而兵道一变。所谓仁义者遂妄矣。乃发于暴而至于诈。强国以兵横。大国以兵骄。忿国以兵乱。贪国以兵侵。齐始胜于楚。而齐后负于晋。晋始胜齐。而晋复负于秦。迭兴迭亡。类乎博塞之为玩。夫兵逆事也。无已则君子用之。是故圣人尚德而不尚兵。所以明兵者不可专造天下也。穀梁子曰。被甲婴冑非所以兴国也。则以诛暴乱也。文中子曰。亡国战兵。覇国战智。王国战仁义。帝国战德。皇国战无为。圣王无以尚可以仁义为。故曰仁义而已矣。孤虚诈力之兵而君子不与。吾其与乎。席人咨嗟曰。未之闻也。罗拜而罢。

评让

世所谓让者宜有轻重。而学者溷一而论之。于礼无别则后世何以取法乎。若夫天子以其天下让诸侯。以其国让卿大夫。以爵位让士庶。以名利让。是皆有所以而让之者也。其所以让之得其正。则其礼可取也。所以让之不得其正则其礼何所取乎。夫让也有以时而让者。有以义而让者。有以名而让者。有以势而让者。有以苟而让者。以时让者仁。以义让者劝。以名让者矫。以势让者穷。以苟让者乱。鲁之隐公其苟让者也。汉之孝平其势让者也。吴季札曹子臧其名让者也。伯夷其义让者也。尧舜其时让者也。尧之时大同其时可让。故逊于贤而天下戴其仁也。故曰以时让者。仁禹之世浸异其时。不可让于人。故其子承之而天下亦戴其仁也。太伯伯夷以贤相推而其义可让也。让之足以劝百世。故曰以义让者劝。季札子臧当列国相争而父子交残。乃以让名奋所以矫激其时也。故曰以名让者矫。汉之孝平迫于强臣之势而其身穷因殆不能振。遂以其天下让。故曰以势让者穷。鲁之隐公不以正让非其人而苟去之卒至乎淫乱。故曰以苟让者乱。孟子曰。天与贤则与贤。天与子则与子。荀子曰。尧舜禅让(或作擅字。依荀子文也。此乃专擅意也。在理当作擅。与禅契)是不然也。天子势位至尊无敌于天下者。夫有谁与让矣。杨子曰。允哲尧擅舜之重。则不轻于由矣。韩子曰。尧舜之传贤也。欲天下得所也。然四子皆不达乎圣贤之时也。其言孰为详乎。如尧非其时则岂肯以天下让于他人乎。使禹得尧之时而天下岂及其子乎。所谓尧舜禹其奋于万世之上者。正以其时而为之者也。尧舜禹其圣之时者也。呜呼后世者其人自私甚乎。禹之时也而传授者不能本。禹曰吾慕尧舜为之禅让。是亦妄矣。其知时乎。

问覇

问者曰。君子称王或不称覇。谓覇执权。谓王修信也。而覇孰谓无信邪。固疑其道也。幸吾子辩之。使桓文之事皆悉也。曰王尚德覇尚功夫王有权。王者以权而行德也。覇有权。覇者以权而取功也。取功故其权未必不私也。行德故其权未必不公也。故公者为权而私者为诈也。王有信诚信也。覇有信假信也。假信故愈久而愈渝。诚信故愈久而愈信。齐桓公方会诸侯。自北杏抵幽十一主盟而诸侯皆顺。其信存也。及城缘陵而诸侯皆散。其信渝也。晋文公其战克楚践土之盟。以功自高遂召天王。其章诈也。是故君子称之。称其当时之功也。不称者(或无者字)恶其诈且不诚也。诗称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匪报也永以为好也。善罚之功也。子曰。管仲之器小哉。卑覇之道也。中古之覇。有异礼而无异道。后古之覇。有异道而无异礼。守职命而不擅征。不亦有异礼乎。信征伐而尚诈力。不亦有异道乎。故曰覇非古也。乱王政自桓文始也。今俗曰。覇道适变治者不可不用也。仲尼曰。管仲相桓公覇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我其舍诸。噫致合天下之猖狂诡谲。传会于孙子吴起之说淫溺而不反者也。此诚愚者之言。乌足与知圣人之意邪。所谓适变者。盖君子因事而正之以义者也。岂曰以智诈而变正道者也。春秋之讥变古正以诸侯用私而变公者也。夫至道之世不显权。至德之世不怀功。怀功恐其人因功而竞利也。显权恐其人因权而生诈也。是故尧舜之化淳而文王之化让。汉氏曰。吾家杂以王覇而治天下。暂厚而终薄。少让而多诤。

巽说

易曰。巽以行权何谓也。曰君子乘大顺而举其事者也。时不顺虽尧舜未始为也。重巽顺之至也。阳得位而中正当位也。刚正以用巽用之当也。故君子为之也。乘其顺履其中效其用。其道莫不行也。其物莫不与也。然则时之顺必大权。然后帅其正也。权之作必大人。然后理其变也。权也者适变之谓也。夫大人其变也。公小人其变也。私权也者治乱安危之所系也。故权也不可以假人也。孔子曰。可与学未可与适道。可与适道未可与立。可与立未可与权。盖慎之至也。至顺者大有为之时也。位中正者君之位也。刚正则用巽天下之大权也。唯天子居其位行其权。以顺其时也。用巽则以制其物也。用巽不可以示其民而使知之也。制莫之制则乱也。慎密则民不知其所以而姦不生也。故文言曰。同声相应同气相求。水流湿火就燥。云从龙风从虎。圣人作而万物睹。本乎天者亲上本乎地者亲下。则各从其类也。九二曰。巽在床下。盖言卑而失其正也。不可以用巽也。用巽则物不与而且乱也。上九曰。巽在床下。丧其资斧其贞凶。盖言过其时则用断不可。是失其权也。九五曰。先庚三日后庚三日。盖言慎其出号令也。故号令不可轻发而屡改也。是故用巽不宜在九二也。上九用巽固不可也(用或作则或无固字)九五其用巽者也。宜专乎号令者也。

人文

辩者曰。是世文隆天下其将成乎。其隆者文言也。而文言乌足以验乎天下成邪。何文其可验乎。曰必也人文也。易曰。观乎人文而天下化成。斯之谓也。曰何谓人文乎。曰文武王之道也。文武相济以贲人道。故曰人文也。文者德也。武者刑也。德以致大业。刑以扶盛德。德其至也。刑其次也。会文武者所以以文总之。故曰人文也。夫圣人以盛德教天下。而天下保其德也。示大刑所以约之也。既正则停刑而达德也。德也者待刑而辅之也。刑也者待德而忘之也(忘或司字)是故文武皆得则其政和而其民安。刑德皆敝则其政失而其民散。此君子所以见天下之成败也。吾观周文。文武至之也。宣其甚刑而平其德衰也。吾观汉文。高文仅至也。惠其减德武其多兵也。吾观唐文。文皇大正而小缪也。曰三代之道有质焉有文焉。曰文而亡质。王道其可尽乎。故曰质文者圣人之所以适变而救敝也。质文本正而末敝也。质如不敝何以文为。文如不正何以质为。故吾所谓文者。盖言文治之正也。孔子曰。虞夏之质。殷周之文至矣。曰言文将无用乎。曰孰不用也。人文至焉。言文次焉。以言文而验其人。人其廋哉。以人文而验其世。世其廋哉。故人文者天下之道之所存也。言文者圣贤之志之所寓也。先天下而后圣贤者。圣贤发己矣。天下至公也。故公者至而己者次也。孰曰言文其无用乎。

性德

性生人者之自得者也。命生人者之得于天者也。德能正其生人者也。艺能资其生人者也。然性命有厚薄。而德艺有大小也。性命者生所虽得而未尝全得其厚薄者也。德艺者人所宜能而未必全能其大小者也。古之人厚其性而薄其命有也。而古人不惑。古之人达于艺而穷于德有也。而古人不乱。故曰圣贤无全德。君子无全能。有其内而无其外。圣贤之所以无全德也。能于德而不能于艺。君子之所以无全能也。德上也艺下也。君子修其上而正其下也。故其不必工于百工而尊于百工也。性内也命外也。圣贤正其性而任其命。故其穷之不忧。而通之不疑也伊尹古之贤人也。方耕于莘佃。佃之耕夫以其能尚之。而伊尹不敢与之校。吕望古之贤人也。方渔于棘津。津之渔人以其能尚之。而吕望不敢与之校。迨乎二子德显于商周也。而天下百姓由之正矣。孔子古之圣人也。方力聘之秋犹一旅人而不暇息也。方时命大谬而乱物物焉不失其道也。颜子子思原宪孟轲古之贤人也。穷于幽阎委巷乐然将终其身。而众子也不易其乐。夫德也者。总仁义忠孝之谓也。性也者。原道德思虑之谓也。仁义忠孝修而足以推于人矣。君子之学。学其正也。何必多乎。道德思虑明。而足以安其生矣。圣贤之尽。尽其生也。何必皆乎。是故圣贤之世。而占相卜祝者无所张其巧也。君子之前。而孙吴申商者无所夸其法也。夏人之学曰教。殷人之学曰序。周人之学曰庠。夫三代之学皆所以诏人而学于德也。德义者学之本也。文艺者学之末也。三代之盛其教天下所以学其本也。三代之敝其教天下所以学其末也。学末故天下皆伪也。学本故天下皆厚也。是故君子贵其敦本也。圣贤贵其尽理也。古人有言曰。晋楚之富不可及也。彼以其富我以吾仁。彼以其爵我以吾义。吾何慊哉。古人有言。乐天知命吾何忧乎。穷理尽性吾何疑乎。

存心

教人者正其所存。能教也。存心者省其所感。能存也。存心乎善则善类应之。存心乎恶则恶类应之。心其非定象也。在其所存者也。应之非定名也。在其所感者也。其所感苟存而应之。岂不速乎而感应之数未始跌也。吾尝验之。其人闻其为心始善而人鲜不爱之也。闻其为心始恶而人鲜不恶之也。虽喜怒未出其己而彼之爱恶已来。故存心者必慎其所以感之者也。而辩人者必观其所以应之者也。是以圣人感人心而天下和平。故曰。观其所感。而天地万物之情可见矣。有人于此曰。人莫之知以恶心而欺人。迨恶积而祸至。孰曰心不可知乎。有人于此曰。心不可欺。以善心而待人。迨善积而福至。孰曰人可欺乎。故曰。祸福与善恶相交也。呜呼人无全信久矣哉。信其所心而不信其所感也。夫天地至远而诚感之通。性理至神而物感之灭。尧舜不家劝而天下厚。厚之感也。桀纣不人诱而天下伪。伪感之也。感应之谓其可忽乎。休徵者所以应。其善政之所感也。咎徵者所以应。其恶政之所感也。五福者善人所存。吉之验也。六极者恶人所存。凶之验也。天人相与未尝睽也。吁岂天为之。人实召之。夫政者示天下之同之者也。万民之所由也。政之善恶民所以而从之者也。故验之雨暘燠寒风。五者示天下之同之者也。人者一身之自也。人之善恶。身所以而振之者也。验之福极者。示一身之自之者也。方诸感月而水焉。阳燧感日而火焉。云从龙也。风从虎也。南人发歌而(此脱地名二字)草舞。铜山始崩而景阳钟响。此物之相感然也。人道以情感。故生生不穷。圣人以神感。故幽明一通。是故存心于贤而贤至。存心于不肖而不肖来。存心于亲则其子孝。存心于学则其徒劝。所谓出乎尔反乎尔者。斯言近之。

福解

世之曰福。专利而言之者也。吾之曰福。专道而言之者也。利道故而判福为两端焉。利福者尝多有也。道福者尝寡有也。多谓众人也。寡谓圣贤也。故曰圣贤之福圣贤之所得也。众人之福众人之所得也。圣贤所得而圣贤乐之。众人所得而众人欲之。欲之故天下竞利也。乐之故天下安性也。是故世之人。无乐之者。不为乐也。有欲之者。非为安也。得圣贤之得谓之重也。得众人之得谓之轻也。重所重所以率天下敦道也。轻所轻所以教天下薄利也。齐侯楚子其富贵天下不逮也。及其以之与侯相争相杀也。虽曰福之其实祸之。颜回原宪其贫贱天下之至也。及其乐道全德而后世慕其美名也。虽曰极之其实福之。今世俗视君子之乐然其身不振曰。福奚为圣贤邪。视高明之家恣势充欲曰。唯福也将跋意而图其富贵。是安福之谓乎。使天下之相率背道而趋利。斯言者之罪也。夫圣贤之福。福之本也。众人之福。福之末也。修本以来末者古人有之。舜其是也。以末而行本者古人有之。周公其是也。犹吾先圣人曰道为福基。可以修行也矣。故君子有道而无富贵曰时也。而君子不慊。有富贵而无道曰忝也。君子耻之。富贵而有道。君子广之也。后世舍圣贤而从众人。不亦轻本而重末乎。本末颠倒则天孰与厚也哉。

评隐

文王太伯其同道者哉。文王始之。事纣其隐德焉。泰伯终之。逊吴其隐名焉。君子之出处语默也。皆所以训也。文王太伯之同道同其作训也。故曰。世乱隐德世。治隐名。隐名者所以警其争名者也。隐德者所以远其害德者也。远害者圣人之时也。警争者圣人之化也。化以感人。其圣人之至德也。时以教人。其圣人之大义也。微大义则后世之君臣安得以其道全也。微至德则后世之昭穆安得以其礼序也。天地之道远也。其生可见而其所以生不可见也。圣贤之道亦远也。其为可见而其所以为不可见也。辩生曰。有许由者。轻天下而遯去。其义高而其事疑也。苟事诚而义博。亦可以媿其盗国者之心乎。曰若由者苟不为也。未若圣人之为不苟也。可为则为之也。不可为则不为之也。是故舜依乎中庸而隐也。可则行之否则已之舜哉至矣。不失其道也。一乡之贤隐。则其乡之礼可知也。一书之道隐。则其书之文可知也。故谓文。必工。文不工则失其道也。谓礼必修也。礼不修则失其贤也。是故一天下之治乱由贤人之隐见而所以章也。可不重乎。一贤人之动静将天下之教化而所以劝也。可不慎乎。吕望东海之隐。称隐也。伯夷西山之隐。愤隐也。颜回之隐。不须时不怨世。乐隐也。原宪之隐。不卑论以侪俗。骄隐也。四皓之隐。去以避乱。来以补政。达隐也。谷口郑子真修隐也。成都严君平和隐也。曼倩隐于朝玩隐也。子云隐于官苟隐也。孙思邈卢鸿一处不污道出不屈节。高隐也。张果之隐。诡隐也李泌者身朝而名野。接禄而尚君。假隐也。李(脱名)者身伏而达言。钓隐也。

喻用

水固胜火。而善固胜恶也。苟用之不得其道。虽水火善恶亦不可得其胜矣。水之制火。必于火之方然而水可胜矣。善之制恶。必于恶之未形而善可胜矣。及其恶至乎不可掩。而欲推善以救恶。火至乎不可熄。而欲激水以沃火。其势可胜之乎。君子小人者其善恶之所出者也。是故君子用则其政善。小人用则其政恶也。斯欲政善而专用小人。暨其恶炽至乎暴戾。上下欲君子而拯之也。是奚异乎激水而沃者邪。虽有彦圣之人如彼尧舜禹。吾知其无如之何也。故古之善用人者用君子必先而小人必后。君子先用。善得以而制恶也。小人后使。恶得以而迁善也。礼不容小人加乎君子。不使不肖高于其贤。所以隆善而沮恶也。诗云。我心匪石。不可转也。我心匪席。不可卷也。威仪棣棣。不可选也。忧心悄悄。愠于群小。遇闵既多。受侮不少。静言思之。寤辟有标。我心匪石。不可转也者。君子有志可以与守也。威仪棣棣不可选也者。君子有法可以与为也。忧心悄悄愠于群小者。恶小人之加乎君子也。遇闵既多受侮不少者。疾小人之玩政也。静言思之寤辟有标者。怨不用君子也。虽小人之道不能。不加于盛德之家。虽君子之道不能。不沮于已破之国。用舍之政然也。一小人坏之于其前。虽百君子莫能修之于其后。一君子治之于其上。虽百小人莫能乱之于其下。邪正之势然也。越之渔者使其子渔于夷溪。鄙者专之。能者散之(散疑笔误宜作助兼)及鄙负其所使也。网则隳其纪纲而命能者治之。能者终不能也。

物宜

君子发身。以道不以财。庶人谋生。以力不以诈。大夫趋事。以义不以利。是三者正。然后天下可以观王道也。夫王道也者正宜也。小大之物正其宜则何有乎乱世也。夫道义固君子大夫之所宜也。利力固庶人之所宜也。曰君子而专财。曰大夫而专利。曰庶人而玩智诈。是丧其宜也矣。大夫处上犹衣也。庶人处下犹裳也。上宜衣而下宜裳必也。苟上而下之。下而上之。不亦倒且乱乎。道其何效哉。冉求尝为季氏宰。为季氏而聚敛。孔子恶之曰。求非吾徒也。小子鸣鼓而攻之。若求者以人而利之。尚不容于君子而如此也。矧以己而利之。孰可容乎。孟子曰。上下交征利而国危矣亮乎安国家天下者。在义不在利也。

善恶

有形之恶小也。不形之恶大也。有名之善次也。无名之善至也。有名之善。教而后仁者也。无名之善。非教而仁者也。有形之恶杀人者也。不形之恶谗人者也。谗人之恶存其心。杀人之恶存其事。事可办而心不可见也。教者情也。非教者性也。情可移而性不可变也。玩隣人之子也好语诱之可以喜。恶语激之可以怒。及其趋于父母也。虽美恶之言而不能亲疎之也。其盗跖饍人肉而人皆能恶之。少正卯显于朝而众不能辨之。是故君子善善也。必审其名同。恶恶也。必辨其情异。夫赏罚者所以正善恶也。聪明不能尽其善恶。则不足与议赏罚也故察谗在微。诛谗在持。刑杀宜议。性善者宜任。情善者宜使。察谗不微则不能观其。心之所之也。诛谗不持则不能遏其大恶也。刑杀不议则不能究其诚也。任性善则安危不振也。使情善则威福不专也。善善得其宜也。则大贤尽其德而小贤尽其才也。恶恶得其所也。则谗人悛其心而杀人伏其罪也。孰有正善恶而治道不至乎哉。

性情

性贵乎静。故性变而不可太易。情患乎烦。故情发而不可太早。太早则伤和。太易则伤中。反中和则阴阳缪。损民寿而物多疵疠。是故圣人之隆治也。仁以厚人性。义以节人情。是所以阴阳和而遂生物者也。礼教二十而冠者。盖以其神盛而可以用思虑也。教三十而娶者。盖以其气充而可以胜配耦也。故古之君子观阴阳而所以知其性情之得失。观情性所以知圣人之道行否。然后以其得失究其本末相与人主起天下之病癖。虽伊尹匹夫之贱。而犹曰匹夫匹妇。有不被尧舜之泽。若已推而纳诸沟中。尝五就桀五干汤而不沮。其以天下自任如此之勤也。今天下之民方髫髻未剪。而以利害相欺父母则愯之。唯其姦巧之不早也。仅童而男已室女已家。过之则淫奔。是不亦性变之太易乎。情发之太早乎。将不有所伤乎。欲世蹈中和。则何异乎适胡而南辕。其安能至之也。吾观阴阳缪则寒暑风雨庸有及时。百穀种植。未始不疾其人。则毙夭者世尝多有。而仁寿者寡焉。适见情性失之之效也。人失情性既如此也。而圣人之道行也。岂曰至乎。谟者尚曰。天下甚宁。是亦谀也。而嚚嚚不肯知其失操。其本为人主。起天下之病。则又奚贵其当时者。古语曰日中则熭。操刀则害。言适用于当时也。若伊尹始穷贱之不暇。彼欲适用。岂当用邪。而伊尹为之。今乘适用之时。摄当用之柄。而不肯为之。不亦为伊尹愧乎。

九流

儒家者流其道尚备。老氏者流其道尚简。阴阳家者流其道尚时。墨家者流其道尚节。法家者流其道尚严。名家者流其道尚察。纵横家者流其道尚变。杂家者流其道尚通。农家者流其道尚足。然皆有所短长也。苟拂短而会长。亦足以资治道也。班固本其所出尊儒也。司马迁会其所归尊始也。尊始者其心弘也。尊儒者其心专也。固尝非马氏以其先。黄老为甚缪。是亦固不见其尊儒之至者也。若黄帝之道其在易矣。易也者万物之本。六艺之原也。其先之不亦宜乎。岂班氏之智亦有所不及乎。伯夷之所长者清。而所短者隘。柳下惠之所长者和。而所短者不恭。孟子尊二子之所长。则曰圣人百世之师也。伯夷柳下惠是也。迁之心抑亦与孟氏合矣。故君子善之。

四端

司马长卿杨子云。其人其文皆世之称也。及杨子为剧秦美新。长卿为封禅书也。封禅之言怪乎淫徒。加其夸大之心者也。美新之言苟言也。记曰。国无道其默足以容贤而不默孰与默邪。是皆不宜为而为之也。晁错论五帝三王之道谐其极也。宜贤于管子仲晏子婴。及其请削诸侯之封。舌未卷而晁氏以赤其族。盖时未可言而言之也。东方朔枚乘其才俊坌涌飞书走檄不足其奋笔。然皆不能效一官就一政。盖徒才而不得其实能也。刘向刘歆皆汉室之贤儒暨治传也。父子各专师说而家自是非。盖得道而不得其极也。道而不极非道也。才而不效徒才也。发而不时逆理也。为而不宜失义也。是故事贵合宜。智贵识时。器贵适用。法贵折中。中也者道义之端也。用也者器效之端也。时也者动静之端也。宜也者事制之端也。四端者君子之道之至者也。善学者不得其端不尽也。善为者不得其端不举也。是故古之圣贤学道而有道。兴事而济事。存其端而已汉。世之二三子虽激昂而无所成其德。抑亦未得端而然也。

镡津文集卷第六

 

上篇:镡津文集

下篇:辩伪录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佛经咒语文章列表
大藏经·史传部目录

八十八佛大忏悔文

八十八佛大忏悔文: 大慈大悲悯(mǐn)众生,大喜大舍...

阿弥陀经要解

原夫诸佛悯念群迷随机施化,虽归元无二而方便多门,然...

佛说八大人觉经

为佛弟子,常于昼夜,至心诵念,八大人觉: 第一觉悟...

【注音版】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镡津文集

镡津文集目录 卷首 行业记(此即序)(陈舜俞撰) 卷一 辅...

洛阳伽蓝记

洛阳伽蓝记序 魏抚军府司马杨衒之撰 三坟五典之说。九...

玄宗朝翻经三藏善无畏赠鸿胪卿行状

玄宗朝翻经三藏善无畏赠鸿胪卿行状 弟子李华撰 三藏沙...

地藏菩萨像灵验记

地藏菩萨像灵验记卷第一并序 传教沙门 常谨 集 叙曰...

普贤菩萨行愿赞

普贤菩萨行愿赞 开府仪同三司特进试鸿胪卿肃国公食邑...

普曜经

佛说普曜经卷第一(一名方等本起) 西晋月氏三藏竺法护...

文殊师利所说摩诃般若波罗蜜经

文殊师利所说摩诃般若波罗蜜经卷上 梁扶南国三藏曼陀...

佛说伏淫经

佛说伏淫经 西晋沙门法炬译 闻如是: 一时,婆加婆在...

深密解脱经

深密解脱经序 沙门都释昙宁造 夫至迹虚微、理包言像之...

【注音版】大方等陀罗尼经护戒分

大方等陀罗尼经护戒分...

护命放生轨仪法

护命放生轨仪法 唐三藏法师义净撰 夫以怀生者。皆爱其...

地藏菩萨本愿经

觉林菩萨偈 华严第四会,夜摩天宫,无量菩萨来集,说...

径中径又径

径中径又径卷一 起信法 醒迷门 浮生若梦。一切皆空。...

祭祀神明不用牲礼

祀神不用牲 杭俗岁暮祀神,大则刲羊蒸豚,次则用猪首鸡...

磨砖不能成镜,打坐又怎么会作佛呢

什么叫理观的智慧?我们先讲一段禅宗的公案再来说明。...

三种念佛方法

念佛的方法有几十种, 今天我提出二、三种供大家参考...

印光大师提出的临终三要

第一个,我们到临终者的面前,第一件事情善巧开导安慰...

要为儿女树立榜样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如佛陀,他为我们树立了榜样,今...

【推荐】来讨债的婴儿

吃素而长寿健康的人,比比皆是,像虚云老和尚、广钦老...

百年后到地狱去

有几个世俗人到寺院里参访,他们不信佛,态度傲慢,东...

学佛要实修实证

《大庄严经》里有这么一段记载:从前有兄弟二人同时出...

每一天都要能够痛念无常

深信因果,一方面是世俗正见,业果如理取舍。深是指深...

【推荐】天竺十四祖龙树菩萨

在佛教的历史上,大成就者数不胜数。但是今天我们要说...

感恩所有成就你的人

我们要心存感恩,这个特别重要!今天的人爱怨天尤人,...

换取一时的荣华富贵,你认为值得吗

歌坛常青树蔡琴在查出自己患有肿瘤后,列出家中所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