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镡津文集卷第七

繁体字  大/小字体  选护眼色

镡津文集卷第七

藤州镡津东山沙门契嵩撰

论原

中正

物理得所谓之中。天下不欺谓之正。适中则天下无过事也。履正则天下无乱人也。中正也者王道之本也。仁义道德之纪也。人以强弱爱恶乱其伦。而圣人作之教道以致人于中正者也。教者效也。道者导也。示之以仁义。使人所以效之也。示之以礼乐名器。导人所以趋之也。洪范曰。会其有极归其有极。此君子所以自行其道者也。时人斯其唯皇之极。此君子所以进人趋其道者也。诗云。士也罔极。二三其德。此君子所以恶人不由是而适其道者也。是故治人者。非以中正存其诚。则不足以与议仁义礼法也。教人者不以中正修其诚。则亦不可以与议仁义礼法也。夫圣人之法犹衡也斗也。而持之在人者也。持之不得其人。器虽中正而人得以欺之也。金石之音中正。则其所响也震。而其所应也和。人之诚中正。则其所作也至。而其所感也详。是故古之君子也谨其所守行其所得。虽贫贱也。处其穷闾幽室而不渝也。虽富贵也。乘崇高之势当天下之尊而不变也。及其感物也。不威而人畏。不语而人信。不劳心不役力而其教化行者。鬼神助之。天地祐之。曷其然也。盖天地之理与人同也。何以同乎其中正者也。

明分

万物有数大小有分。以数知变化之故。以分见天地之理。是故君子于天道无所惑焉。于人道无所疑焉。气凝而生。生则有饮食。气散而死。死则与土靡。是人道之分也。穹隆无穷。日月星辰而已。余物不容。是天道之分也。载山振水资生金石草木(或无草木二字)是地道之分也。人数极。虽天地(或无地字)不能重之。天地变。虽人不能与之。是又天地之定分也。今曰。天可昇海可入。黄金可以巧成。噏云气与神遇而不死。是焉知变化之故而见天地之理乎。虽庸人亦谓其不然也。而齐威燕昭秦王汉武。纷纶趋之。留连而忘返。乱巡狩之制。缪祭祀之礼。孰谓是四人主者聪明圣智度越于庸人乎。天道大公也。人道大同也。同者同其死生也。公者公其与人相绝也。苟其公众人而私一人。孰谓天乎。苟其同形生而独不死。岂谓人乎。是故圣人皆罕语天道。盖不以天而惑人者也。尝正祭祀。盖不以人而渎神道者也。

察势

兼金百镒借盗而监守。虽未亡金其隣人固以疑矣。临赤子于不测之渊。虽未溺子其父母固以忧矣。然其势既当忧且疑也。而人不得不忧疑也。夫威权者天下之利器也。其重岂直乎百镒之金乎。而委之于侫倖不肖之人。侫倖岂直盗乎。而昔君子不疑。百万师旅。其性命之众。岂直乎一赤子之生乎。而暴之于戎狄之鄙。戎狄岂直乎不测之渊乎。而昔君子不忧。然往古其国乱且亡者。曷尝不因乎可疑而不疑者邪。可忧而不忧者邪。往古能存其国者。亦曷尝不因乎疑可疑忧可忧者邪。或曰。疑如之何。曰疑之不如敛其柄而正之。曰忧如之何。曰忧之不如保民推恩而布信。曰曩岂无恩信邪。而戎狄不怀。曰曩之恩信者声而未实也。必得仁人而后恩加。必得义人而后信行。彼守鄙者。孰诚仁乎。孰诚义乎。

刑势

势以刑张。其亡也速。刑以势行。其滥也甚。尧舜非无刑于天下也。而天下不怨。盖用其刑。以德不以势也。桀纣非无势于天下也。而天下忽亡。盖张其势。不以德而以刑也。夫物莫不有势也。而国家朝廷之势。势之大也。世莫不有刑也。而尧舜之刑。刑之正也。驾大势以刑民。民虽苟而不服。秦氏以刑惧天下。而道路无敢偶言。方二世而秦亡。武王奋其威以诛纣。有天下不啻三十世。然其用刑一也。而延促之数不钧者。盖其所以用之者异也。故古之君子其在人之上者。崇德而不崇势。其在人之下者。不务其势而务其德也。所以为刑正而为政治也。后世则反于是矣。为人上者以刑而鼓势。为人下者乘势而侮刑。欲人无怨。其可得乎。

君子

有客问曰。君子之学有所欲乎。曰有。而客笑曰。君子亦有欲邪。曰然。君子学欲至而道欲正。正则于事无缪。至则于心无惑。是故君子安安终其身而无竞。小人则不尔。小人学欲利而道欲售。售则不能无缪于事。利则不能无惑于心。是故小人忽忽终其身而自役。此尧舜与人同。而圣贤所以与人异者也。客拜而去。

知人

知其人而不能育之。非智也。爱其人而不能教之。非义也。善其人而不能试之。非信也。任其人而不能全之。非仁也。育贤者智之实也。教贤者爱之正也。用贤者善之效也。全贤者任之功也。任而无功。孰为仁乎。善而无效。孰为信乎。爱而不正。孰为义乎。育而无实。孰为智乎。君子之与人也。不失智。不亏义。不愆信。不歉仁。所以道修而德备身。名尊而天下称之。故曰知贤不如养贤。养贤不如教贤。教贤不如用贤。用贤不如成贤。成贤者终也。知贤者始也。终始者天地四时存而不忒也。人其不慎乎。与其失始宁与其得终。又不若终始之为休也。齐桓公初以讐视管仲。逮取以为相。遂同覇天下。桓公所谓不能始而能终也。汉文帝喜得贾生。慨得之之晚也。及其以绛灌之恶出而踈之。卒无大用文帝可谓能始而不能终乎。殷之高宗起傅说于刑人。资以治天下。天下至今以圣相稽之。高宗可谓能始而能终也。

品论

唐史以房杜方萧曹。然房杜文雅有余。萧曹王佐不足。德则房杜至之矣。观房则半才。视杜则纯道。君子曰。杜益贤也。姚崇宋璟其不逮丙魏乎。姚宋道不胜才而魏则厌兵。丙则知相。燕公文过始兴。而公正不及大将军光不若狄梁公之终无私也。袁安之宽厚则娄相近之正与仁则异施房琯颜真卿方之李固陈蕃。其世道虽异。而守忠持正一也。汾阳王省武而尚信。仁人也。叚大尉忠勇相顾。义人也。晋公终始不伐仁人也。荀子之言近辨也。尽善而未尽美。当性恶禅让。过其言也。杨子之言能言也。自谓穷理而尽性。洎其遇乱而投阁。则与乎子路曾子之所处死异矣哉。太史公言虽博。而道有归。班氏则未至也。宜乎世所谓固不如迁之良史也。贾傅抗王制而正汉法。美夫。宜无有加者焉。三表五饵之术。班固论其疎矣诚疎也。董胶西之对策。美哉得正而合极。所谓王者之佐。非为过也。繁露之言。则有可取也。有可舍也。相如之文丽。义寡而词繁。词人之文也。王充之言。立异也。桓宽之言。趋公也。韩吏部之文。文之杰也。其为原鬼读墨何为也。柳子厚之文。文之豪也。剔其繁则至矣。正符诗尤至也。李习之之文平考。其复命之说。宜有所疑也(疑有作发)。陈子昂之文。不若李华。华之文。不若梁肃。肃之文。君子或有所取也。李元宾之文。词人之文也。皇甫湜之文。文词之间者也(或无词上文字)。郭泰黄宪之为人也。贤人也。讷言而敏行。颜子之徒欤。徐穉之为人。哲人也。识时变而慎动静焉。袁奉高之遁世也。不忘孝。不伤和。中庸之士也。论曰。引其器所以稽其范之工拙。辨其人所以示其道之至否。然范工资世之所用。道至正世之所师。所师得则圣贤之事隆。而异端之说息也。是故君子区之别之是之非之。俟有所补也。岂徒尔哉。记曰。文理密察。(或作察察)足以有别也。孟子曰。是非之心智之端也。斯亦辨道之谓也。

解讥

为人虽同而同趋于乱。可以拒也。而不拒伤容也。为道虽异。而同趋于治。可以与也。而不与伤拘也。君子以义则无所伤也。适吾郝子本至心天下。正情性者也。推至仁天下。全性命者也。资之治抑亦极矣。世儒援其末而固排之。岂不伤欤。谓君子可乎哉。仲尼曰。吾道一以贯之。圣人之微言也。吾尝尽之矣。安得中庸之士与之语。

风俗

秦人用进取之法。而其俗人人欲自富。至有妇不假姑以箕箒而诟病。汉人用盐铁代农。而其俗趋利。至有民与利肆之吏(利有作市)以直相给。仁义诎而货利兴。礼让廉节之风亡矣。故秦俗日以乱。汉俗日以敝。夫秦汉其基势。岂不大且固也。而卒亡乱。盖伤其风坏其俗而致然也。风俗者肤腠也。国家者人体也。肤腠既敝而其体能不亡乎。是故先王不举不法之物。慎习俗也。诗曰。无以大康职思其居。好乐无荒。良士瞿瞿。盖言动以礼义以正其风俗也。今流俗之人苟效自託之功。以利而削民。使闾里翕然肖之。以利而相高。不亦伤风乎。不亦败俗乎。君子不亦忧乎。

仁孝

父子不以道。虽禽兽亦能亲。则君子何以别乎。是故圣人爱子以义谓之仁。事父以礼谓之孝。舜之为子。文王之为父。可谓仁孝者也。天下宜法。

问经

问曰。史谓易与春秋天道也。然则春秋易尤至于诗书礼经乎。予欲尊而专之。子谓之何如。曰岂然乎。五经皆至也。奚止乎易春秋邪。夫五经之治。犹五行之成阴阳也。苟一失则乾坤之道缪矣。乃今尊二经而舍乎诗书礼。则治道不亦缺如。礼者皇极之形容也。诗者教化之效也。书者事业之存也。易者天人之极也。春秋者赏罚之衡也。故善言春秋者必根乎赏罚。善言易者必本乎天人。善言书者必稽乎事业。善言诗者必推于教化。善言礼者必宗其皇极。夫知皇极可与举帝王之制度也。知教化可与语移风易俗。知事业可与议圣贤之所为。知天人可与毕万物之始终。知赏罚可与辨善恶之故也。是故君子舍礼则偏。舍诗则淫。舍书则妄。舍易则惑。舍春秋则乱。五者之于君子之如此也。诗书礼其可遗乎。孟子言。春秋之所以作。见作之之权也。文中子言。春秋之所以起。见作之之心也。范宁折中于圣人。睹春秋之理也。文中子见易之所存。故振之也。杨子云见易之所设。故广之也。王辅嗣言天而不淫于神。言人而必正于事。其见作易者之心乎。子夏序关睢之诗。知诗之政(或无政字)为教也。孟子之言诗。见诗之所为意也。毛苌之言诗。诗之深也郑玄之言诗。诗之浅也。说诗不若从毛公之为简也。五行传作。书道之始乱也。皇极义行。书道之将正也。孔安国释训而已矣。圣贤之事业则无所发焉。戴氏于礼未得礼之实者也(实或作真)郑氏释礼。又不若子大叔之知礼也。问者再拜曰。若发朦尔。忻然而退。

问交

客问曰。予欲择交恐伤乎介。予欲汎交恐伤乎杂。中庸曰。天下国家有九经。而朋友之交在其一。诗曰。相彼鸟矣。犹求友声。矧伊人兮。不求友生。然则予欲无交其可得乎。将交则犹豫于二者不决。吾子为我必。何以处之。曰以人从道则君子择交。以道从人则君子汎交。以道汎交广其道也。以人择交审其道也。传曰。汎爱众而亲仁。言汎交而推其道也。系辞曰。定其交而后求。言详道而从其交也。必有道而后汎交。道不充己而为汎交交必溷也。故君子不为溷交。必正道而后择交。道不正己而为择交。交必徒也。君子不为徒交。郭泰古之贤人也。与屠酤农佣而交之。而泰也不厌其交。盖有道而推其道者也。伯夷又古之贤人也。与乡人处如以朝之衣冠坐诸涂炭。望望远之而不与接。盖无所质道而自笃其道者也。曰世之以其宜相交者岂一端也。兹曷以正而求其所交之道者也。曰然交之道乱久也。吾尝怀而未暇辨之。因子今所以尽之也。夫古今人有以势交者。有以利交者。有以气交者。有以名交者。以名交则无诚。以气交则或同恶。以利交利散则绝。以势交势去则解。列国之时。王公将相求交于布衣驰骋车马。趋乎抱关屠肆而不暇。匹夫上交。至有朝杂鬻贩之人而暮极富贵。怀金佩玉声振敌国。终不免家破国亡而所交者反为仇讐。此以名利气势相交之敝。而不稽其交道之故也。后世犹以是而相尚。故闾里之人。平时遇于酌酒慷慨皆欲死生以之也。一朝利散势去。则故牴忤仇讐之隙而生于朋友之好。张耳陈余萧育朱博此其效也。是故君子慎交乎此也。孟子曰。友者友其德也。君子之交。相与以义。相正以德。故君子之交久而益善。小人之交久而益欺。君子宁语市道而不言小人之交者也。客忻然而去。

师道

君子不以非师而师人。不以非师而师于人。故君子教尊而道正也。师者标道也。标者表方也。标不正则使人失其嚮。师不正则使人失其志。尧师于君畴舜师于务成昭。禹师于西王国。汤师于成子伯。文王师于时子思。武王师于郭叔。而孔子师七十二子。子夏师诸侯。子思师孟轲。孟子荀卿皆师其徒。尧舜禹汤文武善师于人。而后世嗣帝王者稽之也。孔子子夏子思诸子善师人。而后世践圣贤者稽之也。天下者教为其本也。教者道为其主也。道者师为其端也。正其端所以为道也。正其主所以为教也。正其本所以为天下也。故古之君子不苟尊而师人。不苟从而师于人。其存心于天下乎。今天下其教未至。不亦苟为人师者之罪乎。不亦不择师于人者之罪乎。

道德

尊莫尊乎道。美莫美乎德。道德之所存。虽匹夫非穷也。道德之所不存。虽王天下非通也。伯夷叔齐昔之饿夫也。今以其人而方之而人乐。桀纣幽厉昔之人主也。今以其人而比之而人怒。是故大人患道德之不充其身。不患势位(或作利字)之不在己。

治心

客以见余于岩谷恬无所营。而问曰。子默默必何为耶。应曰。无为也。吾治其(其或作吾)心耳。曰治心何为乎。曰治心以全理。曰全理何为乎。曰全理以正人道。夫心即理也。物感乃纷不治则汩理而役物。物胜理则人其殆哉。理至也。心至也。气次也。气乘心心乘气。故心动而气以之趋。今淫者暴者失理而茫然不返者。不治心之过也。曰心则我知之矣。理则若未之达焉。子思之言与子之言同之欤。曰同。老子之言与子之言同之欤。曰大较同而穷神极化异也。曰子异二子则何所验乎。曰吾正之于吾师古圣人之说者也。曰然则子之正幸得闻乎。曰是未易语也。吾之所正。通死生之变。超天地之故。张之则俗必大怪而相訾也。必欲求之。子当探吾所为之内书者。客拜而去。

杂着(六篇)

纪复古

章君表民以官来钱唐居未几。出欧阳永叔蔡君谟尹师鲁文示予学者且曰。今四方之士以古文进于京师。崭然出头角。争与三君子相高下者不可胜数。视其文仁义之言炳如也。予前相与表民贺曰。本朝用文已来。孰有如今日之盛者也。此圣君之德而天下之幸也。退且思之原古文之作也。所以发仁义而辨政教也。尧舜文武其仁义至其政教正。孔子以其文奋而扬之。后世得其法焉。故为君臣者有礼。为国家者不乱。方周道衰诸侯强暴相欺上下失理。孔子无位于时不得行事。故以之用褒贬正赏罚。故后世虽有姦臣贼子惧而不敢辄作。及战国时。合从连衡之说以倾天下。独孟轲荀况以文持仁义而辨政教。当时虽不甚振。而学者仰而知有所趋。汉兴贾谊董仲舒司马迁杨雄辈以其文倡之。而天下和者响应。故汉德所以大而其世所以久也。隋世王通亦以其文继孔子之作。唐兴太宗取其徒发而试之。故唐有天下大治。而韩愈柳宗元复以其文从而广之。故圣人之道益尊。今诸儒争以其文奋。则我宋祖宗之盛德鸿业益扬。天子之仁义益着。朝廷之政教益辨。然而卿士大夫内观其文知所以修仁义。而奉上正政教而涖百姓万邦。百姓外观其文知所以怀仁义。而附国家听教令。而罔敢不从。四夷八蛮观其文以信我祖宗之德业。知可大而可久也。使其望而畏之。曰宋多君子。用其文以行古道。中国之礼乐将大修理。不可不服也。易曰。文明以正人文也。又曰。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彼戎狄叛命凶慝之边鄙。今朝廷当行征伐以诛其不廷。而文之兴也。郁郁乎如此。是亦止乱不专在于威武明文德而怀之也。君子观之谓其化成天下也。宜与尧舜文武较其道德也哉。夫社稷之灵长久曆数之无穷。虽汉唐之盛美而奚足以比并。

文说

章表民始至自京师。谓京师士人高欧阳永叔之文。翕然皆慕而为之。坐客悦听。客有一生。遽曰。文兴则天下治也。潜子谓客曰。欧阳氏之文言文耳。天下治在乎人文之兴。人文资言文发挥。而言文藉人文为其根本。仁义礼智信人文也。章句文字言文也。文章得本则其所出自正。犹孟子曰取之左右逢其原。欧阳氏之文大率在仁信礼义之本也。诸子当慕永叔之根本可也。胡屑屑徒摸拟词章体势而已矣。周末列国嬴秦时孰不工文。而圣人之道废。人文不足观也。盖其文不孰本乃尔。孔子无位其道不行。病此不得已。徒以六经春秋之文(或云春秋六经)载之以遗后世。故曰我欲载之空言不如。见于行事之深切着明也。圣人岂特事其空文乎。君臣父子师徒朋友。其文词有本仁义礼信。霭然天下不治未之有也。易曰。观乎人文则天下化成。岂不然哉。坐客闻吾说。皆谔然不辩(本或从辩)。

议旱对

岁旱。论者有来访予曰。今兹五月不雨及余七月。吴疆赤地千里稼穑藁矣。农夫忙忙无所奈何。百穀勇贵乃倍其价。道路饿莩相望。为政者祷于山川。趋其急犹救之水火。而雨终不至。民未免皇皇如也。请于吾子则曰何如为之所耶。余时应曰。此官人者谋之。非吾野人之事也。无已则语子窃与之。吾尝闻诸长者。诸荒旱时谓之凶年。为国忧民者莫如发仓廪以救其饥。而后教之惜井泉谨隄防。命吏与之相水道。引民并力拥江河注之陂池以洽灌溉。察市道平物价。乘时射利欺于贫弱者。以法诛之。劝有余者贷不足。约不足者以乐岁酬之。关讥无重征。以通商旅。细民鬻贩者容之。察刑狱明民之冤枉。斯则亦救旱之一道。问者复曰。祷于山川之神宜之乎。曰于礼亦有之。然有水旱疫疠之灾以营山川之神者。举古法以顺民心耳(或作人心)如风雨时至水旱不为沴非由乎山川也。问者怃然曰。我鄙人也。未识乎旱潦之所由。子复为我言之。曰极阳之谓旱。洪范咎徵曰。僭恒暘若。又曰。王省惟岁。卿士惟月。师尹惟日。岁月日时不易。百穀用成。又用明俊。民用章。家用平康。日月岁时既易。百穀用不成。又用昏不明俊。民用微。家用不宁。说者云。夫僭也者何过且差也。曰政之差而民无教也。民无教则肆暴刑也。肆暴刑则罚不当也。罚不当则民怨之。与肆暴所感故旱顺之。夫岁月日时无易。百穀用成。又用明俊。民用章。家用平康也者何。王由王道而不任喜怒妄黜陟卿士师尹。卿士师尹守厥职无僭妄以侮王权也。如此则国事修。国事修则其气和洽。气和洽故百穀成而治道明也。俊良得志以行其道。是上有仁义而下无怨咨。故国家安也。夫日月岁时既易。百穀用不成。又用昏不明俊。民用微。家用不宁也者何。君夺臣职而臣冐君政也。如此则国事不修。国事不修则人不和。人不和故百穀不成。而治道昧也。俊良之道不显。是上非仁义而下民胥怨故国家不安也。今天子圣明而俊杰在位。所谓刑政礼乐。岂闻过差也。然宋有天下。鸡鸣犬吠彻于四海。其为广且远矣。殊方远俗。政教岂悉至而刑罚能无误也。惟刑政礼乐正则风雨以时来。旱潦无由作也。恶用祷邪。问者韪之。再拜而去。

夷惠辨(或从辩)

孟子曰。伯夷隘。柳下惠不恭。隘与不恭。君子不由也。又曰。伯夷圣之清者也。柳下惠圣之之和者也。又曰。圣人百世之师。伯夷柳下惠是也。故闻伯夷之风者。顽夫廉。懦夫有立志。闻柳下惠之风者。鄙夫宽。薄夫敦。始曰君子不由也者。孟子拒之之词也。次曰清与和也者。称之之词也。又次曰圣人百世之师也者。慕之之词也既拒而文称慕之。学者多惑。有以其言为不详。吾故不然谓孟子之说。厥旨远乎。夫君子与人适义而已矣。故其去就无固无必。如其人始恶而一日翻然以道求我。君子必接之。接之得其诚则就之。如其人始不恶而一日翻然以无道从我。君子必直之。直之不得已则去之。君子就之非苟从也。义可从也。君子去之非苟去也。义可去也。故君子之去就非苟也。专在其义也。彼伯夷者耻立恶人之朝。耻与恶人言。推恶恶之心。思与乡人立。其衣冠不正。望望然去之若将浼焉。以诸侯为不洁。虽有善其辞命而不受也。以其终为不洁。果不就已。彼柳下惠者尔为尔我为我。虽袒裼裸裎于我侧尔焉能浼我哉。但其自治不顾治人。溷然苟与之处。果不去已。柳下惠与不修之人处而不能正之。既不能正之。又不能去之。是侮人者也。伯夷得人善辞命以至诚相求而不肯酌其诚。既不能恤其诚。又不能就之。是弃人者也。弃人也者。是不与人为善也。侮人也者。是与人无礼也。与人无礼孰为恭乎。不与人为善孰为容乎。以君子之道校之。则二子之去就不亦非义而宜乎。孟子曰。君子不由也。若伯夷目不视恶色耳不听恶声。横政之所之不忍居也。清廉其身更治乱而不渝。非得圣人之清者。孰能守之。如柳下惠进不隐贤必以其道遗佚而不怨阨穷而不悯。非得圣人之和者。孰能忍乎。孟子当战国时无道也。而姦臣贼子眦睚恣作。顽懦鄙薄争势冐利。虽死不顾其有节义。孟子以羞尧舜之道不行。思以清廉宽和之风矫激其时。故必尊伯夷柳下惠为百世之师者也。其始曰隘与不恭者。辨其不以义而为人也。盖欲使人慎去就。故有拒之之词也。又曰清与和者。是明其各有圣人之一德也。欲人知贤其人。故有称之之辞也。又曰。圣人百世之师者。有以警于世也。欲人闻其风而自化。故有慕之之辞也。伯夷柳下惠特立自任者也。不顾教人。故其所为亦不顾世之是非也。孟子行道者也。其务教人故指其所为。是者取之非者正之。所以夷惠之事虽得失而两存于其书。

唐太宗述

太宗始视文静于系狱。何忧天下之急也(隋大业间。刘文静坐与李密连姻系狱。太宗入视。乃谓曰。今看卿非儿女情与卿图大事也)谏班师于霍邑。号哭以感。何忠孝之义合也(高祖初起义师西图中国。隋将宋老生据霍邑以据义师。会久雨粮尽。高祖议还太原。太宗欲须入咸阳高祖不纳。号泣声闻帐中)诛建成元吉。何循大义也(武德九年。建成元吉谋害太宗。事泄。太宗将尉迟敬德等九人。入玄武门。诛于临朝殿前)与可汗刑白马而盟之。何信行于戎狄也(太宗登极初。可汗寇泾州。总兵百万至渭水便桥。太宗独上以轻曜军容。可汗见惧而请和。故刑白马盟于便桥上而去)拒德彝之谄。何沮天下之佞人也(正观初。奏秦王破阵乐曲。封德彛对曰。陛下以圣武戡乱。玄极奏乐象德定。文容以为比。上曰。朕虽以武功定天下。终以文德绥海内文。武之道名随其时。公谓文容不如蹈厉。斯言过矣)突厥胥乱。以其无罪于我不乘便而讨之。何赏罚之有礼也(正观初突厥诸部叛讨之而兵叛。群臣请乘便讨之上曰。岂有新与之和乘其乱而灭之邪。从部落尽叛。六畜皆死。朕终不讨。待其有罪而后擒取)议不屡赦。何赏罚之正也(太宗谓群臣曰。赦有罪乃不轨辈。古语一岁再赦。好人喑哑故朕不频赦。庶得四海安泰也)与杜淹论乐。何知政也(太宗初奏新乐。谓侍臣曰。礼乐之作。圣人缘物设教。以为撙节。治之隆替皆由于此。史大夫杜淹曰。前代存亡实由于乐。故陈之亡为王树后庭。齐之亡为伴侣行路。闻之莫不悲泣。上曰。不然夫音乐之感人心。欢者闻之则悦。忧者听之则悲。将亡之国其民心苦。苦心所感闻乐则悲。何有乐声使人悦者。悲乎。今玉树伴侣其音具在。今公奏之公则不悲耳)与孔頴达论藉田。何知经也(正观初。藉田方田给侍。中孔頴达曰。按礼。天子于南郊。诸侯于东郊。晋武于东南。今于城东不合古礼。上曰。礼缘人情。亦何有定。虞书云。平秩东作。朕今见少阳之地。田于东郊。盖其仪也。亦何不合于古礼者哉)罢营阁之议。何惜民力也(群臣以宫中卑湿请营一阁以居。上曰朕德惭汉文。岂可过劳民力。竟不许)几致刑厝。何天下之有教也。居不闭户行不齎粮何天下之廉让也(正观四年冬。断刑四十九人。几致刑厝岭外之户不闭行旅不赉粮也)赴刑者应期而毕至。何天下之无欺负也(正观七年冬。亲录囚死者三百九十人。令明年秋来就刑。至是毕集。而诏以原之)纳魏徵之言。何与人为善也(太宗纳魏徵谏争。见于本传甚众)自古称禹汤文武所以为禹汤文武者。正以其由仁义之道而王天下也。如后世以仁义而为王者。犹禹汤文武也。吾读唐书。得太宗之事如所述者不可胜举。原其所归皆趋仁义。要其与禹汤异者亡也。当时论者谓太宗大度类汉高神武同魏武。夫汉高寡文德而魏武不及覇道。恶可与太宗拟论乎。惜哉欲用周礼治。而房魏辈不能赞成之。如使王通未丧唐得用之(太宗文中子曰。如有用我者。吾则抱周礼以从之)则卜年卜世。何翅乎三百一十六也。孟子曰。五百年必有王者兴。其间必有名世者。太宗之作。真王者也。而不但文中子可叹也哉。

易术解

子郝子治易。平生得圣人作易之大法。乃解易以自发其法。谓圣人所以作易在治道。治道在君臣。君臣法阴阳以成爻列爻以成卦。立卦以成易。是故求治道者必观乎易。求易象者必观乎卦。求卦体者必观乎爻。求爻变者必原乎阴阳。阴阳也者作易之本也。治道之大范也。阴爻者(爻或作义)臣道也。阳爻者君道也。阴阳之爻升降得其所则卦吉。阴阳之爻失其所则其卦凶。是故君臣之道正则其政治也。君臣之道缪则政乱也。治则三纲五常修也。三才顺也。万物遂也。乱则彝伦万事斁也。夫天下万世治乱规诫之道。易其备矣。方绝笔乃出其书示于潜子。欲吾乱而明之。潜子稽其说条其绪。虽累百而无不与圣人之法合者。揭然而自立义。列精而且至大。略如乾坤小畜大畜卦之类。虽古之善治易者。不过是也。潜子因语其人曰。子之书是也。然易之始。固出于河图。河图所见唯阴阳之数最为其本也。而君臣之法与其神物偕出矣。虽然而其吉凶治乱之效。未着乃资乎。圣人者君天下而发之。故包牺氏出焉。示与神道适会。遂卦之而又爻之(爻或作义)用其法以王天下。然其法非圣人作君不能张之。圣人非以是不能王之。故易与圣人而相须也。孔子圣人也。虽知其法而无位。叹不得如虙牺行其道。于当世徒文而传之耳。故曰凤鸟不至河不出图。吾已矣夫。然其传自孔子之商瞿。更九世至汉人杨何。而所传遂绝。其后诸儒用已见各为其家。纷然骋其异说。师弟子相承相胜。不复守圣人之道。真易之道遂微。而子当易道支离纷错漫漶难审之时。乃毅然独推圣人之轨法。解其书以遗学者。其于圣人之道。亦有力焉。子郝子益谓潜子曰。吾考杂卦。其说烦且重。殆非圣人之意。是盖后世学者括众卦而歌之之言也。预之十翼。不亦忝乎。吾尝削之。乃离序卦为之上下篇。而以裨夫十翼可乎。潜子曰。杨子云谓。学者审其是而已矣。仰圣人而知众说之小也。子非之果是而排其渎圣人之言者宜之何必疑之。

镡津文集卷第七

 

上篇:镡津文集

下篇:辩伪录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佛经咒语文章列表
大藏经·史传部目录

佛说疗痔病咒

(可治癌症跟痔疮、青春痘等等) 佛说疗痔病咒: 怛(dan...

龙舒增广净土文

龙舒净土文序 华严经云。信为道元功德母。长养一切诸...

【注音版】佛顶尊胜陀罗尼经

佛顶尊胜陀罗尼经...

佛说出家功德经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毗舍离国。食时到,入城乞食。时毗...

南岳总胜集

南岳总胜集叙 南岳多古志。率皆佚而不传。隋经籍志有...

高僧传

高僧传卷第一 梁会稽嘉祥寺沙门释慧皎撰 译经上 摄摩...

海东高僧传

海东高僧传卷第一 京北五冠山灵通寺住持教学赐紫沙门...

传法正宗记

传法正宗记 上皇帝书 十二月日。杭州灵隐永安兰若传法...

佛说给孤长者女得度因缘经

佛说给孤长者女得度因缘经卷上 西天译经三藏朝奉大夫...

佛说内藏百宝经

佛说内藏百宝经 后汉月氏三藏支娄迦谶译 佛在罗阅祇耆...

佛说天王太子辟罗经

佛说天王太子辟罗经 僧祐录云关中异经今附秦录 闻如是...

【注音版】能断金刚般若波罗蜜多经

能断金刚般若波罗蜜多经...

度诸佛境界智光严经

度诸佛境界智光严经 失译人名附秦录 如是我闻: 一时...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 陈天竺三藏真谛译 如是我闻: 一时...

佛说数经

佛说数经 西晋沙门释法炬译 闻如是: 一时,婆伽婆在...

佛说佛地经

佛说佛地经 大唐三藏法师玄奘奉 诏译 如是我闻: 一...

【注音版】缘起经

缘起经...

圣严法师《净土在人间》

大家一向认为,净土一定是指佛的世界或是佛国,例如,...

癌症的三大原因:撑的、气的、累的

第三个就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疾病乳腺疾病,现在很多年...

【佛学漫画】福气

【佛学漫画】福气...

这个世间上的罪业,是可以改变的

我讲一个小故事,这个小故事是出在智者大师的传记里面...

福德不具,万事不顺

很多人到寺院求财运,求官运,求平安烧了一辈子香,求...

殊不知此下疑情,方才是得力处

蕲阳慧玉慧觉二禅人,参老人于黄梅紫云山。自云心中生...

一棵芒果树

对于一位以觉醒修行的人来说,并不需要有某些人的很多...

大安法师:修苦行和往生没有直接关系

修苦行和往生没有直接关系,但有间接关系,这是因为往...

贪欲之人去道甚远

我们起这个烦恼火呀,就会创造一个业火,也就会引生果...

20道美容养生素食汤

1、双莲百合圆肉汤 安神,健身,预防心悸失眠 材料:莲...

宽容是一剂良药

古代有一老禅师,夜晚出房门巡夜时,发现墙脚有一把椅...

改恶行善,罪自消灭

若人有过,自解知非,如果自己做了错事,肯承认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