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怎样理解《普贤行愿品》中的「入不思议解脱境界」

大安法师  2018/07/26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怎样理解《普贤行愿品》中的「入不思议解脱境界」

下面谈谈《大方广佛华严经·入不思议解脱境界普贤行愿品》的品名:

“入”就是证入。

“不思议”,这是佛教一个常用的名词。但我们一定要思惟这个名词具有深刻的含义。我们众生都是会思惟,“思”就是我们的逻辑思维,心意识的心理活动;“议”就是我们的语言交流、讨论、议论。

那佛经到了一种超越的本质界、不二的情况下,就不是我们的逻辑思维所能够系缘的了。也不是我们贫乏的语言所能讨论的了,它全体就是大不可思议。这就是指一真法界,尤其是事事无碍法界的本质特点。

在这个“不思议”的状态当中,所谓言语道断,心行处灭。为证现量可知,不是语言思维所能及的。那么这个解脱境界,佛在《华严经》讲:“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皆因妄想执著不能证得。若离妄想执著,则自然智、广大智、无师智便得现前”。

现在我们处处处在不自由的状态,不自在的状态,就在于我们有“分别”,有“执著”。“分别”就是我们的见惑,“执著”就是我们的思惑,我们有见惑、思惑、尘沙惑、无明惑,就使我们这个心紧紧地被拘束住了,被障碍住了,就得不到不可思议解脱的那种功能作用。所以我们看《华严经》的世界,就是“不思议”解脱世界,心能转物,这颗心离开分别执著。“不思议”解脱境界是诸佛菩萨安立的境界,到了彻底地解脱,唯佛一人所证。

那“不思议”解脱境界是所证之理了,怎么能证入呢?那普贤行愿是能证入的这种功德。“不思议”解脱境界是一切生命的最高的、最美好的境界,就是毗卢遮那如来无量劫以来用他无量的愿行所庄严的世界,类似于阿弥陀佛无量的愿行所庄严的极乐世界,这就是“不思议”解脱境界!怎么能获得?就得要修菩萨十大愿王。

所以,这一品经名,就基本上把这个《华严经》前面的八十卷、以及最后的一卷《普贤菩萨行愿品》的意思,做了一个诠释了。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大安法师文章列表

比丘与毒蛇

佛陀在世时,有一段时间住在竹兰园精舍,比丘们则散居...

随遇而安是人生的一种境界

凡事都要随缘,人必须随着天定的因缘来处理事情。反之...

昌圣法师谈人生的四种境界

人有四种境界:一是衣食住行,那是人的原始阶段;二是...

谛闲法师《普贤十大愿王别释》

一 缘起 山僧,今日受吴璧华居士请,讲普贤行愿品;因...

看到他人不好,实际是心不清净

看到他人不好,实际上是自己的心不清净。就像一块脏兮...

遇到不如意的境界,起烦恼也没用

我们今天身为一个菩萨,我们内心要面对很多的境缘,你...

临命终时,唯此十大愿王不相舍离

普贤者,梵云邲输跋陀。据《悲华经》所载,阿弥陀佛往...

我们为什么喜欢习惯性评判别人

当你的心去接触境的时候,第一个念头就是感受,第二个...

佛说分别善恶所起经

佛在舍卫国祇洹阿难邠坻阿蓝。时佛伤哀诸所有生死之类...

【注音版】金刚般若波罗蜜经

(弘化社32分本)...

【注音版】佛说盂兰盆经

佛说盂兰盆经...

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

卷一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室罗筏城祇桓精舍,与大比...

念佛是修行的捷径法门

净土法门由阿弥陀佛大慈悲心、大平等心中所流出,尽摄...

念佛时要全佛是心,全心是佛

必须令其全心是佛,全佛是心,心佛无二,心佛一如。《...

一心不乱才能往生吗

往生的条件,是不是一定要得到事一心不乱或者理一心不...

须知真妄原同体,迷悟由来总在人

须知真妄原同体。 我们一定要了解,这个真和妄是同体的...

【佛教词典】阐陀

(人名)又作阐那,车匿,阐择迦。比丘名。太子出城时...

【佛教词典】索欲问和

戒律用语。一山之大众将会合时,某比丘有事故欲缺席,...

如何运用十善业在生活中

问: 如何运用十善业在生活中修行? 慧律法师答: 十善...

净土法门的至简至易

净土法门的第二个特点就是胜异方便,速疾解脱。 这跟之...

圣严法师《心怀大悲,世界大慈》

在中国文化之中,代表慈悲的是女性,所以母亲被称为慈...

四十八大愿——(第31愿)净国照见十方愿

设我得佛,国土清净,皆悉照见十方一切无量无数不可思...

吃对食物就能减少得癌症的风险

推行健康食物的学者们,在好几年以前,就提出了一句格...

不要用既定的价值观来思考事物

朋友拿了一份报纸要我作个实验,我同意了。 问题一:...

别把般若妙法转为世间福报

《楞严经》里面说,因地不真,果招迂曲。就是说你这个...

佛教寺院弘法利生的功能

从寺院弘法利生的重大作用看,至少具备如下六个方面的...

【推荐】花季在极乐绽放——肺癌少女往生故事

我今天把《净土》杂志去年的第五期找出来,给大家介绍...

好好地念佛,世间的福报也在里面

问: 弟子一心想念佛求生净土,但世间缘分未尽,且为...

用数息观来念佛

佛开示我们一种方便,叫出入息观。出入息观就是观出入...

公平分配财产

在百喻经中有一则很有趣的短文:有一位父亲,年老多病...